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焕光彩 精品荟萃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c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翔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曾经是陕西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史上通往西北的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这里商贾云集,物流丰富,是西府的商品集散地。近年来,县境内屡屡出土古代瓷器,在民间也多有发现,所出土的各种瓷器细腻润泽,美奂光彩,件件珍贵,引起文物界和收藏爱好者的普遍关注。
  凤翔县博物馆收藏瓷器文物200余件,主要有壶、灯、枕、盆、盒、碗、罐、注子、碟等。这些瓷器均来源于社会征集和县境内出土,以宋代居多,元、明、清时代均有。馆藏的金元时期瓷器主要是当地烧制,2009年全国文物普查时,在北部山区的青渠河东岸发现一处面积约50000平方米的窑址,内有瓷窑两座,四周耕地内可见大量匣钵、瓷器残片和尺寸不等的轮盘等烧造工具,并可见到金元时期及以后的青瓷盏、青釉碗等残片。在窑址的西南方有该地出产的煤和瓷土,为制瓷提供了燃料和原料。上世纪70年代在附近发现的金元时期的瓷器窖藏内出土有金代姜黄釉梅瓶,区间刻有“风花雪月”四字,富贵大方。另一件金元时代牡丹纹梅瓶为小口,直唇下侈,斜肩,腹部刻划花纹,短颈长腹,通体乳白色。这个窖藏的器形特点与青渠窑瓷的器形、色泽及工艺与特征正好吻合。2012年,本县的一位收藏爱好者在当地采集的一只黄釉瓷碗,也具备了青渠窑的烧制特征,尽显了凤翔本土瓷器的特色。1986年在雍水河南岸的三岔村发现一处清代瓷器窖藏,在一个粗大的瓷坛内放置有运用青花、彩绘、描金等工艺的调色盒、方盒、瓶、碗、碗盖、酒杯等,其中数件有“同治年制”款。同出钤有“张正发号”印记的铅器托,共42件。民间收集的瓷器有宋代青瓷凤首壶等物。元代的瓷碗收藏较多,瓷质有粗有细,黑、白釉色均有。明清青花瓷、彩色瓷更是色彩斑斓,令人惊叹不已。较为突出的是一大批品类繁多的耀州窑瓷器,诸如印花刻花瓷碗、莲瓣青花瓷碗、葵口青瓷碗、黑釉小口碗、黑釉细颈壶、高柄青瓷灯、印花鸭纹碟、单耳青瓷壶、刻花青瓷罐、青釉刻花执壶等,引人注目。白瓷印花小碗线条流畅,釉白细腻,晶莹光亮。腹内有水波纹一周,对称布饰四只鸳鸯,底中心有一展翅欲飞的鸟,维妙维肖。数件钧窑碗各显风姿,珍珠般的釉色,五彩缤纷,令人叫绝。
  凤翔出土的瓷器以耀州窑产品居多,钧窑、定窑、景德镇窑口均有。其特点以造型独特、工艺精湛、瓷质细腻、色泽亮丽而尽显珍贵,属同类作品的经典之作。现择馆藏精品瓷器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青釉刻花凤首壶
  宋代器物,高19厘米,腹径11厘米。喇叭口,束颈,柄呈宽板形,中有凹槽,颈肩部有花瓣状双系,凤首形流,腹部微鼓,有瓜棱状凹槽,下腹微收,矮圈足。颈部有刻划的弦线纹,腹部刻牡丹纹。通体施青釉。胎质细腻,釉色温润,为耀州窑之精品。1974年9月姚家沟镇红化厂出土。
  2.青釉刻花牡丹纹壶
  宋代器物,高11厘米,口径3.4厘米,腹径9厘米,底径4.5厘米,重量约200克。直口,粗颈,圆肩,圆腹,耳形宽柄,流微曲,圈足微外撇。足底呈土褐色。肩部饰三道弦纹,柄上有两道凸棱,腹部剔刻4组菊花纹。通体施青绿釉。该壶保存完好,造型规整,浮雕效果明显,釉色一致。窑口应为耀州窑。2011年5月在凤翔县城西关一带征集。
  3.姜黄釉“风花雪月”梅瓶
  金元时期器物,高35.5厘米,口径4厘米。小口,短颈,斜折肩,桶状腹,腹微鼓,下腹微敛,平底。腹部刻划三组双线弦纹,形成两组装饰区,上一区间刻有“风花雪月”四字,间以水波纹,下区饰以水波纹。周身施姜黄釉。1983年凤翔县糜杆桥镇杏树沟村征集。
  4.姜黄釉《瑞遮(鹧)鸪》文字瓷瓶
  金元时期器物,通高38厘米,口径4.5厘米。小口,短颈,斜折肩,近似直筒状腹,平底内收,腹上下部各饰两道刻划弦纹,弦纹间刻划竖行排列的《瑞遮(鹧)鸪》词一首。通体施姜黄釉。1983年凤翔县糜杆桥镇桑园村出土。
  5.青釉印花瓷碗
  宋代生活用器,高4.6厘米,口径14.8厘米。侈口,折沿,呈斗笠状,小圈足,内壁压印牡丹花纹。通体施青釉,耀州窑烧制。1973年凤翔县城关镇关中工具厂出土。
