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浦东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dao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大纲还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学会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对文章的结构和节奏把握得更加准确,可以理清文章的层次,体会文章的主旨,可以丰富材料,锻炼语言能力,掌握语言技巧。
  但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且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从教师角度分析,部分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常常以析代读,以讲代读。即使是读,也既不作要求,又不作讲评,以致于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抑扬顿挫、激情飞扬的朗读声,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学生朗读水平,达不到真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这样朗读的韵味不仅无法体现,学生也只能肤浅理解作者的情思。从学生角度分析,一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知识面窄,加上刚进校不久,受到的朗读训练不多,读起书来显得很吃力。通常他们会用手指着汉字一个一个地读,这样难免会读得很慢;其次,不少小学生朗读习惯很差,读的时候拖音明显,节奏性差,拖腔拉调,没有感情。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出路在哪儿?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示范读文,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读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低年级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很难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难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这样,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每讲一篇课文,教师如能有感情地范读一遍课文,做到声情并茂,学生就会很快投入到课文中的情境中来。低年级的学生特别崇拜老师,加上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他们听到老师朗读得那么好,就会跃跃欲试,模仿着读,就会对朗读产生兴趣,会很想朗读好课文。如我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一文时,“手”的话我用傲慢的语气去读:“我的本领最大,盖房子,筑公路,修桌椅,端饭菜……全都得靠我。”“嘴巴”的话,则读出很不服气的语气:“我的功劳也不小哇,人们交谈、吃饭,哪一样离得开我?”通过我的范读,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一个个学着我的样子去读。当我让学生小组比赛朗读时,读到第三小节“手”很不满意“嘴巴”跟他争功劳,瞪圆了眼睛,愤愤不平地说:“如果我不拿东西给你,看你怎么吃!”有些学生瞪圆了眼睛,咬紧牙齿,气愤极了。扮演嘴巴的小组听了火冒三丈,使劲地跺着脚说:“我吃不到东西,你也别想活!”学生读得绘声绘色,他们已经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了,我也忍不住为他们喝彩。学生在说与动的气氛中增强了技能,品尝到了成功的愉悦。
  二、指导方法,以技助读,让学生会读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就是要“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因此,进行朗读训练时还要教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方法技巧。小学生朗读主要抓语调、重音、停顿、语气几方面。
  语调。语调指句子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知道朗读时句子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也就是朗读、说话的腔调,最简单的是教会学生掌握标点符号所表达的语调。如问号句末语气上扬,句号句末语气下降,叹号表示内心感受,感情比较强烈。
  重音。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要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它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重音,怎样读好重音,并能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找出重音。还要通过举例示范,让学生懂得对句子中重音的表现处理。有的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重音就是读得大声、快而激昂。其实这是不一定的。重音的处理既要注重声音形式,又要注重内心体验;既要注重表层的技巧,又要注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小白兔说:“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其中的“自己种、吃不完”要读重音。又如《一粒种子》中“啊,好个光明的世界!”重音应落在“光明”上。
  停顿。朗读中的停顿,指的是句子当中、句子之间、层次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间歇。停顿体现为一种声音的间歇,但这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实质是分中有连,断中有续,是文章思想更为活跃的时刻。停顿得长可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停顿得短,可造成“银瓶乍破水浆迸”的境界;戛然而止,可以使举座皆惊,产生惊堂木一拍之妙。朗读中的停顿,不是一字一顿或一词一顿地点读,也不是高腔怪调地唱读,而是在朗读过程中恰当地停歇。现在,有些学生点读或唱读的现象严重,妨碍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严重地影响教学效果。怎样克服这种现象?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适当的速度朗读课文,不能过慢,也不能过快,可用听录音,教师示范读、带读等形式进行。第二,让学生认识句子,掌握标点符号,按语法停顿的方法进行训练。开始时,可用点拍法(用击掌表示)。如:顿号停半拍(击半掌,一下一上为一拍),逗号停一拍,句号停一拍半,段与段之间停二拍。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克服点读、唱读的缺点。
  语气。要让学生懂得陈述、祈使、感叹、疑问等句式朗读时所表达的各种语气和感情,并教会他们怎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朗读表现这些语气。如《海中救援》一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流露出母亲不愿意儿子汉斯去救援的矛盾心情,文中多处运用叹词,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真实、感人。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这些用了叹词的句子。如“汉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哇!”这句子真切自然地流露出母亲对汉斯的关心,应读出关心、疼爱的语气;“妈妈,我们找到他们了,我哥也在!”这句句子充分体现了汉斯找到自己哥哥后兴奋的心情,所以应该指导学生读出无比兴奋的语气。   三、注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
  在语文教学中,应强调以读为本。低年级的课文,作者的表情达意,体现在具体的课文内容之中,有的比较明确,有的较为含蓄,要使学生真正领会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必须加强朗读,从朗读中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加深对课文语言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思维、表达等多种能力。如教学二年级课文《骆驼和羊》,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等他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后,我再让他们找出骆驼和羊的对话,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对骆驼和羊各自说的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而是让学生各自揣摩骆驼和羊不同的想法,再让他们想像一下它们可能的动作。有的学生说:“羊应该大模大样的,一副很骄傲的样子,老师,我在读课文的时候找到了大模大样这个词语。”有的学生说:“骆驼钻进园子很狼狈。”最后让学生演一演骆驼和羊,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想象力和表演才能,他们与主人公一同思考,一同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得真切深刻,读起来绘声绘色,情趣盎然。
  再如,我在教学一年级语文第3课《春雨沙沙》时,课本的插图上有随风飘扬的柳条,如笑脸般粉红的桃花,还有细细的雨丝……看着这样的画面,学生们进入了一个柔和、舒适、优美的环境中。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课文第一小节的朗读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极具感染力。
  “春雨沙沙,春雨沙沙……”学生反复吟诵,陶醉于生机盎然的春景中,陶醉在优美的旋律中,他们读了还想读。的确,在朗读中,借助优美的意境,头脑里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感情油然而生,学生们聆听着自己的朗读声,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语言的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中,还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他们喜欢做梦,而他们的思维发展与他们的想象力丰富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他们喜欢做梦,还能做梦的这个年龄,作为教师,就应该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条件以及做梦的情境。
