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开口,最容易冒出来的一句话就是:“我好孤独!”在我周围,其他人好像都有谈得来、站在一起的朋友、恋人,而我,好像永远都是一个人,这该怎么办呢?该死的孤独从来不知疲倦,时时刻刻都会向我袭来。看着没什么电话,几乎只能当闹钟用的手机时;心情不好,想去借酒浇愁,翻遍了电话号码簿也找不到可以发送短信的人时;独自一人,喝醉时;想去看新上映的电影,却没有合适的人一起去时;想去饭店吃饭,却发现那里只出售两人份以上的菜品时;好久不见的朋友,炫耀他们小两口的甜蜜爱情时;迈着八字脚独自回家,经过昏暗的胡同时;做了一个人无论如何都吃不完的饭、菜时;好不容易下决心买了条清爽的连衣裙,却发现没人称赞时;我都感到无边的孤独。
虽然某位诗人曾说过:因为孤独,人才所以为人。但孤独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常见,开始变成痛苦的来源呢?曾经,孤独是一种浪漫,作为略带甘甜的存在,作为人生的必需品而被人所接受。
在我的内心充满了疑问。我真的孤独吗?真的只有我才感到孤独吗?我感受到的孤独是真实的吗?是不是别人故意放到我肩上的呢?
就像不管三七二十一嗓门一定要大的政治人物一样,我也开始怀疑这是场阴谋。反观我感到孤独的全过程,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会感到格外孤独。不是有没有恋人、有没有朋友的问题,而是在打开电视,去门户网站浏览新闻或看杂志时,那种孤独和不安感尤为强烈。于是我陷入了混乱。怎么会这样?看电视不是所谓的娱乐吗?上网和看杂志不是生活中用来缓解紧张的手段吗?
在考察了孤独和不安感进入大脑的方式之后,我发现看电视、上网和看杂志并不是寻找快乐,缓解紧张生活的手段。电视广告真正想告诉你的,不是鼓励你去买什么东西,而是好像质问:“没有这个,你真的能活下去吗?”所以才会让你倍感恐惧。“一个月一共才多少多少钱”的保险广告,不是让你未雨绸缪,为将来做准备,而是在跟你说:“你觉得自己能一直平安无事吗?”化妆品广告好像不是在劝你:“请用我们的化妆品吧。那样,您可以变得更美丽。”而似乎在悄悄地说:“如果不在脸上搽点儿东西的话,就没有男人会看得上你,你就会孤独地老去。”它们不只是在跟我这么说,也在向各个年龄层的人这样说。
“我得在家里给老公养一只蟋蟀”的广告,传达的信息是“如果你媳妇不给你买蟋蟀,就是不爱你,不恭敬你”;标榜高档奶粉的广告不是在告诉妈妈们:“孩子吃了这个可以更健康。”而是在说:“爱孩子,怎么还让他吃那些便宜货?”宣扬“你所居住的房子会体现你的身份”的广告,好像在跟住在半地下室里的人们炫耀:“生活在那种地方也算是生活吗?”销售高级家电产品的广告似乎也在说:“还有谁家连这些东西都没有吗?”因此,很多广告都在问观众:“你拥有什么东西?你在干什么?”当被问及“您家里有黑色平板等离子电视吗”的时候,像我这样没钱的人,只能故作幽默地说:“我的心里很黑暗,这也能算是黑色平面吧!”这可能只是大韩民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人的愤愤不平而已。
广告很聪明。它们不会说服你去买更多的东西,或者告诉你这是你需要的,只是会让看广告的你觉得自己很孤独。它们会把冰冷的不安感传输给你,让你觉得,如果没有那个东西的话,就永远不能进入某个行列,就只能永远孤独地生活下去。为了使自己不孤独,接下去要做什么呢?当然是把你的钱包打开了。
大众文化的真正危害,不是浅薄或煽情,而是会助长孤独和不安。对于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众——我来说,要从它们巧妙地赠送给我的孤独中摆脱出来,绝非易事。我们的孤独,不是我们生来固有的东西。作为从一出生就开始熟悉媒体的一代人,我们的孤独也和媒体息息相关。
如果不能鉴别真正的孤独是什么的话,我们只能不断地打开钱包。这个世界会告诉你这种孤独是难以克服的,不过也不是无药医治,如果投资一点儿钱的话,就可以免于孤独。它们用诱惑的声音悄悄告诉你,只要有了那件漂亮的衣服,去一趟那个优美的疗养地,或者拥有那套简洁的公寓的话,你就一定能免于孤独。这句话听上去太具诱惑,太像真实,人们很容易被骗得团团转。可完全属于自己的孤独,完全属于自己的完美孤独,又能去什么地方购买呢?因为这些滋长孤独的诱惑声音的蒙蔽,我们反而遗失了真正的孤独。
因此,请你勇敢地同这个世界注入给我们的假孤独作战吧。不要因为它们吓唬我们而感到害怕。虽然大家都说年轻人应该多吃苦,但我觉得孤独才是我们更需要经历的东西。让身体在困乏的时候睡觉,让心灵在孤独的时候睡觉。因为只有抓住孤独的时间,才能抓住珍视你周围人的机会,才能握紧见到真正自我的机会。不仅如此,心灵的孤独,还可以开拓心灵的疆域。没有孤独过的人,怎么会懂得值得珍视和铭记呢?因此,如果你感到孤独、疲惫、痛苦的话,你应该感到庆幸,并告诉自己一切都很好,我做得很好。因为这段时间里,你的身体里一定会有好东西滋生出来。
(罗幕轻寒摘自《长得不好看也没关系》)
虽然某位诗人曾说过:因为孤独,人才所以为人。但孤独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常见,开始变成痛苦的来源呢?曾经,孤独是一种浪漫,作为略带甘甜的存在,作为人生的必需品而被人所接受。
在我的内心充满了疑问。我真的孤独吗?真的只有我才感到孤独吗?我感受到的孤独是真实的吗?是不是别人故意放到我肩上的呢?
