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知识分子人性的经典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ZHOU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围城》从不同视角和层次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不仅展现出他们自私、虚伪、庸俗、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的卑劣人性,更揭示了形成这种劣性的根源——欲望追求的无止境。小说对历史的征引和现实的反照,具有普遍性经典价值。
  关键词: 围城 知识分子 人性 经典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围城》是现代著名作家钱钟书惟一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一部经典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围城》的意蕴丰富而复杂,作者以犀利的笔锋透过社会表层和文化内蕴直逼人性之最根本,从文化反思的角度细致地刻画了在洋文化和旧学问错综时期的知识分子众生相,真实地表现了20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知识分子的劣根性,深刻地反映了一个特定的时代,小说在艺术典型的塑造上,在揭露和讽刺的尖锐上,都不亚于《儒林外史》,有“新儒林外史”之称。
  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围成》中众多知识分子形象以及他们人性中的劣根性。
  
  一 多元人格
  
  方鸿渐作为主人公,是《围城》精心刻画、贯穿始终的一个人物。小说主要以他留学归来后的行踪为基本线索,围绕他在爱情和工作上的追求展开情节,揭示他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变迁轨迹。
  方鸿渐出身于一个封建绅士家庭,他从小接受的是封建教育,后来靠挂名岳父的资助出国留学了三年,是一个受中、西方文化影响极深,从思想到行动皆充满了矛盾的复杂人物。复杂的文化背景,形成了方鸿渐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生坐标和性格特征。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道释”文化,强调的是将社会的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欲求,从而使人时时处处以公众的道德尺度制约自己的行为,异化自我以维持社会。方鸿渐留学西洋,受西方现代文化尊重个性、重视个人价值、鼓励个人发展的影响,主体意识开始觉醒,有了追求自由的理想和愿望。在这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影响下,形成了方鸿渐对立的人生态度和多元的人格特征——认真而又玩世,自信而又自卑,正直而又脆弱,冲动而又无力。
  在归国船上同已有未婚夫的鲍小姐的追逐欢乐,就显示出了方鸿渐玩世不恭、荒唐苟且的一面。一方面,他怪鲍小姐行为不检,但另一方面他对鲍小姐的引诱表现得十分兴奋;当鲍小姐玩弄他又不理睬他之后,他既气愤,又安慰自己说“并没有吃亏”。当纯真自然、聪明妩媚的唐晓芙追求他的时候,他采取了极为认真慎重的保守态度;而真正到了决定终生大事的时刻,他采取的却是无所谓的态度,很轻易地丢掉自主权,与孙柔嘉结婚。在三闾大学任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先后经历了被骗降职、阴谋暗算、停职解聘等一连串的排挤和打击,在这个黑暗的生活环境中,出于正义,他有过不平,有过愤怒,有过抗争。但是,在抗争的同时,他又显得因循苟且,怯弱胆小,屈服于环境的压力,甚至还对现实存在幻想。高松年降了他的职,他闹辞职,不去参加高松年为新来教授的接风,但又经不起赵辛楣的苦劝,最后还是去了;虽然遭到韩学愈的暗算,但他还希望关系能维持下去,平时见了面仍点点头,或者远远地躲开;他在三闾大学的工作只是打杂,却时刻企望高松年升他为教授,最终还是迫于环境的压力,离开了三闾大学。方鸿渐复杂而又矛盾的多元人格具有极大的时代典型性。
  
