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商会vs地方立法

来源 :文化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niba34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劳资纠纷导致的社会问题愈发突出。2010年5月,广东南海的日企本田集体罢工事件就是其中标志性的案件。该事件历时19天,可谓改革开放以来影响最大的一次集体罢工。直到当年的6月,在政府、工会、企业和工人代表共同参与的几轮集体谈判之后,投资方本田承诺大幅增加一线工人工资,该事件才得到最终解决。在本田事件的示范效应下,各地工人的集体抗争持续涌现,特别是在经济相对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汹涌而至的抗争潮影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稳定。为了缓解劳资双方在法律制度之外的对立,已经搁置了两年的《深圳市集体协商条例》和《广东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又分别被纳入两级地方立法的议程,然而这次的立法工作受到一些外企的联合反对,不得不再一次搁置下来。
  这类立法在当时为什么会被反对?又是谁在反对?《中国季刊》2016年春季卷刊发了题为《外企商会对中国立法的影响》一文,作者许少英(Elaine Sio-ieng Hui)和陈敬慈(Chris King-chi Chan)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走访了商会、大使馆、领事馆和各国的政府机构,试图解释不同的海外商会对这两部立法持有的不同态度。他们认为,以往的研究集中于企业个体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外企背后的结社性力量,然而不同的结社性力量在结构上并非是均衡的,这种也就导致了它们在面对这些立法时采取完全不同的行动。
  作者以霍尔和索斯克斯(Hall and Soskice) “资本主义多样性”的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一方面不同的海外商会在全球生产链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另一方面其母国的产业关系模式也不相同,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何只有一部分海外企业协会强烈反对这两部立法。其中欧洲和东亚企业商会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欧洲在华企业大多从事服务业和高附加值活动,集体谈判对这些企业的影响较小,同时欧洲国家长期有着工资集体谈判的传统,中国欧盟商会等欧洲企业协会就少有反对这两部立法。而东亚的跨国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母国又没有工资集体谈判的先例,故其对两部立法持有最为强烈的反对态度。同时,两位作者还谈到中国法律的地缘政治对部分外企协会态度的影响。《深圳市集体协商条例》和《广东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仅仅是两部地方性立法,其实施范围分别限于深圳市和广东省。东亚的跨国企业恰恰高度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受立法影响最大,因此其海外商会就千方百计地寻求各种手段,以阻止立法,而成员企业大多位于中国中北部地区的中国美国商会对此就无动于衷。
  通过个案研究,作者批评了将劳工权力从资本权力中隔离出来并单独分析的做法。利用埃尔文·怀特(Erin Wright)和贝弗里·西尔弗(Beverly Silver)对于劳工权力的分类——市场权力、工作场所权力和结社权力,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了中国劳工的前两类权力在过去十年中大大增强,但第三种权力(结社权力)却依然弱小。这是因为全国和地方工会没能恰当地代表劳工权利,为他们争取应得的利益。最初是深圳工商联合会起草了《深圳市集体协商条例》,然而当压力自上往下而来之时,该组织就很难坚持原初的立场。同样,广东多数的劳工自发组织也很难如同外企商会一般,拥有在地方立法过程中发挥影响的力量和渠道。因此,在地方政府怀疑关于集体协商的法律可能导致不可控的劳工抗争之后,资本的结社性力量就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将两部地方性立法长期搁置起来。(文/金韬)
其他文献
随着作为“极端的年代”二十世纪的远去,世界似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入了一个保守时代。无论是作为右翼的法西斯主义还是作为左翼的政治思潮,在政治上完全失去正当性的同时,甚至也失去了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民众基础。以至于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们总是把核心的批判指向缺乏政治活力的“最后之人”。  然而本届美国大选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在掀起总统初选投票率新高的同时,将带有极端主义色彩的政治再度带回了前台。在本届
期刊
