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回归公平和本真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很长,以至于我们要用一生去学习;人生很短,以至于一不小心就错过了童年。
  幸福的人用童年去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这些年,教育的内卷让孩子们的人生缺失了太多。
  7 月 24 日,“双减” ,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负担的意见》文件正式落地。与以往低调从容地出台教育政策不一样,这一纸文件以风卷残云之势绿了整个教育股,洗牌了一整个教育行业。
  力度空前,前所未有。
  减少校内作业负担,减少校外培训负担,给孩子们多一些玩耍和自由支配的时间。把童年的快乐还给孩子,把青春的阳光灿烂还给孩子,把被内卷的孩子拉回到同一起跑线,然后顺其自然,静待花开。
  短时间看,是一种“放任”,眼光放长了看,是真正地理解和敬畏生命,是让教育回归公平和本真。
  褪去浮华
  “做什么事情能让父母开心?”当有人对着孩子们抛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孩子们的回答惊人地一致:“考100分”“考第一名”。
  大多数父母的喜忧几乎和孩子的成绩好坏挂钩。成绩好,趾高气昂;成绩差,抬不起头。
  “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补习班,你不去不吃亏吗?你不去不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吗?你不去对得起孩子吗?”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所以灵魂拷问来了:今天你能接受你的孩子走上没有进过大学的“光明的前途”吗?
  以前,父母觉得孩子能养活自己就好,上不上大学没那么重要。父母心态坦然,孩子身心舒展。
  现在,全民价值观整齐划一:考得好,进好大学。培训机构是赚了个盆满钵满,孩子的心灵空间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出了学校教室就是校外培训班,许多学生戏称培训班是“第二故乡”,学校里见到的一拨同学,课后又神奇地聚集在一起继续学习了!
  为什么孩子们的心灵越来越脆弱?鸡娃表面是爱,背后是深深的伤害。孩子的心灵被禁锢在“学习”这一小块空间,还要时时刻刻感受父母传导来的焦虑。换了你,你不郁闷吗?郁闷算是轻的,重一点心理学上叫“抑郁”。不是危言耸听,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从小学到高中,随着年级增长,抑郁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我们抱怨孩子变脆弱的时候,有没有审视过自己怀揣的特别单一的价值观?有没有审视过自己给孩子传递了怎样的焦虑情绪?
  我们不能接受普通,不能接受平凡,我们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没得商量,没有余地。却忽视了生命里最重要最宝贵的一些东西。
  但求本真
  扪心自问,有多少人在成年之后,开始懊悔这一生不曾好好地玩耍过,不曾好好地叛逆过,不曾把自己的梦想好好地坚持过。青春年少的时候,连洗一只袜子都是父母代劳,谈一场恋爱要被家长和老师“批斗”,没有成绩之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那些青春岁月里最真挚宝贵的东西,没有好好地体验,就悄悄地消失,退出了自己的生活。当回首往事的时候,青春早已远逝,只剩下惆怅万分。
  胡适的导师、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由于身心的原因,人在儿童时期不可能接收太多的知识,但这一阶段却是中学、大学的基础,是一生事业、习惯和嗜好的基础。让孩子在玩耍中养成好的情感、态度、行为和思想,知识的学习不要占据太多的分量,最好也是在玩耍的过程中自然习得。中学时期,则是一个人人生方向将定未定的时期,需要吸收大量的知识,然后识别对哪些有兴趣,哪些没有兴趣。了解自己的喜好和长处,才会有切实的理想。有了理想,才会有继续学习的动力。想让理想成真,自然就会想办法学习专门的知识,获得专门的能力,养成专门的思维。
  受应试教育的制约,我们的多数家长却缺少对孩子爱好和玩耍的容忍。我们太强调知识的积累,太注重智力的较量。知识的深广固然能帮助孩子打好基础,但学业负担那么重的学生,还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吗?还能锻炼出创新能力吗?相反,那些保有好奇、爱好和热情的人,即便知识不那么渊博深厚,却往往能够做出惊人之举。
  从内向外迸发的力量,自带强大的生命力。上世纪初,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就呼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是内省式的人性焕发,不是人的改造,而是人的唤醒,不是人的束缚,而是人的解放。
  分数和成绩是时候让位了。
  教育部8月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教育部办公厅也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文件信息量特别大: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三年级到初三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除了初三,其他年级不得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所以以后区统考、区联考可能就没有了;学校周考、月考、单元考都不能组织,单元测验也不行;以做练习的方式测也不行;小学、初中的期末考试成绩不能做为升学的依据。