  二 自私 虚伪 庸俗 卑琐
  
  《围城》用犀利的笔锋划破了处于中西方文明夹缝中的知识分子的高雅面纱,揭示出他们人性中肮脏丑恶的一面。表面道貌岸然,浑身伪善,口称维护教育尊严的校长高松年其实是个老奸巨猾、玩弄权术、贪恋酒色之徒。当属下告诉他,李梅亭在镇上嫖土娼的事情时,他却不仅不管,还告诫属下:“君子隐恶扬善,这种男女间的私事,最好别管。”外表老实木讷的外文系主任韩学愈,背地却是个厚颜无耻、欺世盗名的家伙,他不但花钱买了个美国冒牌大学的博士文凭,还把国外报刊广告栏里刊登的寻找职业的行乞广告拿来冒充自己的著作,骗取了一个国立大学教授的名衔,并当上了系主任。到处挂着“牛津”“剑桥”的幌子装点自己门面的曹元朗,却是一个才学空疏,只会写些拼凑杂诗的所谓“诗人”。《围城》塑造的知识分子无一不具有某种令人厌恶的人性阴暗。庸俗不堪的李梅亭,不学无术,却靠私人关系当上了三闾大学的“教授”,他宁可淋雨也不愿拿出自己的雨伞与同事共用。苏文纨外表典雅华贵、清高不群,内心却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她在法国里昂大学攻读的是法国文学,却借中国新诗文学在法国尚属稀有之物这一契机,写了一篇《中国十八家白话小说诗人》的论文获得了“新授博士”的称谓;嫁给曹元朗之后,遇上时局动荡,她又开始从事与女博士的身份不相当的勾当:来往于香港、重庆搞走私活动。又如孙柔嘉,外表天真纯朴,骨子里却十分刁滑,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性,重男轻女的家庭出身,使从小不被重视的她学会了不择手段去夺取喜爱的东西,当她遇见倾心的男人——方鸿渐时,她的心计成就了她的婚姻,而目的达到之后呈现出的又截然是另外一种面孔……《围城》对虚伪的文明掩饰下的人性丑恶具有极强的感受和认识力,对每个人的每一个举动,都能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阴暗心理,甚至能在人的正义行为背后发现某种羞于见人的东西,将他们那种故作高深背后的浅陋,那种一本正经背后的空虚,那种故作聪明背后的愚蠢,那种欲盖弥彰背后的卑鄙,一一揭示得深切而剔透。
  《围城》撕开人物富丽堂皇的外壳,照见知识分子灵魂深处丑陋的虚荣心。三闾大学的教授们时时发出对往日荣光的追叹:汪处厚常念他那南京的房子;赵辛楣老说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会一夜之间加官进爵几级;李梅亭在闸北忽然间就有了一幢洋房;就连方鸿渐也把自己在沦陷区的老宅讲大了好几倍。在描绘买办张先生喜欢在中国话里夹无谓的英文字时,《围城》写道:
  “他并无中文难达的新意需要借英文来讲,所以他说话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装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作者对人性的虚荣形象进行了生动而幽默的揭露和批判。《围城》中刻画的三十多个知识分子形象,人人面目新鲜、个个秉性迥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全方位揭示了知识分子隐埋于深层的自私、虚伪、庸俗、卑琐人性。
  
  三 尔虞我诈 明争暗斗
  
  《围城》展现了三闾大学从校长到系主任再到普通教师的人物之间,尔虞我诈、明争暗斗、相互倾轧的人际关系。高松年先聘了号称是自己朋友的李梅亭为文学系主任,不久又改聘很有来头的江处厚;李梅亭得知主任位置已不属自己,便拍桌大骂高松年,并与汪处厚公开对垒。高松年起初发帖聘方鸿渐为教授,后变卦降聘为副教授,却谎称自己曾寄过一封信事先申明。韩学愈靠假文凭骗取了历史系主任位置,由于方鸿渐知道了他的假博士学历,他就对方鸿渐先以礼怀柔,再施以暗箭。同住一室的两位青年女教师,讲师范小姐和助教孙柔嘉,在彬彬有礼的表面背后,则是相互贬低对方。这种人际关系不仅弥漫于公职场合,还延伸到了家庭生活中。如方、孙两亲家皆按各自标准来衡量方鸿渐和孙柔嘉夫妇的才貌、地位、本领和门第,皆认为自家吃亏了,于是在明里暗里皆有不尽的互相讥讽与蔑视。
  《围城》对各种人物作不同角度的剖析和揭露,写汪太太为范、刘两小姐与方鸿渐、赵辛楣做媒请客,本意就别有所图;范、刘两人满怀热望,而方、赵两人表面奉承虚应,内心则别有所思;当中又插入了校长高松年,他时阴时阳,时时心怀叵测。这场貌似欢心的宴饮,恰似一场鸿门宴,猜疑、嫉恨、虚情……涌动着无尽的心理暗流。
  《围城》塑造了一群知识分子形象,赋予了新的审美特质和更加丰富的内涵,对现代知识分子丑恶人性的鞭鞑和讽刺达到了入木三分的程度。在发现和揭示人性的弱点上,在对自我的观照和审视上,达到了与《阿Q正传》相类似的深度。
  
