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复合周期性研究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bill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流出——回流”行为存在着周期性,这种周期性是“复合周期性”——是季节周期、经济周期、政策周期的叠加,它们三者分别在不同的时间跨度、不同规模上和强度上影响着劳动力流动;接着结合中国历史上的实际情况验证了复合周期性这种说法的合理性。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周期性;复合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9-0139-02
  1 文献综述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由于中国的特殊情况——比如户籍制度、钟摆式流动、中国的传统观念等这些经典研究均没有涉及到,西方文献中的情况和中国现实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本文对它们不打算进一步详细阐述。以下主要综述的是国内学者的研究。
  高思安(2007)认为,比较中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的发展轨迹和人口及劳动力流动的变化特点,我们不难看出,二者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契合性:20世纪90年代以前,劳动力的流动基本上是以农村内部流动为主导的格局,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跨省流动的劳动力来势凶猛,其规模逐年扩大。而地区差距和劳动力流动的这种变化特点在本质上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方式的反映,也就是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比如将整个阶段分为20世纪90年代前和20世纪90年代后来看,农民工流动也是政策变化的反应,这为本文的观点也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1.2 劳动力回流的研究
  李斌(2008)认为,中国的劳动力流动表现出与其他国家类似过程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它是一个既有流出又有回流的过程。王云珠(2008)认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主体整体上呈现出兼营性、季节性、流动性等特征。
  汪小勤、汪红梅(2007)认为,通货膨胀——城市生活费用的攀升,尤其是城市住房、水电、生活能源、城市交通,以及就医、子女就学等费用的上涨,无疑增加了农民进城的生活成本;政策变化——农业税的取消和农业补贴制度的实施使务农回报明显提高,农民进城打工的机会成本相应增加;农村义务教育学费的免除,意味着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费用的相对上涨。这些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无疑都促进了劳动力的回流。
  本文立足于转移(“流出”)和回流这两个流动形式,尝试着将这两个形式统一到一个周期性波动形式中。而且,正如文献综述部分已经暗示的那样,本文认为这种周期形式是政策周期、经济周期、季节周期的“叠加”(或“复合”),并尝试着结合中国的实际转移和回流现象来说明周期性理论的合理性。
  2 复合周期性研究
  2.1 理论上的分析
  (1)季节周期。
  由于中国人心里根深蒂固的传统情节,过年对人们的意义显然是重大的。每年春节时期,他们中绝大部分都会回去,等到年一过完就出来继续打工;他们中有部分还没放弃家里的农活,一旦条件允许,农忙时期他们便会回家。当然,我国各地由于气候不同,农忙时间是不一样的。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大约每年的4月10日左右至5月10日左右是春耕时期,9月25日至10月20日左右是秋收时期;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地区,大约每年的8月至10月是秋收和秋播时期,5月至6月中旬是夏收和夏播时期;在长江以南地区,大约每年的4月至5月中旬是春忙时期,7月至8月是夏忙时期,9月至11月是秋忙时期。
  季节周期的特点是周期短,流动频繁,比如由于过春节造成的季节周期为一年,若考虑农忙时回家则周期更短;流动规模也小,因为由于距离限制、土地流转、家庭决策调整等,农忙时回家的只是一部分,而且有些农民工全家一起外出打工,所以过年也不“回流”。
  (2)经济周期。
  由于农民工就业主要分布在建筑业、零售业、制造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流动的目的地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而且我们知道,这些企业往往受国际和国内宏观经济影响很大,所以农民工的就业形势随着经济周期变化,当经济处于增长期和繁荣期时,社会投资额增大,创造的就业岗位也多,农民工的预期是乐观的,从而流出数量增大;反之,当经济处于衰退期和萧条期时,投资萎缩,企业裁人增加,职位减少,预期悲观,从而“回流”数量增加。
  经济周期对农民工流动的影响特点是时间较长(“经济小周期”为5年左右,本文研究中取的经济周期均指“小周期”),但会对大部分农民工造成很大的影响,有时候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比如国外的经济周期波动对出口导向型的企业影响较大,国内的经济衰退则对零售业、房地产等影响较大。可以看出,经济周期的影响与季节周期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同,无论在程度上、影响范围上还是时间跨度上。
  (3)政策周期。
  虽然关于劳动力流动问题的原因有各种说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的劳动力流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户籍制度。其他的政策,诸如就业政策、养老政策、住房政策、子女教育政策都是基于此制度发展起来的,甚至城市人对农民工的歧视、农民工心理负担、劳动力市场分割等非制度原因都与此基于户籍制度的存在。
  所以,政策因素是根本性的,它的影响比经济周期更大,影响对象是全国范围内的整个农村流动劳动力群体,并且由于政策的制定、执行都具有惯性,作用的时间跨度比经济周期更长些。这些特点在下文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分析的时候会更加明显地显现出来。
  2.2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分析
  以下通过回顾中国几十年来的实际情况来说明复合周期性理论的合理性。对于季节周期,以下的例子即可用来作很好的说明。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08年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返乡农民工的人数占返乡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44%、8.46%、19.44%和70.65%。
  对于经济周期,本文借鉴潘利(2003)的说法,将1952-2002之间50年分为10个经济小周期,每五年为一个小周期。
  对于政策周期,相关资料和研究也比较丰富,本文选取的资料是国务院课题组2006年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根据此报告,从1949年以来到2006年中国农民工流动可以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带有明显的政策特征。