  不必天天念叨着:“不能输在人生起跑线上”,孩子的人生之路需要他们自己去走。孩子在与世界的碰撞中长大,发现自己的天赋和特长。没有任何兴趣却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苏州市平江中学校校长赵剑晓说,现实中很多机构培训重在教解题技巧、应试技巧,而非真正的学科思维、学科思想思想。在这种应试过程中,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发展,慢慢被磨灭,取而代之的不停地重复操作,这种路径并不支持培养人才。从这个角度,我认为“双减”是为了避免教育的方向被带偏。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研究,自主地去讨论,这样的成长和经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这比让学生多做三道五道题更有价值。
  苏州市彩香实验中学校校长邹全红說:教育的本质是自我教育,将学习的事情还给孩子,让孩子去决定自己的未来吧。
  苏州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集团总校长李志清用了“为生命奠基”这个词,他说:“我们并不是要让所有孩子习得系统化的知识,而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生命过程,这是我们育人的终极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是教育的本质。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如此,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才是现代学校教育的最根本的工作。
  国学大师、教育家南怀瑾说:“教育只是一个增上缘,我们老师尽量帮他、培养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
  我们的教育也要告诉孩子,大多数人成年之后无可避免地会走向平凡和普通,尽管如此,依然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发光发热,拥有自己的小确幸和小满足。
  一时的成绩好坏,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感知幸福和终生成长的能力,才是毕生的追求。
  回归公平
  所以,一纸政策不仅仅是遏制教育乱象,更是希望转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
  2017年,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刷屏网络。一位高管媽妈月薪三万,已属高薪阶层,五年级的女儿一个暑假的补习费却要三万五千多,这位妈妈一面心疼钱,一面又要花钱买个踏实。
  这是城里的中上产阶级的内卷写照,父母用校外补习“托举”孩子在文化成绩、文艺才能上领先一步。可是还有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父母们没有这种托举能力,许多孩子甚至不知道补习班为何物。初始资源,也就是自己家有没有钱,是身在偏远农村还是繁华大都市——决定了孩子受教育的起跑线和奔跑速度。
  “双减”之后,最有钱的一批本来也不怎么需要跟我们普通人一起争夺教育资源,最没钱的那一批没钱上补习班,现在,中产也上不了了,等于起跑线拉到一起了,相对变得更加公平了——只能说相对。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我们认知范围内的相对的公平。教育,是普罗大众最能肉眼可见的上升通道,这个通道都被内卷给卷没了的话,翻翻历史就知道答案。
  所以如果你还认为“双减”只是教改,跟一阵风、做做样子就过去了,那显然是格局小了。是时候擦亮眼睛,重新调整下认知了,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系列举措也许会陆续跟进,直到改变整个教育的生态环境。也许你会说了,韩国不也这么折腾过吗?后来还不是把补习班搞得更贵,教育资源被垄断得更严重?只能说,有这种可能,毕竟大家都处在东亚,有着相似的文化氛围和教育环境,但是未来培养孩子的方向一定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一点,一定是毋庸置疑的。还抱着分数、成绩不放的家长,可能要重启一下大脑了。
  当然,认为“双减”只是“减”也不确切,这个“减”是需要“加”来辅助的:将公立学校的服务内容、教学质量“加上去”;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加上去”。说到底,“教育公平”这件事,对一个家庭来说是教育,对一个国家来说是政治。只会考试,于国于家都无深远意义,往后行不通。
  正如伦华教育品牌创始人曹伦华说,教育是用生命去感染生命的事业,其本质是为生命提升品质、丰富色彩,教育乱象一方面让教育本身不再纯粹,另一方面将教育简单等同于知识的传递,不重视价值观的传递、人格的塑造、责任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教育注定培养的是空心人,是不能为国家发展作贡献的人。
  以“双减”为界,浮华褪去,教育会变得不一样。
  从这一刻起,孩子、家庭、学校和社会,一起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不曾好好玩耍,不曾肆意任性,没有成绩之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那些青春年少岁月里最真挚宝贵的东西,没有好好地体验,就悄悄地消失,退出了自己的生活。  这些年,内卷严重的教育界,给孩子们留了太多遗憾。  7 月 24 日,『双减』 ,即《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负担的意见》文件正式落地。  与以往低调从容地出台教育政策不一样,  这一纸文件以风卷残云之势绿了整个教育股,洗牌了一整
