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y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是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改革的重要一年。在这一形势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研究出现了许多鲜明而独特的内涵。自从1942年正式设立“班主任”这一岗位以来,我国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的实践层次与理论水平在2007年达到了历史新高。
  
  一、对理论研究的空前重视
  
  (一)专业平台的探讨力求更系统、更科学
  作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的专业平台,《班主任之友》与《班主任》都从栏目设置上进行了调整。《班主任之友》从整体上分为“教之思”(侧重基本理论的探讨)“教之行”(侧重实践经验的总结)“教之趣”(侧重工作情趣的挖掘)三大栏目,每个栏目下面又分出一些子栏目。这种设计,使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理性思考、实践经验的提升、工作情趣的展现等三个范畴在逻辑上完整地联为一体。《班主任》按照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体现形式系统地分为“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近20个栏目,全面推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理论研究要完全地反映事物本质的本真要求。
  (二)教育类权威报刊以专辑、专栏或专版的形式给予关注
  2007年,一些教育类权威报刊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出专辑、辟专版、设专栏予以探讨,有些报刊还专门针对一些热点问题、现象设专栏,刊登观点不一致的文章进行争鸣。如《人民教育》在第15~16期推出了“班主任工作策略”专辑,分“理念篇”“班级篇”“艺术篇”“师爱篇”介绍了安徽省安庆市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中国教师报》《德育报》《现代教育导报》分别设立了“班级在线”“您好,班主任”“班主任”版;《中国德育》在第9期推出了《班主任专业化制度建设的校本实践》等几篇文章对“班主任专业化”给予了关注;《上海教育科研》在第11期设“专题探讨”栏目,推出了《班主任——一种事业的追求》《班主任的尴尬使命》等观点各有侧重的一组文章。
  (三)基本原理研究热再度兴起
  基本原理研究热最早出现在国内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的移植、草创时期。2007年,一些理论工作者对基本原理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出现缘由。学校教育制度与学校状况导致学生行为管理与个别指导的真空,从而促生了学生行为管理与指导责任制;在级任教师制、指导制、导师制等制度的沿革后,国内设立了班主任这一岗位(陈桂生:《班主任制》,《上海教育科研》第11期)。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国内特定历史时期的独特产物,出现和存在都有其历史条件。
  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功能定位。对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功能,2007年的理论研究给予了重新认定。(1)强调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教育部陈小娅副部长在《人民教育》发文指出,中小学班主任的素质如何,他们开展工作的效果如何,关系到整个中小学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因此,怎么强调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都不过分(陈小娅:《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人民教育》第23期)。(2)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的主业。“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命题,是由教育的本质决定的,既有严肃的科学性,又有现实的针对性(魏永田:《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的主业》,《天津教育》第5期)。(3)班主任是素质教育最前沿的实施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学校千头万绪的工作,都需要班主任点点滴滴地去贯彻和完成(冯心怡等:《班主任:说爱,不容易》,中国教育报,2007年1月22日)。
  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内容规划。班级的性别文化、和谐班级建设、学生教育本土化等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在2007年不断见诸报端。有论者认为,班级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整体系统,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应从班级人际环境的创设、班级情感环境的创设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田友谊:《中小学班级环境与学生创造力培养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第2期〕。有论者认为,整体网分析可以描述网络成员的整体性关系及他们的社会结构,是研究学生人际关系并据此对其进行关系管理的最新范式(高中建等:《整体网分析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基于一个案例的解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第7期)。
