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体会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尽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这样能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我就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讲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应重视课前准备和研究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课前准备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电脑上备课便于随时对教案修改和补充。现在很多地方要求老师实行无纸备课,即电子备课。如果想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备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有时需花三天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备好一节课。有些课还要制作课件,而且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会制作课件。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结合本校的实际加以修改。这样变成自己的课件,可大大加快备课速度和质量。
  例如,在讲《氯化氢》这一节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氯化氢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氯化氢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把这些组件插到课件中,充实了我的课件,使课件既有内容又生动。大大缩短了备课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课堂,提高课前准备的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应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
  高中化学的新授课,毋庸置疑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误区。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这比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传统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效果强多了;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正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率高,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1.创设好的情境
  好的情境是引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创设好的课堂情境,适时地呈现有趣的内容给学生多方位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现象和本质。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主观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有关于光化学烟雾的讲解,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光化学烟雾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网上找到了“1934年发生在伦敦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的短片,画面形象生动,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是汽车大量排放的氮氧化物导致了光化学烟雾事件。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质量,增强了教学效果,真是一举两得。再如水华、赤潮等许多新课教学都可以利用软件制作成相应的教学情境。
  2.剖析化学反应机理及物质结构
  有些化学反应机理及物质结构,光凭讲解很难表达到位,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不同了。例如利用Flash动画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起初的钠原子、氯原子自动相遇后在一定条件下,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NaCl。多媒体使许多通常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如水的形成过程、苯的结构等。一般化学反应都进行得较快,无法控制,学生难以看清,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同步控制。多媒体信息量大而快,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3.深化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
  氧化汞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这个内容是为了给学生建立原子的概念,单就书上内容、图示、讲解,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原子概念确有一定的难度,把这个内容开发成课件,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较好地理解了原子概念,使教学重难点很快解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优化化学实验
  例如演示氨的喷泉实验,实际操作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效果明显得到增强。
  5.演示整合新旧知识
  每逢期中、期末我们都要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多媒体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例如:中学化学中制取气体的几种类型,如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多媒体文字、声音、图像、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使知识有了结构和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知道化学反应不是孤立的,化学知识不能分割开来学习。
  三、多媒体辅助学习总结
  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复习课一般应将该章知识的内在关系、外在异同和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差别展示给学生。传统的复习课是老师一边讲一边将这些联系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往往耽误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不能收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输入到计算机中,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充分而恰当地应用计算机多媒体的重要意义在于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
  但是,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多媒体,我们要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网络教学的突出优势是信息传递方便快捷,师生交互及时,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个别化学习。因此,在网络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指导工作。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网络手段的作用。教师如何搞好网络教学工作中的个别化指导?本文从教师高度的责任心;日常答疑要及时;教学活动次数安排要适宜;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要恰当;加强网上教学的宣传;改进论坛,适应多方面需要;加强管理,注意监控与督促等七个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在课程体系、章节编排、知识深广度、教法学法等方面都体现出巨大的差异。高中生要积极转变观念,做好历史知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
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地理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地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地理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在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的同时,良好的道德品质观念、实践能力、创新意识都能得到培养与发展。那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创新
摘 要: 近年来,文明史观逐渐兴起,在历史教育中受到普遍关注。为适应新的要求,中学历史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以前以阶级分析和政治史的研究方法为主,现在则引入新的历史观指导教学。高中历史新课标和各版本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史观,正确理解文明史观的内涵,认识文明史观在课标和教科书中的体现,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文明史观 高中历史教学 指导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
摘 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教书育人有机相连,物理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良好的师表形象、国内外物理学的发展史、物理概念、规律和实验、物理教材中的美学资源、物理知识的应用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德育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之德育成效。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渗透德育 五条途径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通过学校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指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具有开放性、独创性和变通性,基于常规而又超出常规的一种思维形式。而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直接解决综合物理问题的体现,也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物理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自觉肩负起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引导他们发散思维的重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以供读者参考。  一、运用演示实验,激活发散思维  教学实践证明
教育部出台的《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因此众多的教师再一次投身"减时增效"的研究热潮中。而有效教学正是现代教学的起点与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师就要改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计划、过程。注重课堂提问和探究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能大胆质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法上加以创新,勇于探索、实践,寻找出教学新模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1.老师要带着真情进入课堂  当老师第一次刚走进某一班的课堂时,学生会抱着种种好奇心,观察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应适应学生这种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与中学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有了创新发展。传统教学的束缚被打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在不断地加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具有实际意义。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的是“引导”或“帮助”,教师将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应该说初中阶段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半开放式的活动。本文是作者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关
摘 要: 新一轮的化学课程改革正不断地向前推进,化学教学中的问题接踵而至。作者在实践中发现,当代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且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重点从学生的心理、思维和行为特征方面出发,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对当代高一学生化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的现象进行了重新探索,并总结相关对策,旨在减弱高一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降低新课改实施难度,实现“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