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人的参与和竞争,在潜意识里给35岁以上的人帶来压力,在这种危机感、压力感和优越感的交织下,他们的心理上便会出现情绪异常。
在当今职场上,有很多35岁以上的职场人士经常会被一种情绪所困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就是心理疲劳。而导致心理疲劳的一大原因,则是有些人自以为是职场“老人”,在面对新人“倚老卖老”造成的。因为,职场的自然规律是经常性地要实施新老更替,这样势必会出现一批精干的年轻人参与他们的工作。年轻人的参与和竞争,在潜意识里给35岁以上的人带来压力,在这种危机感、压力感和优越感的交织下,他们的心理上便会出现情绪异常。有心理学家指出,这种异常抑或心理疲劳症状,说到底即是因压力而引发的心理危机。
症状一:
职场新人应该礼让三分
36岁的白洁是一家企业的行政助理,在企业打拼十几年,既积累了经验又攒下了资格。去年,她所在的部门新进了两个大学生,由于知识丰富、学历较高,在工作上干得出色,很快便被老总任命为同她一样级别的助理。让白洁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新助理上任后,凡是行政总监安排的工作,他们从不与老资格的白洁沟通,而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这种现象让白洁心里很不舒服,认为自己是公司元老,他们应该对自己礼让三分,在工作上应该虚心一点,给她应有的尊重。
可两个职场新人却对白洁“倚老卖老”的作派看不惯,并且认为她思想僵化、无开拓意识,在工作上常常束缚他们。因此,他们认为只工作出彩、总监满意就行了,有些事没有必要找她商讨。而白洁对此心理上却难以接受,情绪挂在脸上,内心十分纠结,认为职场新人应该循规蹈矩,不该如此狂傲,心里不痛快,白洁便常常给两位新人冷脸子看。久而久之,白洁与两位新人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工作,导致整个部门工作氛围不合谐。
心理矫正:
像白洁一样,在时下的职场上,有些35岁以上的职场“老人”确实怀有“倚老卖老”的心态。此类的所谓职场“老人”,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都觉得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觉得自己理应得到特殊的优先和尊重,一旦新人在工作上胜过他们,他们便认为是在出风头、搞竞争,在压力面前,心理上便滋生出一种危机感,唯恐因年龄不占优势被取代。这种状况,不仅对职场新人的成长不利,也对职场“老人”们不利,既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又影响正常的工作开展。面对种种不利因素,抱有这种心态的人们应端正态度,心胸宽阔,正确看待职场新人的不足乃至胜自己一筹的文化修养,放弃偏见搞好传、帮、带,为企业多培养后备力量。如此,才会彰显出一位职场“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处处为企业着想,才能赢得企业的青睐和职场新人的尊重。
症状之二:
职场“老人”与新人比价值
刘娟是一家公司的办公室主任。35岁的她十年间从一名文员到助理直到熬到今天的办公室主任职位,其月薪也由当初的1500元增长到6000元。然而,作为职场“老人”的她,近几年面对新入职的员工不仅常常“倚老卖老”,以元老级人物自居,而且对公司招聘的大本、研究生的高层次员工,只要老板给的薪水高于自己她的心理就极不平衡,认为新员工的价值不应超过自己。出于这样的嫉妒心态,刘娟常常闹情绪,觉得自己是公司元老,在待遇上应高于他们。
刘娟这种与新人比价值的扭曲心理,既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也因终日的烦恼和苦闷影响到身心健康。由于心理上的疲劳,加之与新入职的员工在人际关系上经常发生摩擦,她在难以解开的心结中倍感困扰,有几次她甚至想辞职,后又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在公司十多年干到现在的职位不容易,如果跳槽也未必能适应。在这样的矛盾中,刘娟最终认为还是委曲求全为好,但在工作上她开始消极应付。刘娟的做法,在老板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老板多次想过辞退她,但念及老员工为公司出过力,最终没有炒她的鱿鱼。
心理矫正:
刘娟的做法告诉我们,职场“老人”如果与新入职的高层次员工比价值、攀待遇,可以说得不偿失,受害的是自己。从健康角度而言,会因心理不平衡和情绪抑郁引发多种疾病,会造成失眠和影响饮食,久而久之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就工作方面来说,其不良后果及负面影响也很多,由于不良心态和消极情绪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性将会降低,工作效果和业绩较差。这样的状态,既会引起同事的负面评价,也会在领导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继而将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针对职场“老人”与新人比价值、比待遇的现象,有人力资源专家指出,职场“老人”应根除这种不 端正的心态,在工作和待遇上不要与人攀比,只有干好工作,才能赢得大家的欣赏和敬重。古语云:“量力而行”,而且现代社会的酬劳分配一向追求“对号入座”,如果35岁以上的职场“老人”把自己的待遇一概定位在25岁,势必破坏职场游戏规则,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职场“老人”倚老卖老是一种心理危机,这种影响身心健康和职场发展的不端正心态应当摒弃。如果面对职场新人有压力感和危机感,就应主动学习,积极与职场新人沟通磨合,这不仅能给对方留下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而且也能使自己很快地融入他们当中。如果不主动与职场新人沟通交流,时间一长,将会把自己推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自己的职场生涯必将陷入尴尬局面进退两难。
