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学葵,1969年出生,汉族,本科学历。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获“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昆明市劳动模范”、“昆明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一个人的财富不是用来炫耀的,最重要的是看这个人做了什么事。”何学葵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达对财富的看法。《2009年胡润百富榜》上,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以11亿元身家位列胡润富豪榜第895位,也是云南女企业家首次登上胡润富豪榜。
鲜花生意从昆明做到全国
外界这样评价何学葵:作为女性企业家,何学葵思维敏捷、勇于开拓,具有优秀的管理才能、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及强烈的科技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超越意识。而从何学葵的发家史来看,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
何学葵的财富之旅始于花卉——1992年,深圳鲜花市场开始规模化发展,昆明呈贡的鲜切花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规模化种植。何学葵嗅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创业机会。
1993年,何学葵开始在昆明从事鲜花贸易。“开始,我只是把呈贡的鲜花贩到昆明尚义街卖,从昆明城市居民对鲜花的消费热情中,我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收入在大幅增长,也看到了鲜切花未来的市场前景。”两三年间,何学葵的鲜花生意从尚义街做到了深圳、广州,接着又向南昌、海南等地扩展。“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绿大地的今天,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说这句话时,何学葵很严肃。
携手科技瞄准“绿色金矿”
鲜花生意做起来了,何学葵又把眼光转向了与鲜花消费趋势相同的绿化市场,“经济持续增长的另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旧城的大规模改造,城市绿化就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凭着女性独有的消费敏感,何学葵瞄准了绿化市场里潜藏着的巨大金矿。1996年,何学葵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在西南边境小城河口成立了花卉公司,涉足绿化盆栽植物和观赏苗木种植领域,开始了自己探寻“绿金”的旅程。2001年,河口绿大地按1:1的比例折为31964160股,并整体变更为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多万元。至2007年6月,绿大地资产总额达到4.48亿元。
“在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下,我们获得了政府的巨大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何学葵所指的政策支持,是绿大地被列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创新型企业,获得了政府的多项政策支持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抓住世博会机遇打响名声
1996年,世界园艺园林协会把1999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点定在云南昆明。昆明迎来了城市建设和美化的黄金时期,仅世博会昆明城市绿化的苗木需求就超过了1亿株,吸引了具有传统园林优势的江浙苗木商大举进军昆明。
“世博会给老百姓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百姓城市绿化将成为一大发展趋势。”何学葵透露,绿大地为昆明世博会供应了1000万株以上的苗木,“世博会我们没有赚钱,但绿大地在世博会上被全国绿化行业认识,甚至国外一些绿化客商都记住了绿大地。”
绿大地提供的资料显示,世博会当年,绿大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184.45%,净资产比1998年增长了177.77%,绿大地先后承接了世博园茶花园、花园道路及英国、美国、日本等展馆的绿化苗木供应业务。世博会后的2000年~2003年是云南绿化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绿大地也借势快速发展,并进行了购置基地等一系列扩张行动。
绿大地成全国首只绿化股
在2004年“上市融资”折戟而归后,2007年12月,绿大地在A股市场上挂牌交易,这是中国绿化行业首次借力资本市场发展自己的梦想,这只中国绿化第一股展示出了对资本强有力的绿色磁力。“植物王国云南拥有丰富的绿化苗木种质资源优势,这样的优势应该让世界所认识和关注,我要让绿大地誉满全球,让全世界了解云南的植物资源、生物资源。”何学葵说这话时坚定中略带激动。
要实现这个目标,何学葵带领的绿大地不但在苗木研发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科研成果转化上也占尽优势,绿大地目前承担的“云南野生特色花卉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研究”,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云南省科技厅匹配的国家项目,而其承担的另一个项目“特色园艺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项目”已获列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先富不忘带动后富
