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少年“闯关东”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6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车上的考验
  
  我那颗心还未来得及装下16岁生日的快乐,就被沉重的现实逼迫,家徒四壁,我只能伤心地辍学,外出打工。
  “闯关东”一直是我们山东人谋生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当时的最佳选择,因为外出务工的村里人大都去往关外。父亲带我找到村里那些打算外出的伯伯和叔叔,他们说:“孩子太小,身子骨都还没长硬,万一有个闪失,谁也不好交待。”
  是的,由于我岁数小,加上从小营养不良,人又显得分外单薄,而闯关东都是些繁重的体力活,有较大的风险。这我理解,外出打工,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谁还有多余的精力照顾别人?何况又是一个不光身子瘦弱,还是刚刚辍学,没有任何劳动技能的学生。但骨子里的倔强让我不言放弃,他们不与我同行,我还偏偏就跟定他们了。
  索取到他们的去向地址,在他们出发后的第三天,我也出发了。那一天是1993年正月十九。家乡有句谚语:向外走,三六九。意思是逢三六九的日子外出,可保一路顺利。
  临行前,体弱多病的老父亲反复整理着我的行李,说:“在家时时好,出门处处难。你要多注意身子,危险的活咱不干。挣不挣到钱都无所谓,只要你平平安安地回来!”一番送行的话,让初次远行的我潸然落泪。
  从潍坊挤上火车,发现人很多,都是紧紧地挤在一起,行李都没地方放,我只能背着。火车每到一站,只见有人上,不见有人下,我只好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久,我就感到很累很累,进而就有了一种窒息感。我试着想活动一下,才发现背上的行李好像是镶嵌进墙里似的,已被周边的人们紧紧地挤住了。累得麻木了,竟然失去任何知觉,整个人就呆立在那里,时断时续地迷糊上一觉。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一天一夜,这时,我发现硬座下面不仅塞满了各类行李,还有不少人躺在那里。我好羡慕,也渴望有那么个空间能让我舒展一下身子。一想到这里,被忽视了的身子像是突然醒了过来,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身子仿佛不是自己的了,却总有丝丝缕缕的酸、痛、胀、麻通过各种神经组织传达着,令我不胜心烦,只求快点到站。
  终于到达沈阳北站,我这才发现,腿和脚已肿得放着亮光,忽然就想起家里的种种温暖,想起临行时老父亲的话,一时心酸得不能自抑,打算买一张回程票,但又想到这也是一种人生的考验,如果出师未捷先退兵,那么,以后做任何事情就更难以有恒心和毅力坚持到底了。
  在沈阳等了3个小时,换乘上了至吉林通化的火车。车上依旧很挤,幸运的是,我一上车就看到有一排硬座的底下是空的,忙挤了过去,把行李塞进去,随后人也钻了进去,但里面的空间也很小,只能蜷缩着双腿。我本想把行李枕在脑袋下面,高度又不够,只能抱在怀里。
  我很快就知道,其实躺在硬座下比站着也强不到哪里去:上面硬座上坐着的几个人都脱了鞋子,散发着一种令人窒息的臭味;脑袋不敢稍微探出,否则,走廊上那密如林桩的腿脚随时可能踩到我头上;狭小的空间又闷又热,身上很快就憋出了粘糊糊的汗。又过了一夜,我身上突然瘙痒起来,是那种钻心透骨的痒!我想用手挠,却因空间太小而无法实现。我有了一种深刻的体味:挠不到的痒真是痛苦至极!
  到了通化,我跑到厕所撩起衣服一看,天哪,全身布满了黄豆粒大小的丘疹。我一下子懵了,以为是什么绝症,想去看医生,可摸摸身上那仅有的56块钱,只够到长白山的票钱了。无奈,我只能抱病前行。
  伴着又一个黎明的来临,我终于抵达目的地,那是长白山下的一个小镇——露水河镇。找到村里家乡人的一刹那,我想放声痛哭,却没有哭出来。老板和老板娘则说:“这个孩子真是不简单哪!这么远的路多不容易呀!”
