记叙文写作中如何选择最佳写作视角

来源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大意是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能看到不同的景象。其实,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也有同样的情况。
  徜徉景区,选好最佳角度,可以拍出一张极具风格的照片;写人叙事,寻找创新角度,可以写出一篇别有洞天的文章!所以,要想让你的文章赢得读者的青睐,就得注意选择叙述视角。
  我们该怎样选取叙述视角呢?“第一人称视角”是首选。这种叙述视角是以“我”(或“我们”)的口吻,叙述所见、所闻、所感,仿佛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给人一种真实、亲切之感,有利于表达文章主旨。比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主要回忆“我”八岁时的一次爬悬崖遇險、脱险的经历,告诉读者一个重要的人生经验,给读者以启发。请看其中的片段: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选文表现了“我”的恐惧心理,尤其是“我”内心的焦急和无助,真切、细致、可信。
  再看李敬茹同学仿写的题为《含泪的微笑》的习作片段:
  我在心中暗暗对自己说:“这次见到爷爷,一定不哭,一定不让眼泪流出来。要面带微笑,要把我们的快乐带给病危的爷爷,要让爷爷觉得我们生活得很幸福,不让他牵挂我,担心我……
  综上两个片段,充分表明了第一人称叙述的优势: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 ,便于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更有吸引力。
  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种写人叙事的叙述角度,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叙述有关“他”(“他们”)的事情或场景时,也就是选择第三人称叙述时,又有怎样的特点呢?请看《送给世界一棵卷心菜》一文的节选。
  在妈妈的帮助下,卡蒂在自家的后院开辟出一小块空地。卡蒂细心地照顾它,及时地为它浇水、施肥。同学们的花种开出了漂亮的花,卡蒂的卷心菜碧绿的叶子也铺满了空地。一天,几个同学来“拜访”卡蒂的卷心菜,同时发出了惊呼,一个同学说:“卡蒂,你的卷心菜太大了,这是我见过最大的卷心菜!”看到自己种的卷心菜受到了同学的肯定,卡蒂非常开心。
  妈妈从邻居家借来一台称,几个小伙伴合力把卷心菜搬到了称上面,一称,40磅!邻居说,卡蒂的卷心菜可以拿到博览会了。
  听妈妈说,施济所现在的经营也很紧张,如果把这棵卷心菜送给施济所,是不是也能帮他们解决一点问题?
  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采用第三人称,以局外人的身份来叙述卡蒂种植卷心菜的故事,表现了卡蒂的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表现了第三人称叙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地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眼前。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刘思齐同学的习作《品味同窗》的片段:
  他做事的认真劲儿也无人企及。记得在一次班会课的排练上,他拿着剧本,瞪着小眼,有模有样地一边慢慢踱步一边仔细地读着剧本,胖胖的身体宛如一颗会动的豌豆左右摇晃……演出开始了,他气势恢宏地站在舞台中央,摇晃着脑袋,忘情地投入到角色的塑造中去,沉浸在了高水平的演技里……演出结束时,雷鸣般的掌声再一次轰然响起……他眯着本就不大的眼睛,在掌声中走下舞台,白净的脸上泛着不自然的绯红,那是胜利的愉悦。
  小作者巧用第三人称,记叙同窗排演剧本的小事,表现了“他”做事认真的特点,表达了对同学由衷的赞扬之情。
  下面我们来介绍第三种叙述视角——“错位视角”。
  为了改变沉闷的叙述方式,我们不妨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从对方的角度切入,“言对方行为,吐自己心声”。通过描绘错位后的人物角色的亲历亲感,委婉含蓄地表情达意,别有一番情趣。
  王维就曾经用过这个写法,他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不说自己思念兄弟,却反过来遥想兄弟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从而更好地表现思念兄弟的情感,曲折有致,浓郁鲜明。
  下面我们来欣赏作家舒婷写的《我儿子一家》一文,领悟“错位视角”的表达方式吧!
  我今年五周岁了。有位伯伯来家里,说起他儿子结婚后想搬出去独立住,但是伯伯心里舍不得。妈妈劝他说:“孩子成家就应该离开父母。小思长大后我也要让他走。但是,如果他们愿意让我帮忙带孙子,十个八个我也不嫌多。”晚上我不睡觉,妈妈坐在我的小床边,问我怎么啦。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也要和你一起住。妈妈笑着把爸爸叫来,向我保证,等我长大还要很多很多天,这以前我们三人决不分开。
  舒婷化身为儿子,以他的视角描写一家人,表现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幸福的氛围和情趣,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生活态度,十分新颖别致。
  再请看习作《家有小女》片段中,贾启蒙同学,用妈妈的口吻叙述女儿刚生下时,胆子特别小。叙说故事,趣味无穷!