身价在11亿元以上的何学葵,在取得自己成就的同时,不忘家乡人民的发展——从1996年创立了云南河口绿大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至今,经过10多年的拼搏,从当初的10多个人、100万元的起始资金,发展成今天300名左右员工。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等大中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销售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分发达地区。成为了云南最大规模的城市绿化特色苗木生产供应企业。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何学葵充分运用企业的规模,带动企业生产基地周边的农户致富,通过采用“征用或租用土地的方式组织花卉苗木生产,反过来又聘请农民为基地务工,实现双赢”以及“采取‘订单农业’模式”两种途径,帮助农户增收。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公司已累计带动3500户以上农户种植绿化苗木及观赏植物5000余亩,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累计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2000多名。
亏了公司救了乡亲
2009-2010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严重冲击了绿大地。绿大地《2009年年度报告》显示,旱灾导致公司亏损巨大,超过1亿元。
在这场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面前,绿大地分布各地的苗木基地备受考验。比如,在曲靖的马鸣基地,“天牛”出现了。“天牛”的危害在于能钻进枝干,从而切断苗木的水源供给,导致苗木死亡。那个基地种着云南樱花。大家都没有料到后来虫灾会蔓延开来。技术人员买来注射针管,把农药注射到云南樱花的枝干里。很快,就解决了部分天牛的问题。
与马鸣基地一样,如果整个旱灾中能像平时一样保证苗木用水,那么,绿大地遭受的旱灾就可能没有那么严重。旱灾持续的时候,绿大地苗木基地所在地的父老乡亲也面临缺水的困境。不但农作物没有水浇灌、绝收,而且连生活用水也越来越告急。旱灾最重的那段时间,绿大地面临着公司利益与老百姓利益的取舍选择。绿大地一名高管说,绿大地有的苗木基地本来有抗旱的水井。如果把水抽出来浇灌苗木,公司就能明显减轻损失。但是,如果公司抽了水,那么下游的老百姓就会没有水喝。绿大地没有丝毫犹豫,坚决让水给当地的父老乡亲。
旱灾过后,绿大地决定调整业务重点。原来公司以绿化苗木生产为主,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为辅。现在,调整为在稳定现有苗木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绿化工程业务。目前,公司的绿化工程业务发展迅速,绿化工程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总额的比例逐年提高。
(陈 蕾)
“一个人的财富不是用来炫耀的,最重要的是看这个人做了什么事。”何学葵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表达对财富的看法。《2009年胡润百富榜》上,绿大地董事长何学葵以11亿元身家位列胡润富豪榜第895位,也是云南女企业家首次登上胡润富豪榜。
鲜花生意从昆明做到全国
外界这样评价何学葵:作为女性企业家,何学葵思维敏捷、勇于开拓,具有优秀的管理才能、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及强烈的科技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超越意识。而从何学葵的发家史来看,这样的评价并不过分。
何学葵的财富之旅始于花卉——1992年,深圳鲜花市场开始规模化发展,昆明呈贡的鲜切花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了规模化种植。何学葵嗅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创业机会。
1993年,何学葵开始在昆明从事鲜花贸易。“开始,我只是把呈贡的鲜花贩到昆明尚义街卖,从昆明城市居民对鲜花的消费热情中,我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收入在大幅增长,也看到了鲜切花未来的市场前景。”两三年间,何学葵的鲜花生意从尚义街做到了深圳、广州,接着又向南昌、海南等地扩展。“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绿大地的今天,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说这句话时,何学葵很严肃。
携手科技瞄准“绿色金矿”
鲜花生意做起来了,何学葵又把眼光转向了与鲜花消费趋势相同的绿化市场,“经济持续增长的另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旧城的大规模改造,城市绿化就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凭着女性独有的消费敏感,何学葵瞄准了绿化市场里潜藏着的巨大金矿。1996年,何学葵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在西南边境小城河口成立了花卉公司,涉足绿化盆栽植物和观赏苗木种植领域,开始了自己探寻“绿金”的旅程。2001年,河口绿大地按1:1的比例折为31964160股,并整体变更为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多万元。至2007年6月,绿大地资产总额达到4.48亿元。
