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中国古代兵器(四)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ilk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耙
  耙头本为农具,并非兵器,乃神农之遗制。耙作为兵器来历亦甚悠久,与弓、弩、矛、盾无分前后,本用木质,后为铁质而成兵器。《西游记》中猪八戒用的兵器就是钉耙,这虽然是小说中虚构的,但也从中可见当时耙头盛行于武林。
  耙有齿,可以筑击,齿上有盘接柄,形略如镋,可以冲击,反手则如用斧、捶等法,无所不宜,柄又能挑格肘击,比其他兵器更为方便,因此盛行于冷兵时代,只是进入火器时代其法失传。
  十五、锦绳套索
  套索不知始于何时,亦非兵器,临阵时用者绝鲜,盖一寻常之绵绳,两端结作锤形,长约4米,构造至为简单,用法也只有九势,为一种暗器,似飞镖袖箭一类,若用为架格阻挡则不适宜。
  锦绳套索虽简单,但用之者非功力充足不可。古人云:断钢易,而断水难。用硬器只须力足以举其器,即可指挥如意;用软器者,须能将两臂之力运入其械,使软者亦变如钢条,然后可以临敌,故非精于软功者不能,不易习之。锦绳套索为软器中之尤软者,因此和其他软器相比,如软鞭、流星锤等,则更难。
  十六、钩
  钩似剑而曲,由戈演变而成。钩是一种多刃器械,其身有刃,末端为钩状,护手处作月牙状,有尖有刃。春秋时期,钩与戈、戟并用。从古墓出土的铜钩看,钩的形状似戟,只是戟上边为利刃,而钩上边为一线钩形,故名钩。
  武术中所用的钩有单、双之分,技法有钩、搂、掏、带、托、压、挑、刨、挂、架等,演练时起伏吞吐如浪式。钩有单钩、双钩、鹿角钩以及挠钩等。因钩的形式不同而得名,有鹰嘴钩,其钩尖如扁担头;有鹿角钩,其钩身有叉,形如鹿角;挠钩长杆,杆端有两钩向下弯曲。
  练钩时不可有缠头裹脑的动作,也不可以舞花。俗语有“钩走美势”“钩走浪势”的说法,练起钩来形如波浪,起伏转折很是优美。练单钩的很少,因为其既不同于单刀,又不同于单剑以及单鞭,各部分的使用和表达,要做到恰到好处,是比较难的。
  十七、拐
  拐,俗称“拐子”,由民间老人之拐杖而演变成的一种武术器械。由铁制或木制,按其形式可分为长拐和短拐两类。长拐一般长1.3米。拐柄为圆柱形,在其柄端垂直处,有一突出之横拐。使用时可双手持柄,也可一手持柄一手持拐。短拐多为丁字形,长不足1米。短拐可双拐同使,也可以与刀剑之类兵器同使。
  十八、流星
  流星,即流星锤,是一种将金属锤头系于绳一端或两端的软兵器,亦属索系暗器类。仅系一锤者,绳长约5米,称“单流星”;系两个锤者,绳长为1.5米,称“双流星”。其锤有瓜形、多棱形、浑圆形等,大小如鸭卵。锤身末端有象鼻眼,用于串连环。现代武术运动中演练双流星,主要握持绳索中段,进行立舞花、提撩花、单手花、胸背花、缠腰绕脖、抛接等花法练习,其花法同棍 花和大刀花。流星锤由锤身、软索、反手三部分组成,锤的重量大小根据使锤者量力而定。锤头末端有象鼻孔,以贯铁环,下以绳索扣环,软索有以蚕丝夹头发混合编制,也有纱线编制而成。软索粗如手指,长5~6.5米,把手以坚竹制成,缚于软索末端。把手长10~13厘米,粗盈把。把手为初学者所用,技成后可将把手弃去。流星锤平时将索折为四折,或藏于袖中,用时即可一抽而出。
  十九、白打
  “白打”一词始自隋唐。王建诗云:“寒食内人(作府中人解)尝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是说寒食节时,县府会礼聘府中能搏击的人,表演白打作为余兴节目。清初周亮工《闽小记》也说:“白打,即今之手搏,名短打者是也。昔日白手不持寸铁为白战,武艺十八,终以白打。以白打为终,明乎其不持寸铁也。”白打之风,自古有之。
  但就字义而解,白打乃空手打斗之谓,亦即仅恃空拳,不持器物。白打并非“赤手空拳”,而是包罗足、膝、臀、肩、背、肘、掌、拳、指、頭在内,故有拳术家周身均是拳头之说,练就一身功夫,则无处不可以当拳用,即一鼓大腹之劲,亦足顶人后退寻丈。白打在技术上是拳套的活用,但其内涵则包括功力之施展,故行家里手常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要领,重在训练手、眼、身、心、步之联合动作,而其运用方式有打、踢、点、拿、跌等。至于练功,一般分为内功、外功、气功、硬功、软功、轻功等。初学武术者,必须拳术和功夫同练并进,以拳术为用,以功夫为体,两者缺一则不足以言武艺。无论何门拳术,要不离“上下左右前后浑然一劲”之秘诀,以“精、气、神”为内三合,“手、眼、身”为外三合,是为六合,才可以克敌制胜。动手要老辣,意志要和缓。攻击要“准、稳、狠”,应敌要“顾、盼、定”,此六字互用,才可以稳操胜算。所谓“进打中,退打肢”“手似两扇门,全凭腿打人”,其要皆在于动手时毋忘用腿,攻击上身时毋忘攻其下肢。脚不可站死,要松动灵活,手不在出呆力,重在用之技巧。如果不注意一手一足之熟练,并常作实地对打练习,实战必将劳而少功。故欲使功夫臻于“巧、妙、化、虚、神”之境界,须以熟字为基础。俗说“拳打千遍,身手自然”,即此理。
