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教育的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rge890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改革目前面临着“三段式”“模块化”的现实困境。为了实现强观念、增技能、促均衡的专业课程改革目标,文章从劳动教育出发,提出了将生产劳动贯穿专业课程重构过程、以生产劳动引领课程改革方向、加强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改革保障等改革举措,以期促进高职工科专业学生树立正確职业劳动观、提高职业劳动技能、适应职业劳动变化需求及新时代教育需求。
  [关键词]高职工科;专业课程;劳动教育
  [作者简介]王小刚(1979- ),男,江苏徐州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江苏  扬州  22512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基于最近发展区的高职工科课程思政研究”(课题编号:2019JSJG442)、2021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课题“劳动教育视角下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改革”(课题编号:2021SJA2025)和2021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劳动教育的高职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1-0094-04
  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高职工科专业结合文件精神、专业特点,开展符合职业劳动需求的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为《纲要》),指出职业院校应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专业课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这为高职专业劳动教育的内容、目标、方式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激励高职工科专业应对职业发展、劳动教育、课程思政等新时代需求,开发专业课程。
  一、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改革需求与现实困境
  在劳动教育意见引领下,结合工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针对既有课程专业体系强、劳动教育弱的特征,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改革需求为:突破课程叠加、贯穿职业劳动,结合专业特点、观念技能并举。应从工科特点出发,以有机融入为手段,避免陷入“三段式”“模块化”的课程叠加模式,这两种课程模式,均难以适应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的需求,容易造成劳动观念单一、劳动技能单薄,影响职业劳动面貌,削弱劳动教育成效。
  “三段式”课程模式是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模式,表现为“基础课、专业课、劳动课”三类课程的顺延结构。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包含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劳动课主要为劳动专题必修课、劳动专项选修课、劳动实践课等。三段式课程结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在理论上认识劳动价值、强化劳动观念,但影响学生职业劳动技能的提高,难以适应职业教育需求。
  “模块化”课程实质是对纵向“三段式”课程的横向分块,将工作过程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进行模块化组合,形成基础能力、专项能力、拓展能力,基本对应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没有完全脱离“三段式”的内核,是高职院校“主观”的“能力分块”,并不符合职业劳动的客观需求。对于非技能型能力,如职业道德、劳动观念、创新技能等方面,未进行精准解析,缺少必要的课程支撑。“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利于提高学生的一般通用型劳动能力,但不利于提高其专业劳动技能,也不利于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缺失专业能力融合,难以形成职业能力的深度和厚度。
  二、高职工科专业课程改革目标
  在《纲要》的指导下,高职工科应开展基于劳动教育的“内赋能、外引领”专业课程改革,注重知行合一、突出教育实效,强化职业劳动观念、凸显专业劳动技能,实现“点面结合强观念、立足专业增技能、道术共济促均衡”的目标。
  (一)点面结合强观念
  “点面结合”实现专业课程的劳动观念“外引领”。结合高职工科专业特点,在提高职业劳动技能过程中,培养工匠精神,培育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一是工科专业课程“以点带面”,对专业教学“点”,从“观念、技能”两个维度,衡量个体“点”的职业劳动,对于“家庭、产业、社会”面上的影响。二是工科劳动教育“以面连点”,通过课程的专业化劳动,结合“产业、社会”劳动环境,特别是工业生产现场,发挥协同效应,为高职工科学生的劳动技能应用提供学习环境与客观评价,阶段内化、长久促进。三是学生在“点面结合”的专业劳动、社会劳动中,形成劳动价值判断,从而促进其生成正确的劳动观念,提高职业劳动水平,产生良好的社会劳动面貌。
  高职工科专业课程劳动教育的“外引领”,在“观念、技能”维度上向外发展,在面上与社会生态相当,基本在民族生境之内,互有交错。通过专业劳动与实践,学生从普遍联系原理出发,能够对个体劳动、社会生产产生全面正确的认知,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达到崇尚个体劳动、尊重他人劳动、热爱社会劳动的成效。
  (二)立足专业增技能
  “立足专业”实现专业课程的劳动教育“内赋能”。在敬业、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引领下,结合工科专业劳动特点,强化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在专业课程中,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
  紧密围绕工科职业技能需求,在“观念、技能”的“二维四向”上,对学生进行职业劳动能力建设,使其具有“实干兴邦”的基础劳动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能力。将专业能力、专项技术与劳动教育互融,特别是通过体力劳动,强化学生的专业劳动实践,增加体验、脑体共用,用劳动的汗水,培育蕴含劳动观的“思政”能力,将专业技能、思想情感通过专业性的劳动过程向学生赋能。
其他文献
[摘要]坚持文明互鉴理念、尊重认可彼此的文化传统是“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所必须具备的大局意识和价值理念前提。文明互鉴是以增进认同为基础、以共情为手段、以互补为方式、以互信为目标的具有实现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促、信息共通、合作共赢作用价值的沟通民心的工程。文章提出共塑愿景——打造“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行动“认识共同体”、重构理念——以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支撑“文明互鉴”发展理念、构建联盟—
