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470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要保证“出口畅,进口旺”,随社会生产发展而稳步发展,关键在于培养适合现代企业、公司用人要求的高质量人才。我院几年来探索尝试的“2+1”培养模式收到良好效果,其突破点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场磨练,促进就业。本文就“2+1”培养模式的探索过程作分析阐述。以就教于大家。
  [关键词]探索;模式;“2+1”补救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在原工贸学校基础上升格建院。现设31个专业,在校生8000余人。就业是职业技术学院的生命线,我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遵循“出口畅,进口旺”的工作方针,多年来,不断探索、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根据用人单位需求,提高毕业生质量,实现专业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赢得用人单位的信赖,拓宽了就业空间。事实证明,职教2+1模式(即三年制,前二年在校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后一年到企业现场实习锻炼)是职业教育行之有效的一种提高培养质量,保证顺利就业的有效模式。我院现已与五十几家公司、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稳固的就业市场。职教培养模式的探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师资水平、学生管理、企业发展和就业形势等多种因素。我们的探索,仅取得初步成效,如何完善,尚有待继续研究探索。
  
  1 一次用人机遇的启示。课堂搬到企业现场
  
  2004年,东莞一家与我院有十年合作关系的现代大型高新技术企业——东聚电子集团生产经营公司,从日本引进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开发的新产品急等抢占市场,招工4000人,年底开业生产。6月初,公司老总亲临我院,要求选拔600人提前上岗培训,期限五个月。然后分配到下属分公司从事管理和做技术骨干。这对我院来说,是一个天大喜讯,又是一次难得机遇。但当时我院应届毕业生已全部就业,校内已无毕业生。但如不抓住这次机遇,让别的学校挤进,我院有可能永远失去一个友谊至深的现代大型实习就业基地。如动用二年级学生,他们还有专业课未上完。在此关键时刻,我院认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不能只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要坚定不移地落实在行动上。于是。逐层召开干部会议,组织广大教师开展群众性大讨论,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基础上,“一把手”果断决策,先利用暑假两个月集中上完主要专业课,其余课程搬到企业现场结合生产实际上课。事情决定下来,学院“一把手”和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亲自组织教务处和有关系(部)及时制订现场教学计划,选派院和系(部)领导及学生辅导员驻进现场管理,选派了10名专业课教师轮流驻点上课,并选派优秀党团干部在生产现场开展党团教育,组织党团活动。由于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教学条件,配备了优秀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合理地安排了上岗培训和专业教学时间,整个工作有条不紊,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培训结束,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走上了生产和技术管理岗位,受到企业、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一次有益的尝试给我们启示,到企业实习锻炼,在生产现场教学,加大技能训练力度,有利培养生产、工作能力,提高毕业生质量,便于与企业零距离对接,这是一种有效的职教培养模式。
  
  2 创新培养模式,实现培养和需求“零距离”对接
  
  东聚公司的工學结合,是我院教学模式改革的重大突破,深受企业欢迎。怎样扩大这次改革成果,进一步创新培养模式,实现专业培养和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院两次走进用人单位,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利用“五一”长假,学院“一把手”亲自带领分管院长,系(部)主任、毕业班班主任、辅导员和专业课教师,对深圳和东莞地区的十多家用人企业进行普遍回访,先后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十余场;暑假期间,学院“一把手”又亲自带领分管院长、就业办主任和专业课教师,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大型企业用人单位进行重点走访,对在那里就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半个多月时间,先后召开了由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职工参加的校企合作恳谈会20余场,由毕业生代表参加的毕业生访谈会10余场。所有被访企业和毕业生代表一致认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瞬息万变,而学校使用的教材总是一用几年不变,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生产技术;学校的实验和实训设备,与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的生产设备相差太远,尽管学校花了很大力气,专业技术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还远不能适应企业岗位生产需求。他们建议学校创新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方法,走进企业办学,用更多时间让学生到企业一线参加实践锻炼,学习生产技术,提高操作能力,接受企业熏陶。
  我们在淮南中北巴士有限公司、深圳唯冠科技公司、东莞能率电子公司、威杰电子公司、苏州精实科技公司等大型现代企业支持下,对应用电子技术、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软件技术、电子商务、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工科重点专业,全面推行“2+l”培养模式改革,广大教师按照培养模式改革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构建课程体系,选择或编写教材,设计具体课程教学,各专业围绕培养模式改革,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打造专业和课程特色。根据不同学制年限,最后一年,把课堂搬到企业生产一线,坚持做到五个对接: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接;关键的技术课搬到生产现场教学,课堂与车间对接;企业文化引进教材,学校的思品教育和企业道德规范对接;校企高层互动,双方领导情感对接,保证了培养方案顺利实施。教学、生产和科研有机结合,不仅突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而且提高了专业课教师研究和解决一线应用性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时,已具备企业所要求的各项素质与能力,能在一线顶岗作业。企业节约了新进职工的培训成本,又大大提高了一线生产力;同时,也顺利解决了我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经过三年实践,我们尝到了培养模式创新的甜头,积累了推行“2+1”培养模式的经验。
  
