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来源 :中国教师与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hx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正确使用语言,才能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关键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运用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关键词】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随现代社会的发展,语言能力越来越重要。正确使用语言的人,才能更好的沟通和交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关键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本文通过对语言的几个方面进行培养,从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能力以及应用能力,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1.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把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知和迅速感悟的能力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因素。
  1.1 从听入手,让学生善于倾听。让学生会倾听,是培养感悟语言文字能力的一个基本方面。在听的过程中,学生把听到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形象思维,把文字语言形象化,然后在进行合理的抽象提升,形成自己的感悟。
  1.2 以读入境,感悟文字。“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之中,字句之中有声请、有气韵、有抱负,你不读,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在纸上的符号,那是'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在你的嘴里活起来。”文字都可以变成有声音的语言,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阅读,在琅琅书声中走进文本的境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正如萨特所言:“阅读是自由的梦,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创设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去阅读、去感悟,使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通过学生的自读、再读、教师配乐范读、齐读,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悟,进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3 尝试品评文字,提高欣赏能力。文章都是作者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刻思考后,融入自己深的思想或意境,用自己的真情熔铸而成,或语言精妙,或内涵丰富,或见解独特,不一而足,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领悟与欣赏,尝试品评文字,提高文字欣赏能力,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诵读、咀嚼、揣摩、推敲中,领悟其中丰富的内涵,切实感受语言文字的巨大表现力,真切的体验到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口头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可是目前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升学率,教师多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把听、说能力放在一边,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更是放在了次要、最次要的地位,这样就使有一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说话时往往表现为无话可说,即使心里有话也不敢说,不会说,就算是开口说,也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2.1 精心设计课前五分钟演讲,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课堂教学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说、读 、写、的基本训练,获得语文知识,基本技能和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课前五分钟。组织学生举行“每日一讲”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每日一讲”的取材题目要密切联系生活。如《我的家人》《我的文具》《最难忘的一天》《我的发现》等等。也可以让学生口述见闻。口述见闻就是让学生把每天所见到的各种现象、事物的变化或听到的各类消息,用规范的口语说给大家听。为了使学生有内容可说,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景的变化,或让学生看报,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说的时候,要放开心扉,畅所欲言;说的内容,可以选家乡的变化,路上的见闻或校园的新鲜事;也可以是同学间的关系,所听到的消息等。但是不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在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讨论交流的气氛,还可以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听说习惯,使他们饶有兴趣的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通过课前五分钟的演讲,锻炼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2.2 展开课堂讨论。
  针对一些学生感兴趣而难以理解的问题,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分析思考,开展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辩解能力,学生辩论要集中时间,语言要简炼,并要注意引导,在分析辩论的过程中形成共识,达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小学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自主的数学活动,要让学生在讨论中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真正具有探究性质的讨论,应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支持思考,讨论以学身个自己的反思为基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转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方式,即要学生自主的参与,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亲历与体验。
  案例内容:三年级第二学期《跟踪台风的卫星》片段
  片段一:台风如此的凶猛,鱼儿见了它往水底游、船儿逃回港湾、树儿弯了要,我们人类呢?人们见了台风会怎么样?
  汇报交流:
  生1:赶快跑回家!
  生2 :很害怕!
  生3:做好防风准备,赶紧回家关好门窗!等等。
  片段二:台风如此的凶猛,鱼儿、船儿、树儿甚至我们人类都对它望而生畏!而如今这颗不起眼的小卫星竟然盯住它,还说要跟踪到它消失为止,想象一下台风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1:台风很生气!
  生2:台风非常狂怒!   生3:台风非常狂怒,它要干坏事!
