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可能X了假X”句式中探索“假”的语义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年年初网络上流行的“我可能X了假X”的句式让人们对于“假”有了新的用法。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探究“假”的语义,主要从“假”的形容词属性,模糊性和等级性这三个方面具体解释这句话会有出其不意、难以言状、又随处可用的神奇效果的原因。本文研究发现,“假”是典型的非交际性形容词,且“假”具有的形容词的模糊性使得表达“我可能X了假X”这种复杂的心情非常合适。再者,“假”是只有下限、沒有上限的等级性形容词,表达一切“非真”的都可以用“假”来修饰。笔者对“我可能X了假X”句式中“假”的语义研究,对形容词及“真假”问题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
  【关键词】:“我可能X了假X”; “假”;非交集形容词; 模糊性; 等级性
  一、引言
  对形容词“真、假”的研究,一直备受国内外的学者的关注。Williamson(1994)指出,很多时候,因为说话人知识的缺乏和认识的局限性,说话人没有办法对事物做出全面的、精确的判断。这一“无知”反应在语言的使用中就是含糊性。因为含糊性,本来有确定真值意义的词有时候也有等级性了,这就是“真”、“假”等级性意义在认识论上的来源。
  Kennedy and Mc Nally(2005)指出,依据量级结构的不同,形容词可以分为相对形容词和绝对形容词,后者又可分为三小类:具有上限的形容词(顶端封闭型);具有下限的形容词(底端封闭型)和既有上限又有下限的形容词(两端封闭型)。
  朱德熙(1956)把形容词分为简单形容词(甲类)和复杂形容词(乙类),前者表示性质,后者表示这种性质的状况或情态。朱德熙列举“真、假、错、横、竖”等作为典型的“绝对的性质形容词”,认为这些形容词“在意义上没有程度区别,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吕叔湘(1966)也持与朱德熙相类似的观点。邢福义(2003),方清明(2012)把“真”和“假”看作是区别词。聂志平、田祥胜(2014)观察到:(1)“真”和“假”在句子中可以担当谓语、定语、补语等,能受“不”的修饰,这些都是性质形容词的典型特征;(2)“真”、“假”可以受“很”、“更”、“非常”、“太”、“比较”等程度副词的修饰。
  今年开年,各种社交软件如微博,朋友圈等一个句式悄悄地流行起来,大家开始用“我可能X了假X”疯狂造句,而且也出现在了各大媒体上。“我可能X了假X”到底是怎么流行起来的呢?
  二、“我可能X了假X”句式的流行
  对于“我可能X了假X”这句话的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1.比较靠谱的说法是,最初这个句式来自电竞圈。玩CSGO(一种名叫“反恐精英:全球攻势”的游戏)的队员们喜欢喝酒,发挥不好的时候,他们就把责任推脱给酒,“我可能是喝了假酒”、“假酒害人啊”等此类句子就出现了。
  2.来自于战斗民族。去年年底,有一条新闻引起了中国网友的注意。台湾“中央社”报道,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一个城市的不法商家将含有酒精的个人洗涤用品,制成假酒并销售,导致49人喝了含甲醇的沐浴露中毒死亡。于是,“我可能喝了假酒”这句话就开始在微博上流传。
  3.后来,有网友爆料说,自己在去年年底旅游时,竟然在西安看到了假的兵马俑。然后,“我可能看了假兵马俑”又流传开来。
  4.最后,真正让“我可能X了假X”句式火起来的,是高校期末考试期间流传出来的一组表情包。有的考生以这样的句式来调侃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衍生出了“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老师可能划了假重点”等句子,配上苦恼的表情包,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于是该句式快速传遍朋友圈和微博。
