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2017年院级科研立项项目,项目编号为:KY2017008。
摘 要:法国20世纪最具神秘色彩的作家朱利安·格拉克凭借其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文风,一直是法国文坛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本文借助主题学批评和微观批评法,以“水”意象为切入点,对《阴郁的美男子》做空间以及人物的符号学解读,并分析朱利安·格拉克的写作特点,以探析作者的诗意空间,展现格拉克“二元性”的朦胧写作,找寻作者难以捉摸的风格奥秘。
关键词:朱利安·格拉克;《阴郁的美男子》;水意象;二元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3
一、导语
朱利安·格拉克是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951年,格拉克凭借《流沙海岸》被授予龚古尔奖。法国《读书》杂志曾对获得龚古尔奖的作品文学价值进行过评估分级,将历届获奖作品依次分为“糟糕”“较差”“一般”“上乘”“优秀”“最佳”六个等级。获得文学价值最佳的作品仅有两部,而格拉克的《流沙海岸》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在中国仍未被大众所熟悉。
格拉克出生于卢瓦河畔,卢瓦河的光彩造就了其想成为海上探险家的幼时梦想,长大后,格拉克在拥有 “西部威尼斯”之称的南特度过中学时光。后在塞纳河畔的巴黎高师获得地理教师资格,在“北方威尼斯”亚眠成为一名地理教师并利用业余时间写作。退休后的他回到卢瓦河畔的祖屋中,漫步于卢瓦河畔度过余生。
格拉克一生都在感受着“水”的不同魅力,对“水”有着特殊的依恋和钟情,以扑朔迷离的暗语描绘着“水”的不同色彩。浩瀚的海洋,起航的船只,静谧的池塘,涓涓的细流、濛濛的细雨都是其笔下常见的意象。
“水”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常常与“软”“柔”等字眼相关,但却剪切不断,至弱也至强。水的这种双重属性使柔和清冷的水成为了朦胧、二元、矛盾的代名词。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常常用水来比喻月光等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因此,从诗学角度看,“水”意象蕴含了一种“二元”的矛盾概念。
《阴郁的美男子》(Un beau ténébreux)是格拉克的第二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海边的故事。水作为其背景,弥漫于整部小说。本文试图以主题学研究和文本细读法为基本批评方法,以“水”意象为出发点,对《阴郁的美男子》(BT)做一个空间、人物、写作的符号学解读,以展示格拉克极富个性的“二元性”朦胧写作特色和由此创造出来的充满诗意的境界。
二、空间上的“水”世界
小說中的主要景色为大海和森林。作为小说背景的大海(la mer),在法语中,和母亲(la mère)同音,是母性的象征。小说中,这片海让人想起“幼儿园的水槽”,想起对母亲最为依恋的人生初始阶段。在大海的轻摇下,有嫌隙的朋友重归于好,如兄弟般分享香烟,海如母亲般治愈受伤的心灵。在小说中,作者除了使用la mer(阴性名词)来表示大海外, 也用le large(阳性名词)指示大海。此时的大海常常与“吐着黑色的粗舌头”“低沉的炮声”“灾难”等字眼一起出现,从语义场分析,此时的大海早已失去了母亲的温存,体现出男性特质,和“野兽”“战争”“暴力”等主题相关。由此,海兼具女性与男性的特征。此外,小说中的大海是灰蓝色的。灰色深沉、压抑,而蓝色清透、深远,这一对意蕴完全相反的颜色完美地融合在了海的意象上,使大海进一步成为二元性的矛盾意象。
除大海外,森林也是小说中重要的场景。小说中森林的词汇场与水的词汇场相互交叠,如“草海”“汹涌的绿色”等,森林和水具备相同的形态。
[……]sous la basse vo?te(穹顶) des feuilles, d’où pleuvaient(下雨) les gouttes, où s’étoilait(布满星星) de soleil le sable doux des bas-cotés, dans une lumière(光芒) de pierre fine. (BT p91)
