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ia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既存在于自然,也高于自然的存在。千百年来,柏拉图、阿奎那、笛卡儿、休谟和康德等先哲们引导人们不断地超越自然,推动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及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等教育思想和哲学,则引导当代教育走上科学与理性之路。然而,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困惑: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背后是苍白委靡的精神,极具理想性的教育也成了人们追求功利的工具,尤其是人们把通过教育所掌握的知识变为其向大自然巧取豪夺的资本,这不但使教育日渐丧失其本质的意义,也使人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点。
  当代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超越自身的目的,在高度物质文明的背景下,唤起人的敬畏之心,使人懂得敬重自然、社会与人性,培育人的生命意义。因为只有深入理解人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生活才能充满快乐与幸福、责任与义务;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心灵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整个生命过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它影响着个体生命系统性、连续性变化的许多方面。鉴于此,我们提出“使每一天都有意义”这一教育理念,主张以“健康第一,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采用“将知识与心灵对接、居敬守静,超越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唤醒教育中的生命(教师和学生),让教育中每个个体的生活和生命的每一天都充满意义。
  一、学生:知识对接心灵,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小学阶段所学习的知识是人类认识与文化发展中最基本、最具工具性的部分。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才会更加得心应手。但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人是自然的存在物,有着自然属性,但是又有能力超越自然,具有社会性。在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工具性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的学习与对世界的认识统一起来,一定要使知识的学习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过程。这种过程本身就是知识与心灵的对接过程。
  1.我校的每一天,是使人变得更有智慧的每一天
  将知识与心灵对接,就是让知识与生命体验对接,让学生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习得知识、获得发展。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思维的快乐,体验世界的美妙,体验付出劳动的幸福,体验人类创造的伟大,同时体会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无奈、无知与渺小。
  2001年,我校成为北京市课改样本校。十几年来,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极大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的课堂知识传授准确、深刻;我们的课堂充满情趣;我们的课堂努力实现生命的探寻之美,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个个创举。
  2.我校的每一天,是不断地深刻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每一天
  将知识与心灵对接,就是将知识与自身提高对接。这是一个不断深化对自身和对他人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提升观察自己、评价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发掘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和准备的过程。此外,要引导学生学会接纳、认识、评价和尊重他人,提升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意识和能力。
  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学校制定了《西师附小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评价依据,要求教师利用评价手册记录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学会评价自己、学会评价他人;学会倾听、学会协作。每学期期末开展“为教师写评语”的活动,以增进师生情感,培养民主意识。每学年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体会学生的学校生活,对学校、教师的教育和各种教学活动进行评价。
  3.我校的每一天,是使人变得坚强的每一天
  将知识与心灵对接,就是将知识与意志培养对接。这是一个不断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的过程。人的真正成长,需要经历千百次的锤炼。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自身的潜能是很难发挥出来的。
  我们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从来不用“×”,而是使用“﹨”,以引导学生改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并一定要改对。通过对学习过程的不断修正,使学习的知识更加扎实,也养成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还使意志品质得到磨炼。
  4.我校的每一天,是包容、尊重,并使每个人都有不同收获的每一天
  将知识与心灵对接,使每一天都有意义,是对学生差异性的认可。面对同一片蓝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面对同一堂课,每位学生的收获会不尽相同。我们的责任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来育人,使每个人的思维更广阔,使每个人的感受更深刻,使每个人对属于自己的每一天都能很好地把握,让他们活在创新和进步中,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收获。
  我校教师在备课、授课环节准备充分,抓课堂教学密度的合理安排,抓重点、难点的突破;在作业环节,要求作业有针对性,在层次作业、自主作业和创新作业上做文章;在练习环节,要求教师对习题要精选,不搞题海战术,同时,讲评要及时,并提高针对性;在时间安排上,强调充分利用、合理安排;在教育学生上,强调分别对待,注重实效性。为使学困生的每日学习都有收获,为使他们爱学校、爱老师和爱学习,我校要求任课教师建立学困生档案,制订学困生辅导计划,要求教师给这些学生更多关爱。
