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之树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象征手法本着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原则,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宠儿》是托尼.莫里森最经典且讨论最多的短篇小说之一。在《宠儿》叙事文本中,“树”被赋予了一种他们追求自由的希望与梦想。我们不难发现树的意象对文本的建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学者林登.彼奇,荣格等前人研究基础上进行思考与研究,探索树的象征意义,并作为一种原型所传达出的一种信息。
  【关键词】:《宠儿》;树;象征意义
  在《宠儿》这部小说中,作者借用树的意象表现了黑人奴隶们逃避黑人奴役命运的坚持不懈,表现了黑人奴隶们想要自由平等的美好愿望和自我身份的认同,表现了他们想要逃避痛苦的回忆的强烈诉求。
  “树”的意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梦幻世界中,对主人公都有很深的意义。“树”既代表了奴隶们的美好愿望,又代表了他们悲惨过去。艾周昌在《非洲黑人文明》一书中将非洲黑人比作树:奴隶贸易将其连根斩断、抛到美洲新大陆;他们为了生存在异乡土地扎下根去,但血液中依然流淌着“非洲精神”(艾周昌“《非洲黑人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在非洲的精神世界里,自然崇拜的地位非常重要。传统的非洲宗教认为世间万物为神所造,神灵却又神奇地存在在造物中。
  (一) 自由梦之树
  树代表了对自由的渴望和他们强大的生命力。异乡的黑奴在希望与痛苦中挣扎着,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他们渴望着平等,渴望着自由,即使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回忆。正如《宠儿》中的主人公塞丝和保罗,这两位“甜蜜家园”的幸存奴隶,他们穿过森林走上了属于他们的自由之路。
  和母亲塞丝一样,丹芙也在间接地逃避过去。在缺乏与外界交往和没有他者注视的情况下,丹芙的自我意识极度脆弱,对外面的世界怀有极度的恐惧。奴隶制也依然影响着她的生活。祖母死去,两个哥哥逃跑,丹芙又失去了上学的机会,重重的精神压力让她更加不愿与外界接触。她的避风港就是林中“翠室”。一片由一圈橡树围起来的安静而私密的空间里,丹芙找到渴望已久的“精神食粮……远离世间对她的伤害”(28)“翠室”给了她克服孤独和寂寞的希望,使她獲得了安全感。“翠室”就是主人公屋后的田野和小溪之间的一片小树林,由五丛黄杨灌木栽成一个圆圈,在离开地面四英尺高的地方交错在一起,形成一个七英尺高的,圆而空的房间。开头它只是一个小女孩过家家的地方,后来变成了躲开哥哥们的恐惧的避难所,最后,这个地方本身变成了一个目的地,在那里,她能够与受伤的世界彻底隔绝。(37)在生机勃勃绿墙的遮蔽和保护下,她感到成熟、清醒,而拯救如同愿望一样唾手可得。(34)丹芙获得了精神的寄托。
  (二)友好梦之树
  在“甜蜜之家”,树木象征着友好,保罗选择了一棵能够保护他的树,他把它叫做“兄弟”在保罗的心目中,这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一棵像兄弟一样有着感情的树,可以向他倾诉,可以给他安全感,可以保护他。“因为树都是友好的,你能信赖,也能靠近他们,愿意的话还可以给他们说话。”(27)保罗三兄弟,西克索,黑尔几个黑奴们在这棵名为“兄弟”的树下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就像亚当和夏娃,感受着伊甸园般的甜蜜。因为树是友好的,你能信赖,也能靠近它们,愿意的话还可以跟它们说说话。(25)
  (三)甜蜜梦之树
  霍华德和巴格勒被宠儿的魂魄吓得精神恍惚,最后不知所往。他们魂牵梦绕,那是对孩子的思念。“有时在美丽的树上看见他们,他们的小腿儿在叶子中间隐约可见”这棵树定格了他们的快乐,幸福与甜蜜。但是这终究是短暂的。
  西克索在月黑风高的夜晚,在黑夜的掩护下,行走三十多英里与帕特西相见,种下了见证他们爱情的树,取名为Seveno。这片树林给了他们希望,也是甜蜜的。
  塞斯、丹芙、宠儿在冻结的河面上学习溜冰,无数次的跌倒,没有其他人的关爱。“没有人看见他们跌倒”(20),即便看见也是视而不见。在他们三人身边只有“岸上生机勃勃的橡树和飒飒作响的松树”,以及冰冷、垂死的日光相伴,而橡树和松树“围住她们,将她们的笑声吸收殆尽”(25)。面对别人的跌倒,旁观者都冷漠对待,只有橡树和松树给予他们站起的希望,给了他们甜蜜与幸福。
  一.结论
  一棵棵的树见证了白人的罪恶,白人的残忍,他们对黑人的侵略。就连黑人自身都不认同自己的身份,也不认同其他人的黑人身份。他们厌恶自己,也厌恶他人。他们关闭了自己的友爱之门。在那个不公平的时代里艰难前行。北方的废奴制照亮了他们黑暗的道路,给他们带来了希望。让黑人们沐浴在爱的阳光下,一步一步走向光明。那一朵朵花开的树把他们带到了自由的光亮。
  莫里森借助《宠儿》让世人铭记这段历史,让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当时带给黑人的伤痛。一切都在变化着,唯有树,永远毅力在那里,见证者历史的兴衰。来世,我愿意成为一棵树,站成永恒。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1]黄任远, 黄永刚. 山石树木神话和自然崇拜意识,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
  [2]王丹丹.会说话的“疤痕”———《宠儿》中疤痕意义的颠覆[J].安徽文学,2008年第10期
  [3]孙承熙.东方神话故事(第二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4]荣格.荣格自传, 刘国彬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05.
