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下整编七十四师覆灭的种子之战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涟水保卫战发生于1946年,至今已71周年。
  这是新四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反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重要战役。
  涟水保卫战前后两次,第一次从10月19日开始,到11月1日结束;第二次從12月3日开始,至16日新四军从涟水城撤出。回顾这两次战役,煮豆燃萁的历史让我们揪心,其中也埋下了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覆灭的种子。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悍然撕毁了与共产党签订的停战协定,发动对解放区的大规模军事进攻。在占领中原解放区后,又集中31个旅27万大军,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自7月中旬起,分苏中、淮南、淮北多路,从各方向上轮番进攻,企图割断华中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联系,彻底消灭华中野战军主力。南线的苏中,华中野战军在粟裕司令员、谭震林政委等指挥下,奋起迎击4倍于己之敌,连续作战,七战七捷,共歼敌5万余人。然而在其他几个方向上,新四军却连遭挫折。7月底淮南解放区全部失陷,8月整个淮北区被敌人占领,9月又痛失苏皖解放区首府“两淮”(淮安、淮阴,淮安当时是中共华中分局及华中军区所在地,淮阴则是苏皖边区政府所在地)。
  第一次涟水保卫战
  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占据苏皖解放区首府“两淮”以后,气焰十分嚣张。蒋介石曾要其返回南京休整,师长张灵甫被胜利冲昏头脑,口出狂言:“打完苏北最后一仗再回南京。”
  涟水城是苏北的重要门户,是山东解放区与华中解放区联系的枢纽。它位于废黄河和盐河之间,城南与废黄河之间有三道堤埂。第一道为内堤,比较低,贴近河床;第二道是大堤,又宽又高,高度超过城墙许多;第三道是护城堤,比第二道大堤要低得多。城南门有一条宽阔的大路,横穿三道堤埂,向河边延伸,通往废黄河渡口,是全城唯一出口。三道堤埂都是沙土。城内房屋不太集中,有很多空地和苇塘。涟水城池的地形特点决定了保卫涟水城只能扼堤而守,一旦失去大堤,则城内无法设防。
  10月19日,国民党军分三路向涟水进犯。东路攻击茭菱镇(今淮安区茭陵乡),中路攻击钦工镇(今淮安区钦工镇及宋集乡),西路攻击带河镇(今天涟水县保滩镇张渡村)。
  此时,苏中“七战七捷”已经划了句号。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粟裕决定集中华野主力第一师、第六师、第九、第十、第十一纵队、第十三旅(皮旅)及淮南五旅、淮南六旅,共28个团4万余兵力,以扭转“两淮”失守后的被动局势。他在外围集中了23个团的兵力担负防御,另命淮南五旅担负城防。同时,还在涟水、涟东两县成立了后勤司令部,由县委书记、县长负责组织几万民工支前,并进行了“要和平不要内战”,“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战前政治动员,部队和百姓士气高涨。
  新四军十一纵十五团守卫涟水城,主力大多都驻于大、小茭陵地区。十纵、淮南六旅节节抗击侵犯之敌,迟滞敌人的进攻,在茭陵地区相持。21日晚,敌五十一旅进至废黄河南岸地区。22日拂晓,三路国民党军在十余架飞机配合下,同时向涟水城发起猛攻。
  确保和必取决定了战斗的惨烈
  一位在涟水城内亲眼目睹战场情景的新四军老兵多年后仍不能释怀。他说,这是他在解放战争中所见到的最猛烈的炮击。国民党七十四师计有各种火炮300多门,而南门渡口才200平方米的面积,炮弹如蝗飞来,地堡、胸墙全被炸翻,凌空飞溅的泥沙把战壕都给堵塞了。此轮炮击过后,防守渡口的那个排只活下来一个人——一个返回城内报告军情的战士。
  下午6时许,南门渡口阵地被国民党军突破,他们凶猛地向渡口两侧扩张,抢占北岸第一道河堤。淮南五旅十五团一营预备队和独五团立即向突破口反击,立足未稳的国民党军将兵力收缩于渡口附近河滩上掘壕固守。为了加强涟水城正面防御力量,十一纵十四团从茭陵跑步增援。十纵赶到涟水城东门外大堤,并于当晚组织反击,将楔入阵地之敌逐出。“皮旅”属下的“王团”(因团长王培成的姓而名)在城内西南角妙通塔上架设了三挺轻重机枪,控制了全城制高点。这一布防是旅长皮定均利用地形地物的杰作,打得七十四师的冲锋部队抬不起头。因此,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在第一次保卫战后的一次军官集会上捶胸顿足,赌咒发誓,要在下次进攻涟水时,用1000发榴弹炮弹来打掉这个可恶的宝塔。