  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我可能X到了假X”句式出现时间不是很长,时代感强,国内的各大语料库都未及时收录.再者,语料来源于语言的现实环境,数量庞大,无法做到穷尽性研究。因此,对于“我可能X了假X”句式的探索,无法做到基于语料库进行研究。本文采取的方法是在新浪微博中输入关键字“我可能X了假X”搜索,收集广大网友于2017年1月1日-2017年7月31日的期间内所发的微博,搜索结果一共145条记录。
  经过观察搜索结果发现,“我可能X了假X”这句对人生的吐槽句,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 吐槽自己水平不够——“我可能上了假学”、“我可能考了假试卷”等;
  (2) 吐槽某事不符合预期——“我可能交了假男票”、“我可能弹了假钢琴”等;
  (3)吐槽外界描述不符合实际体验——“我可能吃了假饭”、“我可能去了假纽约”、“我可能学了假英文”等。
  为什么“假”字会有这么出其不意、难以言状、又随处可用的神奇效果?重点还是在于一个“假”字。
  三、“我可能X了假X”句式中“假”的语义
  1.“我可能X了假X”中“假”的形容词属性
  在语义学中,名词与形容词都有所指的功能。名词的作用,是“表示个体”;而形容词的作用,则是“表示属性”。同是“形容词+名词”的组合,不同的形容词带来的属性会大有不同。
  比如,“黑天鹅”、“老司机”和“前总统”这三个词组。
  (1)“黑天鹅”这类词组,是我们最熟悉的形容词+名词词组,它是由形容词与名词组成的交集。在这样的词组里,我们可以把“黑的事物”看作一个集合,“天鹅”看作另一个集合,“黑天鹅”就是这两个集合的交集。交集中的个体既是形容词集合的成员,又是名词集合的成员。这样的形容词,被称为交集性形容词。典型的交集性形容词与名词组成的词组还有: “直男”、“单身狗”等等。
  (2)而“老司机”里的形容词“老”,则与形容词“黑”不同。它会与名词会形成另外一种呈包含关系的子集。因为每个人对“老”的定义都不一样,你无法确定,怎样的司机才算“老”;也无法画出“老的事物”这个合集。但是无论如何划分,“老司机”这个集合,都会被包含在“司机”这个集合里面。除此之外,“糙汉子”、“富二代”都是这样的下属形容词与名词组成的词组。虽然“糙汉子”是“汉子”的一部分,但是因为“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无法精确划分哪些是“糙汉子”。同理,我们不能精确定义,到底拥有多少钱的“二代”算“富二代”。   (3)还有一类形容词,被称为非交集形容词。这类形容词,不会与名词形成交集。比如“前总统”,就不在“总统”之内;“前”与“总统”是不相交的关系。公孙龙说“白马非马”。从形容词的这种分类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说:“前男友非男友”、“未来老婆非老婆”。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非交集形容词与名词组合的这种关系理解为“不是”或“非”。
  本文的重点——“假试卷”、“假男票”、“假英文”就是典型的非交集形容词与名词的组合。
  2.“假”的形容词模糊性
  研究所指的语义学家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所指谓的事物。然而语义学里还有另外一派,认为语言的意义来源于对概念的定义。然而,很快我们就会发现,概念是无法用语言定义的。比如,“我昨晚没睡好”是一种描述,但是无论你说的多详细,也不能完全符合事实地描述出来是怎样一种“没睡好”。这些遭遇,是不可能被完全精确描述的。既然难以言尽,不如简单否定:“我昨晚睡了个假觉”。这就表现了许多形容词的一个特点——模糊性。许多形容词都具有模糊性。比如“高矮胖瘦”、“善恶美丑”,都是模糊的概念。我们也可以感觉到,“假”的模糊似乎与“美”的模糊有所不同。正是这种不同,为“我可能学了假英文”,“我可能吃了假饭”等这些话带来了广泛适用的效果。