  6.蓝釉瓷碗
  宋代生活用器,口径14.5厘米,高9厘米,足径4.3厘米。敛口,深腹,下腹内收,小圈足,内外施蓝色釉,有窑变紫红斑,釉面较厚,垂釉至足部,足部无釉。釉质光亮,碗内壁开片均匀,钧窑烧制。1973年凤翔县城关镇豆腐村出土。
  7.紫釉瓷碗
  宋代生活用器,口径18.3厘米,高8厘米。直口微敛,深腹,下腹壁斜内收,圈足。内壁施浅蓝色釉,外壁施浅紫色釉,釉不及底,厚釉,灰胎,有开片。1973年凤翔县出土。
  8.青釉瓷炉
  宋代生活用器,高7.6厘米,口径11.2厘米。大口,宽沿下斜,深直腹,平底,高足,施青釉到足部,釉色光亮。炉体外壁饰竖棱纹。1974年凤翔县出土。
  9.影青釉双耳瓷瓶
  宋代器物,高23厘米,底径7厘米。侈口,长颈,圆肩,鼓腹,腹下收,饼状底。口沿为齿状唇,颈部附“s”形双耳,耳间饰对称的两个圆突,肩部饰二方连续卷云纹,腹部两道凸棱间饰四条走龙纹,下依次饰竖楞纹、凸弦纹、仰莲纹等。全身均有开片,施影青色釉,底部无釉。凤翔县民间采集。
  10.白釉刻花瓷瓶
  金代器物,高38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12.5厘米。小口,短颈,斜折肩,桶状腹微鼓,卧足。上腹饰莲花纹,外饰两组双线弦纹。通体施白釉,烧生。1983年凤翔县糜杆桥镇桑园村出土。
  11.姜黄釉瓷壶
  金代器物,高28.6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11厘米。小口外侈,细长颈,圆肩深腹,圈足,宽柄,流残失。腹部对称刻划两朵牡丹纹。通体施姜黄釉色。1983年凤翔县糜杆桥镇桑园村出土。
  12.绿釉荷花纹瓷枕
  金代器物,高9.8厘米,长32.4厘米,宽16.4厘米。长条状多边形,边沿阴刻三道弦纹,中间刻一株荷花及叶纹。侧面阴刻柿蒂花纹,施绿釉,釉大部脱落。凤翔县民间采集。
  13.青花“”字瓷瓶
  清代器物,高16厘米。喇叭口,细颈,溜肩,长桶状腹,卧足。白色釉,周身饰青花枝蔓纹,上腹有“”字,另一侧有一枝花。凤翔县民间采集。
  14.彩绘圆形瓷尊
  清代器,高40厘米。盘状口,直颈,斜肩,桶状腹,圈足。全身施白色底釉,颈部饰有一组山水图,肩部有一圈梅花枝蔓纹,腹部彩绘三组戏剧人物故事。绘画色彩温柔,用笔自如,线条流畅,画面层次分明,人物表情自然,富有情趣,布局合理。
  15.彩绘方形瓷尊
  清代器,高39厘米。整体为方形,口沿外侈,颈部棱角带弧形,腹部向下微收,上腹部附兽首衔环。颈和腹部上下四个平面各绘三国人物画,配有诗词,分别为“江东孙郎”、“汉相诸葛武侯”、“国老狄梁公”和“曹大家班”。画面布局结构合理,色调均匀,人物画法细腻,神态逼真,惟妙惟肖。
  16.青花瓷蜡台
  清代器,高16.3厘米。方柱形体,分上下二层,上部方口重唇,内有蜡烛插孔。口部为托盘状,颈部为覆斗形。通体施白色底釉,口沿部绘有蝙蝠图案,器身为芙蓉花图案。器形大方高雅,釉面光亮。
  17.白釉送子观音瓷像
  清代器,高21厘米。观音单跏趺坐,戴菩萨头巾,着袈裟,怀抱童子,面容慈祥。通体施白釉,晶莹光亮。
  (责编:雨岚)
其他文献
在浅绛彩瓷的各种器型里,我比较喜欢盖碗。这种浅绛瓷盖碗玲珑三件,小巧精致,杯与盖上的瓷画小品也简约生动,诗意横生。置于案上品茶赏器,给人以足够的玩味与惬意。这当是浅绛彩瓷实用与观赏两厢结合最为恰当的妙品,也是此种彩瓷风行七十年,艺术魅力至今不减的一个奥秘所在。  正是出于这一审美意趣,我才在早春时节访景德镇的时候,与数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闲谈起当下景德镇大师级的作品,几乎都是观赏器,而极少实用器的
期刊
这幅油画的主人公是高,高是高姓始祖。他曾拥立两代齐国国君,助齐国称霸,又帮助选立鲁国国君,可谓功勋彪炳。  如何用现代绘画艺术来描绘这样一位功勋累累的历史人物,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内行人都知道,艺术创作必须要有形象的典型性、叙事的情节性以及艺术家的个人情感性三要素。张聪在创作“高姓始祖高”时也遵循着这一法则。  我想画家刻画历史人物所遇到的困难,不仅是没有实物图像可供参考,更主要的是人们对历史人物缺
期刊