  (1)1949-1978年:从“鼓励进城”到“严格控制”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确立了当时迅速实现工业化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战略,使国家的建设重心完全转移到城市。1950年到1957年的短短七年间,大批农民进入城市,身份则转化为工业企业工人。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城市人口在1952年仅为7000万人,到了1957年则增加到9949万人,1960年更达到了1.3亿。也就意味着城镇人口在195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6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953年的12.5%上升到19.7%。
  然而在1958年,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又在我国发起,造成了农业生产大幅度萎缩、农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了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的饥荒,从而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开始调整政策,大批城市人口被迫返乡。从1960年到1964年间,全国城市人口净减少3788万人。
  (2)1979-1983年:“控制流动”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准备阶段。
  改革开放刚进行的时候,中央政府选择计划经济体制。为了优先保障城市重工业发展,以户籍差别为标准的城乡人口和劳动力分割市场以及相关的就业和福利制度就开始逐渐形成。囿于城镇就业压力和国内经济环境,政府严格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资料显示,中国农业劳动力从1978年到1981年增加了2320万人,其中种植业增加2000万人,充分展示了这一阶段国家对待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政策重点。
  (3)1984-1988年:“允许流动”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呈现出两个不同的阶段特征。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高速转移阶段(1984-1985年),这一阶段突出表现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规模是空前的。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缓和转移阶段(1985-1988年)。这一阶段虽然仍存在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但与前一期相比,速度和规模都明显下降。
  (4)1989-1991年:“控制盲目流动”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逆转阶段。
  这一时期,前一阶段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开始凸显,国家的政策重点转为着力控制盲目流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国家还开始了对经济领域的治理整顿工作。1989年货币投放量比上年减少470亿元,政府明显加大力度控制社会总需求,1989年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近500亿元。直接造成了销售量骤降,市场疲软,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下降7.7%,然后是带来生产资料销售不畅,全国物资系统生产资料销售额环比实际下降了18.2%。因此,这一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进入了逆转阶段。
  (5)1992-2000年:“规范流动”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阶段。
  从1992年开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政策出现了很多积极的改变,国务院及各部委纷纷颁布各项法令、法规,优化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宏观调控下实现有序流动。从1992年到1996年,兴起新一轮“打工潮”。这一时期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从而城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显著增强。从1996年到2000年,上一阶段的流动速度放缓。因为大量国有企业重组与改制,产生了大量下岗职工,使得这一时期城市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急剧萎缩。因此,这一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就是速度放慢。
  (6)2000年以后:“公平流动”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稳步加快阶段。
  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企,社会政治经济局势稳定。为缩小二元经济格局下逐渐拉大的城乡差距,国家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发生了明显的积极变化,由此又出现了新一轮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浪潮。自2000年以来,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人数不断增加。
  上述内容分别对和劳动流动有关的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做了一个简单的描述。由于随季节周期的变化是独立的,基本不受经济和政策的影响,且变化幅度较小、周期很短,所以下文结合实际劳动情况的分析将略去季节周期。但可以肯定这种影响是广泛存在,对于全文的劳动力流动周期性这个主题来说季节性流动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3 结论及进一步讨论
  本文发现劳动力流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无规律,但其实具有一定的复合周期性——准确地来说是季节周期、经济周期、政策周期的复合,而且正是由于这种复合作用使周期性变得不那么明显。由于季节周期的独立、短时和小幅度等性质,从几十年的时间跨度来考虑时可以将其忽略,进而可以看出表现出来的由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复合起来的波动性质。本文接着将这种复合周期性理论和中国几十年来的实际情况对作了对照,发现理论可以解释大多数的波动,和现实情况符合较好,这反映出复合周期性理论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蔡昉.都阳:迁移的双重动因及其政策含义——检验相对经济地位变化假说,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白南生,宋洪远.回乡还是进城·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5).
