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暄的执着和坚守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wei0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暄近来的作品与过去相比,在质量上整体拔高了一个层次,无论是立意、结构还是节奏,都有了堂皇气象。而他本来就具备的在细节处的精微而准确的描写,也因为更具信心而显得尤其夺人眼球。
  《不了了之》第13章,“一边把胳膊荡来荡去”,整个情绪和画面都对了。
  可惜结尾部分的处理,实在和整篇小说的氛围与节奏脱节了。
  《构陷》这篇小说的结尾仍然是这个问题。
  之前曾经和张暄沟通过,说他早期的作品总要在小说的结尾点一下,所谓的灯不点不亮的毛病,换了一个形式,还是出现在这里。
  这个习惯的存在,让张暄的作品的种种提高,尽皆显得没那么闪亮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独自看守》确实是三篇作品当中完成度最高的。
  我以此向张暄询问,他给了我解释:部分因为题材,部分因为大环境,作品确实需要以某种形式弱化批判意味。此中况味,不身临其境者难以言说——我认为最好的,他也认为最好的,讨论会上同仁们也认为是三篇作品当中完成度最高的《独自看守》,却也是发表难度最大的!
  我对这个答案深以为然:还能让作者怎么辦呢?
  在阅读《独自看守》的时候,我就在隐隐的想,要是能有人从另外一个视角来讲述这件事情,构成一个系列,肯定是一件很“鸟”的事情。结果之后另外两篇作品果然有了这样的呈现,但却又不尽如我的想象——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不是同一件事的不同侧面,而是不同事件的同一性质。我印象中大概两年前张暄表示他开始喜欢艾丽丝·门罗,这种相互关联最终形成小说的创作形式是门罗的一个比较容易被认出的特点,我于是认为看到了读书对一个人创作的影响。
  以之询问,张暄表示,他对门罗的喜欢远早于两年前,大概在10年前后他就在向人推荐她了。2013年门罗才得诺贝尔奖。这意味着张暄幸运地在茫茫书海当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喜爱,但要经过接近10年的时光,才最终在作品当中体现出一丝风味。我们看到,读书要对人产生影响,需要经过多么艰难的过程。
  今年初的一次会议上我俩聊天,他提起他要创作一个小说,是他在从警之初听闻过的一个案子,他说这是他想写的一个作品,他还说这件事他想了很久,终于觉得现在准备好了!这些话毫无疑问的表明,一个好的小说当然应该是创作者的某个心结。而执着于这个心结,则毫无疑问是张睻本人品质的证明!为什么是品质的证明,看到作品的朋友们都会明白!
  这可能是我们喜欢他作品的原因!
  这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作者:黄河杂志社编辑 )
其他文献
1  他每天早晨起来先要煮茶,然后去屋后山坡上的庙里。他说,不喝茶,一整天就觉得乏困。又说,庙小神大,有三海龙王保佑着,日子就平稳了。有才一家走了快十年,那时候都没有少吃洮河鱼,到头来让鱼吃了,也算一还一报吧。有才一家四口人,哥哥叫有福,弟弟叫有德,还有一个老母亲。不过,有才一家的故事一点都不简单。说起有才一家,他长叹了一声,那一声长叹里,似乎裹挟了许多无奈。他继续说,几户人家在峡谷里相依为命,之
期刊
刚刚听到朋友们对张暄的详细介绍,才知道他是一个写作体量很大的作家。但是很遗憾,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读到他其他的作品。所以我对他的感受和判断都基于目前读到的《独自看守》这一本书。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整个阅读的体验也很愉快。  具体来说呢,我觉得这部小说非常有意思的地方之一就在于,我们很容易因为张暄的职业身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会想到这可能是一个公安题材的带有类型色彩的小说。刚开始
期刊
张暄的《独自看守》有特点。  一是丰富而独特的生活经验。没有人比一个警察更了解我们的社会,换句话说,没有人比一个警察更懂得世道人心,如果一个警察是个作家,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他写的故事让我们很惊讶,而我们写的故事,在他看来可能是幼稚而可笑的。简单来界定:中国小说写四个字:世道人心;西方小说写两个字:人性。如果一个懂得世道人心的警察,他同时又是完成了与西方经典对话的作家,他的作品质地是普通作家无
期刊
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賀张暄作品研讨会的召开。为了开好这次研讨会,山西文学月刊社的同志们做了长期准备,付出了许多艰苦的努力。付出总有回报。今天的龙城丽日高照,清爽宜人,来自省内外的著名作家、评论家、媒体人,云集一堂,从张暄的作品出发,共话小说创作的玄旨妙笔,迎来了山西文学的又一盛事。在此,我代表山西作协,对远跨千里而来的张策副主席、杨庆祥副院长、岳雯研究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你们的到来拉近
期刊
《独自看守》是三个中短篇合起来的长篇,因人物设置和时间脉络相承相续,也可算是别一种长篇。  我的阅读是陌生的,因为离我的日常很远,那是一个“量长校短”的世界,是用尽手段的较量,用说三道四是失之简单的,因为事实上我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想到了人性。  “文字”——那种在视觉上呈现的叙述——它一直很扎心,甚至需要让目光停驻下来,我“看见”了隐藏在日常经验当中某种难以触及的世界,张暄把这些呈现在我的
期刊
张暄是山西文学院的签约作家,今天《山西文学》杂志社在这里召开“张暄小说作品研讨会”,我代表山西文学院向张暄新书的出版及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刚才诸位专家就张暄的小说做了精彩解讀。我昨晚也看完了《独自看守》这篇小说,张暄对细节的描写、人物在那种特定环境中細腻逼真的心理呈现,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读完还有一个重要的感觉:就是恐怖!在最需要有尊严的地方没有尊严!在最需要有法律的地方却没
期刊
我因为和聂尔老师老在一起,一开始以为张暄是聂老师哪个亲戚呢,后来接触得久了,才发现他和我一样,也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又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他写东西,还是个作家。今天的研讨会,开得是恰逢其时。应该会给张暄兄下一步的写作有一个镜鉴。  这是题外话。之前确实没有看过张暄的作品。今天看了他的书,我就想到了两个字,风格。吴冠中先生讲过一句话,说风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是永远看不见的。我们山西文学在全国文学的这个
期刊
目的:调查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肺功能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与心脑靶器官损害之间的相关关系,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方向。方法:入选2011年1月至2012年5月在我科就诊并住院的老年(年
目的:对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DM-ILD)急性进展所致呼吸困难的患者,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尤为重要,但其剂量尚无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糖皮质激素剂量对于上述患者临床转归的
刚才大家多少对张暄的小说创作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但是我想:对《独自看守》类的作品到底可否一路拔高?首先,我想从前几天的东欧之行谈起,深入奥斯维辛参观,心情是沉重的,但是和斤斤计较的几个波兰人交往过后,就发现可以甩下包袱离开波兰了。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奥斯维辛,作为一个文学题材多重的源头。例如:《安妮日记》是一种表达方式,戴锦华曾经评价王安忆的作品是一册中国的《安妮日记》。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