  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推进策略。2007年,论者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推进策略有了新的关注视点。(1)用教育智慧推进日常工作。由于新问题、新现象不断出现,而日常工作又烦琐、细致,需要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的生成,如有论者在《班主任实践智慧操练》中列举了一些日常工作的常规内容,设计了近十种闪烁智慧光芒的解决策略、方法。(陈爱苾:《班主任实践智慧操练》,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班主任工作信息化的建设。由于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大规模走进班主任的视野。2007年的探讨还对班级博客的运用给予了足够关注,认为班主任应使博客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实现家校配合的中介、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园地(袁孝保等:《校园博客:班主任工作的新伙伴》,《中国教育学刊》第3期)。
  关于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发展方向。2007年的理论研究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发展方向做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价值判断。(1)随着班级管理性质的转变,可以拓展这些研究领域:个体在班级中的发展机制、班级形态和班级发展机制、学生发展需要和班级教育改革、学校系统变革结合起来(李伟胜:《试析教育管理学视角的班级研究》,《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第1期)。(2)班级设置生态化要求越来越高,班级教育的组织形式日趋多样化,班主任工作的水平要求日趋专业化,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日趋多元化,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日趋信息化(王立华:《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历史考察与当代发展》,《当代教育科学》第5~6期)。(3)教育和社会高度进步、发达的时候,必将是班主任使命终结的时刻(王培峰:《班主任的尴尬使命》,《上海教育科研》第11期)。
  (四)著书立说的潮流涌起,理论著作大量涌现
  2007年,新出版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究方向的理论书籍大量涌现,笔者在2008年1月6日用百度搜索引擎,先后输入“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出版社”“2007”等关键词,找到了约11万条信息。这些理论书籍有的侧重于纯粹的理论建构,有的侧重于实践经验的提升。在这些理论著作中,结合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训热的需求,出现了大量的冠以“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材”字样的著作,如《今天,怎样做班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分学段编写)、《初中班主任工作精彩案例》(开明出版社,唐为民等编)。
  
  二、理论探讨新领域的不同层次的涉及
  
  (一)对和谐班级建设的初步理解
  2007年的理论研究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构建和谐班级,是中小学班级建设的新追求。(1)缘由分析。构建和谐班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有利于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和谐社区的建设(傅兆兰:《和谐班级:班级管理新追求》,南京师范大学)。(2)内涵探讨。和谐班级是学生个体和谐、生生和谐、师生和谐与环境和谐的班级,具有团结互助、管理民主、平等公正、纪律严明、充满活力、环境整洁等特征(傅兆兰:《和谐班级:班级管理新追求》,南京师范大学)。(3)策略打造。宏观上,班主任在建设和谐班级中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曹流咏:《构建平安和谐校园中班主任的作用》,《甘肃教育》第14期);中观上,要靠制度创建和谐的班级,使班级管理真正规范化、经常化、科学化(王顺双:《构建和谐班级制度的理性要求》,《班主任之友》第4期);微观上,要从和谐的师生关系建构、高雅的教育生态环境营造等具体工作中构建和谐班级(武正尚:《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班级》,《宿州教育学院学报》第3期)。这些理论文字大多是由和谐社会理论演绎而来的理论假设,其研究缺乏严密、科学的规范程序,其稳定性和解释性有待验证。
  (二)班主任职业倦怠的归因与消解策略的打造