在这段关于森林的描述中,格拉克将树叶比作穹顶,将树上的水滴比作雨滴,将沙子比作星星,将细石比作发光的星体。作者笔下的森林成了天空的缩影,成了母性和繁殖力的代名词,因为“天空仿佛巨大的子宫,各种形态的水从中孕育而生”[1]。这是片松树林,“黑暗、寂静”,和母亲的子宫具备相同的特点,但是森林中“没有鸟”,松针仿佛“磨刀石”和“小型军刀”(BT p47),原本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一下子失去了生命的迹象,变成了危机四伏,飘荡着死亡气息的空间。生命和死亡、繁殖和毁灭,相反主题的共存使森林拥有水的内涵,成为难以捉摸的矛盾意象。
三、“水”幻化的人生世界
如果说小说中的空间刻画具有“二元性”的矛盾印记,那么小说中的人物也是作者精心营造的层次。格拉克的所有作品都以男性为中心,女性角色很少出现在作品之中。《阴郁的美男子》也不例外,从小说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作品。
小说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日记体,以热瓦尔(男)的视角记述了他的所见所闻,第二部分是处于故事之外的匿名者的一段讲述。整部小说情节单薄。主人公艾伦(男)长相秀美,但时不时流露出对死亡的渴望,他的到来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海滨度假旅馆中的众人都在窥伺、猜测,甚至在等待着他的死亡。不管是在功能上还是内容上,男性角色在小说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相较于地位重要的众多男性,女性角色在小说中只有三位,分别是伊蕾娜(Irène)、克里斯黛尔(Christel)和多萝丝(Dolorès)。
曾有学者对格拉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过研究,将其女性角色的共同基本特征归纳为:出场晚、退场早、社会属性缺失,且呈现出仙女模式[2]。《阴郁的美男子》中的女性也不例外,出场时间短,所占篇幅短。从表面上看,女性在小说中属于次要地位,并不重要。 除此以外,小说中的女性同样遵循学者提出的仙女模式,与“水”联系紧密。小说中日记的主人热瓦尔与克里斯黛尔相识于海浪旅馆,热瓦尔觉得克里斯黛尔眼中嵌着“青春之泉”(BT p18),拥有“夜的声音,平静柔和,裹在云中”(BT p30)。而在格拉克笔下,“泉、夜、云”都是水这一原始意象的变形,“月光流淌,夜晚和海浪是一样的” (BT p99) 。在一个雨天,热瓦尔结识了伊蕾娜,认为她是匹“汗血马”,强悍的外貌下隐藏着水的本质。多萝丝则是小说中最神秘的女性,热瓦尔在日记中写到,多萝丝给他的感觉就像“雨后夜晚的森林”,时明时暗,将他浸湿。
这三位女性在小说中所占的比重都不大,尤其是多萝丝,在整个故事中只出现过两次,但是实质上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阴郁的美男子》故事性不强,人物间的散步和交谈内容占据了小说的绝大部分内容,推动情节发展的事件并不多,一是大家去古堡野营,二是季末的化装舞会。在古堡野营的过程中,主人公艾伦表露出对死亡的兴趣和欲望,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从此,原本平淡的度假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众人似乎都处于一种窥伺、猜测、等待的状态。而提出野营并极力邀请艾伦参加的人正是伊蕾娜。换言之,伊蕾娜组织了野营,从而打破了原来一成不变的生活,成为了故事发展的推动者。如果说古堡野营是故事的转折,那第二个事件,季末的化装舞会则将紧张感推向极致。将艾伦带来度假村以后就消失已久的多萝丝在舞会上回归。艾伦决意自杀,因为他和多萝丝早有在假期结束后一起自杀的死亡契约。换言之,仅在小说中出现两次的多萝丝是艾伦死亡的领路人。她回归的使命更像是引领、督促艾伦走向死亡。自此,整个故事真正的推动者出现了,所有人物对艾伦自杀的窥伺和等待正是由于多萝丝,是她和艾伦订下了约定,是她将艾伦带来了这里,也是她的回归引领艾伦走向死亡。
