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整本书教学 凸显个性化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gw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之作,是七年级下册的必读书目,笔者从“祥子的四次眼泪中梳理情节,文本的三类比喻中分析人物,作者的几处议论中明确中心”,探究整本书的阅读路径,引导学生主动去体悟书中的深刻内涵,最终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一、四次眼泪理情节,串起一生坎坷
  本书中祥子共流了四次眼泪,每次流泪都折射出不同的心理,这四次眼泪串起祥子一生的坎坷。细细品读四次眼泪,挖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探讨悲剧产生的必然性。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①(“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
  师:朗读祥子第一次落泪的片段,此时发生了什么?
  生:车被大兵抢走了。
  师:车是怎么买来的?祥子为什么这么拼命?
  生:“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这辆车就是他的梦想和展开新生活的希望。
  师:从眼泪里,我们看到祥子为了买车的辛苦努力,更看到了车被大兵抢走的悲愤。
  ②(“祥子想找个地方坐下,把前前后后细想一遍,哪怕想完只能哭一场呢,也好知道哭的是什么……他愿意找个清净的地方,他知道自己眼眶中转着的泪随时可以落下来。”)
  师:上一次打击似乎还不算什么,从第二次的眼泪中,你又看到了祥子的哪段经历?
  生:祥子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了。有一回,他拉着曹先生到朋友家,曹先生给他5元钱让他回曹宅接妻女,刚到曹宅门口,就看到了孙侦探。孙侦探骗他可以用钱保住小命。祥子把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给了他,并且进屋砸碎了自己存钱的瓦罐,把所有钱全给了孙侦探。
  师:此时祥子无处可坐、无处可去,四周到处都是雪,眼眶中转着的是随时可能落下来的泪,是一种深深的苦闷。
  ③(“祥子心中仿佛忽然的裂了,张着大嘴哭起来……呆呆地看着烟头上那点蓝烟,忽然泪一串串地流下来,不但想起虎妞,也想起一切。”)
  师:接下来的“哭”与前面不同,此时祥子的人生走到了哪一步?把虎妞的事情详细说说。
  生:此时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车葬妻,不但失去家庭,也再一次失去了精神支柱;与虎妞相识结婚的种种,祥子不仅是出于责任,也是为了得到梦想中的“车”。
  师:此时祥子想到了虎妞,想到了车,从无声的流泪到张着嘴放声大哭,生活打击一次比一次沉重,已经让祥子对生活产生了深深的痛恨和失望。
  ④(“这绝不会是小福子的坟,他知道,可是他的泪一串一串往下落。什么也没有了,连小福子也入了土!”)
  师:美好的愿望能实现吗?小福子的死完全压垮了祥子,相比上次眼泪的“流”,这次“他的泪一串一串往下落”,从“落”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生:“流”和“落”虽然都有眼泪淌下来的意思,但是“落”字竟然让我们读出了眼泪的重量,一串串落下来带着厚重的力量,这些眼泪中该饱含多少不幸的压迫。
  前面虎妞的死是彻底断了祥子买车的念想,而现在小福子的死更是彻底斩断了祥子体面活下去的所有希望。在生活多重打压之下,现实已经把他逼上了绝路,“四次眼泪”串起祥子坎坷的人生旅程。
  以上的教学环节,抓住“眼泪”这个典型细节,引导学生梳理出整本书中“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通过品读祥子四次不同程度的落泪,并结合文本比较四次流泪的状态,挖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體味人物的悲剧命运,深思悲剧命运产生的必然性。
  二、三类比喻析人物,感知堕落悲剧
  学生梳理出“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后,在初步感知整本书结构脉络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整本书,细细寻找整本书中作者运用不同比喻句的地方,并归纳比喻句的类别,通过三类比喻句,体会祥子从满怀梦想、奋发有为、上进体面到自私堕落、贪婪无度、麻木不仁,进一步感知祥子的悲剧命运。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祥子还在那文化之城,可是变成了走兽。”)
  师:此时作者说祥子就像条狗,已经变成了“走兽”,觉得苟活于世,什么也无须乎想了。人性、良知、礼义、廉耻、梦想这些都可以抛弃,只要活着。此时祥子完全堕落成了自私懒惰、不思进取、麻木不仁、贪婪无度的人。           初来城市打拼的祥子,是这样的吗?作者把他比作什么?
