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与上海的竞争,多年来一直是引人争议的话题。上海一度是整个亚洲的金融中心,而未来似乎也将恢复这种地位。当地金融事业成长快速,其都市重心已转移到崭新的浦东区,有数百万人口在这里工作和生活,然而数年前该地还只是一片泥滩。至于香港则以擅长排除障碍和扭转不利情势知名,但她正面临双重挑战,一是地价惊人,二是其作为集散转运中心的历史独特地位可能不保。
《时代》杂志报道说,眼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管“用脚投票”。他们了解到,既然要和大陆做生意,就不如搬迁到上海。这对香港而言是个不祥之兆,拥有700万人口的这个城市久被视为进出大陆的门户。如今跨国企业舍弃香港而将其“中国分公司”移往上海者与日俱增;上海1400万人口以其丰沛的劳力供应和广大的市场,大有迅速赶上香港的优势。美国友邦保险公司1999年将其中国分公司迁往上海,而菲利浦公司和香港汇丰银行也先后在2000年4月和5月跟进。香港美国商会调查显示,还有其他数十家公司也有此计划。香港依然有其独特的实力,而且仍将保有其区域性重要地位,但随着内地经济不断自由化和现代化,已使上海成为在大陆经商的理所当然根据地。摩根史坦利添惠公司驻港办事处主任谢安德说:“ 香港从来就不是进出大陆的通道,它只是一扇窗户;如今既然大门已开,那么还需要再爬窗户吗?”
但也别为香港叹息,当地在不久的未来仍将前途光明,其自由、国际化的声誉和健全的金融制度,依然足资仰仗,这些特色有助于维护其金融主导地位;同时当地仅16%上下的商业税对于外来投资客和企业家也仍具吸引力。相较之下,上海的税率在33%以下者仅有浦东,而浦东乃是上海的商业特区。也许最重要的是,在香港筹集资金的空间依然无与伦比。香港理工学院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汉辉说:“香港还是可以继续作为金融中心,但其商业和产业则正空洞化。”既然商业外移至上海,那么原本在内地封闭时期因邻近内地而获发展机会的香港,如今就必须另寻经济着力点。
事实上香港正力图成为亚洲的电脑网络中枢。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的资深中国分析师董涛说:“香港要维持其经济荣耀,需要一个以上的支柱性产业,而资讯技术正是其中之一。”但尽管有香港电讯公司对外达成的“太平洋世纪网路工程”协议和争议性的“数码港”计划,香港成为亚洲资讯技术中心还在未定之数。比如上海就是个竞争对手,当地有较为优越的研发记录。
有时香港对于自己的定位和前途,似乎会失去头绪。如果过分强调“中国”定位,有碍其作为国际都市的身分。在香港趋向“中国化”的同时,北方的内地却正反向发展,上海已决心恢复1949年之前的国际大都会地位。上海市长徐匡迪说:“上海会成为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一座桥梁。”为达此目标,当地过去10年来已投资360亿美元来更新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桥梁和大众运输系统在内。美国商会副会长波莱斯基说:“我第一次前往上海时,那儿什么都没有,没有浦东也没有东方明珠电视塔,但如今上海的发展已快速到没有人能忽视的地步。”
上海已经是大陆的经济中心,并正尽量善用其处在人口大省前沿的地理位置。当地廉价而技术高超的人力资源正日益充沛,而这也正是微软公司在当地设立亚洲区域工程中心的原因。过去10年来,上海吸收的外资达到277亿美元;而在此一时期,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0%,香港则是3.7%。野村公司经济暨投资策略主管欧佛豪特将上海称为“当今世上改革最成功的都市”。
分析师和学者预言,上海若能遵循目前的方向发展,那么将可在10年之内赶上香港。浦东开发学院院长姚锡棠说:“到了2010年,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香港。”董涛则预言,6年之后,上海股市将成为日本以外的亚洲最大股市。
然而这仍不足以使上海与香港并驾齐驱。在上海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之前,必须全面开放人民币的兑换,并建立可靠的法律制度,同时推广使用英语。这些不足之处,也就是许多跨国企业纷纷为其投资采取避险措施的原因。类似可口可乐和菲利浦等公司可能会将业务中心迁往上海,但其亚太总部仍设在香港。无论如何,倘若香港不尽快找到未来的出路,那么多数的筹码将拥向上海。□
《时代》杂志报道说,眼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主管“用脚投票”。他们了解到,既然要和大陆做生意,就不如搬迁到上海。这对香港而言是个不祥之兆,拥有700万人口的这个城市久被视为进出大陆的门户。如今跨国企业舍弃香港而将其“中国分公司”移往上海者与日俱增;上海1400万人口以其丰沛的劳力供应和广大的市场,大有迅速赶上香港的优势。美国友邦保险公司1999年将其中国分公司迁往上海,而菲利浦公司和香港汇丰银行也先后在2000年4月和5月跟进。香港美国商会调查显示,还有其他数十家公司也有此计划。香港依然有其独特的实力,而且仍将保有其区域性重要地位,但随着内地经济不断自由化和现代化,已使上海成为在大陆经商的理所当然根据地。摩根史坦利添惠公司驻港办事处主任谢安德说:“ 香港从来就不是进出大陆的通道,它只是一扇窗户;如今既然大门已开,那么还需要再爬窗户吗?”