  形容词的模糊性比较复杂。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单就其所表示的性状来说,很难说它是模糊的还是不模糊的。(缑瑞隆,1984)例如“透明”一词表示“能透过光线”这种性质,从这个解释来看,可以說是不模糊的。可是,“透明”这种性质总是体现于某种具体事物。当我们对这种具体事物进行观察时,就遇到了模糊性问题。如对有些纸,可以立刻指出它们是“透明纸”或“不透明纸”。有些纸就不能用这种非此即彼的说法来判定,以至于我们只好说它们是“半透明纸”,如果我们追问一句:“半透明纸”和“透明纸”之间的界限是什么,又难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形容词“假”也表示一种性质。《现代汉语词典》(2005,商务印书馆)对形容词“假”的解释是:“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从这个解释我们也很难看出它的模糊性,但是“假试卷”、“假饭”所概括的事物范围则是模糊的,我们不能明确指出它们的范围界限。
  因此,“假”这样的形容词,让我们永远不知道这个名词的所指具体是什么。因为除了“真”的,其他都是“假”的,都有可能是名词的所指。
  3.“真”与“假”的形容词等级性
  等级性指个体/事物的属性或性质存在程度上的差异。等级性反映在语义上体现为某一表达式的真值意义的确定需要依赖一定的比较标准才能进行。这一属性是自然语言中(绝大多数) 形容词的本质属性之一(罗琼鹏,2015)。
  在汉语语法学界,围绕“真”、“假”的语义特征和定性,存在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它们是绝对性质形容词(吕叔湘,1984)。也就是说,它们在意义上没有程度的区别。这一点很好理解,因为“横”就是“横”,“竖”就是“竖”。你不能说一样东西比另一样东西“更横”或者“更竖”。
  另一种观点认为它们是区别词(邢福义,2003)。也就是说,“真、假”是和“男、女”一样的“区分词”。这也有一定道理,因为现在很多时候我们使用“真、假”,似乎就是为了做一个简单的区分。
  但更多人认为,“真、假”应该是和“美、丑”一样,是“性质形容词”,具有典型性质形容词的句法特点和语义,可以被副词修饰,也可以被否定。我们可以说“我从来没碰过钱,我对钱没有兴趣”听起来“很真”(副词修饰) 或“不假”(否定)。
  然而,我们会发现,“真、假”和“美、丑”在使用上也有所区别。你可以说“半真半假”,却不能说“半美半丑”、“半高半矮”。你可以说“差不多真”、“有点儿假”;但是,“有点儿真”、“差不多假”就听起来很别扭。
  南京大学的学者罗琼鹏(2016)提出,“真、假”和“横、竖”不一样,和“美、丑”也不一样。这两个形容词的性质,和形容词的等级性有关。
  比如,“城区”和“郊区”这两个词。什么是“城区”,什么又是“郊区”?“城区”和“郊区”的精确的分界线在哪里? 恐怕再专业的规划人员也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总是存在一定的区域,人们对这个区域的真值意义(X是城区或者郊区) 无法做出确定的答复。这个区域叫作“边缘个体”。除了允许边缘个体的存在,很多自然语言中的形容词的真值意义的确定通常依赖于某一比较标准。这一属性就叫等级性。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大恶魔皇后问她的魔镜: 我和白雪公举谁更美? “美”就具有等级性。
  现代汉语中的“假”具有等级性形容词的典型特征,表现在它能被程度副词“很(a)、太(b)、一点(c)”修饰,能用于比较句(d)中、能用于感叹句(e)中、能进入同比句(“X 和 Y 一样 A”)(f) 中、能进入“越来越 A”的结构(g)中等。
  比如:a.人们发现有人认为这电影很假,不合情理,为什么获得电影大奖?
  b.现在的网红和明星为了追求美丽纷纷整容,在镜头面前表情僵硬,笑起来太假。
  c.只不过他对她的爱是真的,恨有点假。
  d.当今社会,很多人买房贷款,让单位提供了一个比较假的收入证明。
  e.你对领导的诚意看起来多么的假啊!
  f.为什么中国的足球宝贝和中国足球一样假?