  由此可见,小学语文课堂中注重情境的创设,采用多种朗读形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读准读好文章,还能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促进学生兴趣的提高。朗读可采取以下形式:1.带读,教师或读得好的学生带领学生读。2.学生自由读,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3.个人读,由教师指一名学生朗读。4.开火车读,可读同一课文,也可按课文一节一节地开火车读。5.分角色朗读,要先指导学生体会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研究语调和语气,在分别练习的基础上,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下去。6.齐读,让全班学生一起朗读。7.赛读。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去吸引学生,促使学生兴奋起来,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
  四、鼓励为主,多元评价,让学生乐读
  学生读完后,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拨,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卡耐基曾说:“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学生尤其喜欢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赞美,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足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要让学生对朗读“乐此不疲”,对学生的朗读的评价是不可缺少的。首先,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能读得正确、通顺,就应该充分地肯定。比如老师说“再努力,长大你能当播音员”等话语,能让学生很有成就感。其次,同学之间的评价也非常重要,它能让学生增加自信心,提高学生对朗读的鉴赏能力。此外,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十分重要,它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渐渐形成自我发现、自我发展的意识。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的对立情绪和疑虑,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认识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一位学生读完课文后,我请他自我评价一下,他说:“我认为我读得感情还行,就是声音有点小。”我说:“再大点声读好吗?”他又读了一遍,这一回声音响亮又有感情。
  总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指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无声的文字变为一句句动听的话语、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让学生感受朗读的无穷魅力。当然,在探索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是有目的、有意识训练培养的结果,这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
其他文献
当前,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往往着眼于教学方法的探讨和写作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因而教学中不顾主体的实践,出现了盲目性,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益。  写作心理指的是写作的兴趣、动机、情感等,其核心是动机。只有当学生有了写作的想法,对写作产生决定性的认同感,从而调动相关的心理因素,形成写作心理机制,才能有目的、主动、积极地去写。因此,要有效地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对学生写
期刊
说起陈珍国老师,我的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他活跃于教学一线,与教师一同听课、评课,一同交流、探讨科研课题的形象。正所谓“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陈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成就了他的人格魅力,也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位教师。  他是一位外表严肃内心热情的人  和陈老师的初遇实在有些偶然。记得那年我参加高级职称评审答辩,刚来上海不久的我在面试之前虽做了大量准备,心中却仍然倍感紧张。面试当天,匆忙中把之前准备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阐述:“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要“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是为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而进行的,是为适应社会需要进行的,语文的课程改革当然不例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
期刊
嘟嘟: “君子谋道不谋食”,去了不必要的应酬,减了不必要的物质追求,怎会没有时间读书呢?  普通教师: 想起来教发院程红兵院长说过的一句话:教师应该是职业读书人!  园西人: 一日不读,面目可憎啊。书让人的语言优雅,丰富。否则就显得粗鲁。尤其教师,必须读书,读书人是高贵的象征,身份的代名词。  只读圣贤: 这个问题,我觉得不用问的,这不是明摆着的嘛。谁敢说不用读书?谁敢说不需要读书?哪怕现在经常读
期刊
一、学生情况和教材分析  《位置的表示方法》这一节课的教材内容选自上教版四年级第二学期第80页,它既是认识图形知识的延续,又是今后学习直角坐标系等相关知识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认识周围环境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和认识了生活中有关位置的问题,具备了初步观察、操作等活动的经验。同时,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学会了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
期刊
“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指运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去独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应用的机会……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突破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当今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英语教学中的粉笔与黑板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多媒体教学所取代。但以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一般按照自己的预设来制作课件,而忽视了课堂中的生成,这样的多媒体课就显得形式大于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应运而生,并已走进英语课堂。我在使用白板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认识到电子白板在启发式学习、交互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面具
期刊
一、背景分析  我曾经在三年前的全区骨干教师展示课中上过《电磁感应现象》这节课,当时我采用表格归纳并结合动画演示逐步引导学生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虽然展示课获得了比较好的评价,但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方面还留下了一些遗憾。三年后的今天,面对同一节课、不同的学情,如何根据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相对三年前做了比较大的改
期刊
记得刚成为一名教师时,课堂里,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前几年,课堂里配备了多媒体,实物投影,课堂已是形式多样、声光俱全;而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一新的教育技术工具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在参加了学校的电子白板推进小组后,我阅读了很多关于白板的理论书籍,聆听了很多关于白板的讲座,观摩了很多优秀的课例,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探究,在电子白板和语文学科的整合中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期刊
21世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教学在诸多方面受到革命性的挑战,它与课程的整合是时代的特征。而整合的出发点是多媒体与课程两个方面,其中立足点是课程,其定位是在认同现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力求将信息技术服务于现有的课程内容。就我们音乐学科来说,信息技术的进入确实使我们的音乐课丰富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每节课的信息量也增大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问题一: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依赖媒体,使多媒体代替了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