  那么,知识与心灵对接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首先,将三级课程有效整合,根据学校社区资源和师资,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是实现将知识与心灵对接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超越学科界限,实现知识融合。结构决定功能,只有建立了合理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我校在落实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将三级课程有机整合,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我们将主管教学的机构改成主管课程与科研的机构,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管理、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我们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申报课题,以科研引领规范课程建设。我们将学科间的整合作为日常教学的要求。根据我校师资、社区资源及学生的需求,有计划地开设游泳课、古诗诵读课等校本课程,实现三级课程的优化整合。其中,游泳课是我校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体工大队、水立方游泳馆的支持与配合下,在前世界游泳冠军钱红女士的具体指导下,成功实现的课程整合的案例之一。
  其次,教师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心灵对接的引路人。教师对教学法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理解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心灵对接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正确把握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心灵对接的保证。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学智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开放的教学设计、智慧的教学活动是知识与心灵对接的载体。
  我校建立了“学校—科组—个人”的“三层互动”校本教研平台,引导教师“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亲身体验“研—做—思—提升”这样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在活动中提高教师的研思能力。我校还建立了教研组汇报制度,发挥骨干教师在学校研修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此外,“阳光杯”教学竞赛等机制,促进了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的共同成长,使得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地提升。
  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在感受大自然中学习、成长;在大自然中激发学生自身与自然的灵性。对大自然的这种感受能力是自主精神的原动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我们把学生带进各种博物馆,去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去欣赏大自然的浩瀚、神奇与美妙;我们把学生带进社区,参与社区活动,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除此以外,丰富多彩的体育、科技和艺术活动更是学生发挥潜能、不断创新的平台。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具有在某些领域成才的能力。没有人是全能,也没有人是无能。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使我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充分发展自己,各级各类学校都有责任努力提供这样的发展途径,使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学有所长,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二、教师:居敬守静,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论语·雍也》中言,“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所谓居敬,即抱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做好本职工作。《道德经》中言,“致虚极,守静笃”。所谓守静,即静心学习,静心思考,静心生活。
  教育是引导人树立信念,是培养对生命、对世界和对人类历史的基本判断力。居敬,不仅表现为对学生的爱,更表现为对学生心灵的呵护、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面对并接受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幼稚,能包容并接受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痛苦与反叛。只有对生命存有敬畏之心的教师,才能与学生一起一天一天地碰撞出生命的交响曲,最终合成生命之礼赞。这实际上是一种安静的却充满诗意的职业生活。守静,则要求教师能不被功利所左右,有等待个体生命不断地成长的耐力与勇气,淡定地接受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差距。
  对于教师而言,做到使每一天都有意义,需要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和严谨勤奋的职业精神。这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每个学生的殷切期待,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部分。
  首先,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积极主动是人类智慧的体现。积极主动的人,心中总有一片灿烂的天空,不会因阳光明媚而失去主体精神,也不会因天空阴霾晦暗而无精打采。没有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就不可能使每一天都有意义。
  其次,严谨勤奋的职业精神。严谨、勤奋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专业精神。小学教育在这种态度与精神的培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横平竖直的书写,规范的站、立、坐姿等都是严谨、勤奋的最基础、最有效的教育。
  教师只有以严谨、勤奋的职业精神面对正在成长的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做事态度引领生命的健康发展,才能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才能使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天都有意义。
