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雨四合(组 诗)

来源 :鹿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夜晚流淌着白色的雨
  这周,雨水充裕,大地变成了液态
  原本好走的路,开始如山河流淌
  神涂涅人间,也就是一场雨的重量
  旧疾如旧,这连连而落的白雨,每一条
  都像一把白刃,插进我的腰脊
  我在紧闭的黑夜里——翻身。
  如鲟鱼,僵硬也如死鳅
  在悲痛的边界,我看穿过天空的细雨
  也如一枚枚钉子砸下,嵌在
  埋了双重先人的坟茔上
  我也成了被青草湮没的白鸽
  天空,成了所有敏感词的源口
  这深夜的白雨,每一条
  都像一道光,和下玄一色
  新湖
  苍空之下,鱼人与渔人,并肩站在
  檐顶。这“天落的雨”恰好留出了忏悔的空隙!
  欲来之雨和英雄争夺领海,孟女士
  老泪奔流,向东
  流入,纱裙、锦缎,弹奏的拉德茨基
  谱和波纹,以同样的姿态演绎轻柔。
  起承、转合、抑扬、顿挫
  我徘徊在檐台上,想从雨谱中,找到
  空隙。能让,拉德茨基的下半段欢快
  肆意撒泼。然后皖北的大地
  涌出了一片一片新的鱼人的湖面
  湖的姿态是静止的。疾雨不是
  斑鱼
  那些年,赤脚,贴近海滩。心中未备月色
  未备粮房
  未备时轮
  ……
  浪来,浮。浪去而立
  那些年沙粒间翻觅的斑鱼,就是一天的精气神
  那些年谈论政史,为一则消息,忿
  也为一则消息而欢。
  我们都像初翻的海沙,和寰经风日的颜色
  有分明的对比。
  新,成为永恒的循序。
  而那些旧的,也如同老去、死瞑的浮尸
  摊开在游客必经的目区,橫看
  侧看,都是夜筵里互呕的话题!
  少年,眼眸含光。
  似乎中国的一切,都是沙间的斑鱼
  每一次翻开,都能读满整个儿雨季
  雨,让城市如海,我却似茔眠之鱼,白目
  看雨。看檐台外的游客
  裹着斑纹胶衣,赤脚游去深海
  ……
  调整苦痛的甜食
  疾雨之后,橡木圆桌上摆满了乱置的甜食
  麦秆置于篾制的堡垒,镀锌涂青
  秸草捆缚,油灯泛着粼光
  艾姑娘说:“一只麻雀站在吃饭的桌子上了”
  那连续阴暗
  接而骤雨
  封于檐下的生命
  都在寻找某种甜食,用来淡化苦痛
  汤匙和①一碗糖水
  和采栀茶颜色一致,入口涩甜也一致
  我和一只来回窜动的麻雀
  分坐在食盘两端
  分配均匀,毋须篡夺
  时间推进后,我看向对岸木桌的频率,等同于
  麻雀侧眼视我的频率
  我们就这样,和平的
  ——在礼拜天的下午
  出来觅食
  注:
  ①“和”读“huò”,意指搅拌,安徽地区发音,如:和面粉。
其他文献
1  春日的午后,我被家里人叫到伯父家的院子里。院子中间的大椿树已枝繁叶茂,在微醺的春风里摆弄着枝梢上的嫩叶,花牛则安静卧在小猪圈边的桑树下。  大椿树底下端端正正摆着一张小板凳,一块说不清楚是什么颜色的围巾软搭搭地趴在上面,板凳四周是一圈零乱的碎发,离板凳不远的地方则是一群头顶着“西瓜壳”或“茶壶盖”发型的哥哥、弟弟或大侄子,板凳的后面是理发师之泰伯伯。  听老人们说之泰伯伯大概五六岁时被一阵阴
期刊
1  小时候顶渴望串的一家亲戚就是住在大庙的二姨家。  逢到正月初七八的样子,母亲会骑车子到市区称两包点心回来吊在凉房屋顶,找一把锁子把走风漏气的凉房门咔嚓锁上。那时,我的心就紧张忐忑起来,说不上哪一天清晨睁开眼后,母亲和四弟便不在了,她们撇下我偷着去了二姨家。吃过两次亏后,精了,逢到母亲买了点心,睡觉都睁着半只眼睛。  家里弟兄四个,母亲去二姨家不可能都带上,即便是她想带,也做不到。从我们家到大
期刊
我写作的开始,是青少年时代,一首变成铅印的小诗,为立志,也为迷惘和质疑。实际上,我知道,那不是写作。写作,那时对于我,还远远没有开始,分行的句子,只是为了说一种隐喻的心里话。四十岁时,我回到农村老家,沐在泥土里,一住4个月,写下了大量带有泥土气息的诗歌和小说。我以为我的写作开始了。我想说,我自己所谓写作的开始,只是刚刚嗅到一点点儿文学的气味。这世界上,热衷于写作的人太多了,然而太多的写作的人,写作
