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美育的初中语文课堂艺术重构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h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党和国家也提出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方针政策。伴随着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落地,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关于生态环境的课文也随之受到了广泛重视。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一篇篇优秀的教材课文并充分挖掘其中的生态美育,将其作用在组织、建构一堂堂具有高度艺术性的语文课堂上,是我们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态美育;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课堂
  从2007年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以来,国家将发展生态文明列入国家发展的基本纲要,并大力提倡保护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注重保持生态平衡出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这一系列举措成为我国发展阶段中的基本策略。在2015年,提出了著名的“两山理论”,即:“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无疑不在彰显着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
  基于此,2016年版的全国统一部编版语文七至九年级的六册教材中以生态文明、自然科學、环境保护等多元主题和内容为主,增加了多篇优秀的文章,旨在通过语文课堂,将生态文明、自然科学、环境保护等知识和素养融汇到语文的学科教学当中。
  以此为核心,本文试从生态美育的角度,广泛结合党和国家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力求能具有艺术化的重构初中语文课堂。
  (一)生态美育的初中语文课堂应注重审美艺术
  在中学生的语言应用和文学素养构建的过程中,进行切实的审美教育,已经成为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经之路。何为审美、如何培养审美、怎么审美?这是我们初中语文学科及部编版语文教材正在大力思考和解决的几个问题[1]。
  而通过生态美育的角度,我们可以从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深度挖掘到多篇可以提升学生审美艺术的课文,如《壶口瀑布》、《登勃朗峰》、《一滴水流过丽江》等等,它们都能从生态美育的角度来探求审美的意义,加深中学生对美的感悟和体验。
  在《壶口瀑布》一文中,梁衡通过对壶口瀑布壮丽雄浑的景致加以细腻生动的描写,写出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同时也饱含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歌颂。文笔在豪迈洒脱、雄浑刚劲中不失细致柔美,可谓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我们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音视频资源,找到相关的一些教学资料,结合学生在多次并熟练的阅读文本后,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更加直观的感受下加强对文字审美的特殊体验。
  在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我们可以带着学生充分感受三峡四季的美轮美奂。感受三峡“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崇山峻岭;在文字间体会群山的绵绵无穷和高大伟岸。可以领略三峡“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的浓浓绿意。当我们解读“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猿鸣三声泪沾裳”时,就可以从生态美育的角度进行艺术重构。语文教师可让学生探寻猿猴近些年的活动情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能得出结论:近些年来三峡两岸的高山绿树间已经没有或很少有猿猴活动了。从结论来探寻原因,不难发现,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使得动物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甚至使得一些野生动物消失、灭绝。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可以制定一些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通过此项活动,旨在唤醒学生心中的生态自然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发展观。
  正如歌德所言,“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审美对象的一种感官与体验。”正是因为审美有自然属性,也有很强的个人属性、社会属性,因此基于生态美学的审美培养就是让学生能在抽象的文字里找到具象的美的感受,而从美的感悟中升华出指导人生的意义[2]。
  (二)生态美育的初中语文课堂应注重人性艺术
  “人性作为人之为人的基本特征,属于一种内在的本真自我。”[3]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精神需要是建立在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之上的,这也就意味着人性最底层的需要是生存、安全有保障。向上发展就产生了精神层次的需要。当然,不管是物质需求还是精神需求,自然环境、生态都能对此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生态美育强调的是人性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生态为人类提供强有力的生存保障,同时又无时无刻的滋养着人类的精神家园,人同属于生态的一个部分是它的一个子集。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共同形成一个复杂并生的系统,即“人—社会—生态”。从远古原始社会开始,这个系统就产生了。当时该系统体现出生态强于社会、强于个人的情况。此时的自然生态能极大的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但当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生态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虽然人类不必再为生存而感到担忧,但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却时常给人类敲响着警钟。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党和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到生态问题的当下,我们更应该遵循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生态的有机平衡,呼唤人性的光辉,重新审视人与生态的关系,不断向着人性美、人性善的境界不懈追求和探索。
  在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法国作家让·乔诺的《植树的牧羊人》一文就非常好的诠释了生态美育下语文课堂应该具有强烈的人性美。
  该篇课文通过写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凭借一己之力将一片荒原变成绿洲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生态环境的变化给人的震撼,更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牧羊人那份坚持不懈默默植树的可歌可泣的人性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利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带着学生找出体现牧羊人坚持、辛苦以及生态环境从差变好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到在生态建设中有人愿意承担冷清和寂寞,只为留给世间一抹珍贵的绿色。
  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补充杨善洲老人的光荣事迹,给学生观看电影《杨善洲》,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我们身边仍然有无私奉献的伟大的人格。
  众所周知,人性的发展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性的变化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着变化。学生在这堂语文课中,不仅可以从牧羊人、杨善洲老人身上看到人性美,还可以从当下让学生发掘自身的人性美。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的背景下,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集合网络资源、网络媒介,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到生态保护建设当中来。如阿里巴巴集团下“支付宝APP”里的“蚂蚁森林”活动,通过让使用者“云种树”的方式在线领取、种植并照顾一种树木,线上线下同步走,在新疆地区实时种下一棵属于个人的防沙治沙树木。在艺术重构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线领取一棵这样的防沙树。通过云养植,让学生亲身参与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事业当中去。这不仅仅提高了学生对于自身价值的认可,在生态美育的视野下,学生也能亲自参与了生态的建设,提高并塑造了个人的道德修养,于学生的心中同时也种下了一颗人性光辉的种子。这也是初中语文课堂艺术重构的一个直接体现。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的艺术重构,我们将生态美育观融入其中,这无疑是一种极具时代性、挑战性、前瞻性的创新之举。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正处在三观形成和发展的高速时期,如果此时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在他们心中植下对于生态环境的正确观念,用生态美育来滋养他们的心田,这必定能深远的影响到他们的人生。由个人的向善向好,由个人对生态环境的积极、正念、科学的思考,也会直接辐射到整个人类社会乃至整个自然宇宙当中去,对于国家、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不可限量的贡献。