  g.“历史文化名城”之称变得越来越假。
  然而,不同的形容词等级范围是不同的,所引出的量级是不一样的。
  Kennedy and Mc Nally(2005)指出,依据量级结构的不同,形容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四小类:(1)相对形容词和绝对形容词,后者又可分为三小类:(2)具有上限的形容词(顶端封闭型);(3)具有下限的形容词(底端封闭型);(4)既有上限又有下限的形容词(两端封闭型)。根据这一分类,像“美、丑”这一类的形容词属于相对形容词,是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的。“真、假”则属于绝对形容词。“真”就有一个上限。如果我们称之为“100%真”,但凡是99%真的东西,我们就可以说它是“差不多真”。与此同时,“真”却没有下限,一样东西可以无限远离“真”。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很难说一样东西“有点儿真”,因为“有点儿”是针对下限的比较。“假”和“真”相反,只有一个下限,而没有上限。所以针对下限,我们可以说它“有点儿假”。但是,我们不常说“差不多假”,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个“多”的上限在哪里。   再回到“我可能学了假英文”这类说法。我们心中的标准是自己设定的:吐槽自己水平不够是与最高标准比;吐槽某事不符合预期是与通用标准比;吐槽描述和实际体验不一样是与渲染标准比。既然“假”的程度没有上限,只有下限,只要别人学的英文和你有一点点的不一样,你就可以把对方的英文看作“真”,然后说:“我可能学了假英文”。
  同理,我们可以把任何事情设为“真”的上限,任何与它不同的,都可以称之为“假”。这句话适用范围如此之广,这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四、结语
  综上可知,“假”是典型的非交际性形容词。经过它修饰的名词,会限定在原名词的集合之外。而具体是什么,则充满无限可能。“假”具有形容词的模糊性。面对语言的局限性,这样简单的概念用来表达复杂的心情再合适不过。“假”是只有下限、没有上限的等级性形容词。所有“非真”的东西,都可以用“假”修饰。而很多时候,什么是“真”的标准,由我们自己决定。这就是“我可能X了假X”这句话有着随处可用的神奇效果的原因。
  虽然“我可能X了假X”流行于网络,但反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人们使用语言的主观性。在人们交际过程中,语言会自然而然进行新陈代谢,自我规范。如果语言僵化,词汇贫乏,那社会和语言的发展将会止步不前。本文的探索对于加深对形容词语义本质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能够让后来者更好地解释更多的语言现象。
  参考文献:
  [1]Cresswell, J. The Semantics of Degree[A]. In Partee, B.(ed.), Montague Grammar[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6:261-292.
  [2]Kennedy, C. & McNally, L. Scale Structure, Degree Modification and the Semantics of Gradable Predicates[J]. Language,2005, 81: 345-381.
  [3]Williamson, T. Vagueness[M]. London: Routledge, 1994.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Z].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5]方清明. 关于“真”与“真的”的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J]. 汉语学习, 2012(5): 95-103.
  [6]缑瑞隆. 汉语形容词的模糊性和相对性[J]. 辽宁师大学报, 1984: 86-89.
  [7]郭伊迪. 基于语义角度的形容词分类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大学, 2012.
  [8]罗琼鹏. 汉语副词和形容词的程度语义研究——以“真假”组合为例[J]. 外文研究, 2015, (3).
  [9]罗琼鹏. 程度、量级与形容词“真”和“假”的语义[J]. 语言研究, 2016, 36(2).
  [10]吕叔湘. 单音形容词用法研究[J].中国语文, 1966, 2.
  [11]吕叔湘. 单音形容词用法研究[A]. 吕叔湘. 汉语语法论文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327-348.
  [12]聂志平, 田祥胜. “真”、“假”真的不能被程度副词修饰吗[J]. 语言研究,2014, 34(2): 6-11.
  [13]邢福義. 词类辩难[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3.
  [14]朱德熙.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J]. 语言研究, 1956, (1).