  (全文完)(编辑/刘强)
其他文献
为确定合理的界面间约束与接触关系,采用ABAQUS中3种不同的约束与接触关系基于现有试验试件进行模拟,将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与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内聚力模型的有
一、初学太极拳须注意事项  (一)动作准确、速度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学动作不宜贪多、求快,扎实基础很重要。首先,准确掌握规范的动作方法和技术要领,记清动作的路线、过程、角度,以确保建立正确的技术动力定型;其次,太极拳的练习速度宜慢不宜快,要从慢上练功夫。动作熟练后,要先重形、后重意,先练柔、后练刚,整套动作始终保持匀速,切勿前快后慢、忽快忽慢。  (二)动作平稳勿起伏。  一般来讲,太极拳“起
作者提出,在理论知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设计教学环节,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使课程的设计过程成为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利用现代各种学习资源进
以甘肃黄土地区17条高速公路工程的调查、勘探与测试资料为基础,从湿陷性黄土的分区地貌特征、物理组成、湿陷特性、力学性能等方面,分析工程沿线湿陷性黄土的区域变化规律,并针对公路线性工程及其构筑物的特点,提出了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原则、方法及指标体系。依据三级分区指标体系,将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划分为四个一级分区,九个二级分区和十个三级分区,得到甘肃省湿陷性黄土工程地质分区图,并分析不同工程地质分
本文以编程教学为落实核心素养的载体,分析了编程教学与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并结合教学实践从信息意识的增强、计算思维的发展、数字化学习和创新的提升、信息社会责
设计思路(教学分析)二维码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应用体现了计算思维的具体应用,对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信息技术、培养计算思维和提升核心
中国人,没人没听过《易筋经》的大名,还有很多人在练着、幻想着。但若考察起来,就只能苦笑。  《易筋》《洗髓》二经,武学界仰若泰山北斗,传习者多,影响甚为可观。但传习诵法者,或不知其来历,或不明其功法之底蕴,更多不能审其于武术史思想史之意义。  以1929年张庆霖所著《练气行功秘诀内外篇》考之。其书金一明序,谓其为少林衣钵,推崇曰:“练易筋者,不能比其神;练洗髓者,不能知其妙。”  作者张庆霖本人亦
为研究不同纤维与混凝土基质的协同变形作用,针对单掺PVA纤维、单掺UPE纤维以及两者混合掺入3类情况的试样不同龄期不同掺量的强度特性进行了试验分析,研究显示:UPE纤维与混
在太极拳练习中,呼吸与动作是统一的,需要相互配合。呼吸调节得好坏对太极拳的练习质量和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练拳人需要在合理的自然原则之下,有意识地引导呼吸,更好地适应动作要求,提高练拳质量。本文以太极拳中呼吸方法为核心,简要阐述了几种呼吸的方法以及要领,点明呼吸与动作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一、调节自然呼吸  自然呼吸就是指顺其自然,又叫混合呼吸或者太极拳呼吸,它在太极拳中起着调节作用。练习太极拳的人应
余有拳友,练拳与教拳已四十年,在他居住的县城颇有名气与影响。余与其偶遇,非常高兴地问:“还在练拳与教拳吗?”他沮丧地说:“没有了。”这出乎余之意外,于是惊问:“为什么?”他说:“单鞭下势打不下去了。”  他的回答使我想到了一个太极拳训练的大题目:实用性。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会呈现衰老状态,诸如筋骨柔韧性差、精力减退、耐力减弱等。练太极拳可以延缓衰老,但不可能阻止衰老。太极拳大师也不能例外。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