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名人故居,带你品读这座古城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ong7904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透过建筑,可以读到的不仅是建筑本身。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曾说过,“更是阅读我们的城市、我们城市的文化以及城市当中的人。”以故居建筑和周边空间环境为载体,把名人时代文化、生活文化与街区社会环境合为一体,营造历史氛围,形成名人故居的联动规模效应,正是保护区、姑苏区古保委当下负责实施的名人故居文化展示项目。
  从名人故居看生动的城市历史
  德寿坊是苏州城区西部的一条街巷,位于富郎中巷南侧。凡是路过的人,都会注意到德寿坊的与众不同之处:首先,它有一个民国式的坊门,其次,坊门上还饰有一颗五角星,明白无误地向人们传达这里与苏州红色革命史有关联。
  现在到德寿坊,已与之前迥然不同。移除了坊口原先杂乱的电线和电线杆,里里外外整洁、朴素,像是回到了最初的风姿。1923年,近代革命家、国学家沈瓞民购得德寿坊里弄式住宅,正式定居苏州。1924年秋,中共党员叶天底来看望老师沈瓞民时,建议在沈氏自得斋门楼上做一个五角星,自此,德寿坊大门上便有了这颗保留至今的五角星。
  今天,人们不必再猜测里弄与苏州红色革命史到底有怎样的关联,甚至不用走入里弄或沈宅,坊口红星广场一侧墙壁上的苏作砖雕群组画,以及德寿坊内两侧墙面上的浮雕连环画,已经娓娓讲述了五角星的来历和与德寿坊相关联的革命事迹。这些砖雕连环画与周边民居融为一体,除了建设年代、风格等基本信息,人们更可从如今的故居外围,了解德寿坊、了解苏州城市历史的与众不同。
  更进一步,里弄一侧的沈瓞民故居部分建筑被打造为党建展示馆,重点介绍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发展历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可作为党员的初心教育基地。沈瓞民故居是这座城市曾经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的一部分,人们会希望看到有关于他的更多信息,展馆对此也做了更详细的交代,从沈氏家族绵延到沈瓞民两次赴日留学,以及他作为早期革命先行者的活动经历,直至定居苏州潜心易学研究。
  故居内有一方小小的天井,刚够放下一套桌椅。或许当年不是这样的陈设,但总让人觉得当年叶天底等人就是在这里这样探讨寻求救国真理的。看到这些,就像看到了城市历史的一部分。
  将状元府邸与个体记忆勾连
  首批展示项目选择平江历史街区和32号街坊的陶氏宅园、曹沧洲祠、潘世恩宅、苏肇冰故居等6处名人故居,组织文化挖掘和不同主题的文化展示。在保證名人故居文化展示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布局后期使用功能,也为名人故居“亦展亦用”作出诸多有益的探索。
  在潘世恩宅,全新的名人故居文化展示强调了品读时的舒适感。其中既包含了人们能够从展示中读到的广泛内容,也包含了品读的环境体验。一个在这座城市很长一段历史里举足轻重的家族及代表人物,是值得人们去细细研读和认真思考的。
  利用潘世恩宅中路后楼厅二层,文化展示项目以图片、史料形式展示潘世恩及其家族生平事迹;通过液晶播放系统向参观者介绍潘世恩宅的修缮过程。你在这所故居里,可以研读潘氏家族的谱系、潘世恩的生平、潘世恩的政治成就、潘世恩的治学成就,从一个家族到苏州后的枝开叶散,读出苏州在那段历史中的模样;从显赫家族代表人物一生及其族裔的经历,窥探江南文人世家的发展、家风、治学、经营;又从潘世恩宅的保护、修缮、利用,看到无数本地旧宅大院、名人故居曾走过的历程……
  尤其这次的文化展示项目,展示了这座源起于康熙年间的古宅,从最初6000余平方米,三路六进“住宅+园池”格局的留余堂,到如今占地面积2550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状元博物馆,长达300年间的变化历程。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座状元府邸里也同步着城市的发展变迁,潜藏着一部分人们珍贵的历史记忆。1958年潘宅归公后曾散为三十四户居民杂院,很多老苏州也对当年的纱帽厅书场颇有印象,整座故居中最精美的建筑,就属纱帽厅。2011年苏州市启动古建老宅修缮工程,后又历时一年设立状元博物馆,2014年11月向公众开放……
  能够与个体之间产生勾连,这些名人故居也就有了更强韧的“生命力”。首批名人故居文化展示项目,正是通过系统全面挖掘古建老宅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了名人故居由过去传统一个维度的平面展示,向漫游式、互动式、综合性、多元化展示的跃升,也促成文物建筑与名人历史的高度融合,提升区域历史文化感染力。
其他文献
曹伦华 伦华教育创始人,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总校长  “学生是宝贝、教师是财富、家长是朋友。”这句话是伦华教育的管理理念,也是每一所伦华教育旗下实体学校遵循的管理法则之一。我们只有把家长当作朋友一样来看待,在家校关系中做到共赢、理解、尊重,才能够赢得家长们的信任,才能够铸造更牢固的家校关系。  家校协同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小学实验部有“小萤火虫亲子阅读俱乐部”
期刊