  3 采取“质量补救”措施,保证学生培养质量
  
  学生在企业学习、实习锻炼一年,如何保证培养质量,是关系“2+1”模式改革的关键。如果毕业生整体素质不合企业要求,校企合作关系也难维系,毕业生就业就会遭遇障碍。采取“质量补救”措施,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后的帮教和补救工作,保证毕业生的合格率,是赢得企业信任,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好办法。也是保证和巩固“2+1”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几年来,我院逐步加大毕业生质量补救工作力度:一是成立由就业办、学生处、网站信息员及学生辅导员等多方面人员参加的“校企合作信息沟通小组”,由分管就业工作的副院长牵头。沟通组利用电话、传真和网站等多种手段,经常和用人企业保持联系,加强沟通,定期向学院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是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机制,系(部)领导积极配合。毕业生出现思想问题,系(部)领导和辅导员及时赶到现场帮助解决。如果是毕业生在校学有缺陷,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系(部)马上派出 专业课教师,配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帮教,指导他们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难题;三是学院每年一次跟踪调查,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问题,院领导亲自帮助解决。
  去年六月,院领导在杭州“华为”进行调研,发现一位物流专业在校学习成绩很好的毕业生,被分配到物流岗位专业对口工作,但班组评价他不如一位数控专业改行干物流的同学干得好。针对这一情况,院领导及时邀请公司人事部及班组领导和在同一岗位工作的毕业生一起,帮助查找问题原因。原来是他看到有的在校成绩不如他的同学被提拔到管理岗位,自己却在生产一线,心里不服气。针对他的思想问题,大家对他进行耐心开导,终于使他认识到,事物是变化的,好与不好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认真去干。那位同学被提拔,不是靠赌气争来的,而是靠自己脚踏实地干来的。从此,他精神焕发,积极向上,受到企业好评。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特殊问题,就采取特殊对策,帮助毕业生及时排忧解难。如东莞一家电子工厂,从我院整班招收40多名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到电子产品车间工作,照理说他们的工作应得心应手,但他们却一致反映工作十分吃力。针对这个情况,学院派出专业课老师,首先向外国专家和工程技术员学习,并邀请外国专家工作技术人员一道,针对生产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开设新知识和新技术讲座,生产实践中的难题便迎刃而解。
  通过实施“质量补救”措施,加深了毕业生对学院的感情,密切了校企合作关系,用人企业感到使用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心里踏实,无后顾之忧。
  我院推行“2+1”培养模式,一直重视学生创新思想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给一些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生,提供了学习、锻炼、开拓的机会,后续效果十分喜人。截止目前,我院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就业的毕业生中,不仅涌现出一大批企业白领,而且形成了一个生气勃勃的创业群体,创业者在100人以上,资产达千万以上的不下二十人。其中有的一人创办多个企業,有的开始跨地区创业,有的回到家乡创业。
  职业技术教育是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普通技术人才需求而兴办的职业性、技术性、普及性的教育。学生学习的专业不求高深,但基本技能、操作能力却要求专精。职教“2+1”模式,其突破点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场磨练,促进就业。这将大大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为提高企业一线职工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条件。如何完善这种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建立其后续质量补救机制,仍是我们今后继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其他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撰文写道:“学生来到学校,坐在教室,老师在上课,这是不是就一定是教育呢?教室里发生了什么?学生获得的又是什么?这其实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仔细琢磨的。”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在其一篇文章中惊呼“……中国的教育发疯了……”这些批评的确是刺耳的,但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教育究竟是什么?”当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孩子们的校园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优化时,而我们的孩子对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学计划中一门主要课程,政治教师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举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举例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举例还是一项教学艺术,巧妙地运用举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举例;教学手段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学计划中一门主要课程,是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为了正确地体现思想
说服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通过思想交流互动,解决认知与行为的问题,它以教育者传播一定的信息为开端,而以引起教育者相应的心理变化或反应为目的.其中说服
期刊
[摘要]本文指出了当前卫生学校课程存在的若干不足,提出了衛生学校课程调整“在更多细节处,更高新视点,更有创新性,更有前瞻性与灵活应变性”地实行“与时俱进”的调整的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卫生学校;课程;调整    按理言,课程的调整是一种很自然的事,这一点不用多言,时代在变化,条件在改善,一切都在完善中,因地因时的不同而作课程的调整是必然的,但也不是说对已经在的一切持全面否定的态度。大方向上,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达到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使课堂唤发生命活力。  [关键词]教学;情感教育;探究    《小学德育纲要》中指出“思想品德课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情感是其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有血有肉的心脏。情感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人们提高情感认识,培养情感意志,实现道德行为。情感是沟通的媒介,是达成理性共识的基础。情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和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特殊使命”。从以上决定和讲话可以看出创新教育将是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是通过教育、培养和训练出来的,也是每
[摘要]通过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广告、时装、电视剧、畅销书、流行歌曲,乃至休闲方式等向人们传播着一种关于性别的文化,并在不同程度上在大众的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然而,随着社会的开放和文化的日益演进,大众文化中的男女角色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并出现了一系列和传统观念相反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角色“反串”。  [关键词]大众文化;刻板印象;女权主义;男女角色反串    通常在传统的大众文化传播中,我们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组大家十分熟悉的数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对14个地区的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令人惊讶:约50%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约30%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检测还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他们觉得自己的社会
[摘要]实验实训要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实验实训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高素质实验实训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验实训条件为保障,创新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实验实训教学水平和使用效益。为此就必须以学生就业为核心,进行校企合作,详细规划整个实验实训体系架构。  [关键词]实验实训;体系架构;核心价值    职业院校实验实训项目建设要以学生就业为核心,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为
[摘要] 高职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树立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并重的理念;改革现有人文教育教材和教考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重视人文教育与技能教育融合,注重校园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在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文教育;技能教育    为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国家教育部提出了高职教育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