  然后,老板娘带我去了诊所看病,医生说是风疹,打了一针,到下午,身上的丘疹就消了。第二天早上,老板就带上我们全部工仔进山。
  
  长白山下染热血
  
  我们到了长白山一个支脉的脚下。这个季节,比人还深的雪让这里的深山密林分外宁静。偶尔凄厉的山风吹过,会有清脆的枝桠断裂的声音传来,之后,整个林子又陷入骇人的静谧之中。而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让这茫茫的林海雪原喧哗起来。
  我们用比人腰还粗的原木搭建起一座宽大的木屋,再把篷布分别搭在屋顶,围在四周,就成了我们的住处。进前门后一条过道直通后门,靠两边是两排用手臂粗的木棍排列的床铺,过道中间放着一个大大的铁皮炉子,里面的柞木绊子烧成红红的炭火,让木屋子温暖起来。早上醒来,篷子顶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把篷布压得更结实了。捧一把雪,快速地在手上和脸上揉搓着,手和脸的皮肤便由白变红,由冷变热,那种酣畅淋漓的驱寒方法,怎一个“爽”字了得!
  在这里,我开始了我一生中的劳动生涯。我们的工作是配合林场工人伐木。两人合抱粗的大树被林场工人用油锯伐倒后,由我们负责用斧头或锯刀把主干上那些手臂粗的枝桠除掉,然后,由林场工人把大树干锯成4米或6米一截的木材,再由我们用撬棍撬到滑雪道上,那些木材就从山上一路呼啸着滑到山下。
  这里的工作处处潜伏着危险,我们进山的第十天就出事了。那天天气有点阴,而且干冷干冷的。我正在气喘吁吁地用锯刀对付着一根粗粗的树枝桠,“唉呀——呀呀呀——”忽然,一声揪人心肺的惨叫声传来,经过山林的呼应后显得更为恐怖,令人心悸!
  “出事了!”有人在不远处的山包上喊着。我忙跑过去,只见已有几个人围在那里。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血——那洇在皑皑白雪上的鲜血,在雪的映衬下分外让人触目惊心!原来,那人在锯枝桠时,不懂窍门。他锯的那根枝桠比一个壮年男人的手臂还粗,被倒下的大树压住后,弯成一个“弓”形,他如果站在“弓”形的内侧锯,枝桠断后会向外弹,那么,他就不会受伤了,而他偏偏就站在“弓”形外侧,刚刚锯到一半,那巨大的弹性就扯断残存的连接部分,狠狠地弹到了他的脸上,令他面目全非。
  后来,老板给了点钱,把受伤的人打发回家了。
  没过多久,村里一个50多岁的老头在撬木头时,脚下不慎一滑,就滑进了雪道,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越来越快地向山下滑去。后来,人虽然活了下来,但已经残废了!又过了几天,有一位工人被正在倒下的大树压伤了。
  接连不断的流血事故让人胆战心惊。村里有一部分人陆续离开了,但我却承受着惊吓和一部分人一起坚守着留了下来。
  接着,老板让我到山下干一份新的工作——归楞。归楞就是把滑到山下的木材整齐地堆放起来。这是个纯体力的活,四个人或六个人一组,用专用木杠和吊钩把木材一根根地抬到如小山似的木楞堆上。每根木材都有800斤以上,每个人所承受的重量都在200斤左右。说句实话,一开始,我真的坚持不了,没过几天,我的双肩就磨得肿胀起来,通过镜子可以清晰地看到双肩和后脖颈那儿,皮肤已被磨得薄如蝉翼,皮肤下青紫的血肉和血丝似乎随时可能破皮而出。但我并没有退缩,咬紧牙关硬挺着。在经过破皮、流肿血、结痂、退痂、结茧等一系列的洗礼后,我的双肩和腰身变得硬朗了。
  虽然肉体之苦并没整垮我,但精神上的压抑却差点将我摧毁,毕竟,我正处在激情四扬的青春年少时期,从小所接受的教育让我对未来充满无限希望,但在那漫长的雪夜让我精神萎靡。很多成年人都借一壶烧酒,说着家长里短,间或用荤段子刺激一下麻木的神经。而我呢?在这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连一本书都找不到,肉体的磨难和精神的空虚让我日渐颓丧,仿佛由此找到了消沉的理由,开始学着抽烟、酗酒。那种对未来生活的无望,渐渐变成透彻骨髓的绝望。我想,我这一生完了!
