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姆《健全的社会》中的异化理论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to0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逃避自由到健全的社会,弗洛姆一直在寻找解决异化问题的方法。弗洛姆认为异化是一种心理现象,与马克思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异化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解体而消失。弗洛姆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异化问题,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刻批判,并提出了克服异化走上健全之路的途径。
  【关键词】 弗洛姆;异化;《健全的社会》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9-0058-02
  一、异化的概念
  异化一词源于宗教偶像崇拜,人不再感到他是自己的物质的拥有者,而是依赖于现存的物质。在马克思看来,异化是指客体的主体化。也就是说“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驾驭着这种力量。”[1]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异化的根源,资本家无限压榨剥削工人,工人失去了自我,被当成机器不停运转,为资本家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卢卡奇提出“人的异化是我们时代的关键”。[2]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人的类本质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弗洛姆继承了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所运用的物化思想,在弗洛姆看来,异化是一种心理体验,在这种经验中,人同自己疏远了。异化最主要的表现是:人被自己生产的东西利用,人成了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机器人的奴仆。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生存的两歧”状态才是人性异化的本真根源。“最基本的存在之二律背反是生与死。”[3]每个人都具有潜能,然而生命的短暂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弗洛姆这里,异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政治领域,而是扩散到了心理领域。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很多人出现了精神不健康的情况,很多研究数据表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抑郁症和自杀率上升。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中的人都表现出明显的异化特征,人们渴望自由又惧怕独处;社会上,极权主义盛行,隐性的权威、机械趋同,使人们陷入深深的怀疑,怀疑周围的一切。
  二、异化的表现形式
  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异化表现在很多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生产领域的异化,生产过程和生产产品的异化,手段成为目的
  在工业生产中,人成了一个经济原子,按照原子原理的节奏行动,一切都被设定好了。其次,生产过程中的异化还表现为经理、资本家和股东的异化。连经理都是生产机器上的一个齿轮,按照被设定的角色完成自己的任务。官僚化特征明显,所有的被管理者在官僚眼中都是抽象的物和数字,他们唯一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工人产生更大的利润。股东原本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实际上,大多数股东拥有企业很少的股份,无法做重大决策。人也成了自己生产东西的附属品,变得被动和迷茫。技术的进步没有讓人们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而是面临着更大的失业风险。
  (二)政治生活领域的异化,表面民主,实际上是少数有钱人的民主
  民众表达意愿的方式也存在异化,选民们以为填了选票就可以选出自己喜欢的代表,代表可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其实他们的那一票无关紧要,代表已经被提前选好,结果也已经设定好了,填不填选票不会影响结果。资本主义打着民主的幌子,无时无刻不在控制着选民,维护自身阶级的利益。他们操纵主流意识形态,自编自导着每一次投票,剥夺民众应有的知情权和选举权,人们生活在无名的权威下,他们看到的也都是国家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不想让他们看到的,他们就永远看不到。
  (三)消费领域的异化:金钱至上,秉持不受挫原则
  消费本来是为了满足真实的生活需要,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结果变成了跟风、攀比的手段,占有代替喜欢。即使不懂绘画和音乐,也可以买名贵的画和最好的留声机,结果是资源的浪费。然后是超前消费,对自己的经济能力和真实需求没有清醒的认知,一时兴起或者看到周围人拥有就觉得自己也应该有,选择贷款消费。超前消费会刺激人们的欲望,越来越没有节制,以致经济承担不起,每个月还在还上个月的额度,一直恶性循环,影响整体生活质量。再就是不追求物品的使用价值,只追求限量版,觉得拥有限量版的东西,自己的人生也是限量版。这使个人得到心灵上的满足,但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激化社会矛盾。
  弗洛姆还在无形地支配着人们的闲暇时间,人们在空闲时间进行的娱乐活动都受到广告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四)社会关系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上
