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苦旅”中的文化行者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看过一篇《论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文章中说:“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他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以崭新的范例拓宽了当代散文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散文审美形态,使散文的河流改变了流向,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个体意识的抒发到整体精神的张扬。余秋雨的散文集史学、哲学、美学于一身,把高深的历史文化问题融入世俗,开辟了中国文化的新纪元。”很多读者说,理解余秋雨,要从他“苦旅”中的文字开始!
  文化,是中国的脉络和灵魂
  
  《文化苦旅》,中国历史命运和文人人格的构成,是他探讨的主题之一,问世以来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山居笔记》,探讨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归宿和社会灾难,文笔澄澈精致、万物溶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他把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作出理性的对比和思考。
  2011年11月初,余秋雨与豫西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文化接触,一场题为《文化创意与特色文化建设》的演说,从上古到明清,余先生深入浅出地侃侃而谈、如数家珍,故事与哲理结合,人文与地理细分,条理清晰,见解独特。毫无疑问,中国的文化领域内一直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余秋雨经常思考社会现象类问题,特别是中国文化界的社会现象类,他说,“现在文化领域出现了很多乱局,这个乱局是我从事文化以来一直想清理的,但是没有想到我们无法清理它……”余秋雨认为,人类的文化教育造成了一种错误的惯性,一代一代地误导下去,应该引起人们注意。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大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
  “文化问题往往没有简单的是非。作为中华文明的子民有这样一种奢侈感:从不同的记忆起点出发,都会延续到我们脚下。能够讲这句话的民族,在当今世界已经不多了。”这是余秋雨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一书中所说的话。他道出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相比,是唯一硕果仅存且令炎黄子孙值得为之喝彩、为之骄傲的心声。余秋雨说,由于文化不鼓励这种后退一步的发问,因此每个人真实的需要被掩盖了,“需要”变成了“想要”,而“想要”则来自于左顾右盼后与别人的盲目比赛。明明保证营养就够,但所谓饮食文化把这种实际需要推到了山珍海味。极端豪华的地步;明明只求舒适安居,但装演文化把这种需要异化为宫殿般的奢侈追求……大家都像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得气喘吁吁,劳累和压力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身。莫里老人认为,这是文化和教育灌输的结果。他说:拥有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创造,是艺术的代名词
  
  人类早已建立的交通规则、文明约定,没必要去突破;但对于真正的大问题,例如疏离盲目的物质追逐、确立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等等,必须自己拿主意,自己作判断,不允许任何能言善辩的旁人和从者如云的诱惑,来代替自己的选择。
  自《文化苦旅》出版以来,余秋雨专事“大文化”散文创作,其学术著作出版从此中断。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余秋雨以《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笛声何处》成为海内外知名的作家,而他的学者身份,渐渐被人淡忘。
  在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的那些年里,他完全不参加各种研讨会,不发表一般的演讲,也不写小文章,全部心思都投在补课性的学术研究上。“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在2005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余秋雨学术专著系列”包括《艺术创造论》、《观众心理学》、《中国戏剧史》、《戏剧思想史》四种,这些学术著作是余秋雨花8年时间完成的,在当时曾经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本《戏剧理论史稿》有68万字,西方东方14个国家的戏剧理论思想都涉及了。它将传统理论讲到19世纪。这是中国第一本研究戏剧审美心理的书。他说:“从戏剧研究,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集体心理。”
  《艺术创造论》(原名《艺术创造工程》)一书中余秋雨醒目的提出“创造”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对艺术有绝对意义,对整个中国文化没落和再生也有绝对意义。他说,“我没有预料到后来我们会面对那么长时间的文化保守主义和艺术保守主义,但似乎又有一点模糊的预感。因此,我在论述这个概念的时候十分动情,在写完十章之后又附加了写法比较特别的一章。”余秋雨说过,他希望艺术实践者面对艺术理论的时候,不要被学究式的重重分割所吓退,因此本书在探寻一种对古今中外都大致适合的“通理”结构。我把不同时空的艺术经验邀于同室、熔于一炉,来展现人类对艺术认知的“异中之同”。
  