  四 欲望难足
  
  《围城》完成了对人类本性的又一发现——“围城现象”。“围城现象”是现代人生的反映,也是整个人类的一种心理。“围城现象”的起因源于人的某种劣根性:欲望追求的无止境和难以满足。主人公方鸿渐就是不断地为自已制造“围城”:作为一名留洋学生,在旧中国,应是一件珍宝,他的人生应是荣华富贵,花团锦簇,然而归国回到上海后,他既没有获得“衣锦还乡”的荣耀,也没享有“洞房花烛”的喜悦,留学的报偿依然是失业,他想在爱情的甜梦柔乡中找回生活的勇气和失落的理想,却不想爱情落了空,他只能在空虚和幻灭的“围城”中徘徊。之后他想冲出上海“围城”,去寻求事业的成功,不惜艰辛来到了内地三闾大学,然而三闾大学的勾心斗角却又使他陷入了新的“围城”,于是他在孤独和寂寞中匆忙建立家庭,以慰藉自己枯竭的心。为摆脱三闾大学这座“围城”,他偕同妻子转回上海,不想困境和倒运总如影随形地追缠着他,家庭竟又成了他新的“围城”,无休无止的口角和层出不穷的纠纷使他心力交瘁又陷于困顿。于是方鸿渐又决心冲出上海这座“围城”去重庆……直到小说结束,方鸿渐都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归宿,但以逻辑推见,方鸿渐将在自我实现的社会本能的驱动下,一次次地追求,一次次地陷入新的“围城”,逃出一座“围城”,又陷入另一座“围城”,在永久循环往复的“围城”中不停地徘徊和挣扎。《围城》在展示方鸿渐悲剧时,毫不讳饰地揭示了知识分子人格素质上的劣根性,对“围城现象”进行了阐发和开掘。人是不安分、不满足的,总要寻求自我欲望的满足,不断地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构成了人生万事。方鸿渐这种“进城”“出城”的举动正表现出他的不安分与不满足,是他在追求道路上的一种心迹展现,具有很强的普遍性,揭示了一种人类永恒存在的痛苦——理想与现实的残酷反差。所以,方鸿渐的困境既是他个人的,又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这便是知识分子的劣根性所致。
  
  五 结语
  
  经典,意味着有明确的历史定位,意味着意义的持久与价值的深远,它是一个民族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价值,是一种文化的深厚积淀。一部经典作品,对前世的征引和对后世的印证和启示都是深远的。从《围城》中,让人看到了《儒林外史》中那群奔命于科举狭缝中的知识分子身影,而在揭示改革开放新时期知识分子人性的作品中,李晓的《继续操练》写了华大校园里的教授、讲师、研究生们之间的勾心斗角,无一不是为了追逐各自的私利,而表面上却都一本正经地扮演着他们那庄严的角色,总是企图把这种自私、庸俗、尔虞我诈披上一层真理的外衣。周昌义的《作家忏悔录》写的是一批作家、编辑和评论家等知识分子在各自暗藏私利目的下的假清高、假脱俗、假威严。比照《围城》中处于中西文化交融嬗变中的知识分子们,又何其贴切而似曾相识。而在思维方式、文化姿态和审美心理方面,在挖掘造成知识分子负面品格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心理根源方面,在批判的力度与深度方面,杨绛的《洗澡》与王蒙的《活动变人形》又更接近于《围城》。当今的中国知识分子,辗转于社会的夹缝,挣扎于求职、求偶、混文凭、发论文、提职称、谋薪金种种生存境地,“围城”不仅无刻不有,且越转越多,越挣越紧。当今高校中,方鸿渐式的人物,李梅亭式的人物,高松年式的人物,苏文纨式的人物,韩学愈式的人物,不仅大有其人,且更为淋漓尽致。社会的病源存在,人性的劣根难除,历史的悲剧就会延续。《围城》就像一口老井,后人可以从里面打捞起历史的沉渣,亦可以从里面映照出当代的丑态。
  
  参考文献:
  [1] 敏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艺术杰作——喜见〈围城〉新版》,田蕙兰:《钱钟书、杨绛研究资料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 钱钟书:《围城汇校本》,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年。
  [3] 陆辉:《灰色知识分子阿Q——〈围城〉中知识分子的人性探究》,《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4] 李志明、周坤:《论〈围城〉对新时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影响》,《中国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
  