春潮滚滚,万木争荣。在这个播洒希望、孕育收获的时节里,高姓文化国际论坛的核心期刊《高姓文化》终于与全球各地的高姓宗亲和兄弟族群的高姓族人见面了。然而,这并非刻意而为,而是水到渠成,因为在高姓文化国际论坛的既定筹划中,一份刊物无疑是一个标志,一座舞台。  如同一位充满活力,怀着真诚的兄弟在向您走来,告知未来的日子里将向您和全球各地的家人们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正像我们的高氏宗贤高攀龙言犹在耳的家训所
期刊
东晋有没有成熟的楷书?  1965年,郭沫若发表了著名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郭沫若从王谢家族的几方墓志,怀疑东晋没有成熟的楷书,而质疑《兰亭序》的存在。一场关于《兰亭序》真伪的大讨论,影响至今依然没有消散。  《兰亭序》从风格学的角度讲,确实不像王羲之的手笔。郭沫若怀疑《兰亭序》没错,但是从考古证据的角度说,晋朝王兴之和谢鲲的两方墓志,确实有点孤证的嫌疑。时间到了1998年,
期刊
2015年1月18日应《收藏界》杂志社社长高玉涛先生之约,为防艾大使高耀洁创作一幅肖像作品。在我的宋庄工作室谈起高耀洁的事迹,令我内心非常感动。敬佩这样一位真性情的女性英雄人物,在我看来,她就是上帝派来用隐形的翅膀活出了耶稣的形象、带着特殊使命医治病人的白衣天使。由我来创作高耀洁这样一位全球女性领袖、亚洲英雄甚是激动!高老住处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但愿人皆健,何妨我独贫”这是何等大的胸怀啊!  高老
期刊
1700多年前,奠都华夏中原地区洛阳(今属河南)的西晋王朝,由于面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的社会动荡,不得不在永嘉年间(307-313年)南渡天险长江、迁都江左之金陵。东晋名臣王导(公元276-339年)与谢安(公元320-385年)等人齐心辅佐朝廷,力撑华夏半壁河山,旨在兴邦济国安民、重振昔日雄风。数十年后,东晋与前秦王朝之间再次爆发了载入中国史册的“淝水之战”。  一、“淝水大战”的历史经
期刊
秦汉,是山东地区融入政治大一统体制的时期。秦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继起的两汉,上承先秦,下启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山东地处黄河下游,华北平原中心地带,土质肥沃,极有利于农业的发展。两汉时代,山东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其他地区所叹服的成就,在思想文化领域更是处于遥遥领先地位。  墓葬是丧葬习俗的集中体现,是最能反映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遗存之一。两汉社
期刊
在西方的油画创作中,肖像画是一重要的门类,纵观历史,出现过许许多多大师达芬奇、伦勃朗、委拉斯贵兹、安格尔、提香、梵高等等。他们给我们人类艺术史留下了许多伟大的作品。除了绘画技巧、造型语言诸多因素外,形神兼备成了肖像画非常重要的因素,其次肖像创作还应表达出人物的职业特征和精神内涵。近期张聪创作的高氏宗祖《高》作品很好地把握了这一点,是她近年创作其《李可染》、《高耀洁》肖像画后的又一幅力作。  我认为
期刊
子明,两个字值得玩味。子,在汉字中有数十种含义,譬如对男人的通称、尊称,对自己老师的称呼,也可作“你”讲,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个“子”字,内涵如此丰富!中华文化魅力世界实有道理;再说“明”,也有诸多的意思,但基本意思还是明亮、明白。  老子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此处的“明”,大抵也是指聪明、明白。  我以为,做到“明”不容易,除了要有学识、见识,要有明察秋毫之敏锐外,最不易的恐怕是
期刊
我疼爱我的孩子,非常亲近他们,常常和他们共同生活。这“亲近”也是这些画材所由来。由于“热爱”和“亲近”,我深深地体会了孩子们的心理,发现了一个和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儿童世界。  儿童富有感情却缺乏理智,儿童富有欲望而不能抑制。因此儿童世界可以随心所欲地提出一切愿望和要求:房子屋顶要求拆去以便看飞机;亲兄妹可以做新官人和新娘子(图1)。成人们笑他们“傻”,称他们的生活为“儿戏”,常常骂他们“淘气”,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