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数字化创新,能够使美术课程更加符合现代化的教育主题,在新时期背景下最大化地发挥数字教学资源的教育优势,使课程更富表现力、教学内容更具多元性、美术课堂更为立体化,真正从多角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地实现美育这项全面育人环节中重要的教育任务。为此,美术教师应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积极地学习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应用方式,并结合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将契合度高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在课程之中,切实推动课程机制的优化,以此带动整体课程的数字化创新。
关键词:小学美术;数字化创新;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241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通过各个阶段教师的开发渗透在了课程之中,并切实发挥出了积极的教育价值,实现了推动课程整体数字化优化的目标,使课程教学效率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在全面育人背景下,有着美育价值的小学美术课程也迎来了改革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切实立足时代背景,把握教育数字化这一崭新的教育机遇,积极丰富自身的数字化教育素养,更新数字化教学观念,以此合理地将数字资源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之中,推动美术课程的整体优化,使其更具实效性,真正促进学生多方面美术素养的提高。
一、创新美术内容表现形式
多媒体设备作为教育数字化改革过程中完善的先进的教学工具,能够使教师在课堂中以更多元的媒体表现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多元优化,以此强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力。通过这种数字化的创新方式,一方面学生将被新颖的表现形式所吸引,更积极地参与到美术课程学习活动之中,另一方面美术教学内容将以更加鲜活的、动态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此真正强化学生在课程中的审美体验,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极大地增强美术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田野的色彩》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与田野相关的摄影素材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美丽景观使学生对田野的不同样式建立起更加立体的认知,直观地感受到田野这一大自然美景的构成元素,以及其中的色彩美学。而后,教师可以将绘画作品与真实田野的照片进行对应形式的放映设计,以此使美术绘画作品中对色彩与线条的应用能够以动态的形式形成与现实中田野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由此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中色彩与线条的应用产生更直接的理解。通过以多媒体形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方式,学生能够真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并通过新颖的表现方式更快速地理解美术教学内容,从中实现美术素养的最大化提高。
二、丰富美术课堂教学资源
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可以更多地利用起数字网络资源这一信息获取渠道,以更加快捷、高效的方式网罗更多元的教学资源,真正打破教材固有资源体系的桎梏,极大地丰富美术课堂教学资源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美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个人的审美阅历,提高美术审美素养,更能够以多元化作品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以此强化学生的美术创意思维,为学生后续的美术创作活动打下重要基础。
例如在《条纹乖乖》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阶段以条纹和美术作品为关键词进行网络引擎中的搜索,以此网罗大量的美术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资源体系。在课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从名画中截取的条纹部分,引导学生从突出条纹部分的画面中感受条纹的基础样式,之后教师应向学生展示艺术作品的全貌,使条纹能够回归于画作之中,成为点缀艺术整体的重要部分。这将使得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条纹在作品中的魅力。这一环节后,教师还应向学生展示小学阶段同龄人以条纹为主题创作的创意美术作品,由此激发学生的灵感,为其后续的美术创意创作打下重要基础。数字背景下丰富的美术资源不仅极大地深化了学生对美术内容的理解,优化了学生的审美素养,还真正启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作意识,极大地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三、设计美术线上延伸慕课
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教师还应灵活地利用现阶段发达的线上教育平台,通过依靠平台功能设计美术慕课的方式,使美术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形成融合式的线上与线下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最大化地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如教师可以设置精练课堂教学内容的线上慕课,在《四格画》这一课中,教师应该对课程中四格画的绘画形式以及如何利用四格画的形式表现过程等绘画特征进行概括,将其浓缩进慕课内容之中。这使得学生在课后美术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可以首先通过慕课对所学内容进行更为具体的巩固,最终在线上與线下教学内容的融合式学习中,学生的课后美术作业质量将得到大幅度地提高,最终实现美术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做好课程的数字化研究工作,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必经之路,只有教师积极地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切实掌握数字化教育技能,提高个人数字化教学素养,才能切实而有效地发挥数字资源的实际应用价值,使美术课程活动能够整体呈现出更高效、多元以及拓展的教育效果,切实促进学生的素养提高,完成素质教育提出的美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敏.小学美术教学中数字化技术的运用[J].安徽教育科研,2019(9):18-20.