  中学语文学科,承载了人文性与工具性这两个双重属性。在教育人“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道路上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作用。通过一堂堂充满艺术性的语文课,能直接作用于学生对生态的纵深认识。而一堂具有审美及人性艺术的语文课,无疑又能强化学生的生态美学,对于他们认识生态、了解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服务生态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构建一堂更富有艺术性的初中语文课,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孜孜不倦所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余谋昌.生态观与生态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社,1982.82-86
  [2]  刘士友.语文教育生态的构建与优化[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1)
  [3]  李琴.生态伦理的人性基础探析[D].新疆大学,2007:65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的汉字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关键点,在进行汉字教学的过程中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识字教学中把握汉字的文化特质,将其适时、适度地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到汉字文化的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进行汉字学习的过程中感悟文化、陶冶性情,提升自身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情境化教学  受传统教学思路的影响,教师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识字教学的经验,教师
期刊
数学阅读是一种学生有效的交流形式,它能使学生通过与课本标准语言的交流来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数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知道,很多高年级对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的学生就是数学的阅读能力差,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低,在阅读和理解数学题目上显得无能为力,在听讲上接受信息差,所以学习数学时感受到非常吃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让
期刊
摘要:在我国,国学蕴含并承载了我国的传统美德,其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国学经典也已节选的方式出现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之中。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国学经典诵读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国学热”。其实国学经典诵读融入语文课堂是一件受益良多的事情,可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陶冶情操,也能提高学习成绩。所以为了能对国学经典诵读融入语文课堂有深入研究,本文对其
期刊
摘要:朗读的过程是调动学生手、脑、眼、心等各种感官的综合活动过程,它不仅有利于少年儿童集中注意力,还能促使孩子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指导技巧  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是朗读,朗读的过程是调动学生手、脑、眼、心等各种感官的综合活动过程,它不仅有利于少年儿童集中注意力,还能促使孩子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随着近几年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家和一线老师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朗读对于小
期刊
摘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人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本是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为生活服务。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更新,我国对数学课程中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要求越来越重视,特别强调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使学生把亲身经历的生活问题抽象为数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本问就对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如何密切联系教学和生活实际,做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联系  一、前言  小
期刊
摘要:如今,如何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十分有效。本文将着重对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初中;数学;应用  1.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1)正确的定位师生关系,科学合理的分工分组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升
期刊
摘要: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有学生拥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够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才能够真正达到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且创造性思维是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应必备的思维能力,同时在平面设计行业中也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篇文章将针对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职;平面设计;创造性思维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是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关键。词汇量是英语教学的基础,教师应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心理活动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创新教学方法。本文结合认知心理学特征与作用,探索了三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掌握词汇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认知心理学;词汇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词汇量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初中阶段,学生应大概掌握1600个的单词,其中包括单词的
期刊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现代文化的基石。小学思想品德学科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熏陶,提升道德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小学,方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国粹,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精神财富。在小学阶段结合思想品德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各种教学氛围,才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情境教学 语文教学 运用  一、课堂开始,创设情境,妙在导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部分是整节课的前奏,是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的重要环节。精心设计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