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言点 凸显语文味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理性课文没有散文那撼动人心的语言,没有小说那扣人心弦的情节,其大多是通过质朴、简约的语言,平常、普通的例子来说明一定的道理。很多教师在处理这类教材时,常常忽视课堂中语言的训练,易上成思品课。因此,教学时需要根据说理性课文的语言特点,精心选择具有规律性的适合学生认知程度的语言现象作为训练内容,用一个语言点来深化对文本的认识,以一个训练点来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度,进行方法的传授。
  一、聚焦关键点,牵一发动全身
  一篇课文,可利用的语言文字训练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一节课内,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和知识都教给学生。为此,就必须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点的提炼,即根据学习目标、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把既有语言训练价值又有助于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段等方面的语言文字提炼出来,进行咀嚼、品味。如,在教学《最大的麦穗》一课时,笔者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小节,引领全文学习。文中最后一小节这样说:“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笔者先以两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一是“最大的一穗”指的是什么?学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寻找的那棵最大的麦穗,也可以联系实际说是人生中的最大的追求。二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有没有摘到那最大的麦穗,为什么?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结合前面段落的学习,就让学生读读课文二、三、四小节再回答。在交流中,教师渗透读书的训练,引导学生紧扣描写弟子们表现的词语体会他们“东张西望”、“错失良机”,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该实实在在,“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该怎样做。学生可以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表述,“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明白要把握好眼前的一穗;也可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说,“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明白要抓住眼前的机遇这一道理。
  二、寻求潜力点,自由释放情感
  自由生发个性化语言是指当学生徜徉于文本情境之中时,物我两忘,情思飞扬,于文本的“敏感”之处自由驰骋,进入“文我合一”的巅峰体验。这是语言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语感最高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独具慧眼,寻找文本中具有深刻意味与升华情感的潜力点,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捕捉语言训练的先机;以和谐积极的训练情景,引趣激情;以独具匠心的训练点设计,化平凡为神奇。特别要寻求语言与情感的突破口,以此为语言的训练点,以诱发学生内心情感达到“悱愤”状态。在引导学生释放情感的同时,帮助他们激扬文字,升华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旨在唤起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生态、保护地球的意识。这类课文说理性较浓,课堂上常常充斥着分析与口号。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时独辟蹊径,紧扣“人类的母亲”一词,给地球这个宇宙中的客观存在体赋予了情感化因素。王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在读课文中感知和体会课文中表达的人类的贪婪、地球的伤痛。尽管只是初读课文,但学生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已经触摸到地球母亲受伤的胸怀,感受到地球母亲的痛楚与悲哀。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投进地球母亲的怀抱时,他们的自由天性舒展了,他们尽情地诉说着自己的独特心声——那就是用心在说,用情在说。整个教学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情境,洋溢着感性的气息,教师、学生、文本进行着深刻的对话,师生的生命感悟在课堂上得到尽情地表达。
  三、巧用空白点,丰盈内心体验
  说理性文章同其他文章一样,文本中往往饱含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留下了能放飞读者思维的空白点。这些空白点就是文本语言的精妙之处,往往有不可言说的韵外之致、只可意会的弦外之音。对这样的资源,我们应该紧紧抓住它,巧妙地将其设计成许多富有情趣的语言训练点,并引导学生加以实践运用,在运用中品出个中奥妙,提升他们的言语表达力,同时丰盈他们的内心体验。
  四、捕捉闪亮点,感受语言魅力
  每一个文本,在其外在的语言形式中必然有许多“闪亮的眼睛”。它可以是文本的“文眼”,也可以是文本中写得最精彩的语言亮点,也可以是文本中凝聚情感最强的一个或是几个关键性的词语等。因为这些“闪亮的眼睛”的存在,使得文本语言读来韵味十足,说理性文章也不例外。对这些语言,我们教师必须要设计一定的训练,充分利用它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感受力、品味力等,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如,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的语言文字虽然表面看来质朴、简约,少有作者本人感受的恣意铺排和激昂喷涌,但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从作者的心中汩汩溢出,真挚、细腻,字字见力、句句含情。如写水滴的“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等。这些文字就是这篇课文的“闪亮的眼睛”。其中所蕴含的是绵长而隽永的意味。意味不是文字本身,而是文字的光泽、气韵、神采。语言文字意味的把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沉入文本的字里行间,用心触摸文字的质地,感受文字的体温,把准文字的脉象,体味文字的气息。只有这样,才能感受语言的魅力。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强调以人为本,让学生学会学习,自动获取知识,即以学定教;同时还需要言意兼得,即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双“丰收”。在课堂中,如何以学定教,实现言意兼得是每一位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爱之链》的教学为例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深情导入,营造学习氛围  在正式上课前,教师通过细腻的语言、舒缓的语气,营造学习氛围,拉近师生、生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然后,引导学生对