在追求城市经济发展的今天,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模式被很多专家推崇为最有效率的城市发展模式。由于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城市规划的限制,大都市区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人力、物力和财力,发挥单一城市区域无法企及的聚集力量。这种发端于美国的城市模式通常由中心城区和数个郊区整合而成,体现了多中心格局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理念。  尽管大都市区的发展规划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纳,但其实际的运作情况却各不
期刊
在今天北美社会内部,作为反主流文化产物之一的“新时代运动”已经成为非常规意义上“宗教经济”的一部分,诸如万物有灵论、占星学和源自东方的风水学等原本早已被现代工业社会发展潮流所湮灭的词汇,逐渐成为其典范的语词符号,种类繁多的信仰教派采用各种策略吸引信徒和追随者,促成了一个蓬勃的文化产业。作者在文中提到,经过重构的新时代宗教文化提倡实用主义,引导信徒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信仰模式,正迎合了在多元环境下成长
期刊
1980年代,“新自由主义”主宰了西方政治。面对不断扩张的财政赤字和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以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为代表的领导人将矛头对准战后的福利国家政策,尤其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英国,1986年引入的《社会保障法案》就鼓励以个人养老金和职业养老金来替代国家养老金的计划,意图削减财政支出并鼓励个人自立。在发达国家的带动下,这股养老金私有化的浪潮席卷了大部分欧美地区,剧变后的中东欧国家也不例
期刊
现代性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主线之一。在此过程中,传统地方社会的疆界被打破,地方化的实践与全球化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个人从传统社会关系中脱离出来,获得更大的自主性,由此引发地方社会关系的重塑与再造。而中国西部的“走廊地带”作为多族群聚居区,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形态,近代以来,随着现代国家和市场的力量渗透进此一区域,这里族群共处的地方形态发生改变,族群认同的建构与消弭贯穿于这
期刊
政权最高合法性就是能够为人民谋福利,能够为人民服务,这才是万世不易的世界通则,而非其他。  从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始终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紧密联系,但近年来急剧的变革与转型裹挟着置身于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未获得、被剥夺、不安全笼罩着许多人的心灵。政府对于人民诉求的麻木不仁,对于群众利益的粗暴侵犯,官民之间冲突与对抗此起彼伏,愈演愈烈。
期刊
中国今天的外交格局是多重因素塑造的结果。既有作为曾经的国际体系受害者和挑战者,在每当局势紧张时就会表露出的敌我对立思维;也有邓小平时期与外部世界相互依存、追随国际组织搭经济便车的特点;又有国力迅速崛起之后,希望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引领国际体系改造的雄心。不同的政治动机在外交层面带来了“含糊不清”,它构成外交神秘主义力量的来源,但也由此带来高度的不确定性,由于不清楚中国人的底牌,在国际社会上制造出了
期刊
2016年4?5月,“魏则西事件”引发了社会大众对医疗问题的关注,舆论普遍对准“莆田系”的无良及其背后的医院民营化问题。医生与病人之间所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基本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予以解决,或者可以说,一旦个人生病,其生命的决定权就基本掌握在医生手中。部分无良医院抓住这一点,让本来已经丧失继续治疗意义的患者继续进行无谓的治疗。“魏则西事件”在牵动公众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关注的同时,还牵扯出一个医疗方
期刊
“加州学派”在中国史研究中独树一帜,其并非单纯地描绘经济现象的差异,而是用大历史的视角和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深度探讨东西方经济发展差异背后的成因,并在方法论上挑战了传统的现代化理论和西方中心论。彭慕兰通过对比16到19世纪中国和西方的经济环境,指出无论是人口、技术、市场经济,还是奢侈品的消费,中国都不逊于当时的西欧国家。这样的结论对于传统经济史学者来说已经足够,但彭慕兰却要“刨根问底”。他采用宏观的
期刊
中国故事的现有讲法:意义与问题  中国的崛起无疑是20世纪后期以来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之一。因此,对于中国各界来说,如何解释这种崛起的内在逻辑,即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自然是一个严肃的挑战。近年来出现的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的大量研究就是对于这一挑战的回应,构成了中国故事的现有讲法。  由于揭示了超越作为主流思考模式的西方中心主义和僵化的意识形态表达方式的可能性,这类研究值得重视。但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