  
  松花江畔燃希望
  
  随着季节的变幻,五一节到了。此时,山上的冰雪开始消融,到处都泥泞不堪。我们的伐木工作也已经结束。我又跟随村里的伯伯叔叔们来到了松花江畔的四道白河,开始了开山修路的工作。
  修路进入正式动工阶段。因为凿炮眼需要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扶钢钎,另一个人抡大锤。扶钢钎比较简单,只要在大锤砸过后,稍微转一下,再迅速扶正就行。而抡大锤则不光要有力气,还要有技巧,否则,要么砸到钢钎上无力,影响效率,要么砸偏了砸到扶钎人的手上或身上。因为都知道我没经验,所以,村里人没有一个愿意与我合成一对,主要是怕我拖了他们的后腿,少挣了钱,因为钱的多少与炮眼的多寡、深浅挂钩。这也不怪他们,外出务工,谁不想多挣些钱回家?我又不是他们什么至亲的人,他们对我可以有怜悯的感情,却没有无私照应的义务。但我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丝的难过。
  一个外乡人主动与我结成对子,结果,第一个炮眼还没凿好,他的手腕就让我抡的大锤砸伤了。我难过极了,抱着酒瓶子来到松花江边上,一边灌着酒一边看江上刚刚解体的冰块涌动着流向远方,忽然心里就有了莫名其妙的感伤。我借酒劲开始发泄,反复吟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吟诵完了就高声唱,唱完再吟诵。在我又一次唱着的时候,一阵飘缈的笛声如丝如缕地穿透江水的拍岸声和冰块的碰撞声,抵达我耳边,竟然和着我唱的这首曲子,有种遇上知音的温暖让我热泪盈眶。
  我回到住处,几个工棚已相继亮起了灯光。这时,村里的几个叔叔抢着对我说:“德祥,刚才老板找你。”
  我踏着雪水来到老板的住处,有几个人正在喝酒。老板指着一个人对我说:“小郑,我们的张工很关心你啊!”
  原来,这几个人是林业局派来指导修路工作的,而老板所指的那位张工是林业局的高级工程师,也是筑路队的队长。我刚才的吟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就用随身所带的笛子和了一段。然后,老板就把我的有关情况详细地跟张工说了,张工一再跟老板强调:“千万别耽误了这个孩子,等会儿我要见见他。”于是,老板就去找我了。
  张工50多岁,慈祥的面容挂着让人倍感亲切的微笑,他对我说:“孩子,你还小,应该多学些东西啊!”一阵暖流瞬时通遍我的全身。
  通过交流,我很快知道,他最小的儿子比我还大3岁。很快,我们就结成了忘年之交。我称他“张叔”,他称我“孩子”。之后,老板也有意无意地给了我很多关照。
  没过多久,张叔又把我安排在他身边打杂。虽然只是去工地的来回路上拎拎包,在工地上测量时扯扯皮尺,晚上回工棚后整理一下图纸,但也让村里人眼热得很,他们酸溜溜地说:“真看不出,他还是个当秘书的材料。”
  一天晚上,张叔取出两本关于施工方面的书给我,说:“孩子,以后跟我学筑路施工吧!”言语间透着深切的关爱和厚望。
  施工专业涉及很多数学、物理方面的知识,一般全日制学习尚需要两年,而我当时那点薄弱的基础和并不充足的时间明显是不够的。虽然张叔一有空闲就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解,但我仍然进入不了状态。后来,张叔知道我对这方面的兴趣不大,而对文学则特别感兴趣,就给我购买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和文学杂志,在引导我阅读的同时,还教我写稿和投稿。
  就这样,在艰辛的劳作和充实的学习中,很快又到了大雪封山的季节。我们下山准备回家了。在结算工资时,老板对我们说:“钱呢,现在林业局还没跟我结算,明年你们来时,一定会给你们的。”只有我拿到了全年的劳动所得1726元。
  刚过完年,因为心里不踏实,怕拿不到钱,村里人就托我写信给张叔,打听工钱的事情。张叔回信说:其实林业局早就跟那个老板结清了,林业局现在只是按合同留取了一部分工程质量保证金,而跟着这个老板的另外42名四川民工只拿到了回家的路费,再回去时,老板已不知所踪。