人教版语文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课文之后,《语文园地》之前都增设了“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项。对这种简约的教材编排,许多教师往往以机械化、简单化的眼光来处理。  【案例】(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词语盘点》)  1.读读写写。  师:我们一齐读读下面的词语,再抄写每一个词语。(生齐读,抄写词语)  2.读读记记  师:谁来读读?(生“开火车”读、记)  【思考】  在上
[摘 要]《望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文化传承及其教学演绎。在教学中,教师可在朗读文本,积累语言中感悟月亮神韵;在批阅“幻想之月”中抒写月亮情怀,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要少分析讲解,多诵读感悟,通过朗读感悟,真正领会语言文字描绘的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达到透彻内化之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程 文化传承 教学演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
[摘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长期的熏陶。它不是像数学科那样训练,而是充满人文的情感、艺术的形象。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展开耐人寻味的词语教学、细腻深刻的语例学习、扎实灵动的说话训练。这样的含蓄训练体现的正是语文教学的慢节奏、高效率的特点。  [关键词]语文素养 训练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57  语文是实践性很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将字词默写当做一种检查手段,却忽略字词默写的教学功能。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将字词默写作为教学过程来进行,更有利于学生的识字学习。那么,如何开展字词默写的教学呢?笔者在此从自己的教学入手,谈谈体会。  一、遵循规律,抓住时机  记忆是有规律可循的,盲目追求次数是无效的。根据心理学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信息的输入和记忆遵循着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抓住生字默写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不仅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更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揣摩品味这个“意”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让学生言意兼得,从而获得语言智慧的滋养。语文文本解读,美在言意,贵在共生,是语文教学所散发出来的特有之美。要想真正让学生进入文本,收到预期的效果,进一步彰显文本的独特之美,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策略。  一、揣摩音义,感悟情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揣
识字教学往往枯燥乏味,教师教得疲惫,学生学得厌倦。如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呢?以形象与趣味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采用各种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识字的乐趣。  一、个性  为了能让学生快乐识字,我想了很多办法,但最有效、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是学生的发明和创造。在课堂上,我一直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来识字。  孩子们天性好奇,一个富有个性的创意往往能
纵观当前的小语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立上,一般只有课文总目标,没有课时目标,课时教学缺少明确的任务,课文和课时目标的表述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目标过大,缺乏针对性;目标过多,没有重点;目标过高,忽视差异性;目标不集中,缺少整体性等,影响了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导致教学质量不高。那么怎样才能使预设的教学目标有效引领师生的教与学呢?下面,我以《和我们一起享受春天》的教学目标为例来谈谈自己对
要想实现有效的教学对话,教师的话题设计很重要。教师作为对话教学的主导者,一定要精心设置话题,在平等的对话中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触击、情与情的融合,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受到熏陶,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实践中,教者如何巧妙设置话题,为学生构建一个有效和谐的对话平台呢?我就《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教学谈谈几点思考。  一、中心话题——课堂对话之抓手  一堂课是否成功在于课堂的话题是否有效。中心话题是核心,是抓手
目前,绝大部分的课是以教师来决定学习起点的,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笔者认为尊重学生,要从找准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出发,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所得,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一、关注细节,促语言规范  在通读全文的时候,我们设计这样一个朗读训练——  A.“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