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习作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452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背景
  
  这学期我新接了一个班,为尽快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的教学工作,我要求學生每人给我写一封信,写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内容可以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对老师的要求、建议等。阅读来信时,一封题为《被幸福遗弃的人》触动了我,我很想了解这些孩子生活背后的故事,于是我就围绕“幸福与否”对学生生活展开不公开的调查,然后定下了这次“你幸福吗”为主题的作文课。
  
  习作目标
  
  1 引导学生由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悟生活,进而珍惜生活和好好地生活。
  2 互相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习作准备
  
  1 回忆过去的生活。观察现在的生活,想象未来的生活;
  2 收集一些伟人的生活资料,老师有目的地筛选出一部分在班上交流,比如写霍金的《向命运挑战》、写诺贝尔的《最后的辉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调动欲望
  1 谈话交流,引出“幸福”。
  2 小组交流:什么是幸福?要求以“我觉得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形式进行简要地交流。
  【设计意图:在平和的师生交流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想”。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开始“作文”。老师有意识在学生反馈的信息中初步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为下面指导学生习作作铺垫。这是指导习作的第一步,意在调动学生的内部情感、态度、需要、价值观等因素,并使这些因素参与到作文中来。】
  
  二、交流启发,指导习作
  1 引出主题:你幸福吗?
  对于“幸福是什么”同学们都认真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这里,老师知道大家对“幸福”的独特理解,感谢大家精彩的发言,那你觉得自己生活得幸福吗?
  【设计意图:有了对“幸福”的理解,“审视”自己的生活是否幸福就有了基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有三种:幸福、不幸福或还不能确定自己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个问题回归了学生的生活。为学生说生活到写生活拓展了空问,搭建了平台,让学生产生了为自己的生活一吐为快的急迫感。】
  2 同桌交流反馈(选择一道适合自己的问题来说,注意尽量把事情说具体。)
  回顾生活经历:
  A:你幸福吗?如果你幸福,请把带给你幸福的人、事……告诉我们,让我们和你一同分享;
  B:你幸福吗?如果你不幸福,请把你不幸福的原因告诉我们,让我们为你分忧;展望未来生活:你对未来的生活一定充满希望和幻想,你向往的幸福的未来是怎样的?把你与众不同的想法告诉我们吧!
  【设计意图:“珍视个人独特的感受”,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是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的体现,学生有选择性地参与学习。有利于“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的训练。另外要强调的是,无论学生选择哪一道题来描述自己的生活,老师都得注意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首先要尊重每个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老师灵活地在学生的表述中把握好对“幸福”的价值取向:“你”幸福了,应该感谢生活,回报生活;“我”不幸福,那是生活对我的考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我们要勇敢面对现实,珍惜现在的生活,用我们的毅力和智慧开创幸福(有意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来引导)……其实,这是对“幸福”理解的升华,是这次作文最有思想价值和最具挖掘意义的地方。】
  3 选择角度进行拟题。
  在同学们“幸福的生活”里,我们分享到了幸福;透过同学们的不幸福,我们看到了你们期盼的幸福。把你们“正在的幸福”和“期盼的幸福”写下来吧!都说一道好题是一篇文童的眼睛,怎样为你的习作拟道好题呢?
  学生拟题,指名说并把立意新颖的题目写到黑板上“与我分享”栏目里。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从不同角度进行拟题的思维训练,并从分享别人的好题中受到启发,从而为自己的习作拟个好题。】
  4 酝酿写作思路,学生进行习作(可只写个片段),习作提示:
  (1)文体不限:记叙文、书信、诗歌……
  (2)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提示方法)。
  
  总评
  
  让生活走进课堂,引导学生直面现实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懂得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从而珍惜生活,开创美好的未来生活,最后用心灵书写生活。这是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次习作设计还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1 习作贴近生活,巧妙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作文;
  2 遵循习作的思维过程,从想到说,从说到引,从引到写;
  3 设计问题有层次,学生自由选择空间比较大,凸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概念;
  4 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略,在学生完成的片段上指导写完这次习作)。
其他文献
编者按  高考是最广泛吸引中国社会注意力的第一“国考”,其中的作文题则是被赋予最大分值、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价值的关键题目。对高考作文命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升高考作文命题质量,于基础教育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的作文题有哪些亮点?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还有什么需要改进之处?本期我们约请几位高考作文命题研究专家对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叶丽新关注高考作文题
作文是一种语言表达活动,需要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刺激,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创造性表达的热情,强化练习的动因,获得持久的动力。浓厚的兴趣,正是作文的一种良性的、有力的刺激和动力的源泉。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使他们由讨厌、惧怕作文到喜欢作文,我是从以下“三变”中去做的。    一、变“被动”为“需要”    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
人教版国标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掌声》写的是这样的故事: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几年以后,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这信的内容
习作内容    同学们通过口语交际谈了家乡的变化。请你把所谈的内容写成一篇习作。写之前,可以根据自己讲的,同学说的,或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增删习作的内容,调整叙述的顺序;写完后给别人读一读,听听别人的意见,再进行修改。    设计理念    我们的课堂作文指导到底给学生以什么样的帮助?是一切从学生的兴趣从发,跟着学生的感觉走,激发学生放飞想象、自由表达还是遵循老路子,教师牵着学生的思路一步一个脚印
教学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展开大胆、丰富、新奇的想象,尽力让学生说想说的话,写乐写的事。  2.调动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引导学生懂得可用具体的景物或事物来表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楚。    教学过程    一、无拘无束想一想——点燃故乡情  1.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世界是奇妙的,我们的生活是美好的,现实中的人事景物,常能让人心潮涌动;那山川湖海、绿树红花
主持人:有人说第一课时很简单,读读课文,认认生字就OK了;有人说第一课时比较难教,似乎样样都要抓,不知抓什么好;有人说第一课时不重要,上不上没关系;也有人说第一课时很重要,第二、三课时的精彩必须以其为基础……第一课时到底是什么?第一课时应该干什么?怎么做呢?你思考过吗?下面我们来听听部分老师们的意见。    李肖莉    我认为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第一步
新的课程理念给作文教学也带来新的挑战。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真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单凭一个学期的六七篇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应进行一些小练笔。    一、精彩篇章,以读悟写仿一仿    阅读教学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新课标提出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求,特别是精彩的课文,更要走好后半段
整本书阅读量大,课堂时间有限,如何组織好课堂教学就成为关键。2018年10月的泉州五中省级开放周上,张金老师在高二年级开设《月亮与六便士》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其过程为:  提前一个月布置,学生完成阅读。  学生课前分组交流阅读感悟,形成小组成果;选出小组代表,准备文字发言稿。  学生课上展示概括小说内容的书法长联,阐释内涵,完成小说内容梳理。  教师提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提出主人公在三个地点三个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从言语层面感受谜语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  生:喜欢!(异口同声)  师:我这里有一个谜语,想猜一猜吗?(出示)  红口袋,绿口袋,有人怕,有人爱。  生:可能是辣椒吧!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辣椒有绿的,也有红的。  师:对,它开始是绿的,长到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了红色!  生:辣椒的样子有点像口袋。  师:辣椒外实里空,的确像个口袋!  生:辣椒有辣味,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逾十年,改革初期课程与教学备受关注,时至今日教师问题则日显突出,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命题。研究教师教学专长的学者一致认为,领域知识直接制约着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它具有学科性和情境性两个基本特征,并认为专家教师除了掌握内容知识和普通教学法外,还应该掌握学科领域内的知识内容和学科教学法知识。[1]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原本就是教师专业及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学科教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