  在医院11楼的一间产房里,住着三个婴儿。有人开门稍不留意,房门就会“吧嗒”一声关上了。别的孩子都睡得那么香,而我家这个小女却吓得哆嗦一下。无奈,我先生成了门卫!
  女儿刚刚学会走路时,这个坏习惯还改不掉,家里来客人了,她总是吓得躲进卧室里不敢出来!呵呵,那一副小家碧玉的形象啊,我很想改变她这个“天性”,我母亲说改不了,说她跟我小时候一模一样。无奈,一切顺其自然吧!
  我们再来感受第四种叙述角度:“物象视角”,即化物为人,就是把动物、植物或无生命的物品等物象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和情感,并作为叙述视角来叙说故事。这样能够避俗出新,情趣盎然。行文过程中,注意人或物的口吻,要符合其身份、特点,避免机械性的概念替换。比如作家阿来匠心独运,从“一滴水”这个独特的视角,通过水的旅行历程,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古城的美丽和魅力,表达了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   我曾在报纸上读到一篇学生佳作《留下》,作者以一只鹤的视角,叙述鹤在高空飞翔看到长江的色彩、支流的污染、太湖的赤湖、水面的死鱼、布满水葫芦的水域,等等,形象地反映了曾经环境污染的状况。在行文中利用鹤们的对话,进行前后的对比,将之前人们对环境污染的麻木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自认为没大碍的环境污染让人类尝到了苦果。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多主体视角”,就是选择多个不同主体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叙述同一个事件,或者表现主题的不同侧面,使文章更加客观、全面。
  比如习作《带着追问出发》,就是从多视角切入的,文章开篇抛出一个问题:“生命的高度是什么?”然后借花儿、小鸟、蝴蝶以及村中老者的口吻,依次做出“绽放美丽”、“自由飞翔”、“生命再生”以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等不同的回答。不同的答案,不同的人生本质,在引起读者共鸣的同时,也体现出作者对人生认识的深度,使抽象的人生变得具体、明朗,使行文生动活泼。
  总之,写记叙文时如能根据需要而活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错位视角、物象视角、多主体视角等叙述角度,必能使叙述不落俗套,为文章增色。
  【文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旅程中,我们总有很多初遇的机会。初遇某个人,发生心灵的碰撞;初遇某件事,感悟情感的真谛;初遇某本书,陶冶自我的心智……无论是怎样的初遇情形,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请以《初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感情真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点拨】
  题目《初遇》,是指初次遇见或第一次遇见,它是一种心理体验,写作中需要渲染“初遇”的意义。具体的写作角度,有以下几种:
  1.初遇某个人,抓住他(或她)性格上的闪光点。
  这个人可以是身边最亲近的亲朋好友,也可以是陌生人,如路人、顾客、书友等。不管写哪个人,都要注意选取你与他(她)初遇以后,用他(她)身上的闪光点作为立意的方向,来歌颂一种社会风尚,来反映人间冷暖,来弘扬时代正气。这需要你在记叙中运用具体的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让他(她)眉目清晰,笑语可闻。
  2.初遇某种物,表达从它身上得到的启发和感悟。
  可以是某种动物、植物或者某种工艺品,甚至是微观世界里显微镜下的东西等,只要你初次遇见它时产生了难忘的感情就行;也可以写某本新书、某本名著或者某首歌曲,让你展开联想,颇有几分新意。例如你不经意瞥见一株生长在楼梯台阶的缝隙里的很不起眼的小草,其生存环境恶劣,也小得可怜,却乐观地随风摆动,从而启发你,让你从忧伤中振作起来,这种相遇就非常有意义。
  3.初遇某处景,用情景交融的文字浸润读者的心田。
  也可以引领读者与你一起欣赏初次遇到的某处不寻常的风景,例如九寨沟、凤凰古城、周庄……還要启发读者思考你所写的这种风景的特别之处,以及相遇之后心灵上产生的情感,用情景交融的文字浸润读者的心田,令人心生向往。
其他文献
美是无处不在的。只要你善于发现,到处都是美;只要你用心感受,美便会环绕你身边。  初升朝阳  清晨,金色的阳光斜斜地照射进屋子。窗外的树上停着几只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成了晨光中的一首歌谣;风吹着树叶,犹如在为麻雀伴奏;路边嫩绿的杂草中零星地点缀着几朵白色的野花。此时,我戴上耳机听起舒缓的音乐,这场景犹如一幅画。这幅画表现了朝阳的生机,朝阳温暖着大地,温暖着人心。这是晨的诗歌,是朝阳的诗歌,是春的诗
期刊