在当今职场上,有很多35岁以上的职场人士经常会被一种情绪所困扰,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就是心理疲劳。而导致心理疲劳的一大原因,则是有些人自以为是职场“老人”,在面对新人“倚老卖老”造成的。因为,职场的自然规律是经常性地要实施新老更替,这样势必会出现一批精干的年轻人参与他们的工作。年轻人的参与和竞争,在潜意识里给35岁以上的人带来压力,在这种危机感、压力感和优越感的交织下,他们的心理上便会出现情绪异常。有心理学家指出,这种异常抑或心理疲劳症状,说到底即是因压力而引发的心理危机。
症状一:
职场新人应该礼让三分
36岁的白洁是一家企业的行政助理,在企业打拼十几年,既积累了经验又攒下了资格。去年,她所在的部门新进了两个大学生,由于知识丰富、学历较高,在工作上干得出色,很快便被老总任命为同她一样级别的助理。让白洁没有想到的是,两个新助理上任后,凡是行政总监安排的工作,他们从不与老资格的白洁沟通,而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这种现象让白洁心里很不舒服,认为自己是公司元老,他们应该对自己礼让三分,在工作上应该虚心一点,给她应有的尊重。
可两个职场新人却对白洁“倚老卖老”的作派看不惯,并且认为她思想僵化、无开拓意识,在工作上常常束缚他们。因此,他们认为只工作出彩、总监满意就行了,有些事没有必要找她商讨。而白洁对此心理上却难以接受,情绪挂在脸上,内心十分纠结,认为职场新人应该循规蹈矩,不该如此狂傲,心里不痛快,白洁便常常给两位新人冷脸子看。久而久之,白洁与两位新人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工作,导致整个部门工作氛围不合谐。
心理矫正:
像白洁一样,在时下的职场上,有些35岁以上的职场“老人”确实怀有“倚老卖老”的心态。此类的所谓职场“老人”,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人际关系上,都觉得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觉得自己理应得到特殊的优先和尊重,一旦新人在工作上胜过他们,他们便认为是在出风头、搞竞争,在压力面前,心理上便滋生出一种危机感,唯恐因年龄不占优势被取代。这种状况,不仅对职场新人的成长不利,也对职场“老人”们不利,既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又影响正常的工作开展。面对种种不利因素,抱有这种心态的人们应端正态度,心胸宽阔,正确看待职场新人的不足乃至胜自己一筹的文化修养,放弃偏见搞好传、帮、带,为企业多培养后备力量。如此,才会彰显出一位职场“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处处为企业着想,才能赢得企业的青睐和职场新人的尊重。
症状之二:
职场“老人”与新人比价值
刘娟是一家公司的办公室主任。35岁的她十年间从一名文员到助理直到熬到今天的办公室主任职位,其月薪也由当初的1500元增长到6000元。然而,作为职场“老人”的她,近几年面对新入职的员工不仅常常“倚老卖老”,以元老级人物自居,而且对公司招聘的大本、研究生的高层次员工,只要老板给的薪水高于自己她的心理就极不平衡,认为新员工的价值不应超过自己。出于这样的嫉妒心态,刘娟常常闹情绪,觉得自己是公司元老,在待遇上应高于他们。
刘娟这种与新人比价值的扭曲心理,既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也因终日的烦恼和苦闷影响到身心健康。由于心理上的疲劳,加之与新入职的员工在人际关系上经常发生摩擦,她在难以解开的心结中倍感困扰,有几次她甚至想辞职,后又思来想去,觉得自己在公司十多年干到现在的职位不容易,如果跳槽也未必能适应。在这样的矛盾中,刘娟最终认为还是委曲求全为好,但在工作上她开始消极应付。刘娟的做法,在老板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老板多次想过辞退她,但念及老员工为公司出过力,最终没有炒她的鱿鱼。
心理矫正:
刘娟的做法告诉我们,职场“老人”如果与新入职的高层次员工比价值、攀待遇,可以说得不偿失,受害的是自己。从健康角度而言,会因心理不平衡和情绪抑郁引发多种疾病,会造成失眠和影响饮食,久而久之会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危害。就工作方面来说,其不良后果及负面影响也很多,由于不良心态和消极情绪所致,在工作上积极主动性将会降低,工作效果和业绩较差。这样的状态,既会引起同事的负面评价,也会在领导心目中留下不良印象,继而将影响到自己的职业生涯。针对职场“老人”与新人比价值、比待遇的现象,有人力资源专家指出,职场“老人”应根除这种不 端正的心态,在工作和待遇上不要与人攀比,只有干好工作,才能赢得大家的欣赏和敬重。古语云:“量力而行”,而且现代社会的酬劳分配一向追求“对号入座”,如果35岁以上的职场“老人”把自己的待遇一概定位在25岁,势必破坏职场游戏规则,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职场“老人”倚老卖老是一种心理危机,这种影响身心健康和职场发展的不端正心态应当摒弃。如果面对职场新人有压力感和危机感,就应主动学习,积极与职场新人沟通磨合,这不仅能给对方留下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而且也能使自己很快地融入他们当中。如果不主动与职场新人沟通交流,时间一长,将会把自己推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自己的职场生涯必将陷入尴尬局面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