由此,格拉克笔下的女性兼具“水”的外形与意蕴。虽出场不多,看似为次要角色,但实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扮演着男性人物领路人的重要角色,成为二元性的矛盾统一体。
四、“水”质的写作
水具有流动性,不断向前,奔流不息,内部具有巨大的原动力。格拉克的创作与流动的水具有一致性。格拉克在访谈中说到,“我写的东西,总是沿着时间的河床流淌,不是流向某个终点,而是流向瀑布”[3]。他的创作总是遵循故事发生的线性顺序,如同向前奔流的流水,极少回流。除此以外,对于格拉克而言,“写作是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吸引,文字拖动、引领文本不断向前”[4]。如同水珠之于河流,每个文字对他的作品都很重要。格拉克认为,写作不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或是表达一种思想,他的作品不传递任何信息,只传达词汇的意义[5]。寫作就像水珠的流淌,每一个字,每一颗向前奔流的水珠对于这条文字之河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创作理念下,格拉克的每个文字都承载着诗意,具有开放性和解读性。
除去意义,声音也是文字的一部分。文字的音律美是阅读格拉克作品的一大享受。如:
J’évoque, dans ces journées glissantes, fuyantes, de l’arrière-automne, avec une prédilection particulière les avenues de ce petite plage, dans le déclin de la saison, soudain singulièrement envahies par le silence. (BT p11)
在这句话中, 音素“l”出现12次,“r”9次,“s”9次,“d”7次,“t”6次,“p”5次,“k”5次,这些叠韵使词与词在发音方面相互呼应。在这些叠韵中,“l”“r”“s”所占比例最大,其中“l”和“r”均为流音,在法语中流音被称为liquide,与液体在法语中的表述liquide是同一个词。而“l ”“r”“s”大频率地组合在一起,更是与法语中流水的象声词(le murmure du ruisseau)相呼应,使句子仿若潺潺的流水。除此以外,相对于法语中沉重厚实的浊辅音(如“d”“b”“g”)而言,句中叠韵多为轻辅音,如“t”“p”“k”,赋予文字流水般轻快、浮动之感。总之,如同一条文字之河,格拉克的文本歌唱着不断流向远方。
如果说注重文字的个体意义和文字的音乐性分别与水的流动性和音乐性相呼应的话,那格拉克创作的最大特点之一,没有结局的结尾则与水的映射性相一致。水具有映射性,倒影令人神往却不可及,朦胧而虚幻。和格拉克的大部分作品一样,《阴郁的美男子》骤然停在了艾伦自杀的前一刻。读者虽然被带到了事件的边缘,但事件却始终没有得到描写或叙述,整部小说中,众人一直在等待的那一刻,艾伦的自杀并没有出现在小说当中。空白的结尾使小说处于一种矛盾性、开放性、动态性、未完成性的状态,如同水中幻影一般,让读者感知却无法把握。
总之,永远向前的写作观念、潺潺流水般的文字音乐性以及如水中幻影般的可感而不可及的空白结尾正是格拉克创作的新颖之处,使格拉克的文本成为文字的长河。如同流动的水没有固定的形态,难以把握和捕捉,格拉克的文本永远处于动态性、开放性的状态,散发出无限的诗意和永久的生命力。
五、结语
“水”,是格拉克创作的灵感来源,也是其文字存在的形式。作为整篇小说的中心,“水”并不是单一的意象显现,而是作者对作品中空间、人物等符号系统的精心营构,渗透着作者对世界的理解。从“水”意象中,我们感受到具有思辨的二元对立性。写作特点方面的“水”样印记(流动性、音乐性、虚幻性)使格拉克的小说处于动态性、开放性、矛盾性的状态,造就出文本的朦胧美,也许这正是格拉克小说难以捉摸、让读者无所适从、但又流连不已的永恒魅力所在吧。
注释:
[1]杨光正:《纪奥诺小说的想象空间—潘神三部曲的主题批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第39页。 [2]閻雪梅,格拉克的女性形象面面观,《法国研究》,No.1,2009,第23-29页。 在此论文中,阎雪梅提出,由于格拉克作品中的女性具备美貌,且常与水、森林等事物一起出现的特征,所以将她们归结为仙女模式。
[3]Julien Gracq, ? Entretiens ?, José Corti, 2002, pp. 295.