近年来,苏城越来越多的新学校为学生就读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今年9月,又有一批新学校亮相,本期我们探访了几所新学校,用镜头展示新校园的颜值。  今年9月,以“学以为己,和乐坦易”为教育理念的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正式投用。这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学段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以其美丽的校园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  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由北大新世纪集团携手苏州盛典集团联合创
期刊
树上的知了依旧在一刻不停地鸣响,地里的田鸡仍旧在不知疲倦地聒噪,老城的夏天透着明媚,秀气中带着那么点儿不修边幅。  老城就适合瞎逛,沿途街巷的景色其实并不太细致。草啊、树啊疯长,满眼浓绿,再沾点灰,但午后或傍晚的一场暴雨就能刷回正绿。路啊桥啊人来人往,都有好些年头了,且有好看的紋路。经年累月的粉墙上泛出斑迹,只要角落里传出各种声音,街上时不时有往来的人儿,那就是活的,带着生机……  世界变化很快,
期刊
几千年来被喻为“怀袖雅物”的扇子,特别是江南的苏扇,其背后深藏的东方式风雅,依然能够让当代人感受到清雅之风徐徐来。团扇是苏作工艺的集大成者,其本身汇聚着无限的可能与变化的空间。在苏城制扇圈里,有一位低调却用作品实力说话的团扇艺人,他叫尹康。从他的那头花白头发隐约地能够感受他潜心创作的匠心可见一斑。  一柄团扇妙手成  采访尹康这天,他正巧来市里办事,索性和他约在吴门桥街道福星社区里的旧宅,这里曾是
期刊
双减”政策下,学生们过得怎么样?家长如何减轻焦虑?未来要怎么做?苏州市2020年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社会版报告,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8月26日上午,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苏州市2020年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社会版报告。本次监测对象为苏州10个市(区)所有初中学生和主要学科初中教师,共计参测学校277所,学生287546人。  父母多陪伴孩子成绩更好、心理更健康  以前把孩子送进补习班家长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当制造向“智造”发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智能硬件加速器应运而生。  中城新产业集团在长三角区域首个智能硬件加速器已落户浒墅关一个多月。短短一个月余,该加速器已帮助苏州市5家企业,在降本增效、资源对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城新产业集团苏州运营中心负责人李彦超自信满满地介绍道:“我们专业为客户的智能硬件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网络,从工业设计、方案设计,到手板打
期刊
人生很长,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去学习;人生很短,以至于一不小心就错过了童年。  幸福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这些年,教育的内卷让孩子们的人生缺失了太多。  7 月 24 日,“双减” ,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负担的意见》文件正式落地。与以往低调从容地出台教育政策不一样,这一纸文件以风卷残云之势绿了整个教育股,洗牌了一整个教育行业。  力度空前,前
期刊
我费氏祖辈世代生息在浙江湖州双林镇这一纯朴又明丽的乐土上,祖父费善绩(绮成)曾在上海永兴洋行任职,根据家谱“世守善斯昌,开业立大纲”,为父起名“斯恩”,寄寓中国人“知恩图报”的质朴文化思想。终极他一生的执着追求,作出的非凡成绩,确实没有辜负父母、家乡养育之恩,朋友、同道知遇之恩,国家、领导培育之恩。  父字“省吾”,出自论语“吾日三省吾身”, 16岁就到上海协恒庆出口号学生意,工作之余学书画、读外
期刊
身着优雅的丝绒旗袍站在小板凳上,顾盼生辉的眼,一步一摇,一种江南风韵……在另一场表演中,同一批舞者又摇身一变,成为抗战时期扛起民族救亡大旗的坚毅女性,把抗战时期中国人的绝望、恐惧、愤恨、誓与敌人决战到底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看得让人热血沸腾……  台上舞者的忘我表演,台下观众看的泪眼盈盈。舞者一身素色衣装,脸上抹满了炮灰、污渍,在舞台上翻滚、中枪、攀爬……全身心投入环境中,一段表演下来大汗淋漓
期刊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晋诗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有《夏歌二十首》,其中正有這么应时应景的一句。说到苏扇,其实只是一个总称,包括苏州折扇、檀香扇、绢宫扇、纸团扇。金阊街道滨河社区冯志洪制作苏式折扇,一摇一曳,挥洒出了中国人几千年的指尖倜傥和浪漫。  一把折扇两人制,伉俪天作之合  冯志洪原工作于苏州湖笔厂,热爱各种手工艺,2000年左右,他选择了最钟爱的折扇工艺,创业成立扇庄。逾二十载走来,有挫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