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自由精神和救世责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ll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李白诗歌充满自由的精神与神奇的想象,在诗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突出的表现。本文以细致的文本分析入手,论述了作品中蕴涵的思想内涵,从而揭示出李白豪放、自由、飘逸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李白 自由精神 救世责任
  
  人们都知道李白的诗歌大都是积极向上、豪迈奔放的,这是时代赋予他的精神和气质。李白又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诗人,他的自由之志在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不愿事权贵’,归隐访名山”。
  李白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在开元十四年,开始了一个漫游求仕的时期,在漫游中,时而采取游说的方式,希望凭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知名人物的推荐;时而又沿着当时已成风气的那条“终南捷径”,希望通过学道来树立声誉,即隐居以求仕,在天宝元年(742年)终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下诏征赴长安。想着自己的政治理想终于有了实现的可能,诗人异常兴奋,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于是写下了激情洋溢的《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中喊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作者应召来到长安,希望能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然而唐玄宗所赏识的只是诗人的文学才华,把他作为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来到长安后,李白那种蔑视帝王权贵的傲岸性格,又招致了权臣们的谗毁。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李白在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准备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越中时,写了这首向朋友们曲折表达自己心志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此时,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诗歌将梦游经历中的神话传说和实境奇幻地交织在一起,通过梦游仙境来排解悲愤失意心情,曲折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自由、和乐生活的向往。
  诗中所写梦游天姥山的经历,也写出了诗人当时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诗人把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我们可以把这些看作是诗人在人生、政治求索过程中的境遇,既让人无限憧憬又让人迷茫不已。在景象清幽,绿水荡漾,清猿啼鸣的月夜里,诗人“脚着谢公屐”,步登“青云梯”,走过“千岩万转路”,正当诗人平步青云,在山中畅游之际,不觉天已黑沉下来,出现了乌云沉沉,熊咆龙吟,雷电交作的恐怖境界。这一段梦游经历自然让人联想到诗人政治道路上所碰到的挫折和社会的黑暗。诗人并未到此止步,在令人惊悚不已的幽深暮色之中,霎时间“丘峦崩摧”,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后出现的浩荡天空,在日月照耀之下放射出金银光彩的楼台亭阁,凤凰驾车、老虎凑乐的自由的神仙世界,正是诗人朝思暮想的理想世界。仙境里一片光明,明丽多彩,群仙荟集,自由和乐,天人合一。这里正是诗人的苦闷灵魂的理想栖息地。然而,这种令人神往的仙界生活瞬间逝去,诗人在惊悸中返回现实,苦闷犹存。“古来万事东流水”,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梦境中的自由美好,更加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权贵人物的憎恨和反抗情绪。因此作者以满腔的愤恨和苦闷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诗人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唱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作者徜徉名山仙境的乐趣与不愿折腰事权贵的苦痛形成巨大的反差。“不事权贵,梦仙归隐”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反抗精神。
  诗歌通过天姥山仙境和黑暗现实的强烈对比曲折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心愿。这种用辞官归隐徜徉山水的方式曲折表达力求摆脱政治束缚和向往自由生活的的心志在我国许多诗人的作品中都能找到。例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陶渊明他在青壮年时饱受儒学熏染,也像李白一样怀有“大济苍生”之志,很想在社会上做一番事业。在出仕的过程中,他逐渐认识到官场的黑暗和不自由,在“世与我而相违”时,不愿“自以心为形役”,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归隐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诗人徜徉山水,已近物我两忘。陶渊明由于不愿忍辱而赋“归去来”,他为了摆脱官场束缚,毅然决绝离开了官场而不愿“拳拳事乡里小人”。深刻揭示了饱受儒学入世思想濡染的文人无法施展报负的无奈和悲哀,同时也表达了陶渊明为完善自我人格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精神。