[4]Jean-Pièrre Richard, un tombeau ouvert, ? Microlectures ?, Edition du Seuil, 1979, pp. 280. 法语原文为:Ecrire, n’est-ce pas d’ailleurs, sur un plan général, se laisser attirer indéfiniment en avant, ou plus bas, par l’appel toujours différé d’un dernier mot. Tout texte est tiré, halé vers les mirages d’une conslusion.
[5]Bernihild Boie, Introduction générale aux oeuvres complètes de Julien Gracq(Volume 1), Gallimard, Pléiade, 1995, pp.IX.
参考文献:
[1]廖星桥. 他从神秘中走出来——访法国当代著名作家朱·格拉克[J]. 法国研究,1990,(02):27-32.
[2]王静. 《西尔特沙岸》中的“沙岸”的意象及“临界”写作[J]. 外国文学研究,2005,(04):83-87 173-174.
[3]阎雪梅. 格拉克的女性形象面面观[J]. 法国研究,2009,(01):23-29.
[4]杨光正.《纪奥诺小说的想象空间—潘神三部曲的主题批评》[M]. 上海三联书店,2010.
[5]Jean-Pièrre Richard, Microlectures[M]. Edition du Seuil, 1979.
[6]Julien Gracq, Un beau ténébreux[M]. José Corti, 2008.
[7]Julien Gracq, Un beau ténébreux, oeuvres complète de Julien Gracq[M]. Gallimard, 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 1995.
[8]Julien Gracq, Entretiens[M]. José Corti, 2002.
摘 要:法国20世纪最具神秘色彩的作家朱利安·格拉克凭借其飘忽不定、难以捉摸的文风,一直是法国文坛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本文借助主题学批评和微观批评法,以“水”意象为切入点,对《阴郁的美男子》做空间以及人物的符号学解读,并分析朱利安·格拉克的写作特点,以探析作者的诗意空间,展现格拉克“二元性”的朦胧写作,找寻作者难以捉摸的风格奥秘。
关键词:朱利安·格拉克;《阴郁的美男子》;水意象;二元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03
一、导语
朱利安·格拉克是法国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1951年,格拉克凭借《流沙海岸》被授予龚古尔奖。法国《读书》杂志曾对获得龚古尔奖的作品文学价值进行过评估分级,将历届获奖作品依次分为“糟糕”“较差”“一般”“上乘”“优秀”“最佳”六个等级。获得文学价值最佳的作品仅有两部,而格拉克的《流沙海岸》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在中国仍未被大众所熟悉。
格拉克出生于卢瓦河畔,卢瓦河的光彩造就了其想成为海上探险家的幼时梦想,长大后,格拉克在拥有 “西部威尼斯”之称的南特度过中学时光。后在塞纳河畔的巴黎高师获得地理教师资格,在“北方威尼斯”亚眠成为一名地理教师并利用业余时间写作。退休后的他回到卢瓦河畔的祖屋中,漫步于卢瓦河畔度过余生。
格拉克一生都在感受着“水”的不同魅力,对“水”有着特殊的依恋和钟情,以扑朔迷离的暗语描绘着“水”的不同色彩。浩瀚的海洋,起航的船只,静谧的池塘,涓涓的细流、濛濛的细雨都是其笔下常见的意象。