  生:年轻的祥子像一棵树,高大健壮,有一往无前奋力生长的渴望,也有深深扎根在土地上的坚守。
  师:来到北平城,祥子是满怀斗志的,他觉得凭借着自己这样一副好身体,凭借着自己这种斗志和意志,万事都能成功,但是被生活重重打击之后,祥子慢慢变得像什么呢?请找出来。
  生:“风雨中的树叶。”
  师:在烈日暴雨下拉车的祥子,面对生活的风雨,如同“风雨中的树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从整本书中寻找并品读祥子不同时期形象的三类比喻句,分别是“一棵树”“风雨中的树叶”“走兽”,祥子从满怀斗志、拼搏向上的有志青年到自私堕落、自暴自弃的末路鬼,这前后的反差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祥子的人物形象愈加丰满,也让我们为他最后的悲惨命运而唏嘘感叹。
  三、几处议论明中心,探究小说主题
  从“四次眼泪”中盘点祥子遭受的重重现实生活打击,从“三类比喻”中体会祥子面对生活困境的形象转变,同时老舍又时不时地穿插对这个社会以及像祥子一样底层人物悲惨命运的议论。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1.揭露不公道的世界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贫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在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
  生:第一句是祥子在与虎妞结婚后因在烈日暴雨中拉车生病发出的感叹,此时他认为这个世界就是没有公道的世界。而第二句是祥子感慨这个不公道的社会,它不会给穷人梦想开花提供沃土,也不会孕育出美好的人,因此生活在不公道的世界里,注定也是悲剧。
  2.同情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穷人的命,他似乎看明白了,是枣核儿两头尖: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只有中间的一段,年轻力壮,不怕饥饱劳碌,还能像个人儿似的。”)
  生:穷人的命太难了,不论是小的时候,还是老了的时候,盼头只留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可是,此时祥子正值最有盼头的时候啊,但是他终究没有摆脱穷苦人的命。在小马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童年的苦难,在老马身上他看到自己今后的人生轨迹,都是深深的绝望。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对小人物悲剧命运发出的悲啼!在这个社会中,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绝不仅仅是祥子,祥子只是这个时代所有底层小人物的缩影,老马小马祖孙的痛苦,小福子一家的悲剧,这些都是作者对于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同情和对吃人社会的控诉。
  《骆驼祥子》整本书以清晰的行文脉络贯穿始终,因此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不能将文本的行文结构割裂开来,宜引导学生顺着完整的行文脉络,结合教读课中所学的分析文本的方法,由浅入深地走入文本的深水区,体味作者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审美价值和独特情感。
  (作者单位:无锡市梅里中学)
其他文献
我们鉴赏汪曾祺小说中的人物,更是鉴赏这些人物在这片广袤的社会图景里散发出的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和人性魅力。这些人物的成功塑造既来自作者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更来自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艺术。本阅读任务群的设计就是聚焦汪曾祺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塑造,带领学生进入通过传统笔法勾勒出的人物群像和他们的精神世界之中。  学习活动准备工作:利用一周时间,带领学生阅读汪曾祺短篇小说中的《故里三陈》《岁寒三友》《八千岁》《
期刊
1.插入相关历史故事,给文言老枝添上一丝文学的新绿,点缀魅力  在梳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针对某些枝节做适当延伸,给文言老树添上几片新叶作为点缀,不但能给单调沉闷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带来一些鲜活的气息,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与《三国演义》及三国史有密切的联系,如果单就课文内容分析,不熟悉三国历史,不了解诸葛亮及刘禅为人的学生恐怕很难理解诸葛亮在文中表达的“报先帝,忠陛下
期刊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有人认为体现了道家思想,如“橐驼所言为官之理在儒道之间更近于道家的无为而治。老子强调‘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1]“无为而治”源自老子的《道德经》,提倡统治者无欲无为,让百姓自发地生产生活。《种树郭橐驼传》中,橐驼种完树后“勿动勿虑,去不复顾”,确实“无为”。但种树的过程是不是“无为”?橐驼种树
期刊
《赵世家》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史记〉选读》“善叙事理,其文疏荡”专题,是一段“极奇肆文字”,由“赵氏孤儿”与“胡服骑射”两则故事构成,这两则故事作为节选文字的中心情节,无疑应当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关注的重点。但在关注中心情节的同时,笔者基于思辨性阅读的理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文本中有价值的问题,使他们能够进入理性思考的阅读状态。  一、于无疑处生疑问  发现问题,并不只是需要“细心”,
期刊
规范的中考试题有助于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及知识应用能力,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一些地区中考语文试题存在语用失范现象,不仅给考生答题带来一定干扰,影响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客观评价,而且对语言文字规范化运用产生负面影响,需要一线语文教师予以重视。本文以2018—2019年部分地区中考语文试题为例,解析命题语用失范现象。  1.祈使语气错用问号  湖南省衡阳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第7题为:“请同学们谈谈习近
期刊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最突出的两个创新点都聚焦在阅读上:一是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结构,课外阅读是课内名著阅读的补充和延伸,更是学生阅读积累和能力提升的保证;二是把课外名著阅读纳入教学,名著阅读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教材对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倡导中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教改的必然趋势。面对新要求,新任务,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做出智慧的选择。  一、名著阅
期刊
一、统编教材对说明文写作的课程化建设  统编教材对写作体系进行课程化建设,说明文写作也得到加强,这体现在许多方面。  一是写作专题单列,说明文写作任务更为清晰明确。笔者在下表具体梳理了两版教材所涉及的说明文写作内容。  统编教材两个说明文单元均单列写作专题:“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与“说明的顺序”。两相比较,统编教材对说明表达的任务更为明确、集中。  二是写作专题的任务丰富,训练层次分明。统编教材写
期刊
《孤独之旅》是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文章节选自曹文轩的《草房子》,主要讲述主人公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的故事。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压迫着杜小康,同时也锤炼着他的意志。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就是环境描写,出色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赏析环境描写是教学这篇文章的重难点。  学习目标  1.
期刊
司马迁承父职任太史令,后为李陵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为汉武帝近臣。友人任安被判极刑,写信给司马迁,求其援救,即所谓以“推贤进士为务”(语出司马迁《报任安书》,下同)。司马迁左右为难,许久没有回信。在任安受刑前,司马迁写就一封长信,即《报任安书》,以坦陈不能推贤进士的苦衷。司马迁为什么拒绝任安推贤进士的请求?他到底有什么苦衷呢?  一、对于世俗:唯伤心  遭遇世俗的歧视。司马迁本为太史令
期刊
《木假山记》是苏洵引物托喻的名作,前篇层析“木之升沉遇合”以类比人才“寿夭穷通”的遭遇,后篇形容三峰岌然不阿以寄寓三苏凛然自立的人格追求。对此,诸家多有一致的意见。但是,在分析“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的内涵和喻指时,又存在一定分歧。本文拟由此展开讨论,揭示埋藏在隐微的文字中的苏洵心态转变。  先引相关文段如下: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