  [5]詹·乔·弗雷泽. 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徐育新等译,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7.
  [6]法]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
  [7]汪顺来.《宠儿》中的象征和隐喻意义[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2期
其他文献
“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石楼的台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这是《人面桃花》的开篇,格非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晚清末年、民国初年的江南官宦小姐秀米的故事,就像是她父亲一步步,徐徐走来。小说取材于清末民初的反清革命历史,讲述陆秀米从一个乡村女子到革命党人的传奇人生。父亲的突然失踪使她開始正视世界,革命党人张季元就是这个神秘世界的象征,两人滋生了情
期刊
【摘要】:人本主义是古希腊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本文从古希腊文学创作的高峰——《荷马史诗》为研究内容,重点关注荷马史诗中塑造的英雄形象,通过其分析古希腊文化所彰显的人本主义。  【关键词】:《荷马史诗》;古希腊文化;人本主义;英雄形象;  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文学巨著,它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荷马史诗》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
期刊
【摘要】: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他最后的作品。这部作品系受匿名资助人的委托而作的。这部作品莫扎特并没有完成,成了为他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这是一部真挚动人的安魂曲,莫扎特直到穷困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都没有痛苦,只有纯净的欢乐。  【关键词】:合唱指挥;合唱分析;指挥手势  一、莫扎特《安魂曲》作品总体分析  序曲  I. 《安魂曲》开始使用了阴郁的d小调,沉重
期刊
【摘要】:弗雷格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也是公认的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现代逻辑的产生与发展,对当代哲学,特别是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弗雷格的《论涵义和意谓》一文为线索,分析弗雷格的逻辑学思想,讨论弗雷格思想中涵义和意谓的概念,进一步说明其思想的重要性。  【关键词】:弗雷格;涵义;意谓  一、符号的涵义和意谓  首先,弗雷格在《概念文字》中利用“相
期刊
【摘要】: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深受西方的影响,在与西方的碰撞下诞生的,并在“五四”启蒙运动中迅猛崛起,发展成壮观的大潮。现代浪漫主义小说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重要的一脉,虽然屡受压制,处于边缘,但始终或隐或显地存在,没有断流。与之同步的浪漫主义小说理论批评,虽然还未形成概念明晰、逻辑严密的体系,但也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美学留下了丰富而又芜杂的“理论碎片”。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与理
期刊
【摘要】:今年年初网络上流行的“我可能X了假X”的句式让人们对于“假”有了新的用法。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探究“假”的语义,主要从“假”的形容词属性,模糊性和等级性这三个方面具体解释这句话会有出其不意、难以言状、又随处可用的神奇效果的原因。本文研究发现,“假”是典型的非交际性形容词,且“假”具有的形容词的模糊性使得表达“我可能X了假X”这种复杂的心情非常合适。再者,“假”是只有下限、沒有上限的等级性形
期刊
【摘要】:《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正面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在侠义精神的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侠义的总体特征和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特殊特征。  【关键词】:《水浒》;侠;侠义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着浓厚的侠义崇拜意识,自春秋战国以来,侠义之气一直绵延不绝。《水浒》在表现侠义精神的作品中很具代表性。  侠义,见义勇为,为国为民,舍死忘生。广义来讲,从王侯卿相到文弱书生,只要他们的
期刊
【摘要】:《熊猫史诗》是国内外第一部以文学形式讲述人类与熊猫关系史的作品,作者方敏综合了多种文体,展现大熊猫300万年的物种演化史,深入发掘人与熊猫之间关系演变的真实历程,并且以此剖析人类介入大熊猫的生存与发展而产生的种种矛盾。通过对《熊猫史诗》生态文学探析,可观照出人与熊猫乃至自然的相处模式,以及探寻人类在自然界真正所处的位置。  【关键词】:《熊猫史诗》;生态文学;矛盾  《熊猫史诗》为生态文
期刊
【摘要】:美国作家赛珍珠的小说《同胞》立意在题,顾名见意,以“同胞”主题为小说 的构筑,直奔世界视野下的民族认同主题,作为一部移民小说,《同胞》的政治哲学体现在其所包含的三个主题:一、移民,华人家庭与美国纽约这一共同体之间产生冲突,不同的共同体来源始终是相互抵触的;二、身份主题和时空记忆的凝滞,华人 具有“根”的情结,为维持对远方家乡的记忆,不断重复过去、传统的追忆;三、 家族,一辈人与代代先人之
期刊
【摘要】:当人们在提及徐志摩时,总是会想到他的爱、美、自由,并论及他的爱情诗和爱情故事,研究其诗歌当中的性灵与飘渺美妙的音乐性特征,或是看其翻译作品的成就,却很少有人提及徐志摩的现实诗歌。本文主要通过对徐志摩诗集《志摩的诗》中关于描写现实的诗歌进行赏析,来探求徐志摩在爱情与理想之外的现实视角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渴求,从不同角度揭示徐志摩的诗歌表意。  【关键词】:徐志摩;诗歌;现实诗歌;现代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