“水”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常常与“软”“柔”等字眼相关,但却剪切不断,至弱也至强。水的这种双重属性使柔和清冷的水成为了朦胧、二元、矛盾的代名词。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常常用水来比喻月光等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因此,从诗学角度看,“水”意象蕴含了一种“二元”的矛盾概念。
《阴郁的美男子》(Un beau ténébreux)是格拉克的第二部作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海边的故事。水作为其背景,弥漫于整部小说。本文试图以主题学研究和文本细读法为基本批评方法,以“水”意象为出发点,对《阴郁的美男子》(BT)做一个空间、人物、写作的符号学解读,以展示格拉克极富个性的“二元性”朦胧写作特色和由此创造出来的充满诗意的境界。
二、空间上的“水”世界
小說中的主要景色为大海和森林。作为小说背景的大海(la mer),在法语中,和母亲(la mère)同音,是母性的象征。小说中,这片海让人想起“幼儿园的水槽”,想起对母亲最为依恋的人生初始阶段。在大海的轻摇下,有嫌隙的朋友重归于好,如兄弟般分享香烟,海如母亲般治愈受伤的心灵。在小说中,作者除了使用la mer(阴性名词)来表示大海外, 也用le large(阳性名词)指示大海。此时的大海常常与“吐着黑色的粗舌头”“低沉的炮声”“灾难”等字眼一起出现,从语义场分析,此时的大海早已失去了母亲的温存,体现出男性特质,和“野兽”“战争”“暴力”等主题相关。由此,海兼具女性与男性的特征。此外,小说中的大海是灰蓝色的。灰色深沉、压抑,而蓝色清透、深远,这一对意蕴完全相反的颜色完美地融合在了海的意象上,使大海进一步成为二元性的矛盾意象。
除大海外,森林也是小说中重要的场景。小说中森林的词汇场与水的词汇场相互交叠,如“草海”“汹涌的绿色”等,森林和水具备相同的形态。
[……]sous la basse vo?te(穹顶) des feuilles, d’où pleuvaient(下雨) les gouttes, où s’étoilait(布满星星) de soleil le sable doux des bas-cotés, dans une lumière(光芒) de pierre fine. (BT p91)
在这段关于森林的描述中,格拉克将树叶比作穹顶,将树上的水滴比作雨滴,将沙子比作星星,将细石比作发光的星体。作者笔下的森林成了天空的缩影,成了母性和繁殖力的代名词,因为“天空仿佛巨大的子宫,各种形态的水从中孕育而生”[1]。这是片松树林,“黑暗、寂静”,和母亲的子宫具备相同的特点,但是森林中“没有鸟”,松针仿佛“磨刀石”和“小型军刀”(BT p47),原本充满生命力的意象一下子失去了生命的迹象,变成了危机四伏,飘荡着死亡气息的空间。生命和死亡、繁殖和毁灭,相反主题的共存使森林拥有水的内涵,成为难以捉摸的矛盾意象。
三、“水”幻化的人生世界
如果说小说中的空间刻画具有“二元性”的矛盾印记,那么小说中的人物也是作者精心营造的层次。格拉克的所有作品都以男性为中心,女性角色很少出现在作品之中。《阴郁的美男子》也不例外,从小说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作品。
小说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日记体,以热瓦尔(男)的视角记述了他的所见所闻,第二部分是处于故事之外的匿名者的一段讲述。整部小说情节单薄。主人公艾伦(男)长相秀美,但时不时流露出对死亡的渴望,他的到来打破了原本平静的生活,海滨度假旅馆中的众人都在窥伺、猜测,甚至在等待着他的死亡。不管是在功能上还是内容上,男性角色在小说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相较于地位重要的众多男性,女性角色在小说中只有三位,分别是伊蕾娜(Irène)、克里斯黛尔(Christel)和多萝丝(Dolorès)。