  23日,国民党军强渡废黄河,又一次向第一道大堤发起强攻。华野在大量杀伤敌人后,撤至第二道大堤坚守。敌军一次又一次向第二道大堤猛扑过来,展开了白刃拼搏。激战至黄昏,敌突破城南、城西南第二道大堤阵地,接近城垣,并有一个加强连兵力偷偷爬进城内。在此危急之时,淮南五旅成钧旅长命令部队不惜任何代价,将敌堵在城下。在五旅顽强反击下,敌人的进攻终于停了下来。
  1946年10月24日上午10点,华野主力第一师、第九纵奉命陆续赶到涟水城指定阵地,并及时弥补了城南防线上的全部漏洞。
  入夜后,华野前指下令各部向七十四师发起全线反击。夜雾迷漫的废黄河边,杀声震天。经数小时激战,七十四师损失惨重,大部溃退到河南岸,另有两个营被包围于吴庄,南门大堤全部为华野控制。
  25日拂晓,华野攻克带河镇,两个营敌人大部被歼,少数逃回废黄河南岸。
  张灵甫不甘心失败,连夜将一九二旅调到涟水城正面,接替伤亡惨重的五十一旅,于25日晨集中兵力、火力,对涟水城再次发起进攻。华野六师和兄弟部队以血染黄河的英勇气概,奋勇抗击,连续击退敌人8次进攻,牢牢控制着第二道和第三道大堤。
  傍晚,华野出击,困守在吴庄约一个团的国民党军于27日拂晓被全歼。至此,废黄河北岸之敌被全部肃清。28、29两日,华野全线出击。30日夜,华野开始全线反击。31日,“皮旅”和第一师围歼黄庄国民党第一九二旅旅部和五七五团大部,旅长曾振负伤,率残部逃向淮安。此时的整编七十四师因连续作战,兵锋已疲。
  11月1日,粟裕增兵,潮水般的官兵加地方武装,使用苏中作战缴获的美式武器,猛烈向七十四师冲锋,后面紧跟着黑压压的推车抬担架的支前民工。张灵甫怕遭到粟部合围,下令撤退。第一次涟水保卫战胜利结束。   此役,华野共计歼敌9000余人,缴获甚丰。这是国共内战爆发以来,整编七十四师第一次遭到的沉重打击,其“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了,全师被歼约6000人,其中五十七旅一七○团几乎全团覆灭,只有100余人生還。
  当然,新四军也付出了很大代价,伤亡数千人,十纵司令员谢祥军在此战役中光荣牺牲,他是解放战争时期华野殉难的最高级别指挥员。
  粟裕后来回忆说,第一次涟水保卫战基本上是一个消耗战。但是,这一仗打得气焰嚣张的七十四师伤了元气,使新四军取得了打大仗、打恶仗、打硬仗的经验,保住了涟水城,对华中区领导机关转移山东起到了掩护作用,在稳定华中战局上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为后来宿北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第二次涟水保卫战
  1946年11月底12月初,蒋介石为配合“国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拟定了一个以12个整编师(军)28个旅,分四路向华东解放区的淮海、盐阜、鲁南地区大举进攻的计划,妄图切断山东解放区与华中解放区的联系,聚歼华野主力,在年底以前“结束苏北战事”。这次进犯涟水的国民党军,除整编七十四师全部、整编二十八师的一九二旅,又增加了广西军第七军的一七二师,总兵力4万多人,在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的统一指挥下,分两路再次进攻涟水。此时,陈毅、粟裕在北线组织宿北战役,调集24个团,以三倍于敌兵力,谋划首歼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于宿迁、沭阳、新安镇三角地区,并乘胜再歼整编第十一师。为了保证宿北战役的胜利,安排了28个团的兵力分别监视和阻击其他三路国民党军。其中华野第六师和第七师十九旅、淮南六旅等共10个团,由六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率领,在涟水地区组织防御,保障并策应华野在宿北地区的战略展开。
  根据掌握的情报,谭震林判断:张灵甫的整编七十四师还是会选择从废黄河的南面发起进攻。因此他将六师三个旅全部部署在涟水城以南的钦工、王家口地区,另以淮南六旅两个团部署在带河镇、大关一线,监视和阻击西路之敌。
  张灵甫吸取上一次的失败教训,以七十四师的五十七旅和二十八师的一九二旅从淮安出发,虚张声势,向王家口、谢家荡、钦工方向发起正面进攻,却将其另一主力整编七十四师的五十一旅、五十八旅和第七军一七二师在王营、悦来集一带集结,伺机而动。
  3日上午,国民党军对王家口、谢家荡、三堡发起进攻,华野六师十七旅虽然顽强抵抗,但战至4日晚,三地全部失守。5日晚,按前指首长命令,六师副师长王必成组织了5个团的力量,对据守三地之敌进行反击。由于对敌情判断不明,加上准备仓促,经过整整一夜的激战,失地没能收复,敌援兵赶到,被迫回撤。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王必成改变了打法,将全师梯次展开,在顺河集、蒋家庄、大董庄、大孙庄、高家荡地区,构筑了纵深的野战工事,用近战、夜战、伏击战、运动战等战术,以村落为依托,节节抗击敌之进攻,并及时实施反冲击,给敌人以重大杀伤。