期刊
父亲脸色依然是那么凝重。父親是来看我的。他每次来不多说话,点着烟坐在我对面。他头发半白,过早地进入了苍老,声音、动作如同吐出的烟圈般那样缓慢。命运的捉弄,使他的脸上也难免闪现泪花。  我知道,是我做女儿的痴迷不悟,让他操碎了心……  我喜好音乐,嗓子好爱唱,小的时候很引人注意,人们猜测我今后可能走声乐之路,但是错了,我当时没什么打算,上课时全神贯注。麻烦的是,同班的男生罗大明对我套近乎。  罗大明
期刊
故土到底是什么?是诞生我们生命的那片地,还是心上的一块绿洲。在一生中的岁月,你与故土的距离,到底有多远,是睁眼可见,还是默念时朦朦胧胧的远方。  我们终其一生的行走,其实都是在寻找一处栖息的故土,安放精神深处的一个家园。  1  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大的地方,才能够稳稳安放对故乡的寄托与想念,这也是我一直迷惑的一件事情。作家苏童有一篇回忆故乡的文章叫做《八百米故乡》,大意是怀念他童年苏州的城北地段,方
期刊
我居新疆苦寒之地,四时有漠风肆虐,烈日高旷。尚喜所居小区内果木森然,夏秋时节有繁花摇曳,绿影叠翠,可以寄高楼,慰远怀。观之花木有疏影横斜静雅之悦目,食之果蔬得舌尖清凉之美意。得此植物小辑,聊以记怀。  ——题记  合欢  合欢,五月始出叶,六月竟开花。  唐苏恭《新修本草》:“此树叶似皂荚及槐,极细。五月花发,红白色,上有丝茸。秋实作荚,子极薄细。”想来是因为地域的差异,至新疆花期竟推迟了一个月。
期刊
二十年后,杨杏花一脚踏入县城,如同昏暗中突然见到光芒,感觉有些眩晕。  多年前,对生活在关山深处榆树湾的村民们来说,县城就是个神话传说,充满了美好的诱惑。好多人叹息,“能去看一看,也不枉在人世走了一遭”。县城太远了,七十多公里路,还是坎坷曲折的小道,又得翻三座山,过两条河。算了,这是去不了啦,只能指望儿孙们长大有个出息,带前辈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了。  机会这东西,就像出门踩狗屎,说踩上就踩上了。
期刊
四月的客人  每年四、五月间,确切说是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总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客人来到杨镇,在杨小虎的酒馆里流连上兩个星期。  他来时槐花刚刚开放,浓绿的叶丛中还只看见星星点点不成串子的白色小骨朵,如同米粒大小;他离去时,槐花已谢,脆生生香嫩嫩的花瓣儿随风飘扬。酒馆瓦檐上,门前溪水畔,水上横卧的小石桥,都撒了一层白玉。  有三个春天,他已经来过。杨小虎记得很清楚,他是个精明的生意人,有细致的观察力
期刊
淡入淡出  星子下滑,一粒微尘落地  命数,星座,天作之合  连托辞都是美的。人之初  性本中——  挣脱,也是束缚  感叹,也是称道  一声啼哭,大于所有的语言  半生路,一生情  努力长大,又努力让自己年轻  追求梦想,又被梦想重伤  时光,兑换了朝气蓬勃  渐渐把我作旧  留下的,都是座上客  ——海闊,天高  抽离的,都是上上签  ——风生,水起  我站在母亲恩赐的结点上  吐旧纳新,淡入
期刊
向晚的蝶  历史的鞭梢,击打着困乏的黄昏。  风声向晚,古老的相思随水车翻转。  提前入梦的林子,最终放飞出那双精灵,它们以蝶的心旌,挑战命运。在这静静的时刻,多情的尘世必将呈现出千种异像,回应那一声心底的呼唤。随风倾诉的钢琴曲,荷锄归来的农人,受制于羊群的牧人,斑驳脱落的记忆……还有那些受伤的夜晚。  或喜或悲的穿越,都是从心田趟过的河流。千亩农田的回馈,抵不过那个带泪的回眸。  风从柳枝拂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