曾有学者对格拉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做过研究,将其女性角色的共同基本特征归纳为:出场晚、退场早、社会属性缺失,且呈现出仙女模式[2]。《阴郁的美男子》中的女性也不例外,出场时间短,所占篇幅短。从表面上看,女性在小说中属于次要地位,并不重要。 除此以外,小说中的女性同样遵循学者提出的仙女模式,与“水”联系紧密。小说中日记的主人热瓦尔与克里斯黛尔相识于海浪旅馆,热瓦尔觉得克里斯黛尔眼中嵌着“青春之泉”(BT p18),拥有“夜的声音,平静柔和,裹在云中”(BT p30)。而在格拉克笔下,“泉、夜、云”都是水这一原始意象的变形,“月光流淌,夜晚和海浪是一样的” (BT p99) 。在一个雨天,热瓦尔结识了伊蕾娜,认为她是匹“汗血马”,强悍的外貌下隐藏着水的本质。多萝丝则是小说中最神秘的女性,热瓦尔在日记中写到,多萝丝给他的感觉就像“雨后夜晚的森林”,时明时暗,将他浸湿。
这三位女性在小说中所占的比重都不大,尤其是多萝丝,在整个故事中只出现过两次,但是实质上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阴郁的美男子》故事性不强,人物间的散步和交谈内容占据了小说的绝大部分内容,推动情节发展的事件并不多,一是大家去古堡野营,二是季末的化装舞会。在古堡野营的过程中,主人公艾伦表露出对死亡的兴趣和欲望,引起了众人的注意,从此,原本平淡的度假生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众人似乎都处于一种窥伺、猜测、等待的状态。而提出野营并极力邀请艾伦参加的人正是伊蕾娜。换言之,伊蕾娜组织了野营,从而打破了原来一成不变的生活,成为了故事发展的推动者。如果说古堡野营是故事的转折,那第二个事件,季末的化装舞会则将紧张感推向极致。将艾伦带来度假村以后就消失已久的多萝丝在舞会上回归。艾伦决意自杀,因为他和多萝丝早有在假期结束后一起自杀的死亡契约。换言之,仅在小说中出现两次的多萝丝是艾伦死亡的领路人。她回归的使命更像是引领、督促艾伦走向死亡。自此,整个故事真正的推动者出现了,所有人物对艾伦自杀的窥伺和等待正是由于多萝丝,是她和艾伦订下了约定,是她将艾伦带来了这里,也是她的回归引领艾伦走向死亡。
由此,格拉克笔下的女性兼具“水”的外形与意蕴。虽出场不多,看似为次要角色,但实则推动着情节的发展,扮演着男性人物领路人的重要角色,成为二元性的矛盾统一体。
四、“水”质的写作
水具有流动性,不断向前,奔流不息,内部具有巨大的原动力。格拉克的创作与流动的水具有一致性。格拉克在访谈中说到,“我写的东西,总是沿着时间的河床流淌,不是流向某个终点,而是流向瀑布”[3]。他的创作总是遵循故事发生的线性顺序,如同向前奔流的流水,极少回流。除此以外,对于格拉克而言,“写作是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吸引,文字拖动、引领文本不断向前”[4]。如同水珠之于河流,每个文字对他的作品都很重要。格拉克认为,写作不是为了讲述一个故事或是表达一种思想,他的作品不传递任何信息,只传达词汇的意义[5]。寫作就像水珠的流淌,每一个字,每一颗向前奔流的水珠对于这条文字之河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创作理念下,格拉克的每个文字都承载着诗意,具有开放性和解读性。
除去意义,声音也是文字的一部分。文字的音律美是阅读格拉克作品的一大享受。如:
J’évoque, dans ces journées glissantes, fuyantes, de l’arrière-automne, avec une prédilection particulière les avenues de ce petite plage, dans le déclin de la saison, soudain singulièrement envahies par le silence. (BT p11)
在这句话中, 音素“l”出现12次,“r”9次,“s”9次,“d”7次,“t”6次,“p”5次,“k”5次,这些叠韵使词与词在发音方面相互呼应。在这些叠韵中,“l”“r”“s”所占比例最大,其中“l”和“r”均为流音,在法语中流音被称为liquide,与液体在法语中的表述liquide是同一个词。而“l ”“r”“s”大频率地组合在一起,更是与法语中流水的象声词(le murmure du ruisseau)相呼应,使句子仿若潺潺的流水。除此以外,相对于法语中沉重厚实的浊辅音(如“d”“b”“g”)而言,句中叠韵多为轻辅音,如“t”“p”“k”,赋予文字流水般轻快、浮动之感。总之,如同一条文字之河,格拉克的文本歌唱着不断流向远方。
