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遗失与重构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19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埃尔默·莱斯早期、中期、晚期的三部代表作《加算器》《街景》《梦女孩》在表达了现代人存在主义式的生活困境的同时,也向逐渐被异化的现代人提供了与存在主义不尽相同的解决之道。如今,当代的读者仍然面临着和莱斯的角色们相似的人生困境和精神危机,他们可以对莱斯和存在主义给出的不同解答进行自主解读和选择。
  关键词:社会功能 自我认知 自我 异化 反抗 选择 生活之爱
  美国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颇具影响力的剧作家埃尔默·莱斯早期、中期、晚期的代表作《加算器》《街景》《梦女孩》具有一个共同主题:人在面对人性的异化这一现代社会的普遍问题时产生的困惑、焦虑、愤怒、反思和反抗。至今针对莱斯作品的文学解读多强调其写作技巧和舞台效果,较少触及莱斯作品的精神内核,更没有人对这三部代表作的共同主题——自我的遗失与重建——加以统一论述,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对比解读这三部作品。
  同时代的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也察觉到了同样的问题。但此前对《加算器》的存在主义解读重点在于莱斯和存在主义的共通之处,但没有探索这两者的根本不同。莱斯和存在主义发现了同样的问题,却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本文的重点。
  一、自我的遗失 ——荒谬:反抗的源头
  存在主义认为,现代人生活的世界荒谬而无意义,人在“日常的義务”中失去了真正的存在(科萨克, 2003:51)。莱斯的三部代表作就设置在存在主义式背景下:人处于荒谬的世界,被推至一个必须反抗的节点。荒谬性体现如下:
  (一)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莱斯非常擅长描绘底层人士面对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产生的幻灭。《加算器》中,零先生无法获得受人尊敬的人生,零夫人无法得到事业有成的丈夫,黛西无法获得调剂其枯燥生活的恋情;《梦女孩》中,女主角乔治娜在生活、事业乃至婚恋方面皆求而不得;《街景》中,莫伦特先生为我独尊,但不可能让家内家外的世界都按照他认为最理想的秩序运转;莫伦特夫人深陷于对柔情和理解的渴望与失望。于是,个人对环境及自身失去信心,丧失人格尊严。零先生的自我评价极低,《街景》中多数角色更是对没有尊严的生活都已麻木,乔治娜理想中的自我和现实中的自我的差异也在她心中根植了一种无力感,使她因自卑而变得敏感而尖锐。
  (二)压抑的欲望
  存在主义认为,现代化首先引发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人类的原始本能和激情(巴雷特, 2007: 221)”。道德伦理和原始性欲的冲突也是莱斯常写的母题。莫伦特夫人因在家庭中爱欲受挫而走向婚外情,罗斯时时遭受已婚老板的挑逗。乔治娜一面担忧年龄渐长而失去性吸引力,一面对姐夫吉姆抱有爱欲之心。零先生和同事黛西暗自互相觊觎,但黛西也不是零先生在夫妻关系中受压抑的性欲唯一的投射对象:零先生一直长期偷窥一名住在其公寓对面的妓女。性欲被压制,以错误的形式进行宣泄,进一步加剧了矛盾,形成恶性循环。
  (三)异化
  存在主义认为,人类面临着三重异化:自然(宗教)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巴雷特,2007: 37)。这三重异化在莱斯的三部作品中都有体现。
  社会:人被等同于他的社会功能,正如零先生被等同于加减数字的机器(戏剧的名称“加算器”不仅仅指代取代了零先生的那批机器,也指代零先生本人),他的同事也按数字命名,所有人着装相同,暗示异化在这个行业中普遍存在。《街景》则集中表现女性的异化。莫伦特先生一直试图运用社会赋予的男权控制莫伦特夫人,把她视作维持家庭的机器。罗斯的上司伊斯特以物质交易的形式向她求欢,也将她视做一件漂亮的货物。
  宗教:《加算器》中,天堂被描绘成了一个车间,廉价生产灵魂,又因为地球新生儿太多、灵魂供不应求而将灵魂“重复利用”,直到灵魂破损不堪、被彻底销毁。这是神的官僚化和灵魂的物化。
  个人:异化导致的结果是自我意识的丧失和自我认知的混乱。个体为了适应社会、获得认可,只能更加努力地向其社会功能靠拢,自觉深化自身的异化,正如零先生到了天堂也无法想象做除了加法之外的工作。但社会功能毕竟不是真正的自我,个体在其中无法获得真正的归属感。人被荒谬的世界推向绝望,不得已开始反抗。
  二、失败的反抗——解构萨特存在主义
  对于如何反抗荒谬,不同的存在主义者解答各异。而莱斯的角色的反抗,与萨特定义的反抗截然不同,这是他们根本的分歧。莱斯的角色反抗的方式各异。乔治娜寄情于不切实际的梦想进行反抗,吉姆靠逃避来进行反抗;也有人通过死亡来反抗——失去工作的零先生杀死了他的上司,莫伦特先生则杀死了妻子及其情人,黛西则选择了自杀结束虚无的生命。但从存在主义的意义上,这些反抗都是失败的。