  2007年的理论研究发现,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中,最为严重的是班主任的职业倦怠。(1)体现形式。主要体现为班主任的情绪低落、处事的非人性化、职业成就感低(提秀雷:《班主任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干预》,《班主任之友》第3期)。(2)出现原因。现实压力过大、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付出和回报失衡、不合理的考评制度、家庭责任转嫁于学校教育等因素导致班主任的职业倦怠(冯心怡等:《四川省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中国教育报》1月22日)。(3)消解策略。班主任要具备阳光心态,提升职业幸福感;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把班主任从大量的琐碎事务中解放出来;改班主任“兼职”为“主业”,学校要减轻并明确规定班主任的工作量;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新机制,改善班主任的工作待遇,切实提高班主任的社会地位(贾传利:《班主任自我减负的几点做法》,《班主任之友》第12期);提高班主任的专业地位,增强他们的专业尊严感(白宏太:《关注班主任的生存状态——由2007年班主任培训热说开去》,《人民教育》第24期)。这些论断大多是就教育问题探讨教育问题,没有从社会大环境的营造、家长支持度的提高等社会化的视角来关注。因此,这些策略对于解决班主任的职业倦怠有一定的作用,但幻想它能“包打天下”,解决全部问题是不现实的。
  (三)班主任整合学科教师教育力量机制的建构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负责人,本应负责管理学生和任课教师,实际情况却是班主任管理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去管理任课教师可能会招致任科老师的反感乃至反对。对此,不少理论研究者积极寻求变革思路。(1)应从意识转变上进行呼吁,号召任课教师把学科知识上升到人生意义的层面,担当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任务,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刘彭芝:《一个中学校长的德育思考》,《北京教育(普教版)》第7~8期)。(2)学校要改变现有的教师评价制度,回归班主任的“主任本色”,授予并落实班主任管理任课教师的权利,并将学科教师的评价和班级整体表现融合起来(周彬:《班主任的“主任角色”与“管理之道”》,《上海教育科研》第11期)。
  (四)“班主任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推出
  实用思想一直伴随着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建构,2007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构也有这种探讨愿望,并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班主任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1)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首先,在“应试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关注的是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其次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在急剧变化时期,容易出现不正常心理;再次是社会竞争和升学带来的巨大压力(艾翠玲:《班主任要成为称职的心理咨询员》,《素质教育论坛》第4期)。(2)学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学生常见的精神疾患有抑郁症、多动症、焦虑症等(汤新华等:《中小学生常见精神疾患案例》,《班主任》第10期)。(3)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课堂实施:中小学班主任要从教学原则的确定、教学内容的挖掘、教学模式的建构、教学方法的艺术化等方面系统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张嘉玮:《中小学班主任怎样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小学教师培训》第3期)。班级辅导: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中,论者从基本方法、基本途径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日常实施(傅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本土化实施:民族地区的学校面对各种文化的碰撞,要结合本民族、本地实际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尔杰草:《对现代教育与民族学生“理性自我”构建的思考》,《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这些“班主任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简便易行,有效地弥补了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匮乏的不足。
  (五)关于“班主任专业化”基本问题的热议