但也别为香港叹息,当地在不久的未来仍将前途光明,其自由、国际化的声誉和健全的金融制度,依然足资仰仗,这些特色有助于维护其金融主导地位;同时当地仅16%上下的商业税对于外来投资客和企业家也仍具吸引力。相较之下,上海的税率在33%以下者仅有浦东,而浦东乃是上海的商业特区。也许最重要的是,在香港筹集资金的空间依然无与伦比。香港理工学院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汉辉说:“香港还是可以继续作为金融中心,但其商业和产业则正空洞化。”既然商业外移至上海,那么原本在内地封闭时期因邻近内地而获发展机会的香港,如今就必须另寻经济着力点。
事实上香港正力图成为亚洲的电脑网络中枢。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公司的资深中国分析师董涛说:“香港要维持其经济荣耀,需要一个以上的支柱性产业,而资讯技术正是其中之一。”但尽管有香港电讯公司对外达成的“太平洋世纪网路工程”协议和争议性的“数码港”计划,香港成为亚洲资讯技术中心还在未定之数。比如上海就是个竞争对手,当地有较为优越的研发记录。
有时香港对于自己的定位和前途,似乎会失去头绪。如果过分强调“中国”定位,有碍其作为国际都市的身分。在香港趋向“中国化”的同时,北方的内地却正反向发展,上海已决心恢复1949年之前的国际大都会地位。上海市长徐匡迪说:“上海会成为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一座桥梁。”为达此目标,当地过去10年来已投资360亿美元来更新基础设施,包括高速公路、桥梁和大众运输系统在内。美国商会副会长波莱斯基说:“我第一次前往上海时,那儿什么都没有,没有浦东也没有东方明珠电视塔,但如今上海的发展已快速到没有人能忽视的地步。”
上海已经是大陆的经济中心,并正尽量善用其处在人口大省前沿的地理位置。当地廉价而技术高超的人力资源正日益充沛,而这也正是微软公司在当地设立亚洲区域工程中心的原因。过去10年来,上海吸收的外资达到277亿美元;而在此一时期,当地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0%,香港则是3.7%。野村公司经济暨投资策略主管欧佛豪特将上海称为“当今世上改革最成功的都市”。
分析师和学者预言,上海若能遵循目前的方向发展,那么将可在10年之内赶上香港。浦东开发学院院长姚锡棠说:“到了2010年,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香港。”董涛则预言,6年之后,上海股市将成为日本以外的亚洲最大股市。
然而这仍不足以使上海与香港并驾齐驱。在上海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之前,必须全面开放人民币的兑换,并建立可靠的法律制度,同时推广使用英语。这些不足之处,也就是许多跨国企业纷纷为其投资采取避险措施的原因。类似可口可乐和菲利浦等公司可能会将业务中心迁往上海,但其亚太总部仍设在香港。无论如何,倘若香港不尽快找到未来的出路,那么多数的筹码将拥向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