  在此期间,副师长王必成和副政委江渭清多次分析敌情,认为张灵甫不太可能以南线作为主攻方向,很有可能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从西线发起主攻,建议把防御重点转到西线,以防敌人从西边突破。
  双方激战10日,张灵甫打出了他蓄谋已久的一记重拳:14日,七十四师五十一旅、五十八旅,加上第七军的一个师,直接由西面出击,突破淮南独立六旅的防线,16日凌晨直逼涟水城。16日天亮,七十四师重兵压上,以炮火的猛轰和飞机的滥炸开路,随后组织营、团为单位集群冲锋,在中午12时攻入涟水城。为挽救危局,战役指挥者当即令六师十六旅摆脱正面之敌,火速增援涟水城;当夜又急令十八旅回援,但为时已晚。最后,六师因为伤亡惨重,无力再战而撤出战斗。
  虽然第二次涟水保卫战的决策失误教训深刻,但陈毅、粟裕在总结时仍反对“败仗”“失利”的说法。陈毅认为,“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是为了争取侧翼重要战线的展开,使敌人以为我们主力在那里,拼命进攻,我们伤亡4000多人,却造成宿北大捷消灭敌人一个军。”粟裕说得更具体:“此次涟水之战的目的,在于将七十四师挡在六塘河南,不使其闯入宿北战场,这个任务,六师完成了。”因此,涟水之战的价值应同宿北战役的胜利联系起来看。
  宿北大战于1946年12月15日开始,经过七天七夜的顽强拼杀,一举全歼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约2.1万人,重创国民党王牌整编第十一师,成为解放战争以来华野一次作战歼灭敌人人数最多的战役,而且创造了一次战役消灭敌整编师(相当于军的规模)的纪录,并成为整个华东战场的转折点,对全国解放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尽管如此,此战却成为六师副师长王必成一生的痛。当时王必成只说了一句:“日后打七十四师,绝对不要忘了六师。”粟裕则明确表态:以后凡我华东部队组织歼灭整编七十四师的战役,一定让王必成及六师参加。
  半年后的孟良崮战役,粟裕将战役重中之重的切断国民党七十四师后路的任务,派给了远在240华里以外鲁南地区休整的六纵(六师扩编的),要他们在48小时内急行军240华里,从七十四师后方攻占垛庄。六纵从鲁南地区飞速北上,硬是在40小时内急行军240华里,在规定的时间内攻占了七十四师的后勤补给基地垛庄,切断了张灵甫的退路,将七十四师合围在孟良崮。此举被粟裕称为“关键性一着”。
  张灵甫虽然打胜了第二次涟水之战,但却伤筋动骨。两次涟水战役使其总共伤亡逾万人,基层战斗骨干损失惨重,对整个部队战斗力的影响很大。孟良崮战役结束后,被俘的七十四师的旅长、团长们都认为,他们在涟水之战中遭到的重创,是造成覆灭的重要原因:“涟水战后,本师元气亏损,一蹶不振。”
  可以说,七十四师覆灭的种子就是在涟水保卫战中埋下的。
  (作者单位:淮安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责任编辑 李赞庭)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新四军七师和含支队在白渡区成立了游击队(武工队),他们与乡民兵中队紧密配合,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人员熟、地形熟、敌情熟,声东击西,神出鬼没,灵活机智地打击日伪军,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  智夺日军枪  白渡区游击队和乡民兵中队刚建立时,武器很少,大多靠用大刀长矛作武器与日伪军战斗。为了尽快地武装自己,大家把目光瞄准了敌人。1939年夏的一天,区游击队长郭正道和游击
期刊
闻名苏中的“草鞋司令”陈玉生,其脚蹬草鞋、打着绑腿的革命军人形象深深地留在家乡人民的脑海中。抗日战争时期,他组织、领导人民群众抗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顽固派,在苏中地区深得百姓爱戴。因而,百姓们也亲切地称呼他“瓦嘎司令”。“瓦嘎”是泰兴方言的音译,意思是“我们家的”或“我们的”,百姓对他的爱戴可见一斑。而他传奇的革命生涯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革命意识初觉醒  1900年,陈玉生出生在泰兴县南沙乡陈家
期刊
1941年底,日军将战火引向太平洋。血雨腥风间,中国驻菲律宾马尼拉和北婆罗洲的杨光泩、卓还来、朱少屏、莫介恩、姚竹修、萧东明、杨庆寿、卢秉枢、王恭玮等9位外交使节身陷异域绝境,他们在日军屠刀下拒不屈服,在备受酷刑和凌辱后,于1942年4月17日惨遭杀害(卓还来烈士于1942年7月殉难)。外交官遭集体杀害,世所罕见,震惊国际。  被害的外交官中,有的幼秉家学、出国留洋,博学多才。他们是那个时代最优秀
期刊