  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人们彼此间的来往带着明确的目的性,人们的感情用金钱来衡量,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大家表面上是见面寒暄的熟人,生活中只是陌生人,除了利益往来,不会再有联系。这样的反差让人们觉得这个社会是冰冷的,社会中的人没有感情。其次就是自我的异化,只想把自己推销出去,不注重自我的个性化发展。如果没有在市场上把自己推销出去,就怀疑自己没有价值,感到彷徨和失望。这就产生了严重的异化,人们不是想着怎么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做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关心对方需要什么,我能满足别人的什么需求。改变自己,去趋同,隐藏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去迎合别人和社会的需要。可能每个人都有迎合的想法,但是一味地迎合换来的并不是他人的肯定,而是被期望做得更好,做不好会被谴责,觉得我们就应该具有满足他人需求的特性,其实这种特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异化中产生的。
  三、异化扬弃的途径
  弗洛姆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把爱和理性相结合,提出了具体的社会改革方案。一个人的精神是否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机构,社会健全了,人才是健全的人。针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弗洛姆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提出了消除异化的途径。   (一)主观途径——倡导爱、创造性活动
  异化的人感受不到幸福,反而会因为拥有自由而产生孤独感,甚至想逃避这种自由。人与动物不同,人具有理性,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条件改变主客观环境。“弗洛姆认为只有进行一场彻底的爱的革命,使世界真正成为人的世界,才能克服异化。”[4]爱是一种能力,是欣赏;爱是平等,不是一方施虐于另一方;爱也不是占有,是共享,互相成就、共同成长。爱是给予和尊重,尊重他人的差异,不阻碍他人的个性发展。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也提道:“自发行为是克服恐惧孤独的方法,同时人也用不着牺牲自我的完整性。爱是此类自发性的最核心组成部分。劳动是此类自发性的另一个组成部分。”[5]现实社会中,人们喜欢通过群居生活远离孤独,弗洛姆认为集体生活消除孤独只是暂时的,无法真正地得到精神的上持久的满足。爱和创造性劳动是对这一问题最好的解答。
  (二)客观途径
  弗洛姆认为健全的社会只有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改革才能够达到。健全的社会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尊重人的理性和自我意识。弗洛姆认为极权主义和超资本主义都不是通向健全社会的正确道路,只有社会主义才可以构建健全的社会。弗洛姆又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阐述了健全社会的特征。
  1.经济方面:生产资料和产品分配的社会化以及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实行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给工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才能刺激他们更踏实积极地工作。弗洛姆通过人们选择工作受技术和社会两方面的影响来强调兴趣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工作氛围也影响工作效率,舒适的环境会让工人更主动地工作。“工人能参与企业的管理与决策,对企业具有支配权,通晓企业的整体运行,并能为企业的决定做出反应,维护自己的权益。”[6]工人是创造价值的主体,要考虑工人的处境,保障工人的生活水平,建立良好的劳资关系,充分发挥工人的潜能。在生产过程中,发达国家不应该掠夺发展中国家,应该帮助经济落后的国家。
  2.政治方面:成立独立于政治文化之外的文化机构,提供客观信息、保證小组成员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成立人数小于500人小组会议,让公民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一起讨论重大问题。在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民众不能把自己的意愿表达出来,所谓的民主只是资本控制下的少数人的民主。要想实现真正的民主,必须体现每个人的意见,重大决策应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公民也需要明白政治生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主动关注国家政治主动学习,提高自身政治素养,准备把握事实真相,做出理性地判断和选择。
  3.文化方面:文化的改革只有通过教育来完成。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的教育,还要关注成年人的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启发式教育。其次尝试恢复集体艺术和仪式,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让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最后是关于宗教改革,消除偶像崇拜,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此外,弗洛姆提倡对社会进行全面变革时,要注重道德修养建设。通过增强和健全人的心智,唤醒人们爱的良知,依靠心灵救赎的方式来消除异化。
  参考文献:
  [1]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孙恺祥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98.
  [2]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杜章智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17.
  [3]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孙依依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57.
  [4]王真.弗洛姆异化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7:24.
  [5]弗洛姆.逃避自由[M].刘林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175.
  [6]岑艳媚,曾楠.人性异化理论的理论囿域与当代价值[J].岭南学刊,2017,(02):118.
