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实施数学创新教育的策略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wfq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数学创新教育主要包括: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情感、创设创新环境、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而其中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是数学创新教育的关键和核心。首先树立创新型教育观、学生观,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其次注重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情感;再次改变教育观念,变换教师角色,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好创新环境;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新课程 创新教育 数学创新教育 实施 策略
  数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以及数学学习的过程性和活动性,要求改变那种只注重传授知识的单一教学方式,而采用能使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之间能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力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创新教育是面向未来对人才提出的一种具有前瞻l生、科学性的教育理念,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研究和解决教育中如何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宗旨的教育。而数学创新教育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课程在全国各地普遍实施。本文就数学新课标下实施数学创新教育进行探讨。
  一、树立创新型教育观、学生观。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以往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轻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轻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形成。因此,我们教师应彻底改变旧的教育观,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学生观,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真正树立“人人是创造的主人”的观点,明确人人都是具有创新潜能的主体。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用数学发展充满创造的典型史例陶冶学生,以情引趣,从而达到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传统数学教学虽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但忽视发现和提出问题,因而不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提出问题才是“知识之母”,是由未知通向已知的桥梁。因此,我们在平常数学教学中要巧于设“障”立“疑”,不断创设新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生疑、质疑、答疑”的过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不断追求新知,探索新知的欲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目的。
  二、加强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心理学指出:创新情感是指创造的动机、探索的兴趣、严谨的态度、顽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等情感因素对创造潜能开发所起的促进作用。它和创新意识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形成,成为创造力培养和发展的立足点。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注重情感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挖掘与利用数学本身内在的兴趣、情感及德育因素,向学生展示数学美,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其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用充满情趣和美感的语言,启发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让学生意识和感觉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使学生学习自主性得以提高,学习兴趣变浓,从而又使创新情感得以培养。再次,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对数学教学艺术执着的追求,以自身强烈、深刻、和谐的情感表现,通过创设情感性的教学情境去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充分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共同構成一个统一的信息传递的积极系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教师的积极鼓励增强了学生成功的愉悦感,心理压力的减小及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内在动力。在教学中以“再创造”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创造的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情感在自身的“再创造”中进一步得到了培养。
  三、转变教育观念,变换教师角色。为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为学生创设创新环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能力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创新因子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因此,教师应真正转变教育管理的观念,变“权威式”为“民主式”,教师要由传统角色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指导者,从“讲”师变为“导”师,从教育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的现代教育观为基础,构建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多给学生思想、行动以较大的自由,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对自己和别人提出的假设或解题方法的是非及优劣进行评判;对学生中出现的“奇思怪想”不要轻易否定,要注意呵护学生的创新火花,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服从理性,保持思想的开放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创设创新环境的重要方面。教师思想的开放性表现在教学观念、课程内容、教法手段及解题指导等方面。在教学观念上,我们应切实树立学生是认知主体的思想,教学新理念应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努力实现开放式教学。在课程实施上,要明确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创新价值,不囿于传统内容的束缚,适宜增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引起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内容。在教法改革中,要注意以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优化组合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将数学发现的过程简捷地重演于课堂。在解题指导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合情人理的推理方法展开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与猜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机智。
  四、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是数学创新教育的关键和核心   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数学创新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创新思维并非一种单一性的思维,它是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综合运用,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辩证发展。
  发散思维所具有的多向、流畅、变通等特点,能导致思维结果的创新,因此创新思维更多存在于发散思维中。我们知道观察是人类有目的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途径,而联想则是由某对象而引起其他相关对象的思维形式,它可以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及创造性,因此通过“观察与联想”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例习题等教材中的发散素材,恰当选择发散点,通过联想功能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是数学思维的先导,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依靠灵感顿悟,快速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其主要特征是思维产生的突发和思维结果的创新,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织部分。数学大师高斯曾经说过,发现和创新比命题的证明更重要,因为一旦抓住了真理以后,补行证明往往只是时间问题。科学上的许多发现都是先凭直觉作出猜想,而后才去予以验证。在教学中要克服只注重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猜测而忽视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把“先猜想,后证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便切实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不断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不断积累数学知识和经验,加强归纳、类比、联想及数形结合等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努力提高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数学美的鉴赏力,从而使数学创新思维得到很好训练及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没有深刻性,就谈不上创造性,它既是思维发展的必然归宿,也是思维发展的升华。在数学学习中,思维的深刻性主要体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使条件与范围以及探求本质规律等方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方位深入探索,抓住本质,总结规律,通过解题实践提高思维策略的运用水平。
  五、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提高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在实践活动中能产生对其自身所具有新价值的事物或新思想的能力。探索能力是在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中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探索能力的培养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方面,而学生的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融于知、情、意、行一体的探究活动中形成与发展。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
  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应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及师生共同参与的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探究环境,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接受式学习向积极、主动的研究性学习转变。教师通过选用源于生活实践中的趣例,精心巧设问题情境,從而引起学生好奇和质疑,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乐于探究。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及数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教材与学生一起共同选定好研究性课题,课题内容要注意既要有一定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及开放性,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全体同学主动思考,使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热情地认真指导,师生共同开展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各种思维既横向又纵深地发散开来,这样不断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从而达到不断培养和提高探索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提高了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如何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能力的提高,是课堂改革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实例,阐述了高中数学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四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生主体性 体验 建构 创新 迁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45-02  以学为中心还是以教为中心,是新旧课堂
英国政府将使用Twitter来给媒体记者提供“Twitter独家报道”。此举表明英国政府转变之前的态度,更积极使用社交媒体。此举受到了一些保守议员的批评,这些议员认为,议会公告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既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作文训练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阅读教学包含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等丰富的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巨大宝库。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展知识面,接受人类认识成果。因此,抓好阅读教学这一环节,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问答式的现象,看似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实际上学
【摘要】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关系或性质上相同或相似,通常这些另外的关系或性质为类比的对象之一所具有,而在另一类比对象那儿尚未发现。运用类比推理来启发所要研究的对象具有某种关系或属性的方法称为类比法。通过类比,可以大胆猜想结论,进而可以去证明。  【关键词】准圆 准线 切线 垂直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46
【摘要】在高等代数的学习中,复习和启发式教学一直是任课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复习、启发的方式来讲解余子空间这个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而且能够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子空间的本质及学习它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等代数 线性空间 子空间 余子空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45-01  高等代数是数学院学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困扰中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教学一度陷入了重语文知识教育,轻作文能力培养的误区,有些教师认为作文水平难以在短时间
下面就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评价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丰富形式,把握阅读评价。  目前的阅读教学,不少学校虽然课内的阅读份增加了课外阅读也加强了,但阅读教学的评价还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更谈不上什么完整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了。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性、调控性和激励性功能,尽快建立起严谨、公正、科学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  1、把握阅读评价的全面性  学生从刚入学校起,教师就应
[摘要]学生兴趣减退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的影响了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得至关重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创新 培养兴趣 政治教学  当前政治课教学由于教材本身抽象乏味及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等因素,学生兴趣减退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的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不难发现“创新”一词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21世纪,创新已成为
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一大幸事。”吾生也有幸,进菁菁校园,听朗朗书声,看盈盈笑脸,育莘莘学子,用激荡的青春谱写人生乐章,用满腔热情与盈盈欲滴的爱心撒播阳光,栽培希望,燃烧火热的青春,为学生点亮一盏心灯。  新课程理念打破了古老而陈旧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由对立走向平等、对话、互动和共同发展。这种变化,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結合笔者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和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