就像不管三七二十一嗓门一定要大的政治人物一样,我也开始怀疑这是场阴谋。反观我感到孤独的全过程,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会感到格外孤独。不是有没有恋人、有没有朋友的问题,而是在打开电视,去门户网站浏览新闻或看杂志时,那种孤独和不安感尤为强烈。于是我陷入了混乱。怎么会这样?看电视不是所谓的娱乐吗?上网和看杂志不是生活中用来缓解紧张的手段吗?
在考察了孤独和不安感进入大脑的方式之后,我发现看电视、上网和看杂志并不是寻找快乐,缓解紧张生活的手段。电视广告真正想告诉你的,不是鼓励你去买什么东西,而是好像质问:“没有这个,你真的能活下去吗?”所以才会让你倍感恐惧。“一个月一共才多少多少钱”的保险广告,不是让你未雨绸缪,为将来做准备,而是在跟你说:“你觉得自己能一直平安无事吗?”化妆品广告好像不是在劝你:“请用我们的化妆品吧。那样,您可以变得更美丽。”而似乎在悄悄地说:“如果不在脸上搽点儿东西的话,就没有男人会看得上你,你就会孤独地老去。”它们不只是在跟我这么说,也在向各个年龄层的人这样说。
“我得在家里给老公养一只蟋蟀”的广告,传达的信息是“如果你媳妇不给你买蟋蟀,就是不爱你,不恭敬你”;标榜高档奶粉的广告不是在告诉妈妈们:“孩子吃了这个可以更健康。”而是在说:“爱孩子,怎么还让他吃那些便宜货?”宣扬“你所居住的房子会体现你的身份”的广告,好像在跟住在半地下室里的人们炫耀:“生活在那种地方也算是生活吗?”销售高级家电产品的广告似乎也在说:“还有谁家连这些东西都没有吗?”因此,很多广告都在问观众:“你拥有什么东西?你在干什么?”当被问及“您家里有黑色平板等离子电视吗”的时候,像我这样没钱的人,只能故作幽默地说:“我的心里很黑暗,这也能算是黑色平面吧!”这可能只是大韩民国不到百分之一的人的愤愤不平而已。
广告很聪明。它们不会说服你去买更多的东西,或者告诉你这是你需要的,只是会让看广告的你觉得自己很孤独。它们会把冰冷的不安感传输给你,让你觉得,如果没有那个东西的话,就永远不能进入某个行列,就只能永远孤独地生活下去。为了使自己不孤独,接下去要做什么呢?当然是把你的钱包打开了。
大众文化的真正危害,不是浅薄或煽情,而是会助长孤独和不安。对于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大众——我来说,要从它们巧妙地赠送给我的孤独中摆脱出来,绝非易事。我们的孤独,不是我们生来固有的东西。作为从一出生就开始熟悉媒体的一代人,我们的孤独也和媒体息息相关。
如果不能鉴别真正的孤独是什么的话,我们只能不断地打开钱包。这个世界会告诉你这种孤独是难以克服的,不过也不是无药医治,如果投资一点儿钱的话,就可以免于孤独。它们用诱惑的声音悄悄告诉你,只要有了那件漂亮的衣服,去一趟那个优美的疗养地,或者拥有那套简洁的公寓的话,你就一定能免于孤独。这句话听上去太具诱惑,太像真实,人们很容易被骗得团团转。可完全属于自己的孤独,完全属于自己的完美孤独,又能去什么地方购买呢?因为这些滋长孤独的诱惑声音的蒙蔽,我们反而遗失了真正的孤独。
因此,请你勇敢地同这个世界注入给我们的假孤独作战吧。不要因为它们吓唬我们而感到害怕。虽然大家都说年轻人应该多吃苦,但我觉得孤独才是我们更需要经历的东西。让身体在困乏的时候睡觉,让心灵在孤独的时候睡觉。因为只有抓住孤独的时间,才能抓住珍视你周围人的机会,才能握紧见到真正自我的机会。不仅如此,心灵的孤独,还可以开拓心灵的疆域。没有孤独过的人,怎么会懂得值得珍视和铭记呢?因此,如果你感到孤独、疲惫、痛苦的话,你应该感到庆幸,并告诉自己一切都很好,我做得很好。因为这段时间里,你的身体里一定会有好东西滋生出来。
(罗幕轻寒摘自《长得不好看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