  学生讨论较热烈,参与度高。因为所学内容与他们生活较接近,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并参与讨论,达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是运用于交流,表达思想意识,是彼此沟通的手段。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能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能力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些方法:
  3.1 以旧带新扩充法。这种方法对于教师来讲是举手之劳,而对学生来说却是受益匪浅。例如当学生学会了生字“工”一词时,教师可引导、鼓励学生扩充出一系列词组,如组词、“工人,工厂,工作”等;再用一句话大这三个词连起来。“我爸爸是一位工人,他工作在工厂里。”而当再学到新词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用这种以旧带新的方法扩充出许多新词和句子。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不但开阔了视野,拓宽了学习思路,而且无意识地、轻松愉快地复习了许多旧知识。
  3.2 更新元素造句法。在语文教学中,造句是巩固句型或练习词汇的好办法。如利用词语造句,用所给的词语造出不同形式的句子,用不同的词语围绕同一个句型造句。此方法可使学生在造句的过程中互相促动、相互启发,收到句型练习和丰富、再现词汇的双重功效。
  3.3 改编对话、创编故事表演法。语文教材中的对话和故事多为学生熟悉的童话或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应抓住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对课文中的对话、故事等重新改编表演,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造热情,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不是学生照抄照搬教师所教内容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练习、运用语言的交际演练过程。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因此,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语言训练,有意识地朝着维护好学生持久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语言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高级阶段,在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中,概况能力是很重要的. 概括能力是指:在进行归纳、总结、综合等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是于分析之后,要找事物各部分、方面、因素、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的一种抽象思维活动.在思想上把抽象出来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联系起来.学生概括能力的高低往往受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制约,小学生因为年龄小,思维能力水平低,再加上课外阅读量少,导致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差。容易把正确的与错误的成份混在一起,影响了结论的确切与完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有很多方法,例如,学习从文章题目抓语言概括能力训练,学习抓中心句的方法来培养语言概括能力,教给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来培养学生语言概括能力,指导复述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等等。在这就不做详细介绍。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长期坚持必定能有很大的收获。
其他文献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一)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1.素质教育是什么?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素质教育实质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基础教育阶段得以贯彻落实的更高的要求,是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具体化。  2.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语文课
期刊
【摘要】阳光体育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下在广大的农村学校能否顺利的开展和落实,将可能出现的是一些什么状况?本文对“阳光体育”给学校体育带来的积极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更加关注在农村学校实行阳光体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村学校;阳光体育;思考  全面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近年来广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做出的重大决定,其目的是要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人们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领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就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中心,而这种语感能力必须靠有意识地、长期地扎实训练,才能逐步形成。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进行语感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最佳途径。我的做法是:  一、设境诵读,体会语感,这是语感训
期刊
【摘要】由于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日新月异,普通高校健美操课程设置也应跟上时代的脚步,本文通过对安徽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课程设置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利于安徽省普通高等院校健美操课程发展的对策,旨在促进安徽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课教学改革朝着有利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普通高等院校;健美操;课程设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安徽省三十所普通高等院校,从中间选取八所作为研究
期刊
如何变“三座大山”为“三座靠山”?  一个小小班主任,面对着复杂的班情、学情,面对着个性迥异、灵动鲜活的学生个体,面对着学生背后各色各样的家庭背景,即使你再能干,也会经常力不从心。  做班主任有几大难处,除了学生难教育之外,还要和他们的家长打交道,协调各科教师之间的关系,还要应对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年级组、教务处,乃至校长的种种压力。经常感受到班主任的“苦”、“累”,不仅仅是体力方面的,更有心理、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这时养成的,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让学生学会感恩,才能让他们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关键词】品想品德 ;感恩教育; 必要性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情况下既要搞素质,又要成绩,升学依然要得是成绩。社会就业难,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老师又紧抓成绩不放,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教师因素,也有学生因素。  【关键词】教师;学生;矛盾  人们常说:百人百姓百脾气。老师与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老师是成人,他们的思想已经成熟,对问题的认识、态度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学生个性开始显露,他们对周围的人、事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思想不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化。充分,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必将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计算机多媒体运用到英语的教与学中,它会因其教学灵活性、内容丰富性、形式新颖性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  【关键词】多媒体;视觉; 听觉 ;语言环境 ;全面性 ;主体作用 ;优化  著名心理学家约翰 卡洛尔曾经指出,成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信息如海、书籍成山、新知识层出不穷的局面,强化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势在必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呢?  1.培
期刊
【摘要】活动教学是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活动机会,优化活动条件,形成活动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进而不断发展其创造力,使其获得全面和谐完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是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构建新的活动课程体系。活动课的理论贡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引进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的主动活动在教学中占据应有的地位。从理论上说,语文活动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