  作者简介:
  张曼曼,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张爱玲作为现代文学史中成就卓然的女性作家,其作品中刻画的女性形象以悲剧和荒凉著称,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和语调描述了诸多为了生存而不断努力挣扎,却最终在悲剧的命运中被碾碎的特殊女性形象。本文以生活环境的直接影响和爱情婚姻的深刻影响两个维度分析了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色彩的生成原因,并以《沉香屑——第一炉香》和《金锁记》为例,阐述了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色彩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张爱玲;女性;悲剧
期刊
【摘要】 苏轼在宋代文坛乃至中国文学史上都享有盛誉,其散文《前赤壁赋》也具有很高的文学地位,作品所蕴含的天人合一、淡然超脱的思想境界与含蓄典雅的“中和之美”有着很高的契合度。本文试图从文化溯源、文本表征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来探讨 《前赤壁赋》中的“中和之美”。  【关键词】 苏轼;《前赤壁赋》;中和之美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期刊
【摘要】 刘若愚(James J.Y.Liu)是一位著名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者、翻译理论家。在对中国传统诗学的认识和解读上,刘若愚以其学贯中西、博览古今的文化底蕴提出非常有开创性的见解和观点。他一生都在探索中西文学和诗学的相互阐发和交汇途径,并构建了中国诗学体系,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将从其背景介绍、比较实践和理论、诗学研究特点以及其在比较诗学史上的地位探讨刘若愚的中国比较诗学观,
期刊
【摘要】 “戈尔贡”在希腊语(Γοργ)中意为“可怕的、凶猛的”,这一神话形象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至荷马史诗,她与“恐怖和溃逃之神”曾一同出现在阿伽门农盾牌的配饰中;赫西俄德的笔下,戈尔贡变成了“三姐妹”,年龄最小的被唤作美杜莎,从她被斩断的脖颈中孕育出手持黄金之剑的巨人克律萨俄耳;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借由密涅瓦(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之手将美杜莎转变为蛇发女怪的形象……法国哲学家阿兰曾在
期刊
【摘要】 回文是古今中外的文学、音乐中共有的艺术形式。回文作为一种具体的构思形式在其文字表达中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和内涵。书海之中,领略妙趣横生文字的同时,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自娱自乐”。本文着重剖析语言中的回文现象,感受其中的文字乐趣。  【关键词】 修辞;回文;回文诗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9-0026-02  
期刊
【摘要】 雁是庾信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之一。庾信笔下之雁形态多样,主要有衔芦雁、惊弓雁、孤雁、衡阳雁和南飞雁等类型。究其创作主旨,庾信借孤雁、衡阳雁和南飞雁抒发乡关之思,托衔芦雁和惊弓雁以表丧乱之哀。诗人的情感寄托其中,使得雁意象更易引起读者共情。  【关键词】 庾信;雁意象;情感意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9-0
期刊
【摘要】 女性主义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已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与进步,包括各种女权运动、杰出女性的独立发言等。本文从“木兰故事”出发,探析女性主义思想在中美两国的发展与嬗变,并对中式“木兰”形象与西式“木兰”形象做出对比分析,以此为根据略谈对女性主义的理解。  【关键词】 中式木兰;西式木兰;女性主义;思想差异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期刊
【摘要】 当今诗歌创作依旧活跃,主要分为旧体诗词创作和新诗创作。但是整体而言,精品难现,暴露出许多的问题。而读者对于当今诗歌的创作持否定态度。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今诗歌的创作遇到了瓶颈,陷入困境之中。当今诗歌的发展出路须要完成旧体诗词与新诗之间的转化,并且让诗歌创作回归到中小学课堂中,重视流行歌曲的词创作,将诗与歌相结合,营造良好的诗歌创作风气。  【关键词】 旧体诗词;新诗;创作困境  【中图
期刊
【摘要】 《傻瓜吉姆佩尔》是猶太作家伊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短篇小说,辛格出生在波兰,心思敏感的他对一切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并时刻担忧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犹太教对辛格的影响也非常大,《傻瓜吉姆佩尔》中辛格将犹太教对自己的影响浓缩到上帝这个形象中是辛格对犹太教理解的再一次升华。《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书中围绕梅什金公爵这一“基督式”的人物展开,公爵身上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
期刊
【摘要】 余华是较为独特的先锋派小说家,他的小说风格独特,否定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与美学风格,向人们传达出对现实世界不同于常人的感受和认识。他将现实生活映射到小说,从而使人对现实世界展开思考,通过讲述一个个人们难以逃离的命运悲剧,展示着现实的残忍。他的小说创作历程是独特、荒诞的代名词,本文将从余华小说的创作历程和创作风格进行探讨,旨在对其有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 小说;创作历程;风格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