  我们将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体验活动,我们带领教师走进社区、走进医院、走进特殊教育学校,使教师真切地体会生命的意义,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我们组织教师共读一本书,并组织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我们组织年轻妈妈谈作为母亲的幸福感言,激励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生活中的多个角色;我们带领教师分组参观“两院一所一校”,即精神病院、临终关怀医院、看守所及培智学校,旨在提升教师对生命的尊重与责任,增强教师爱学生、爱自己和爱他人的能力。
  人的发展是“人体生命全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的变化”;我们所从事的教育,理应为这种系统的连续性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积累素材,使人在积累中做最好的自己,在积累中走向成功、走向卓越。只有积累,才能超越;只有不断地超越已有的积累,人才能走向卓越。学校中的积累既不是知识与理念的简单堆砌,也不是方法与技能的机械叠加;而是以课程为载体,不断地推进人的身心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完善人的社会属性利其成长、成熟。
  每一天都有意义,不仅是教师和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掌握了多少技能,更是通过每天的学习,得到不同凡响的感受,体验世界的精彩、思维的快乐,在现有的水平上进一步深刻对自己、对他人的认识。
  “使每一天都有意义”的办学理念,旨在唤醒教育回归其本质,直视师生作为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突出强调人之所以为人的生存过程,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
  
  (作者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价值教育作为完整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使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丰富他们的价值情感,激励他们树立积极的价值信念,并帮助他们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以及价值信念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价值教育最终必须走向实践,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凸显它的实践价值与学术价值。价值教育理念从提出到走向教育实践,刚刚接近两个年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敢于
2011年1月有一期《参考消息》的副刊用专版介绍了前段时间在美国引起热议的家庭教育类传记《虎妈战歌》。这个书名是英文“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的直译,中文标题更吸引人眼球——《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封面宣传有如下字样:“这个故事证明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两个音乐神童的传奇经历,妙趣横生的家庭故事,执著付出的妈妈,
儿童习作,不仅映射了儿童的生活世界,更外化了儿童的精神世界。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篇儿童的习作其实就是儿童一朵心灵之花,就是儿童的一棵精神之树。花朵的鲜艳、树木的茁壮,全在于儿童的心灵世界的洁净程度,这也是佛家倡导的“相由心生”、“见心见性”的道理。作为面向儿童的习作教学,要站在守护童年的高度,首先给儿童营造一个纯洁美好,充满童真、童趣的的情感世界。可是,当不经意打开儿童的习作时,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会心一笑。我觉得生命之所以美丽,就在于生命里充满了美丽的邂逅。譬如说,跟戏剧教学法的邂逅。     与“戏剧教学法”结缘     我是那种很相信“心想事成”的人,小时候,就一直期待有一天有一个能接纳自己的舞台,能在舞台上演绎属于自己的自己,在角色的变换间演绎自己精彩的“艺术人生”。因此,我把与戏剧教学法相遇,看做“心想事成”的一个结果。  2008年11月,我认识了从香港远道
编者按 这是作者以四川省广元市教师培训中心高级讲师、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市教师教育专家组成员的身份,于2008年10月20日对本市各县区的初任教师培训(作为重灾区之_的地区地震后的首次教师培训)中的讲座文稿(有删减)。  初任教师,告别了昔日的学生时代,开始了既漫长又短暂的教师生涯。从此,角色换位,斗转星移,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走入了新的人生之路。然而,我们所选择的这条人生之路,充满苦恼
“占坑班”是指某些城市的公办校附属培训机构自办或与社会培训机构合办的小学生学科培训班。在培训班的多次考试中成绩优秀的小学生可通过点招进入该公办校,所以想通过这种途径进名校的学生,先得通过考试进入各名校的培训班“占坑”。  近年来,在有名校背景的培训班提前“占坑”已经成了打破小升初派位、实现择校的一条通天路。很多家长不仅从四、五年级就开始给孩子“占坑”,而且还同时报几个学校,有备无患。这种现象不仅让
电脑、移动通讯、多媒体、因特网等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截止到2010年,10—19岁人群的网民比例已经高达69.4%。①网络不仅在一线城市迅速发展,甚至也在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网络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体系。因此,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scott)是一位著名的趋势大师,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自他对青少年的观察与
周诗杰,湖北省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外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校外兼硕士生导师。  《中国教师》:对于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您认为有哪些大的变化?  周诗杰: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在英语教育教学理念、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教材以及评价方面都有突破,根据我自己学习的体会,我认为主要
社会公平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理念。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并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这是社会进步和教育观念现代化的重要表现。《纲要》认为,“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这主要是从受教育者的视角来
《中国教师》:现在有一个词炒得特别火,叫“占坑”,而且每年春节前后,很多名校都在“坑班”中点招牛孩。您作为中小学校长,能不能跟我们谈谈“占坑”这个现象?  谭静: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说一说“占坑”这个词。这个词在已有的字典或百度百科上并没有明确的解释,它是某一时期、个别地区,对一种特别现象的形象说法。为什么这么说呢?前一段时间,我曾经和京外的几位校长谈过这个话题,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