[2]张伟军.新媒体时代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19(19):268-268.
关键词:小学美术;数字化创新;应用方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2-241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教育资源通过各个阶段教师的开发渗透在了课程之中,并切实发挥出了积极的教育价值,实现了推动课程整体数字化优化的目标,使课程教学效率有了飞跃式的提高。在全面育人背景下,有着美育价值的小学美术课程也迎来了改革的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切实立足时代背景,把握教育数字化这一崭新的教育机遇,积极丰富自身的数字化教育素养,更新数字化教学观念,以此合理地将数字资源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之中,推动美术课程的整体优化,使其更具实效性,真正促进学生多方面美术素养的提高。
一、创新美术内容表现形式
多媒体设备作为教育数字化改革过程中完善的先进的教学工具,能够使教师在课堂中以更多元的媒体表现方式对课程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行多元优化,以此强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力。通过这种数字化的创新方式,一方面学生将被新颖的表现形式所吸引,更积极地参与到美术课程学习活动之中,另一方面美术教学内容将以更加鲜活的、动态的形象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以此真正强化学生在课程中的审美体验,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极大地增强美术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田野的色彩》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能够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将与田野相关的摄影素材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美丽景观使学生对田野的不同样式建立起更加立体的认知,直观地感受到田野这一大自然美景的构成元素,以及其中的色彩美学。而后,教师可以将绘画作品与真实田野的照片进行对应形式的放映设计,以此使美术绘画作品中对色彩与线条的应用能够以动态的形式形成与现实中田野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由此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中色彩与线条的应用产生更直接的理解。通过以多媒体形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表现形式进行创新的方式,学生能够真正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之中,并通过新颖的表现方式更快速地理解美术教学内容,从中实现美术素养的最大化提高。
二、丰富美术课堂教学资源
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可以更多地利用起数字网络资源这一信息获取渠道,以更加快捷、高效的方式网罗更多元的教学资源,真正打破教材固有资源体系的桎梏,极大地丰富美术课堂教学资源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美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个人的审美阅历,提高美术审美素养,更能够以多元化作品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以此强化学生的美术创意思维,为学生后续的美术创作活动打下重要基础。
例如在《条纹乖乖》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阶段以条纹和美术作品为关键词进行网络引擎中的搜索,以此网罗大量的美术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资源体系。在课程中,首先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展示从名画中截取的条纹部分,引导学生从突出条纹部分的画面中感受条纹的基础样式,之后教师应向学生展示艺术作品的全貌,使条纹能够回归于画作之中,成为点缀艺术整体的重要部分。这将使得学生更直观地看到条纹在作品中的魅力。这一环节后,教师还应向学生展示小学阶段同龄人以条纹为主题创作的创意美术作品,由此激发学生的灵感,为其后续的美术创意创作打下重要基础。数字背景下丰富的美术资源不仅极大地深化了学生对美术内容的理解,优化了学生的审美素养,还真正启发了学生的创新创作意识,极大地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三、设计美术线上延伸慕课
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教师还应灵活地利用现阶段发达的线上教育平台,通过依靠平台功能设计美术慕课的方式,使美术教育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形成融合式的线上与线下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最大化地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如教师可以设置精练课堂教学内容的线上慕课,在《四格画》这一课中,教师应该对课程中四格画的绘画形式以及如何利用四格画的形式表现过程等绘画特征进行概括,将其浓缩进慕课内容之中。这使得学生在课后美术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可以首先通过慕课对所学内容进行更为具体的巩固,最终在线上與线下教学内容的融合式学习中,学生的课后美术作业质量将得到大幅度地提高,最终实现美术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做好课程的数字化研究工作,是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必经之路,只有教师积极地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切实掌握数字化教育技能,提高个人数字化教学素养,才能切实而有效地发挥数字资源的实际应用价值,使美术课程活动能够整体呈现出更高效、多元以及拓展的教育效果,切实促进学生的素养提高,完成素质教育提出的美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敏.小学美术教学中数字化技术的运用[J].安徽教育科研,2019(9):18-20.
[2]张伟军.新媒体时代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研究[J].中外交流,2019(19):26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