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外语教学“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模式

来源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高等教育各学科的重要教学任务。外语教学“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培养面临课程思政建设的全新要求与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化沟通带来的教学困境,亟待从培养目标、原则、策略三方面明确其培养模式。“讲好中国故事”本质是跨文化交际与沟通的过程,因而提出外语教学“讲好中国故事”的培养目标可界定为表达中国故事的语言知识、依多元受众调适的交际能力、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价值观体系;培养原则应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出发点、以互联网为重要途径与主要场所、以教师合理引导和学生合作探究为教学形式;培养策略包括静态层面学习中国故事的语言表达、动态层面探索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互动层面实践中国故事模拟现实交际或网络虚拟交际。以期为电子化沟通时代的外语教学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父母情绪回应作为父母情绪社会化重要的途径之一,对儿童情绪发展有着最直接、最典型的影响。在国外已有研究梳理基础上,分析了两者关系的作用机制,父母情绪回应与儿童情绪调节、情绪理解、情绪表达的关系以及文化与种族、性别、年龄在其中的调节效应。未来研究可从脑科学视角深入揭示父母情绪回应对儿童情绪发展的作用机制,同时从家庭系统论视角下探讨两者的多种路径,关注两者动态互动过程,以便全面准确地认识两者的关系,帮助
目的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历代中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为我们积累了珍贵的中风病理论,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而国医大师是近代中医学术上的佼佼者,国医大师颜德馨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对于中风病也有独特的见解,整理颜家的学术思想,挖掘颜德馨对于中风病的遗留医案对现代临床中风病的治疗有借鉴作用。方法本论文主要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为中风病和颜氏内科文献的学术源流探讨。将文献整理与学术史结合,对中风病的定义以及在病
目的 探究水蛭、蜈蚣熬煮液对勃起功能障碍(ED)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50只成年雄性大鼠,建立ED模型,造模成功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和研究组(24只)。对照组大鼠不进行治疗,研究组大鼠给予水蛭、蜈蚣熬煮液灌胃,正常喂养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勃起功能、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氧氮化物(NOX)、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参照中医典籍及现代精神病学、心理学研究,结合临床诊治经验,从形神一体观出发,阐述抑郁障碍主要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其病以“情不遂、气不顺、脏虚实、闭户牖”四因而成,除情志之外,气机不畅是致病的中心环节,躯体疾病和久坐久卧亦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脏腑功能盛衰直接影响“五神”功能,多因错杂,最终形成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意志活动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治疗当形神兼顾,遗方用药之外应注重认知行为治疗、正念干
目的 探讨水蛭粉外用对大鼠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性创面,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建立难愈性创面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水蛭粉外用组和西医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创面造模后第3、7、11、15天的创面愈合率、愈合时间;在创面造模后第7天取各组大鼠背部创面肉芽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法检测肉芽组织中CD34、VEGF含量,用Wester
写作既是一个输出过程又是一项产出性技能,它是衡量英语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的基准。不可否认的是,新高考读后续写题型进一步加大了高中生写作的困难,导致很多学生不会写,害怕写。本研究主要以互动协同理论为基础,尝试探讨与传统的PWP教学法相比,多轮续写是否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成绩产生影响以及是否能够促进他们在语言、内容和语篇三方面的写作能力。鉴于此,本研究试图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与传统的PWP教学法相比,I
报纸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人群计数方法促使人群计数精度取得了显著提高.然而,密集人群中的人头尺度变化与复杂环境干扰仍是影响网络计数精度的主要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全局双分支网络对密集人群计数.局部分支主要由尺度感知特征提取模块实现,以建模密集人群中人头的尺度变化.全局分支主要由位置感知注意力模块实现,以增强网络对人群与背景之间的判别力.提取到的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会送入特征融合分支处理,回归人群密度
21世纪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重大政策的演变历程遵循以发展为主旋律、以改革为关键词、以类型为指南针的国家逻辑。未来我国职业教育重大政策应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基调、以全面协调发展为总要求,更加突出职业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更加注重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性,构建完整的职教体系、培植鲜明的类型特征。
我国自19世纪80年代开展老年大学教育以来,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来,我国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缓慢,表现为城乡发展差距大、适合农村老年人的教育产品匮乏、老年人参与度低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城乡老年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传统办学主要面向城市离退休群体,教学模式僵化,老年大学办学方案滞后,农村老年教育观念滞后且认可度低。建设村级老年大学与乡村振兴战略互动耦合,逢时顺势,能够培养文化、技术全面提高的新型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