本刊訊 9月26日至27日,纪念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举行。本次理论研讨会以“坚定执著跟党走,依靠群众求胜利”为主题,深入研究和交流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革命历史与红色文化、新四军组建历史,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苏区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革命元勋项英、陈毅、陈丕显、邓子恢、傅秋涛、张云逸、段焕竞等后代代表、党史军史专家学者、
期刊
國军西遁远,迎敌我朝东。  河口先埋伏,芦丛忽引弓。  土枪非吃素,洋鬼倒栽葱。  棋开赢首战,小胜震华中。  杨发勇 笔名心远,别署遐堂,迩庐,云岭居士。硕士,《江苏教育·书法教育》编辑。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南京印社社员。  窦 鸿(1965.12—) 陕西西安人。擅长油画。1982年参军,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作品有《
期刊
杨雪涛是余姚三七市的一名企业家,虽年过古稀,仍健步如飞,精神饱满,壮心不已。他说:“我人老心不老,退而不休,总想为社会干点有意义的事。”他从2003年至2015年慷慨捐资为四明红色印务树碑立传。去年会同有关人士搜集整理了三七市的抗日斗争史,联合余姚三七市镇委、镇政府和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编写了《烽火三七市》一书,已在近日问世。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报刊和舆论宣传关系到国内影响和国
期刊
春暖花开日,“两会”盛开时。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协”两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舞台,历来是党和国家凝心聚力、激励干劲的重要时机,人民期待,举世关注。  今年的“两会”,更具有非同寻常的特点:  中国成就,举世瞩目。有实力才会有地位,有作为才会受关注。1987年采访“两会”的记者仅340人,那时的GDP只有1.2万亿人民币,全球排名第九,而去年中国GDP为74.4万亿人民币,稳居全球第二。国
期刊
为纪念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新四军组建80周年,9月18日至26日,由鹰潭市委宣传部、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等联合主办,鹰潭市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承办的《铁军魂·中华情》摄影图片书画展在鹰潭举办。  鹰潭市委书记曹淑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她说,鹰潭人民与新四军有着血肉联系和鱼水深情。鹰潭是新四军的发源地之一。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在鹰潭区域的南北山区分别活跃着闽北红军游击队和赣东北红军游击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
期刊
城市:福州市  时间:2015年6月11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杨平  杨平,给我的印象入骨的。  在福州空军茶园干休所,第一次见她,98岁的人,竟然独自从二楼的卧室走下来。银发耄耋,精神矍铄。我说,“我们在宁德拍纪录片《沙家浜》,这次从宁德过来的。”杨平笑了,“黄烽就是宁德福安人。”黄烽是杨平的丈夫,原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当年在阳澄湖地区的36个伤病员中,就有黄烽。  话题是从认识黄烽开始
期刊
2017年,是新四军组建80周年。围绕这一主题,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  一是举办纪念新四军组建80周年征文活动。该活动自5月份开始,由于各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广大会员和党史军史爱好者积极写稿、投稿,截至8月底,共收到稿件80篇以上。  二是编辑出版《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在开展征文活动基础上,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从中选出50余篇论文编辑成册,于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