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文本解读的多元视角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如同一座美丽的秘密花园,以丰富的想象为土壤,以神奇的幻想为藤蔓,以夸张的手法为花朵,置身童话就如同走进美好的世界。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来编写的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作为小学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童话作品广泛地入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童话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解读童话文本。笔者以统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第七单元中的《青蛙卖泥塘》为例,谈谈童话文本的多元视角解读。

一、文体视角——趣味


   (一)动物角色
   低年级的童话角色以动物居多,动物角色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青蛙卖泥塘》中大声吆喝的青蛙就特别符合青蛙大嘴巴的形象。慢慢悠悠爱吃草喜打滚的老牛形象,活泼可爱的野鸭形象,都让学生忍俊不禁。
   (二)巧合设定
   “无巧不成书”说的就是童话吧!童话有很多解释不清的地方,童话的魅力就在于一个“巧”字。《青蛙卖泥塘》中青蛙听从老牛的建议,辛辛苦苦种了草,老牛再也没有出现过。下一个登场的是野鸭了,野鸭提出缺点水。青蛙又跋山涉水引来泉水,野鸭再未现身。就这样动物一次次出现提建议,一次次改造后再未出现,多么巧合,多么有趣,也只有童话中才能感受到。
   (三)结构反复
   童话的叙事往往采用“3”的反复结构,但要注意的是反复不是重复,每一次的反复都会加入新的元素。《青蛙卖泥塘》中主人公青蛙改造泥塘都是在前一次的基础上递增。
   (四)结局美好
   童话多以美好的结局收尾。《青蛙卖泥塘》中青蛙最后打消了卖泥塘的想法,决定不卖泥塘了,住在了这个有树、有花、有草的泥塘里,过上了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结局就像一粒种子,在学生的心理生根发芽,最后会开出温暖的花朵。

二、阅读视角——表演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童话教学中融入表演元素,极大地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形象的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青蛙卖泥塘》课后正好提出来“分角色演—演这个故事”的目标。演与读不同,演是有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的,对于动物角色的扮演就要求学生对故事内容烂熟于心,要求学生揣摩角色的特点,这些都是学生提升能力的好机会。

三、习作视角——选角


   在统编二年级小学语文教材的语文园地板块中已经多次出现了写话训练。如:二年级的语文园地七的看图写话,图中是一只看到电脑屏幕惊慌失措的猫,请学生发挥想象,用几句话把故事写完整。教材中多次出现写话的编排,降低了低年级写话到中年级习作的难度,为三年级的习作开端打好基础。因此在童话文本解读时,也要从习作的视角出发,渗透习作的方法。

四、孩童视角——想象


   备课,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其实文本解读不仅仅是教师站在自己的知识高度解读文本,更重要的是俯下身子站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去解读文本。笔者解读《青蛙卖泥塘》时,思考“泥塘为什么变得这么美丽”的问题时,认为是三个原因:青蛙善于听建议,青蛙勤思考,青蛙做了许多事。结果在教学时,除了这三个答案,笔者收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答案。有学生说:“把竹子破开,一根一根接起来”就像接地下管道一样,我看见都是好几个工人一起做的,青蛙好能干呀!有学生也提到了引水这一段,说:青蛙引水一定很辛苦,在山上寻找泉水时可能会受伤,可能会饿肚子,可能风吹日晒,他不怕困难,所以泥塘变美丽了。有学生提道:青蛙要卖掉泥塘下了很大的决心,自己爸爸妈妈为了搬到城里住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把乡下的房子卖了,青蛙是很有决心的又不放弃,所以泥塘变美丽了。还有学生从“到了春天,泥塘周围长出了绿茵茵的小草”中体会到了青蛙会耐心等待……一个一个的回答,让笔者惊喜,也让笔者反省。惊喜学生无穷的想象力,反省文本解读的不足,没有蹲下身子去解读童话。
   综上所述,童话以其独特的文体存在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师应以多元的视角进行文本解读,以单元双线组织为依托,发现文本中的习作渗透点,寻觅文本的独特存在秘密,站在儿童的高度去想象,让儿童真正成为儿童,把童话真正还给儿童。
其他文献
心理描写,即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如感觉、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的描写。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表达主旨的重要手段,而中小学生最难驾驭的恰恰是心理描写,要么以单调的“我想……”贯穿全篇,要么以空洞的议论取而代之,使人读后感觉乏味,枯燥。下面介绍几种描写心理的方法:   一、独白抒情法   内心独自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表现形式之一,指通过人物的内心表白来揭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充分地展
期刊
当下有些高中语文写作多了雷同,少了个性;多了套路,少了创新;多了考试技巧,少了生活气息。在指导学生的实际写作中,巧用班级日志可提升写作素养。   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写作兴趣和欲望   班级日志,每天都是学生轮流写,一般是100字以上,或长或短,抒发自己的真实的内心情感。班级日志轮流写,学生每天可以看到班级变化,欣赏到同学才华和风采。   班级日志写作过程中可让学生简要记录下有意义
期刊
问题的提出:   小组评价积分制能很大程度上调动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也出现了小组长或好学生代劳,两极分化加剧的现象。   问题思考:   1.我们分组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2.学习一般学生在小组内承担什么角色?   3.每个问题老师都评价到小组是否合适?   4.有没有更好的分组、评价形式可让每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   我的做法:   一、小组长对组员的积分评价分为四部分:上课
期刊
“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标,它倡导教学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成长起来。作为一名课改大潮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课改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必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放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丧失了学习
期刊
“豹尾”,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能否写出好的考场作文结尾,取决于考生平时的勤奋扎实的练习,而上了考场如何写好作文结尾,则取决于考题所规定的内容、作文的选题和性质,以及考生独特的构思。   一、推进式   在《把握机遇》一文中,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一个人要把握好机遇后,順势由此及彼,由个人到国家,写出了这样的结尾:   机
期刊
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給予关注,对于学困生尤为如此。教师缺乏宽容的心理准备,就无法客观面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无法深入了解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无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对学困生的转化,必须要有耐心、信心,能运用运动的、发展的、变化的唯物辩证观点看待学困生,相信学困生能够改好。那么,班主任应在哪些方面宽容学困生呢?   一、
期刊
【摘要】当前幼儿园的教学更加注意从幼儿出发,在以幼儿为中心的前提下,课程的实施按照教师规范课程上课。日常教学从幼儿的问题出发,根据幼儿的疑问开始,展开一系列的问题。以图记录,以照片和视频为主题,记录一个完整的课程,微课程的实施改变着以往的教学常态,把真正的课程交给幼儿,以幼儿为主导,让幼儿选择,真正地做到以幼儿为主。  【关键词】微课程;水  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游戏和
期刊
摘要:散文的教学策略侧重在指导学生理解感受作者的独特情感认知。以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为例,感悟其中蕴含的深情,理解作者的抒情策略。   关键词:散文阅读;悟“情”策略    散文侧重于情感的传达,散文阅读教学主要以“本篇”作为媒介,去理解“大情感”,进而有“大领悟”。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作者把紫藤萝比作瀑布,通过描写其跃动的生命活力和不绝的生命过程,表达了对紫藤萝美的礼赞,抒发了生命长河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人文对话中体验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领略文字的魅力?下面,我主要针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
期刊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由之路。“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教师要传授给学生最新鲜的知识,最创新的能力,这不得不要求教师与时代同步,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   一、改变学生从改变自己做起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严肃”才有威望,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要严厉批评,因形式粗暴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学生。怎样才能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