  “班主任专业化”争执的合理解决。2007年,“班主任专业化”的探讨出现了争论的局面,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对“班主任专业化能不能立得住”这一元问题的认识上。(1)能立住。典型观点是走向班主任专业化,符合教育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是提高班级管理水平的需要(王桃英:《走向班主任专业化》,《班主任》第1期);班主任专业化是学生精神健康发展的要求,是教师发展的追求,是转变班主任队伍现状的需要,是优质教育的呼唤(王在勇:《再谈班主任的专业化》,《当代教育科学》第5~6期)。(2)立不住。典型的论调是“所谓‘班主任专业化’,正是从把‘教师专业化’人为地窄化为‘某种课程专业化’倾向中派生出来的遐想。这种片面的专业化,以‘专业’为诱饵,把辛勤劳动的中小学教师引进牛角尖,各自‘在螺蛳壳中做道场’。”(陈桂生:《班主任专业化质疑》,《教育参考》第8期)之所以出现争执,是因为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一样:远离一线的教授、学者从本质规律上来探讨论证“班主任专业化”不成立,换言之,他们追求的是学术逻辑上的不成立;而基层实践者则从现行教育体制出发,认为班主任工作需要专业化,有存在的社会与历史土壤,他们追求的是现实需要上的成立。关于“班主任专业化”的争论,存在理论依据需要整合的欠缺:理论依据需要形成整体性;运用各种依据要有自己的核心主张,依据能支持自己的主张。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后,尽管没有形成书面的统一意见,但对此予以关注的论者初步达成了共识:班主任专业化应建立在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上;班主任应该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径;班主任的素养应该达到专业化的境界。
  班主任任职资格认定的理论假设。2006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赋予了中小学班主任以专业形象。因此,班主任任职资格的认定机制也相应提上了2007年理论建构的日程。(1)国家意志层面。加快班主任资格证书制度、班主任培训机构认定制度以及班主任培训课程鉴定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王立华:《班主任专业化:工作范式的转型》,《教育管理》第3期)。(2)基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层面。班主任资格证的取得要综合考核班主任人选的学历水平、职业道德水平、班级管理能力、个性特征等素养(丁中秋:《从班主任案例研究中汲取教育智慧》,《基础教育》第4期)。(3)学校层面。学校应成立班主任资格评审委员会,通过自主申报、教育管理思想陈述、班集体建设方案设计、班主任专业成长成果展示、家长和学生及科任教师评议等规定程序,组织开展班主任资格评审工作(江兴代:《班主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人民教育》第15~16期)。
  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冷静思考。专业培训是2007年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一个热门话题。理论者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进行了冷静分析。(1)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学科专业是指班集体建设、团队活动的指导、与学生谈话的艺术等;教育专业是指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生精神成长相关的知识(任国平:《让班主任成为精神成长的关怀者》,《人民教育》第11期)。(2)培训形式。培训应由过去的行政管理为主过渡到社会化、行业化、专业化与行政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将培训重点放在校本培训上(张岚等:《培养有智慧的班主任》,《人民教育》第10期)。(3)培训策略。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应选取实效化的组织形式,如“综合模块加菜单自选模块”“同课例不同方案设计加受训者答辩式点评”“班主任的自助培训”等(武俊秋等:《班主任专业培训有效形式探讨》,《人民教育》第7期)。(4)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规范班主任培训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的状况,提高培训实效性;如何使培训真正贴近一线,成为一项常规工作,满足大多数普通班主任的成长需要(白宏太:《关注班主任的生存状态——由2007年班主任培训热说开去》,《人民教育》第24期)。
  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策略的多元化分析。在前期探讨的基础上,2007年的班主任专业化的理论探讨把主要目光放在了实践策略的打造上。(1)一线班主任的分析立场。班主任要在班集体建设实践中,把自身的知识经验转化为个人的教育智慧,增强专业智能、提升人格素养,促进专业发展(黄正平:《班主任专业化的载体》,《班主任之友》第2期)。(2)教育行政人员的分析立场。班主任专业化需要制度的保障,制度建构应从建立准入制度、健全培训制度、完善评价制度、建立职称评聘制度等四个方面入手(杨连山:《班主任专业化需要制度保障》,《班主任》第11期)。(3)专家学者的分析立场。班主任要从正确认识自主专业发展的意义、扩大班主任的专业自主范围等方面选择自主专业发展的成长范式(杨连山:《班主任要坚持自主专业发展》,《班主任》第2期)。(4)学校管理者的分析立场。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必须借助校本管理机制(陆芳:《校本管理:为班主任开启一扇成长之窗》,《小学德育》第5期)。这些理论文字还停留在直接经验总结和一般性描述的水平上,仍不足以形成构建严谨的理论体系的基础。
  