期刊
[摘要]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的发展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职业教育的核心主题。目前,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存在管理理念缺失、管理方式滞后、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难以满足其高质量发展要求。卓越绩效模式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对推进高职院校全面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以卓越绩效为导向,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全面推进组织机构重构、部门职责梳理、
期刊
[摘要]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赋予了“三全育人”新的语境和内涵。农业高职院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应有之义,须回应解决其思想政治教育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明确、红线贯穿人才培养不彻底、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建立“三大协同”工作体系、构建“4+”引领体系、创新“五大工程”实施体系、健全“六化推进”保障体系,建设农业高职院校“3456三全育人”
期刊
[摘要]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江苏沿海地区高职院校大多专业比较齐全且有一定的特色,专业设置与国家战略以及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基本吻合,但专业特色不够鲜明、与区域产业集群契合度较低、专业群资源利用率较低、专业群管理机制落后。因此,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应找准定位,打造特色优势专业群;科学规划,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集群;多方共举,实现资源集成共享;以群建院,创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对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做了系统部署。步入新时代,按照新要求,运用新媒体,高职院校可以在纵向上采用专业学生作业打磨与网络育人作品打造两线并行方式,破解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割裂状况;在横向上通过构筑专业化内容底色、架起网络化传播桥梁、瞄准思政化育人目标等方法,加强专业教学与网络育人联系互动;在整体上凭借人员培训、体系诊改、打造品牌、转化推广等措施,
期刊
[摘要]面对新时代的新发展形势、新發展任务,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战略目标来看,加快完善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是重要任务,具体内容包括:政策导向,推动体系建设;评估监测,促进目标实现;开放融合,强化治理能力。从国际视野来看,全球学习型城市建设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具体措施包括:共同愿景,拥抱终身学习文化;因地制宜,驱动社区学习发展;打破界限,协同合作应对疫情危机。从国内实践
期刊
[摘要]建立个人学习账户是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重要工具。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个人学习账户制度在资金筹集、质量管理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为青年就业和劳动力技能提升提供了保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个人学习账户是终身学习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在资金管理方面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实行差异化管理;在统筹管理方面要建立统筹管理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在质量管理方面要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摘要]专门职业大学是以培养产业急需的专业性职业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专门职业大学深刻认识到师资力量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教师的能力素质予以高度关注,积极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及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力图通过提高教师准入门槛、完善教师研修制度与考核评价体系等举措打造出一支高水平师資队伍。专门职业大学是在遵循相关政策文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建设师资队伍的,其经验对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师
期刊
[摘要]新加坡工艺教育学院作为中学后职业教育,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相同,拥有兼顾全日制和在职培训、灵活的入学标准与多重的毕业选择、采用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应用PEPP的教学范式和电子智能的学习模式以及与企业双向密切合作等办学特色。文章提出通过建立上下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拓宽中等职业学校生源渠道、采用职业群课程、在学习和教学中融入科技元素、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进行双向合作等方式促进中等职业教
期刊
[摘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初具成效,但仍存在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联系薄弱、供需不匹配等问题,原因之一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视域较窄,其导向性未能满足各类职业的客观需求,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职业性亟待提升。英国作为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之一,其质量评价紧扣职业维度,具体体现在评价目的、组织、人员、程序以及标准五个方面。我国可以借鉴该国经验,围绕评价理念、评价机构、评价队伍、评价机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