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片段和回忆;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憧憬和想象……(排比句式引入话题,留下关于“童年”的遐想空间。)  记不清是几岁的时候,我做了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我特别爱吃糖,可妈妈担心我吃坏了牙,便不让外婆拿糖给我吃。有一次,外婆悄悄给我几颗糖。我为了能够天天吃到糖,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把糖种进土里!说做就做,我手忙脚乱地把糖种进去,细心地给糖浇水、施肥。
期刊
“海天文学社”简介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创立于1958年的湖北省仙桃市第一中学,是荆楚大地上培养、输送人才的主力军之一,是著名作家池莉的母校。仙桃一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人文历史,这与学校一直注重文学社团建设分不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仙桃一中“海天文学社”的名字由此而来。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海天文学社就是要为一群少男少女,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写作的天地跳得更远、
期刊
“周鹤扬,请你把桌子从二组移到三组,就坐在戚亦恬的右邊吧。身为组长,你一定要帮助你的组员哦!”期中考试后,“刘班”果然开始实施他的“组内一帮一”政策了。这不,三组数学成绩最优秀的组长周鹤扬成了我的新同桌。嗯,太好了!我一定得好好努力,争取找机会多向组长请教,让数学成绩来一次大飞跃,千万不要辜负了“刘班”的良苦用心。  下课休息十分钟,我正打算问候一下周围的“新邻居们”,可是还没等我开始预热,同桌一
期刊
老货是条狗。它被宿舍楼的门卫李大爷从乡下带来,“安家”在地下室里,负责看护全院人的财产。  (开门见山,语句简洁,“安家”一词带有幽默感。可以看出小作者的文风。如能简单说一下这条狗为何叫“老货”,或许更好。)  老货十分尽责,一见着生人,就狂吠起来,那想咬人的气势,连五大三粗的汉子都要畏惧三分。  尽管如此,我也没有任何办法对它产生一丁点儿的喜爱。  那天,一个女学生路过我们院子,老货狼一般扑上去
期刊
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开篇运用环境描写作衬托,间接突出人物心情。)  我喊了一声报告,拿着语文书走进老师办公室。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说话间,她的嘴角仿佛开了一朵橙红色的花,摇曳着对于我这位“爱徒”的喜爱。(用反语修辞,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  “老师,我觉得您刚刚课上讲的那首诗歌或许……”  花立时谢了,迟缓地皱成阴翳的黑红,微微颤栗着不可思议。  “嗯……老师很高兴你能有自己的想法,
期刊
天渐渐入了秋,窗外的桂花树如往年一样盛开,朵朵桂花像雪似的飘落下来,洋洋洒洒。我的思绪被拉回姥姥家的老屋。(开篇点题,“思绪被拉回”,为下文做铺垫。)  老屋是一栋两层高的楼房,屋门口有成片的鱼塘,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高大、粗壮的桂花树。我的房间在一层,靠窗的地方摆放着我的书桌,窗外正是那盛开的桂花树。每次回老家,书桌前便是我最喜爱的地方。坐在桌前,看着窗外的桂花树,心里便会感到十分舒畅。(“窗外”
期刊
有那么一种甜,它只有在特定的一方水土,才能在人们的口中绽放出甜味儿,承载起人们的生活。(开篇点题,既明确中心,也暗示了“甜”的含义,吸引读者。)   秋季的崇明岛,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庄稼成熟时散发出的清香。清晨的露水顺着沉甸甸的麦穗缓缓滑下,惊了一旁休憩的一只不知名的小虫子。(环境描写,嗅觉与视觉的巧妙结合,写出了秋季崇明岛的美好与静谧。)  秋风拂过脸庞时,便是甜芦粟最为得意的时刻。遥望田间,一
期刊
秋季难测的气候总能令一大批人病倒。去年秋末,一不注意,我也中了招。某天,我在家养病,清了清发哑的嗓子,取几粒惨白的药片,一口吞入,再抓起水杯猛灌一通,方将那不带糖衣的药咽下。一阵苦涩从味蕾大肆蔓延开去,不久便占领了整个口腔。我四处翻找,想弄些甜食压压这嚣张的苦味儿。  拉开某只抽屉时,角落里一只小袋子映入眼帘,袋口的绳结令我想起里边装着百合粉。我仿佛见了救星,急切地拉开绳结,调粉,边兑热水边搅拌。
期刊
有一种甜,是夏日的凉爽;有一种甜,是西瓜的甘甜;有一种甜,是爱的味道。(开头一组排比句不仅说明“甜”的丰富含义,更加突出了文章中心。)  每天網课下了课,我都极速地冲出闷热的房间,坐到餐桌前,吃着那满满一碗冰凉的西瓜。那切好的一块一块的西瓜散发着清新的果香。不等坐稳,我就拿起叉子,将一大块西瓜送入口中,那沁人心脾的甜洗去了我一天的疲倦,也不禁佩服妈妈竟能在五月买到这样甜的西瓜。而这个时候,妈妈总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