  三、理论研究方法论的深化运用
  
  (一)比较研究法的有效运用
  2007年,理论者将我国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和国外的学生教育工作进行对比研究。(1)研究对象。把大陆“班级管理”、台湾地区的“班级经营”和美国的“课堂管理”视为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李伟胜:《试析教育管理学视角的班级研究》,《中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第1期)。(2)研究内容。从大陆和台湾地区对班级进行管理的不同称呼展开论述,结合大陆的中小学班级管理的实际,从“学生被排斥在管理主体之外”“学生只是服务于集体存在的‘工具’”“管理手段重权力,轻策略和效益”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大陆的班级管理理念(王本余:《从两个定义反观班级管理理念》,《班主任》第4期);对国内外诸种学生管理与指导的责任制度加以比较,并着重比较我国现行班主任制与俄国班主任制的异同(陈桂生:《学生管理与指导责任制度比较》,《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2007年的比较研究,找出了国外、国内各地区关于学生教育工作的共性问题,也发现了国内各地区班主任工作的理念建构与实践范式的一些特殊问题。
  (二)多学科的研究立场的选择
  2007年的理论研究,各学科的研究立场的选择痕迹是清晰的。如有论者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新时期如何做班主任工作,并介绍了“用行为矫正法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运用群体心理效应改变学生的不良行为”等几种心理学策略(董奇等:《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策略》,《人民教育》第20期);有论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对班级进行社会化管理,把现实社会中的运行机制引入到这个“样本社会”中,让学生对社会分工有初步的认识,体验时代脉搏(姜红:《班级社会化管理的探索》,《班主任之友》第1期);有论者从企业管理范畴探讨班主任工作,并从“老板形象与班主任形象”“企业文化与班级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吴志平:《借鉴企业管理经验经营班级》,《班主任之友》第7期)。站在不同学科的理论立场推进研究,有利于全方位、立体化地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
  (三)教育叙事的普及运用与质量提升
  体现在三个方面:(1)打开班主任的教育博客,你会发现几乎每一位班主任都在运用教育叙事探讨自己的教育行为背后的班主任工作理念,以及对教育事件的认识、看法、判断与理解。(2)不少论者运用教育叙事来阐发自己对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如《回归生命——一位班主任的生命教育实践》(王立华:《回归生命——一位班主任的生命教育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3)相关杂志也刊登了大量的类似文章。这种叙事研究所记录的是大量的随机现象,但经过记录整理后,就可以发现内在的规律性。这也是形成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理论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实践经验升华的扎实推进
  对优秀班主任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在丰富优秀班主任的个性化内涵的同时,也使其经验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原理。2007年的此项研究体现在三个方面:(1)有关班主任工作理论研究的刊物、著作加强了研究。如《班主任之友》分12期刊登了李镇西的实践经验;一些论著总结了优秀班主任的实践经验,如《班主任理论与实务》一书单列了一节介绍魏书生等老师的个性化经验(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有在校研究生把优秀班主任的个性化经验作为研究方向,比如张艳薇的“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张艳薇:《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研究》,辽宁师范大学)。(3)众多班主任加强了对自身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升。翻开任何一本有关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报刊,很容易找到类似的总结文章,如有论者从“将班主任的工作计划以课题形式来确立和操作”等方面探讨了管理实践如何走向研究性(周耀威:《让班主任走向研究性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小学教师培训》第8期),有论者结合实践提炼出了中小学班委会组织的自我管理运行模式(屈凯:《中小学班委会的自我管理模式研究》,《现代中小学教育》第9期)。
其他文献
