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课《春夏秋冬》新手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霜、吹、落、降、飘”5个生字,学写“春、冬、雪、风、飞”5个字。
  2.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感受一年四季不同的特征。
  3.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音韵美。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儿歌《四季》,请四位学生朗读。
  2.从儿歌中认识四个美丽的季节,它们分别是春、夏、秋、冬。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3.结合课题,指导书写“春、冬”二字。
  (1)运用三看法观察:一看结构,二看比例,三看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
  “春”字横画多,间距要均匀,三横稍稍往上扬,中横短,末横长,撇捺舒展两边伸,“日”字贴撇不碰捺。
  “冬”字短撇起中线,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对齐中线写两点,上点小,下点大。
  (3)学生书空后打开课本描红、练写,提醒姿势。
  【设计意图:为减轻集中写字的压力,考虑课题中有两个需要书写的汉字,就顺势安排导入阶段学写“春”“冬”二字。】
  二、借助图片,认识生字
  1.同学们,春、夏、秋、冬都有独特的自然现象,这些自然现象就像四个小朋友,给自己制作了精美的名片,我们先来认识“春风”的名片吧!(出示春风图)
  2.这是春风的名片,你在图上看到春风了吗?(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读好词语“春风”。)
  3.(出示夏雨、秋霜、冬雪)这些词语又是谁的呢?你能给图片配上相应的名字吗?(学生进行搭配)
  4.借助拼音读词语,重点指导后鼻音“风、霜”。
  5.去掉拼音,多种形式认读,自由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6.你见过的霜是什么样的?(出示画面,结合字义讲解字形演变)上面的“雨”字是天上的水气,下面部分指的是霜降落在植物上,让植物低垂了脑袋。后来经过演变,“霜”的写法发生了变化,上面是雨字头,下面变成了“相”。霜常常出现在深秋时节,所以把它称作秋霜。“霜”很喜欢交朋友,如面霜、冰霜、雪上加霜。
  7.(出示词卡)复现词语,巩固读音。
  【设计意图:秋霜对广东珠海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借助图片介绍,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对秋霜的认识。】
  三、认读短语,识记生字
  1.自然界的风霜雨雪是怎样来
  到我们身边的呢?
  (出示: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
  请小老师带读,教师相机正音。
  2.同桌互说怎么记住“吹、落、降、飘”4个生字。
  (1)演一演动作,体会“飘”与“落”“降”的不同。
  (2)教师提示要点:
  ①“吹”,请同学们做一做吹的动作。“吹”在古时候是这样写的:,就是一个人张开嘴在吹气,所以“吹”是口字旁。
  ②“落”,意思是从天上掉下来。“降”和“落”的意思相近,这两个字可以组成“降落”。(出示:“降”字的甲骨文 )甲骨文的“降”左边是一座土山,右边是沿着山势向下走留下的脚印,经过演变,左边的土山变成偏旁“阝”——双耳旁。
  ③“飘”,结合短语“冬雪飘”来识记。雪花很轻柔,一会儿飘到这边,一会儿飘到那边,这都是“风”的功劳,所以“飘”字右边是风字旁。
  3.选一选,填一填。
  (出示:飘   吹   降   落)
  春风(   )   夏雨(   )   秋霜(   )  冬雪(   )
  4.小结:春风拂面轻轻柔柔,所以用了“吹”;夏天常常会有急风暴雨,雨点儿力气大,从空中往下掉,因此用“落”;秋霜是因为气温下降才形成的,所以用“降”;雪花很轻盈,在空中飘来飘去,因此用“飘”。
  5.指导朗读。(出示短语。师范读、生齐读、指名读、分组读。)提示:读的时候注意一词一顿,把动词读得稍微重一些。
  6.配儿歌拍手读:三月里来春风吹,吹吹吹;六月里来夏雨落,落落落;十月里来秋霜降,降降降;腊月里来冬雪飘,飘飘飘。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借助动作加以想象,并将生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讲解,有助于学生理解。】
  四、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风、飞”。
  (1)用田字格展示“风、飞”。
  (2)引导发现:这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引导观察:观察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提示书写要点:重点指导新笔
  画——横斜钩。
  横斜钩写稳当,横画左低右高,斜钩弧形斜向下滑,滑到底部往上钩。(学生书空)
  (5)教师范写:“风”字上窄下稍宽,竖撇稍直尾巴尖,斜钩弧形右下展,撇點居中写紧凑。“飞”字短横稍稍往上扬,斜钩伸展弧度大,撇点如翅落中线,一撇先重后轻,一点先轻后重。
  (6)学生书空后描红、练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7)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2.指导书写“雪”。
  (1)观察发现:“雪”字雨字头竖变点,横折钩变横钩,下边开口朝左边。
  (2)教师范写:“雪”字上窄下宽,第一横写得短,宝盖儿写得宽,第二笔是竖点,四点排列要均匀,三横间隔要等距。
  (3)学生书空后描红、练写。教师
  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位置以及关键笔画,指导学生写好字,让学生在书写时有“法”可依,也有利于学生掌握书写规律,为今后习字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香洲区潮联学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要求我们用最简洁快速的方法求出最正确的答案。应该舍弃繁琐的解题思路,整合出最合理的方法,达到优化教学思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简化问题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 “植树”问题 教学策略 优化思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数学广角”把植树的问题归总到一单元,进行了全面的“植树”问题的教学,就是把摆花盆、装路灯、插红旗、
期刊
问题产生  日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给学生的一项常规性作业。三年级以上的班级每周至少要布置1~2篇日记,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但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些普遍问题:  1.80%以上的学生把这一作业当作一种负担。学生在这一作业的过程中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应付的学生比例占50%以上。  2.目前班级学生较多,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因此,认真批改很难。往往只给
期刊
统编本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较长篇幅的课文,开展朗读指导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对低年级的教学来说,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无疑是一项高效的阅读策略。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教学任务,进行高效的课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了我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统编本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文中配有精美的插图,如何利用好这些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
期刊
在统编本教材中我们发现,每个学段都有丰富生动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凸显了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立意也更加鲜明。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习俗、传统美德以及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文化元素,是语文教学丰富的资源。  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和教材联结,有意识地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转
期刊
【教学理念】  “快乐读书吧”的读书活动,虽然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但是教师要在读书活动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以《中国古代寓言》中的两篇寓言为引子,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由此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从而达到海量阅读。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三本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
期刊
记者:余校长,您好!在您长达34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是如何寻找自己的专业方向,并最终聚焦于言语创造的?  余志君:在一线教学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定下专业坐标并持之以恒地实践研究,确非易事。确切来说,我是在2004年成为一名特级教师之后,才拨云见雾般找到并确认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就是说,我成了特级教师,才认真考虑“特”在哪里,于是着手提炼教学主张,基于教学主张开展系列聚焦言语表达与儿童创造
期刊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儿歌等,正确认读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  母ɑ、o、i、u组成的音节,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  母ɑ、o、i、u组成的音节。  2.能在四线格内准确书写b、  p、m、f,掌握书写技巧。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过程】  
期刊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以“伟人”为专题,让学生从多个侧面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大禹治水》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故事。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课文脉络非常清楚,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大禹的奉献
期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的内  容,体会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学习并借鉴。  3.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古汉语精练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学习并借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古汉语精练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名言趣导入  1.回顾旧知,引发期待。  同学
期刊
【教材及学情分析】  《葡萄沟》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介绍了:1.葡萄沟盛产水果。2.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3.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4.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具备一些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水平,但准确理解词语、自主感悟的能力较弱,体会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