“在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下,我们获得了政府的巨大支持,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何学葵所指的政策支持,是绿大地被列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创新型企业,获得了政府的多项政策支持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抓住世博会机遇打响名声
1996年,世界园艺园林协会把1999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点定在云南昆明。昆明迎来了城市建设和美化的黄金时期,仅世博会昆明城市绿化的苗木需求就超过了1亿株,吸引了具有传统园林优势的江浙苗木商大举进军昆明。
“世博会给老百姓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告诉百姓城市绿化将成为一大发展趋势。”何学葵透露,绿大地为昆明世博会供应了1000万株以上的苗木,“世博会我们没有赚钱,但绿大地在世博会上被全国绿化行业认识,甚至国外一些绿化客商都记住了绿大地。”
绿大地提供的资料显示,世博会当年,绿大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184.45%,净资产比1998年增长了177.77%,绿大地先后承接了世博园茶花园、花园道路及英国、美国、日本等展馆的绿化苗木供应业务。世博会后的2000年~2003年是云南绿化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绿大地也借势快速发展,并进行了购置基地等一系列扩张行动。
绿大地成全国首只绿化股
在2004年“上市融资”折戟而归后,2007年12月,绿大地在A股市场上挂牌交易,这是中国绿化行业首次借力资本市场发展自己的梦想,这只中国绿化第一股展示出了对资本强有力的绿色磁力。“植物王国云南拥有丰富的绿化苗木种质资源优势,这样的优势应该让世界所认识和关注,我要让绿大地誉满全球,让全世界了解云南的植物资源、生物资源。”何学葵说这话时坚定中略带激动。
要实现这个目标,何学葵带领的绿大地不但在苗木研发上具有比较优势,而且在科研成果转化上也占尽优势,绿大地目前承担的“云南野生特色花卉新品种选育及生产技术研究”,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云南省科技厅匹配的国家项目,而其承担的另一个项目“特色园艺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项目”已获列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
先富不忘带动后富
身价在11亿元以上的何学葵,在取得自己成就的同时,不忘家乡人民的发展——从1996年创立了云南河口绿大地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至今,经过10多年的拼搏,从当初的10多个人、100万元的起始资金,发展成今天300名左右员工。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武汉、成都等大中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销售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分发达地区。成为了云南最大规模的城市绿化特色苗木生产供应企业。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何学葵充分运用企业的规模,带动企业生产基地周边的农户致富,通过采用“征用或租用土地的方式组织花卉苗木生产,反过来又聘请农民为基地务工,实现双赢”以及“采取‘订单农业’模式”两种途径,帮助农户增收。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公司已累计带动3500户以上农户种植绿化苗木及观赏植物5000余亩,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累计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近2000多名。
亏了公司救了乡亲
2009-2010年,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严重冲击了绿大地。绿大地《2009年年度报告》显示,旱灾导致公司亏损巨大,超过1亿元。
在这场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面前,绿大地分布各地的苗木基地备受考验。比如,在曲靖的马鸣基地,“天牛”出现了。“天牛”的危害在于能钻进枝干,从而切断苗木的水源供给,导致苗木死亡。那个基地种着云南樱花。大家都没有料到后来虫灾会蔓延开来。技术人员买来注射针管,把农药注射到云南樱花的枝干里。很快,就解决了部分天牛的问题。
与马鸣基地一样,如果整个旱灾中能像平时一样保证苗木用水,那么,绿大地遭受的旱灾就可能没有那么严重。旱灾持续的时候,绿大地苗木基地所在地的父老乡亲也面临缺水的困境。不但农作物没有水浇灌、绝收,而且连生活用水也越来越告急。旱灾最重的那段时间,绿大地面临着公司利益与老百姓利益的取舍选择。绿大地一名高管说,绿大地有的苗木基地本来有抗旱的水井。如果把水抽出来浇灌苗木,公司就能明显减轻损失。但是,如果公司抽了水,那么下游的老百姓就会没有水喝。绿大地没有丝毫犹豫,坚决让水给当地的父老乡亲。
旱灾过后,绿大地决定调整业务重点。原来公司以绿化苗木生产为主,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为辅。现在,调整为在稳定现有苗木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绿化工程业务。目前,公司的绿化工程业务发展迅速,绿化工程业务收入占公司营业总额的比例逐年提高。
(陈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