  李白有出世的自由向往,他想要显示知识分子强烈的个人尊严和自我价值。在现实中保持独立人格,超然物外,从而摆脱社会现实的束缚。李白想要自己主宰自己,按照自己的行动原则实现自己的理想或愿望。《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就充分体现了这种自由精神。诗中寻仙访道的李白并非只是一个高洁的隐士,而让我们感觉到的是其背后那种强烈干预政治、积极投身现实的入世情怀。李白为了实现其“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政治理想,他做了种种努力,乃至费尽心机、殚精竭虑。可应召来到长安,发觉自己也只不过是个词臣,想要自己主宰自己,按照自己的行动原则实现自己的理想是不可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出力求摆脱束缚,向往自由的心志和对封建统治者的蔑视。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李白并非只是一个高洁的隐士,他还有救世的宏愿。李白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一个自由人,因为他既要在现实中保持独立人格,又要完成救世的责任。其实这也是李白无法实现其“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的无奈和悲哀。在封建社会,李白在不能“兼济天下”时,为保持独立人格而敢于这样抗争,这也是他异乎常人的伟大之处。
  作者单位:广东河源市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好的记叙文的情节就如一部电影,有许多不同的镜头组成又反映一个集中的主题,这种方法就叫镜头迭加法。在记叙文写作中,使用这种方法设计记叙文的情节,可以收到很好的写作效果。  【关键词】记叙文 教学 情节设计 镜头迭加法    看下面的课文: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公子于是乃置酒
【摘 要】在作文的复习备考中,我们很有必要了解考场作文的规则,即高考对作文的要求以及评分的标准,严格按照作文评分标准进行平时的作文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高考作文。  【关键词】复习备考 考场作文 作文规则    一、树立正确的作文观  湖北省近几年一直提倡生活化、人性化、个性化作文。  湖北高考阅卷组组长刘九洲讲到:评阅高考作文,最痛苦的莫过于考生高谈阔论,好像个个都成了哲学家或思想家。是“
【摘 要】自2000年考纲将扩展语句增为一个新考点以来,它很好地突出了语文操作的实用性原则,技能性强,好题不断,新题纷呈。无论是研究试题本身的渐变趋势,还是指导学生加强对应性复习,都具有相当大的提分空间。  【关键词】扩展语句 实用性原则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创造性思维    扩展语句的试题集很强的综合性、实用性于一体,是介于阅读和写作之间,能同时有效考查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具有较大区分度的试题类型之
【摘 要】把握主旨是散文阅读的钥匙。要依散文文体寻找“情物”,依“情物”、主干、题目、背景、创作意图、文章内部的相互关系等探寻文章主旨。把握了主旨,再依据主旨来解决文章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关键词】主旨 情物 主干 内容 形式    高考散文阅读,一是考查对文章整体或局部内容的感知。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第15题、第16题,2009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第15题、第16题。二是考
【摘 要】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长期存在高能低效的现状。要想优化试卷讲评课,提高讲评的效果,首先,要端正认识,激发兴趣;其次,要总结方法,找到幽径;再次,要合作学习,探究洞天;最后,要改变形式,张扬个性。  【关键词】试卷讲评课 讲评效果 优化    要想优化试卷讲评课,提高讲评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端正认识,激发兴趣。我们很多教师在上其他课型的时候,还会考虑采用激发学生兴
编者按: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唯一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近年来,学校诸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根据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温州大学位居大陆高校51~75区间段。为深入了解温州大学在新时代的建设发展经验,本刊对该校党委书记谢树华进行了专访。  一、明确定位、找准着力点,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温州大学的办学定位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
【摘要】《楚辞》中的《渔父》一篇设计了渔父这一人物,在文中他是作为屈原的对立面而存在的,一般将其解释为随波逐流,与世浮沉的人,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观点。  【关键词】《楚辞》 《渔父》 形象分析    《渔父》是《楚辞》里的一篇作品,里面写了两个人物——屈原和渔父。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主要通过问答体,表现了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其中渔父这一形象是作为屈原的对
【摘 要】本文是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有效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批准号为D/2008/02/176,主持人,赵长河)的中期汇报成果。该课题研究和探索了如何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从而促进作文教学及学生作文水平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材开发 作文教学 教学效果    一、拙妇难为有米之饮    1.作文教学的现状  时代的进步,带来了生活的多彩和思想的多元。学生的作文天地比以前宽广得
【摘 要】新课改以来,阅读课堂教学的最大变化,就是在“怎么教”的“理念”上有着翻新出奇、翻空出奇的“新变”。但是,令人哭笑不得的“怎么教”,却大都总是在“盲人摸象”般的热闹、“邯郸学步”般的滑稽、“东施效颦”般的蹩脚的层面上,继续着“聋子的对话”的“自言自语”、“自说自话”的迷醉痴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恐怕还得在“既要好看(形式恰当),还要好吃(趣味雅致),更要好营养(素养提升)”三方面,多多地讲
【摘要】当前,作文教学出现了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从深处看来,这是整个社会审美畸变的反映。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从而矫正社会的审美标准,提高整个社会的审美品位。只有这样,中学作文教学才能真正纯净,学生才能写出真正优美的篇章。  【关键词】作文教学审美畸变审美品位原生态    我曾经一度困惑思索:高中作文教学到底怎么进行?是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