  (一)关于自由选择
  萨特认为反抗的意义在于寻找个人真实的存在方式,个人通过他“自由做出的”(萨特,1988:19)选择成为英雄或懦夫。但莱斯并没有赋予他的角色太多的选择自由。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承认选择自由面临着现实的局限,但他仍然相信人做出选择时的主动性力量;而莱斯笔下,现实的局限性十分强大,人物在这样的高压之下做出的选择显得被动、无奈。不明智。他们反抗的结果也没有获得自由。零先生和莫伦特先生不但没有获得精神的解脱,也在法律的制裁下丧失了肉身的自由。自杀的黛西也由于零先生的退缩没能获得自由的爱情。
  (二)萨特不承认预先存在的本质,但在莱斯的戏剧世界里,有一种预先存在的力量决定着人的本质和命运。零先生的悲剧人生是由于他的灵魂在被创造出时就属于“劣质”灵魂。“奴隶”的印记一开始就烙在他的灵魂中,他生生世世无法摆脱,冷漠的神的意志完全主宰着个体的命运。
  (三)关于负责
  萨特强调责任,认为个人在为自己做出选择的同时也为他人做出了选择。因此,人在为自身负责的同时,也必须为“所有人”负责(萨特,1988:9)。而莱斯笔下的角色则鲜少有为他人负责的坚强品质。剧中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冲突十分尖锐,想要自我与他人兼顾也不切实际:零先生被更精确的新机器取代,这是典型的经济体系为追求经济利益牺牲个体利益的例子。三部戏剧里出现的三角恋爱模式 中,要满足爱欲更是只能摒弃责任。试图两者兼顾的人反而显得虚伪,如试图家庭与情人“兼顾”的伊斯特。   (四)关于超越
  萨特希望个体能够寻到自己独立的存在方式,超越自在的存在。然而在莱斯的三部戏剧中,没有人通过反抗获得独立或超越:所有的人生剧变都没能让零先生意识到精神独立的重要性。 莫伦特夫人始终将生活的动力寄托于他人,对丈夫失望便转向情人,直至被杀都没有独立的精神世界。弑妻的莫伦特先生更是因悔恨而彻底否认了自己。
  三、莱斯的答案-如何重获自我
  《加算器》1923年公演,《街景》1929年公演,《梦女孩》1945年完结并公演。由此看出莱斯对人性的信心是逐渐增强的。《加算器》中所有的角色都无药可救;《街景》的多数角色都自私伪善或堕落,但心底纯善的罗斯摆脱了恶劣的生活环境;《梦女孩》中的乔治娜也最终找到了自己在世界的位置。在罗斯和乔治娜身上,莱斯给出了重铸自我的答案。
  (一)调试欲望
  莱斯对于角色被压制的欲望报以同情,但也对他们过度的宣泄行为进行警示。对于像零先生和莫伦特夫妇那样从不调适欲求的人物,他只给他们虚幻而短暂的希望。乔治娜最终学会了调适自己的欲望,莱斯便给她重新开始的机会。罗斯则是唯一一个能够成功抵抗诱惑的人:她对伊斯特确有好感,伊斯特向她许诺的物质和情感的满足也确实构成诱惑。但罗斯有底线,不会在诱惑面前迷失做出错误的选择。她的自制力不仅帮助她抵制了饮鸩止渴的危险,也使她在现代社会严酷的生活环境下保持了心智的健全。
  (二)生活之爱
  爱是获得内心力量的关键,包括男女之爱,也包括更宽泛的对生活的热情。乔治娜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受到关注,因此滋生了光怪陆离的幻梦。克拉克弥合了她心中对爱与关注的渴望,将她从梦境领入真实。至此,不切实际的乔治娜日趋健康勇敢,愤世嫉俗的克拉克则日趋温和包容。
  与乔治娜和克拉克这唯一的佳偶相比,莱斯笔下更多的男女之爱则显得脆弱而善变。显然,莱斯更加坚信生活之爱的力量,并把這一力量赋予了罗斯。罗斯对生活抱有热情,会从生活中一切零星的美好之处汲取能量:“我有时也会心情不好……但今天早上路过公园的时候,我看到那儿一片绿荫,生机勃勃,我突然觉得,一切或许还不是那么糟糕(1.1.105-106)。”除了自然之美,她同样珍惜日常的生活乐趣:“活着,呼吸,散散步,看看你喜欢的人,听到他们的欢笑(1.2.129)”。作为唯一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物,罗斯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和世界达成和解、保留了健康人格和独立自我的人物,这个安排可谓意味深长。
  异化是现代社会文学、哲学和心理学常见的话题。莱斯和萨特分别从文学和哲学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答。萨特的解决方案更趋向精英化,他的双重责任和自由选择的理念都有英雄色彩。而莱斯则更加平民化,通过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表达了更朴实的重归本真之路。
  参考文献
  [1] 埃尔默·莱斯.埃尔默·莱斯的三部戏剧[M].希尔及王氏出版社,1965,3.
  [2] 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4.
  [3] 威廉姆斯·巴雷特.非理性的人:存在主义哲学研究[M].段德智,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7.