  境界,让人生充满韵味
  
  从《文化苦旅》到《借我一生》,余秋雨的书一直在畅销,他的身影经常在一些公共活动中出现,他也一直被媒体所包围。有人说余秋雨是“文革余孽”,还有人说他“拒不认错”,甚至有人说他是“文化骗子”。余秋雨则简单的回应说自己是个自由人,“我没参加作协,没参加文联,除开我自己写的文章外,和任何单位都没有关系,完全脱离所谓的文化圈。以后连文章也不写,也不再住在上海和深圳,到一个冷僻的地方,让他们继续骂去吧。”
  曾经有一位患了绝症的社会学教授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最后一堂则是葬礼。老师谢世后,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题目就叫《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连续四十四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
  1998年10月,余秋雨在四川成都府南河畔为《相约星期二》写了序,序的开头,就设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什么样的人谈人生才合适。现在的九零后,动笔会写“生活的风帆啊”之类的句子;还有街头的老大娘,开口会发“人这一辈子啊”之类的感叹。兼有人生阅历和思考水平的人,一般就不谈人生了,余秋雨说,“大多数智者躲避这个问题,是因为领悟到自己缺少谈论的资格。再大的专家也不能说自己是人生领域的专家,一时的感悟又怎能保证适合今后、适合别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远不是人生上的成功,一个领导者可以在诸多方面训斥下属却必须除开人生。”
  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身在人生而蒙昧于人生,大多数浅陋而造作的小故事,发几句评述,吐一点感慨,好像一谈人生,作者和读者都必须一起返回到极幼稚的年岁。越有教养越明白这些道理,因此就越少谈论。余秋雨认为这是一种身心的自我洗涤,洗去一切原先自认为合理却不符合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大原则的各种污浊,哪怕这种污浊隐藏在最后一道人生缝隙里。
其他文献
【导读】:这是俞敏洪在长江商学院十周年讲话的节选。讲大家在一起合伙到底怎么才能合成功?在现实当中,他和徐小平、王强、大学同学的合伙在一起是相当成功的,也有发展当中的冲突。但他认为做事情不能什么都是他一个人人做,一定要有合伙人,所以他总结了几个要素。  第一,所有的事情如果做的时候,最好你一个人开头先做,哪怕你先做一个月。比如做一件事情,成立一家公司,干一件事情,你先自己做一个月、两个月,做的时间越
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对于他的一生,世人的评价可谓众说纷纭,毁誉褒贬兼而有之。但对于他的作品以及他对艺术形式的多方面的探索,人们还是一致认同的。也正是因此,毕加索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简介:  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马拉加,1973年4月8日卒于法国木甘。  毕加索(1881-1973)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每一个活下来的成功者背后都躺着九百九十九个领了便当的龙套  2013年的8月25日,我和连客团队的三个合伙人一起在打包清理我们办公室中剩余的杂物。合伙人J坐在地板上,调侃说:“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创业失败了好不好?”其实他的意思是,2012年11月,他曾经负责关闭连客位于北京东四的办公室,变卖了所有家具和办公用品,打包撤出;2013年2月,他又一次和当时刚刚裁员一半的连客团队一起清扫我们曾经的大办公室
为了拍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水下取景,李安考取了潜水执照,56岁;为了演好《一代宗师》里的八极拳宗师,张震从零开始学了三年八极拳,36岁;为了在末日来临前努力生活下去的我,30岁。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相识李安是透过《饮食男女》,《喜宴》与《卧虎藏龙》。犹记得《饮食男女》里折射出的浓浓亲情,那每一句台词的烟火气,每一顿饭菜的烹作细节……会让你不由自主的想要
香港四大地产商之一的新鸿基地产联席主席郭氏兄弟郭炳江及郭炳联,以及前政务司长许仕仁,3月29日先后被香港廉政公署人员带往总部“喝咖啡”——协助调查,随后被拘捕。这是香港回归后,廉署拘捕的最高级前官员及最富有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有消息指出,案件涉及前高官于在任期间,向私营机构提供机密资料,怀疑有官商勾结。这件轰动全港的廉政风暴的举报,可能与同郭炳江、郭炳联争夺家产的亲兄弟郭炳湘有关。受此消息影响,新鸿
主持龙年春晚、录制首支单曲……撒贝宁已然有明星的潜质,这不,最近的“反拍”事件又让原本是报道者的他“被报道”了一把。像明星一样被追逐,从主持《今日说法》开始,他注定要谱一首魅力之曲。  曾经,他是优秀的法制节目主持人,是各类主持人大赛的奖牌得主;现在,“当红小生”则是他当之无愧的称号,因为在法制以外,他还耕耘着另一片快乐的土地。    栏目组的“元老”    撒贝宁来自武汉的一个军人家庭。1994
Yves Saint Laurent 2012春夏巴黎时装周的秀场时装周上,高圆圆以透视装、小烟熏、烈焰红唇,赢得全场人的肯定。从1996年被发掘拍摄了第一条广告至今,高圆圆先后涉足模特儿、演艺圈,近来又步入时尚圈,成为各大时尚杂志的封面女王。年过30的她,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和洗涤之后,更显得纯净、睿智、美丽的无以复加。  “演员站在那里,本身就是戏,高圆圆具备这样的特质。”  1996年的2月,
9月11日《白鹿原》发行方通知各大影院,电影《白鹿原》由于技术原因延期上映。20年来,《白鹿原》累计销售超过600万册,赢得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并被公认为中国当代文学中最具经典意义的一部力作。雅俗共赏、曲高和众,经典与流行,艺术性和可读性在这部作品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这是《白鹿原》成功的秘诀。多年来,从话剧、电视剧、舞台剧到最近要公映的电影,各种改编、改造《白鹿原》的艺术实践也在不断丰富这本小说的
2012年11月21日,天心天思商学院创立年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阿里巴巴报告厅圆满落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中国企业的砺炼”,年会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担任学术指导,由天心软件集团、天思软件集团主办,微软、玄奘之路联合主办,台湾国际贸易局做指导单位,新浪财经、CUTV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等近百家媒体报道。本次论坛由北青传媒副董事长李世恒担任主场主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志学教授担任致辞嘉宾
导语:他是中国文坛超重量级的作家,他的文学才华、创造力、艺术能量在中国文坛上应该说是举足轻重、首屈一指的,因此笔者斗胆地说,莫言的高度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中国当代纯文学也终于开始“火”了。莫言的小说写作充满了激情,对性的描写也是关注生命的重要表现。他的小说也具有暴力美学的特征,对酷刑的极致描写,对现实的夸张隐喻,既和莫言自己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也是时代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