期刊
杨明媚 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校校长  周末不补习文化课,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与陪同下,学习更多生活技能、观察自然与社会、感受亲情与友情。将目光拓展到“生活”这个大课堂,全面成长为健康、乐观、自主的人。  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朱永新曾在《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一书中疾呼:“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未来的学习中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未来的一个小学生或者一个中学生,甚至一个大学生
期刊
近日,第四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公布, 吴中区东山镇杨湾村石桥上榜,截至目前,吴中区共25个村入选。  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此前公布的三批入选名单分别是:金庭镇东村村东村,蒋东村后埠,堂里村堂里,石公村明月湾,东村村
期刊
“社区服务既便民又人性化,我们不用一遍遍跑去社区柜台办理啦!”近日,家住浒墅关鸿文雅苑的李女士发出由衷地赞叹。原来,得知李女士还在月子中不方便出门办理新生儿社保,社区网格员主动入户服务,按照政策给李女士的孩子办理了相关手续。由于双方提前通过微信沟通过所需准备的材料,现场整个办理时间不到十分钟,李女士一次也不用跑,只要坐在家中就办好了新生儿社保。  上门为居民办理新生儿社保,只是浒墅关网格化管理的一
期刊
曹伦华 伦华教育创始人,苏州科技城外国语学校、苏州科技城外国语高级中学总校长  “学生是宝贝、教师是财富、家长是朋友。”这句话是伦华教育的管理理念,也是每一所伦华教育旗下实体学校遵循的管理法则之一。我们只有把家长当作朋友一样来看待,在家校关系中做到共赢、理解、尊重,才能够赢得家长们的信任,才能够铸造更牢固的家校关系。  家校协同这方面,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小学实验部有“小萤火虫亲子阅读俱乐部”
期刊
近年来,苏城越来越多的新学校为学生就读提供了多元化选择。  今年9月,又有一批新学校亮相,本期我们探访了几所新学校,用镜头展示新校园的颜值。  今年9月,以“学以为己,和乐坦易”为教育理念的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正式投用。这所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全学段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以其美丽的校园和独特的教育理念,引来众多关注的目光。  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由北大新世纪集团携手苏州盛典集团联合创
期刊
树上的知了依旧在一刻不停地鸣响,地里的田鸡仍旧在不知疲倦地聒噪,老城的夏天透着明媚,秀气中带着那么点儿不修边幅。  老城就适合瞎逛,沿途街巷的景色其实并不太细致。草啊、树啊疯长,满眼浓绿,再沾点灰,但午后或傍晚的一场暴雨就能刷回正绿。路啊桥啊人来人往,都有好些年头了,且有好看的紋路。经年累月的粉墙上泛出斑迹,只要角落里传出各种声音,街上时不时有往来的人儿,那就是活的,带着生机……  世界变化很快,
期刊
几千年来被喻为“怀袖雅物”的扇子,特别是江南的苏扇,其背后深藏的东方式风雅,依然能够让当代人感受到清雅之风徐徐来。团扇是苏作工艺的集大成者,其本身汇聚着无限的可能与变化的空间。在苏城制扇圈里,有一位低调却用作品实力说话的团扇艺人,他叫尹康。从他的那头花白头发隐约地能够感受他潜心创作的匠心可见一斑。  一柄团扇妙手成  采访尹康这天,他正巧来市里办事,索性和他约在吴门桥街道福星社区里的旧宅,这里曾是
期刊
双减”政策下,学生们过得怎么样?家长如何减轻焦虑?未来要怎么做?苏州市2020年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社会版报告,也许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8月26日上午,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苏州市2020年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社会版报告。本次监测对象为苏州10个市(区)所有初中学生和主要学科初中教师,共计参测学校277所,学生287546人。  父母多陪伴孩子成绩更好、心理更健康  以前把孩子送进补习班家长
期刊
在“互联网+”时代,当制造向“智造”发展,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智能硬件加速器应运而生。  中城新产业集团在长三角区域首个智能硬件加速器已落户浒墅关一个多月。短短一个月余,该加速器已帮助苏州市5家企业,在降本增效、资源对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中城新产业集团苏州运营中心负责人李彦超自信满满地介绍道:“我们专业为客户的智能硬件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网络,从工业设计、方案设计,到手板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