如果说注重文字的个体意义和文字的音乐性分别与水的流动性和音乐性相呼应的话,那格拉克创作的最大特点之一,没有结局的结尾则与水的映射性相一致。水具有映射性,倒影令人神往却不可及,朦胧而虚幻。和格拉克的大部分作品一样,《阴郁的美男子》骤然停在了艾伦自杀的前一刻。读者虽然被带到了事件的边缘,但事件却始终没有得到描写或叙述,整部小说中,众人一直在等待的那一刻,艾伦的自杀并没有出现在小说当中。空白的结尾使小说处于一种矛盾性、开放性、动态性、未完成性的状态,如同水中幻影一般,让读者感知却无法把握。
总之,永远向前的写作观念、潺潺流水般的文字音乐性以及如水中幻影般的可感而不可及的空白结尾正是格拉克创作的新颖之处,使格拉克的文本成为文字的长河。如同流动的水没有固定的形态,难以把握和捕捉,格拉克的文本永远处于动态性、开放性的状态,散发出无限的诗意和永久的生命力。
五、结语
“水”,是格拉克创作的灵感来源,也是其文字存在的形式。作为整篇小说的中心,“水”并不是单一的意象显现,而是作者对作品中空间、人物等符号系统的精心营构,渗透着作者对世界的理解。从“水”意象中,我们感受到具有思辨的二元对立性。写作特点方面的“水”样印记(流动性、音乐性、虚幻性)使格拉克的小说处于动态性、开放性、矛盾性的状态,造就出文本的朦胧美,也许这正是格拉克小说难以捉摸、让读者无所适从、但又流连不已的永恒魅力所在吧。
注释:
[1]杨光正:《纪奥诺小说的想象空间—潘神三部曲的主题批评》,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第39页。 [2]閻雪梅,格拉克的女性形象面面观,《法国研究》,No.1,2009,第23-29页。 在此论文中,阎雪梅提出,由于格拉克作品中的女性具备美貌,且常与水、森林等事物一起出现的特征,所以将她们归结为仙女模式。
[3]Julien Gracq, ? Entretiens ?, José Corti, 2002, pp. 295.
[4]Jean-Pièrre Richard, un tombeau ouvert, ? Microlectures ?, Edition du Seuil, 1979, pp. 280. 法语原文为:Ecrire, n’est-ce pas d’ailleurs, sur un plan général, se laisser attirer indéfiniment en avant, ou plus bas, par l’appel toujours différé d’un dernier mot. Tout texte est tiré, halé vers les mirages d’une conslusion.
[5]Bernihild Boie, Introduction générale aux oeuvres complètes de Julien Gracq(Volume 1), Gallimard, Pléiade, 1995, pp.IX.
参考文献:
[1]廖星桥. 他从神秘中走出来——访法国当代著名作家朱·格拉克[J]. 法国研究,1990,(02):27-32.
[2]王静. 《西尔特沙岸》中的“沙岸”的意象及“临界”写作[J]. 外国文学研究,2005,(04):83-87 173-174.
[3]阎雪梅. 格拉克的女性形象面面观[J]. 法国研究,2009,(01):23-29.
[4]杨光正.《纪奥诺小说的想象空间—潘神三部曲的主题批评》[M]. 上海三联书店,2010.
[5]Jean-Pièrre Richard, Microlectures[M]. Edition du Seuil, 1979.
[6]Julien Gracq, Un beau ténébreux[M]. José Corti, 2008.
[7]Julien Gracq, Un beau ténébreux, oeuvres complète de Julien Gracq[M]. Gallimard, 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 1995.
[8]Julien Gracq, Entretiens[M]. José Corti,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