“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对此,我以为,如果能让教师群体也过上“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的教育生活才算是真正的“幸福而完整”。单是受教育者“幸福而完整”而忽略了施教育者的生活状态,是不公平也是不现实的。  就我们班主任群体自身而言,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班主任的生活状态是忙得痛苦,活得残缺。所以,不如化被动为主动,通过自身行为方式的转变,来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期刊
一、“倾听”游戏    学生们围坐成一圈,从其中一位学生开始,大家试着轮流说成一句话:“一只青蛙跳下水,咚!”但每人只能说一个字,第一个学生说“一”,第二位接着说“只”,第三位赶紧说“青”,依此类推,直到第八名学生响亮地说道:“咚!”从第九名学生开始,按此每人只说一个字的方式轮流说完“两只青蛙跳下水,咚!咚!”这一句。剩下的学生按以上方式继续说“三只青蛙跳下水,咚!咚!咚!”随着“青蛙”的数量不断
期刊
中途接班者被戏称为“后妈”,后妈难当已经成为共识。随着心理学理论在育人导学中的价值日益凸显,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力求避免各种心理效应偏差和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后妈”也能胜似“亲妈”。    避免心理偏差效应,当好“后妈”    1.定势效应偏差  班主任A中途接手了一个全校公认的“问题”班。班主任认为需要严厉打压与严格监督才能管理好班级。于是上任的第一天就给学生提出了诸多要求,对学生以前的表
期刊
老鹰重生    学校安排我做班主任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班级并不是很好带。我们学校的高中开设的是国际课程(称为“IB课程”),学生读完三年的课程之后,全部升入国外大学,学费也比较高。由于高中初创不久,这一届直升入高中的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更重要的,学生们辛苦奋斗了四年,一下子毕业了,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会从心底深处产生放松的感觉。弄得不好,他们自己放松倒也算了,影响到学校其他班级学生的正
期刊
一、引言    校园欺侮行为一直是屡禁不止的顽疾,如何从学校实际出发,减少校园内欺侮行为的发生是教育者关注的话题。  所谓校园欺侮是指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作掩护,利用学龄、身体、地位等资源优势,对弱势学生肢体、心理实施反复、故意的暴力侵犯,使对方产生畏惧而获取自己某种欲求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明显的挑衅倾向。根据欺侮行为存在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肢体性欺侮。是指欺侮者对受欺侮者从身体上进行暴力侵害
期刊
常常有亲戚、朋友问我相同的问题:做教师苦吗?我想用这样一个方式来做个回答。同时,谨将此文献给曾经是教师、正做着教师和将成为教师的人们。    春之诗:脚蹬单车把家还    三月中旬,早春的气息开始在校园弥漫。对于季节的变换,小孩子的敏感让成人望尘莫及。女儿吵着要回乡下看奶奶,这样的理由我们无法驳回。于是决定在这个周日倾巢出动——回老家看看。  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妻子说骑摩托,我则主张喊辆“面的”
期刊
责任是个庞大的命题,不可能在几分钟内讲清楚,我只就三方面谈一下我自己的观点。    一、责任是社会关系中人与人之间的承诺    如果你是一名军人,就不能因怕死而拒绝上战场,因为保卫祖国是军人的职责;  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就不能因恐惧而拒绝进手术室,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  我是一名教师,就不能因心情不悦而拒绝为学生解答疑难,因为传道解惑是教师的责任;  你是一名高三学生,就不能因懒惰和懈怠而拒
期刊
初三3班的孩子们:  距离你们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回首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我有欣慰,也有遗憾。现在,我要向你们表达我的歉意!  我先向三年来经常被我责罚的同学表示歉意。你们犯了错误以后,我经常暴跳如雷,情急之下,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尽恰当了。可是,你们却每一次都表现得那么温驯,给予我极大的尊重,在满足我为人师的成就感的同时,又使我经常不由事后反省,你们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端正了我的言行啊!孩子们,我知
期刊
在夏天这个季节,每个生命都旺盛得想放声呐喊,然后拔节一般地“噗噗”生长。而我,也进入了人生的5月,走进了生命的夏天。可是,我却惊骇地发现:我的生命在萎缩!我每天过着忙碌又无为的生活。我跟着别人一起埋怨,一起牢骚满腹;我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却又不思进取;我觉得自己庸常无度,却又自甘平庸;我想超越自我,却又发现自我早已荡然无存。我想丢掉这样的生活,可我却找不到前进的方向!人生有几个夏天呢?生机勃勃的春天
期刊
盛夏的一个午后,酷热难当,空气干燥闷热,没有一丝风,树上的蝉也沉默着。我用凉水冰冰脸,抖擞起精神,脚步轻盈地走入教室。“起立——”,我敏锐地感觉出体委的声音不像往日那般洪亮。我迅速地扫视了一下全体学生。糟糕,将近半数的学生虽然人立在那里,可是面容倦怠,目光无神,显然还没从午睡中清醒过来。我灵机一动,没等他们的问候说出口,就已脱口而出:“晴空一鹤排云上——”然后微笑着望向他们。孩子们愣住了,继而面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