  [4] 耶日·科萨克.存在主义的大师们[M].王念宁,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01-0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不断增多,大学生的相关法律服务需求也明显增长。但是,目前的法律服务提供形式和体系构建相对滞后,存在高成本、选择范围较窄等问题,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如何协调好两者矛盾,构建一个完善的大学生法律服务体系意义深远。本文以对全国大学生的就业法律服务需求社会调查为中心,发现大学生就业中各类法律纠纷并存,其中劳动合同纠纷占比达到61.39%,并通过对其
期刊
摘 要:高考制度作为中国最为公平的一种选拔制度,为广大学子提供了相对公平的升学平台,然而就是这样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依然被某些利欲熏心的人钻了制度漏洞。由河南“王娜娜被冒名上大学”事件所引发的整个网络舆论的监督推进了该事件的解决进度,虽时隔14年,王娜娜又重新考上了大学,但这一事件也足以引起人们对网络舆论监督的重视和对教育监督机制的反思。  关键词:网络 舆论监督 教育机制 王娜娜  一、事
期刊
摘 要:与其说古镇商业化是经济发展的表现更不如说它是旅游业发展的表现,资本的强势参与使得古镇从古朴宁静的黑瓦白墙到商铺林立的时尚景点,但逐渐加快的商业化给古镇所带来的弊端却愈加明显,使得古镇开始丢了它的本身特色被淹没在众多景点中。本文主要以江苏省苏州市山塘街的游客与当地居民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并就古镇商业化发展的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古镇旅游 商业化 可持续发展 平衡
期刊
摘 要: 德裔罗马尼亚作家赫塔·米勒始终处于无根的漂泊中。何处是故乡,是米勒作品中一直思索的问题。依托母题研究这一理论基础,结合细致的文本分析,梳理《呼吸秋千》中的故乡母题,析出《呼吸秋千》中书写的双层故乡内涵。第一层为主人公出生成长的故乡。第二层为主人公所渴望追寻的心灵故乡。作家通过《呼吸秋千》中的故乡母题书写在控诉独裁统治的毁灭性与荒诞性以及极权的暴虐带来的人性扭曲的同时,从另一角度对出生地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冫”部收字的整理与考辨,发现如今的很多“冫”部字是由非“冫”部字演变而成,并且这些经过演变的汉字的字义并不都与“冫”义有关。将此与汉字教学相联系,在汉字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汉字的发展演变,特别是汉字部首的发展演变,突破汉字部首演变对汉字教学法造成的局限性,避免教学失误。  关键词:部首 演变 汉字教学 冫  一、引言  部首教学法、部件教学法、形声字字
期刊
摘 要:《水浒传》自问世以来,不同的学者针对其宗教、侠义、历史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本文将以《水浒传》中的两个典型人物——李逵和武松为例,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去探讨《水浒传》中所掩藏的“英雄无罪”以及“屠杀快感”的观念,进而去揭示“英雄无罪”之后掩藏的“情欲有罪”的这一社会问题。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 “英雄无罪” “屠杀快感” “情欲有罪”  《水浒传》里所塑造的主要人物,也是作者塑造笔墨
期刊
摘 要:《穆斯林的葬禮》是一部反映穆斯林文化的非传统著作,其新颖的叙述视角、独创的写作手法和全文中浸染的穆斯林风情都令人耳目一新。但同时,它也以玉和月为主线,逐步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如古典诗词一般残缺破碎的悲剧美,给人带来审美的享受与情感的共鸣。  关键词:玉 月 穆斯林文化 悲剧美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曲波澜壮阔的玉之颂歌,也是一首荡气回肠的爱之诗篇。阅读这部作品,你会为梁亦清、韩子奇等人对玉的执
期刊
摘 要:象征主义是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学中都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且由于作家的不同而在具体的运用中呈现出不同的效果。本文对美国作品《红字》和中国作品《红楼梦》中的象征意义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比较,并赏析了象征手法在这两部著作中的种种妙用。  关键词:红字 红楼梦 象征意义  ★基金项目:“中美文学象征手法比较研究”,项目号:ZK16079  象征主义被大量文学作品应用,向读者展示着作家对于生活逻
期刊
摘 要:作家魏思孝的把写作视角集中于小镇青年的故事。他以自我的生活环境为背景,表现着小镇困顿的青年在生存与欲望的双重焦虑下的种种荒诞而真实的人生状态和小镇底层青年的生存困境。作者书写自己独特的生活及社会体验,以荒诞的手法,在轻松荒诞的故事背后反映的是残酷无奈的现实生活,是小镇青年生活姿态的真实书写。  关键词:魏思孝 小镇青年 荒诞 生活 爱情  魏思孝,淄博80后签约作家。魏思孝居于乡下,虽然有
期刊
摘 要:布朗肖在其作品《文学空间》中基于新批评的立场,提出了文本中独立存在的空间。然而,基于接受美学的立场来看,这一文学空间同样得以存在并在理论上更加得以自洽——基于读者个人的经验观念建立的文学空间存在于读者的思想中,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在这一重空间中经验的过程。这样,接受美学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两大困境——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消失便得到了解决:文学的特点在于能够建立起文学空间,为读者提供体验。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