  作者简介:覃忠盛,男,1950—,广西宜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河池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谢灵运在佛经翻译上的成就久为其诗文上的盛名所掩,本文从追溯其从事佛经翻译的缘起入手,分析了谢灵运从事佛经翻译的历史背景,也阐明了他在这方面的主要成就。  关键词:谢灵运 谢灵运体 佛经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提及谢灵运(385-433),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会是他那些世称“谢灵运体”的山水诗。这些诗寓理于情,寓情入景,其绚丽的意境、精美的辞藻一直备受推崇,
期刊
摘要湖湘文化,和其他的区域文化一样,包括与文献典籍、思想学术相关的精英文化和以民风民俗、心理习惯为表现形式的通俗文化。出自湖南湘中地区的当代花鸟画家王憨山的艺术风格,集“土气”、“大气”、“才气”、“文气”于一身,此一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湖湘文化有着深远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王憨山 花鸟画 艺术风格 形成 湖湘文化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道南正脉,殊荣千秋。盛于宋明扬于今时的
期刊
摘要本文就杜菲绘画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内容、绘画构图、灵动的线条以及光与色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画家作品的内涵及审美特征。杜菲作品流露出优雅而又敏捷灵动的气质,具有装饰性的审美特征,为20世纪初叶的欧洲现代派绘画,书写了鲜丽多姿的一章。  关键词:杜菲 绘画作品 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一 前言  杜菲(Raoul Dufy 1877-1953年)生于法国北部港都勒阿弗
期刊
摘要《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的“边城”长期以来被人们看作是 “桃花源”。本文通过《边城》中人物翠翠的外表美与心灵的孤寂,船总与船夫的为人善与处事的“不善”,天保与傩送的血缘真与情意的“不真”,探讨了人性和生命,山寨是边城而不是“世外桃源”。  关键词: 边城 人性矛盾 原因  中图分类号:I246文献标识码:A    中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自它诞生之日起至今,就引起了人们的
期刊
摘要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微风入林》描写了一个普通女性在情感生活中被男性势力所左右,虽然唤醒了追求自我幸福的意识,但在尝试中由于寄托于他者的拯救仍然囿于困境,并最终在探索女性自我解放的道路上走向了悲剧的过程。  关键词: 女性失语 男性话语权势 自救 他救    迟子建是在中国当代文坛上颇具特色的一位女作家。她以其独特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对女性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以及多样的心理历程进行了大胆的审
期刊
摘要萧红的创作,始终都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展现中国在“五四”新文学发生之后,生活在中国最偏僻的乡村中、远离文明的一群连生存的权利都没有的底层妇女的命运。她不仅从社会机制上,更从文化层面上进一步探讨妇女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萧红 生存 劳动妇女 精神奴役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俄国作家维亚席姆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风格的作家等于没有命中的箭。”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期刊
摘要丁玲创作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反映我国上世纪40年代土地改革斗争的小说,小说在关注整个社会阶级解放的同时,也注重对人的解放的追求,流露出了对人的意识的深刻关注。本文主要从精神的觉醒与解放、人性的异化和回归两个角度来分析小说是怎样展现对人的解放问题的关注的。  关键词: 阶级解放 人的解放 双重追求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丁玲是一位深受“五四”启蒙精神影响的作家
期刊
摘要散文是最能体现作者真实情感和心理的一种文体,马丽华的散文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更能体现其散文创作的独特魅力和深层特点。本文从诗化心怀、悲悯心理、学者心态和矛盾心理等四个方面详尽地分析了马丽华的散文创作,从中也正能体现其散文大气、质朴、率真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 马丽华 散文 心理  中图分类号:I207.6 文献标识码:A    马丽华的散文在近些年来颇受读者关注,她的散文作品并不算太多,但
期刊
摘要刘申五的长篇小说《温柔的罪过》,实现了其艺术历程中一次从歌词创作到小说叙事的文学内部空间的“跨界书写”。该作品超越了一般婚外恋题材小说的叙事成规,将探索的主题伸向伦理、欲望、人性等精神场域,并在审美上进行了开创性地建构,对叙事作品进行了一次诗性的虚构与想象。  关键词: 《温柔的罪过》 婚姻伦理 欲望 人性 诗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在线性时间维度上梳理刘申五多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霍桑《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双重人格,在社会上、道德上和宗教上对这一充满矛盾的人物进行剖析和探究,阐述了丁梅斯代尔为了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罪恶的救赎所付出的代价——死亡,并同时揭示了霍桑为自己困惑、矛盾的心态所设定的通往自由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自由 代价 双重人格  中图分类号: I106.4 文献标识码:A    纳撒尼尔·霍桑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传统的宗教文化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