  [3]蔡昉.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J].社会学研究,2001,(4).
  [4]高思安.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6).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在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会给城市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阐述了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为解决衡阳市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衡阳市未来的城市化应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核心就是要紧紧围绕衡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来开展工作,并且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关键词:衡阳市;城市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社会,高居不下的房价已然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合理的房价不仅关系到中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文以北京市为例,收集整理了大量与房地产价格有关的数据,建立因子模型,以cov(xi,fj)=Σaijcov(fk,fj)+cov(εi,fj)= aij 为目标函数,分析出了包括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地区生产总值、居
期刊
摘要: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与强权的领导者进行博弈。在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博弈中,处于下风的追随者怎样才能成功的影响领导者?对于这个问题,从知己、知彼、洞悉情景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将可能采取的“软”、“硬”策略进行了博弈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结论:采取“讨好”这一“软”策略,作“被供养的生于窗前的芳兰”才是明智之举。  关键词:软硬策略博弈;领导者;追随者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目前,对于中国是否应该建立国际版的问题众说纷纭。国际版的建立似乎成了一种必然趋势,因为国际版是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它的人民币交易制度能够加快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步伐。但是如何建立,在建立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从日本的国际版推行后不断壮大繁荣最后又归于失败的过程中,针对其中的得失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反思,探索中国国际版的可行模式道路和在建设过程中
期刊
摘要:以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基础,分析时空演变的俱乐部收敛,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与经验研究框架。进而,综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技术,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研究。  关键词:俱乐部收敛;时空演变;浙江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2-0059-02  1引言  近年来,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问题被得到
期刊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经济学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大,市场竞争力不足的现状,分析了近年来社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并结合经济学专业具体特征和学校自身层次和定位,将本校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根据该培养目标重新构建了包含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的多维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就业导向;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针对宁波市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普遍较低的现状,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拟定了一套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案。纵向上,大一进行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教育;大二深化理论教育,强化实践活动;大三围绕从事未来职业需要的实际能力这一主线开展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做受企业最欢迎的人。横向上,针对道德素质教育实施三大工程;针对职业素质教育构筑三大平台;针对健康素质教育开展三大活动。  关键词:  宁波;高职;人
期刊
摘要:湖南省湘阴县作为紧邻长沙的小城市,在长株潭建设两型社会的客观形势下,力争在新一轮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中实现自身崛起。顺应湘阴总体规划编制的要求,从外部区域环境条件和自身内部资源与能力条件出发,与宁乡、汨罗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分析原因,随后就湘阴如何对接长株潭两型社会进行战略层面的探讨,提出了湘阴城市功能总体战略定位,即“三基地”、“两支点”、“一品牌”。  关键词:长株潭城市群;湘阴;对接;两
期刊
摘要:通过研究发现,重视创新的我国生制药企业保持较低的财务杠杆,将会有较高的绩效。另外,从产业是企业集合体的角度出发,生物产业具有较低的融资依赖度。也即保持较低债务融资,生物产业具有较高的绩效。那么从融资顺序上来说,也应该遵循了留存收益,股权融资融资和债权融资次序。这对于从融资结构上提高生物制药产业绩效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创新战略;资本结构;绩效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但凡被国家鉴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艺术,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别有天地非人间”的艺术魅力。虽然中国古老的民间年画并非稀罕,流传极广且深,但是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已濒灭绝的夹江老式木板年画,却仍然让人品析起来颇感其一帜独树、格调不俗、韵味深长!即从现代艺术的视觉来对其艺术形式美感进行一番探研。  关键词:木板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气韵;匠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