  作者简介:蒋永春(1992—),女,汉族,广西玉林市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泰两国自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都非常密切,在各方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样地,深受印度文学影响的泰国文学也在中国文学思潮的渗透和熏陶下得到了发展。文章将对中国历史题材类唱片小说《三国演义》对泰国散文文学的影响进行浅析。  【关键词】:中泰;文学;散文;影响  一、引言  翻开历史的篇章,中泰两国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可追溯到泰国素可泰王朝也就是中国宋代时期。中国文学伴随
期刊
双鲤别问渐行远  鸿雁归处那时吟  柳絮挽留南浦别  芳草凄凄帘外处  芭蕉飘渺 凄寒萧条  子規不归 折桂采薇  静候燕归来  尺素来问故人云  关外古道一人行  何时鹧鸪归堂前  伊人 一语 燕归来
期刊
【摘要】: 《水浒传》回目具有叙事功能,它既是形式又是内容,既是对正文信息的浓缩又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回目不仅涉及该回情节发展、人物主次、内容框架,而且具有语言特征、结构策略甚至小说的创作过程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因此,从回目的设置上,可以发现小说的叙事特点和作家的艺术构思。  【关键词】: 《水浒传》;回目;叙事  在我国古代章回体小说的结构中,许多都有“回目”,它具有提点回中内容的重要作用,苏曼殊
期刊
虽然生在里川,长在里川却因种种缘由未能到过嶂石岩一游领略一下嶂石岩这方名胜古迹的风采,五月里一个响晴天的下午乘车驱往嶂石岩。因为去年的洪水灾害通往嶂石岩的路被冲垮了很多路段我们只得绕道北行,车在崎岖不平的河道里艰难的颠簸行驶终于奔向柏油马路。傍晚时我们到达了嶂石岩景区,车把我送到一个叫“西阁庄园”的宾馆,宾馆前面一花池花池里面的月季枝叶娇艳欲滴,含苞待放的花蕾娇羞的半掩在枝叶缝隙间向我们点头致意好
期刊
【摘要】:田纳西·威廉斯是美国戏剧史上继奥尼尔之后的又一知名剧作家,《欲望号街车》被公认为其代表作。剧中,威廉斯把女主人公布兰奇放入一个梦幻世界。她不满现实,把自己掩盖在幻想中自欺欺人。斯坦利是北方工业文明的典型代表,直面现实、杜绝欺骗。现实的斯坦利和充满幻想的布兰奇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最终以布兰奇的精神失常告终。本文从布兰奇和斯坦利的人物形象入手,旨在分析其代表的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冲突,继而剖析
期刊
“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石楼的台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这是《人面桃花》的开篇,格非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晚清末年、民国初年的江南官宦小姐秀米的故事,就像是她父亲一步步,徐徐走来。小说取材于清末民初的反清革命历史,讲述陆秀米从一个乡村女子到革命党人的传奇人生。父亲的突然失踪使她開始正视世界,革命党人张季元就是这个神秘世界的象征,两人滋生了情
期刊
【摘要】:人本主义是古希腊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本文从古希腊文学创作的高峰——《荷马史诗》为研究内容,重点关注荷马史诗中塑造的英雄形象,通过其分析古希腊文化所彰显的人本主义。  【关键词】:《荷马史诗》;古希腊文化;人本主义;英雄形象;  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文学巨著,它反映了古希腊史前时代的生活面貌,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荷马史诗》并非一时一人之作,而是保留在全体希腊人记
期刊
【摘要】: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他最后的作品。这部作品系受匿名资助人的委托而作的。这部作品莫扎特并没有完成,成了为他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这是一部真挚动人的安魂曲,莫扎特直到穷困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都没有痛苦,只有纯净的欢乐。  【关键词】:合唱指挥;合唱分析;指挥手势  一、莫扎特《安魂曲》作品总体分析  序曲  I. 《安魂曲》开始使用了阴郁的d小调,沉重
期刊
【摘要】:弗雷格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也是公认的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对现代逻辑的产生与发展,对当代哲学,特别是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以弗雷格的《论涵义和意谓》一文为线索,分析弗雷格的逻辑学思想,讨论弗雷格思想中涵义和意谓的概念,进一步说明其思想的重要性。  【关键词】:弗雷格;涵义;意谓  一、符号的涵义和意谓  首先,弗雷格在《概念文字》中利用“相
期刊
【摘要】: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萌芽于20世纪初,深受西方的影响,在与西方的碰撞下诞生的,并在“五四”启蒙运动中迅猛崛起,发展成壮观的大潮。现代浪漫主义小说作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重要的一脉,虽然屡受压制,处于边缘,但始终或隐或显地存在,没有断流。与之同步的浪漫主义小说理论批评,虽然还未形成概念明晰、逻辑严密的体系,但也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美学留下了丰富而又芜杂的“理论碎片”。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与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