  后来,在张叔的协调下,就用老板的那部分质量保证金把村里人的工钱全部寄回来了。
  年后,我去了青岛,在增加了另一番阅历后,仍然没有找到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再后来,我选择了军营作为我奋斗的另一起点。
其他文献
第一次出门是在17岁那年。青春的叛逆使我渴望离家。一直以为,只有离开母亲,远离家门,就可以逃避母亲的爱,让自己轻松、自由、快乐起来,可没想到,多年以后,逃来逃去,最终无处可逃,反而愈发渴望重回母亲的怀抱,感受那点点滴滴的温馨。  高中读了两年,因种种原因辍学在家,一直信件联系的初中同学小丽突然打电话给我,问我在家干嘛。我说:“好无聊啊,我去找你吧!”没想到她一口答应:“我们厂正招工呢,你过来吧!越
期刊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这是千里之外的儿子通过电话对我深情的呼唤,也是我最迫切又最害怕听到的对良心的拷问。孩子,妈妈也想早点回来,可是,妈妈也不知道哪一天能够回来。  孩子,本来妈妈在有你和你爸爸之前已经有一个家,你还有一个姐姐,可是,为了还那该死的账,打工时,妈妈鬼使神差地被你爸爸骗到了四川那山高路陡的一个边远山区——高庙,用我那时的话说,是没窗子、黑乎乎、泥巴糊的房子。  到那儿后,你爸爸
期刊
大清早的,小区的路灯还没熄灭,父亲就起床了。他要赶早去青云湖钓鱼。清晨鱼儿易上钩,甚至,父亲都想好了要坐在湖边的哪个地方。母亲煮好早餐,父亲也顾不上吃。装了两个包子、一瓶水,就匆忙走了。母亲在身后嗔怪,又不是去抢鱼,非要慌成这样。  已经两周了,父亲就是这样每天很早起来。母亲说,冰箱里已经冻十多条,够吃了。歇两天吧。可父亲不听,他说小力国庆节来,能住好几天。湖里鱼好吃,再钓两三条大的,这小子从小就
期刊
刚开完庭,被判三年徒刑的囚徒回到监仓。正赶上吃午饭,其渭然长叹:“今天是我的生日,去年的今天……”见其伤感,我急忙打断他,从饭盒里夹了一块猪肉送到他的饭盒里,并真诚地说:“生日快乐!”另一囚徒也抢着祝福:“愿你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全仓哗然。    自首  一盗贼被群众追得甚紧,慌不择路,竟然冲进了一家派出所躲避,待其看清楚里面的工作人员是警察时,想要退出已来不及了,他急中生智,对警察说
期刊
向卫国,文学硕士,副教授,供职广东茂名学院中文系,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中西诗学。在《学术研究》、《南方文坛》、《名作欣赏》、《当代文坛》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    卞之琳(1910-2000)是三十年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在早期新诗中最富有现代感。脍炙人口的《断章》是其代表作之一。  对于《断章》,著名批评家刘西渭(李健吾)曾解释说这是“我们的诗人对于人生的解释?都是
期刊
我们于9月17日入川,在成都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8时就起程,从成都经都江堰过寿江大桥进入映秀镇,映秀镇北上就是“5.12”大地震后开辟的“生命通道”,目前还实行临时交通管制。由于这条北上的成(都)阿(坝州)公路大部分已被泥石流覆盖,新开辟的“生命通道”仅够两辆车通行,沿途经危险路段有人站在路边挥动红绿彩旗指挥车辆。从成都到汶川县城120多公里,由于走走停停一共走了7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我们这
期刊
那年,皇上开科取仕。有一秀才清早吃了饭,牵着马出门去赶考。刚走到门口,其嫂嫂正在门前晾衣服,一不小心,晾衣服的竹杆尖尖刺过来,把秀才的帽子刺落地上。秀才看见是嫂嫂,没说什么,捡起帽子就走了。  过了一个时辰,秀才满脸愁容地骑着马回来了。嫂子问他:“老弟,你去赶考怎么又回来了?”  “嫂嫂呀,我一路走去兆头尽不好,所以返回,来年再去。”秀才说。  嫂子一听,忙问:“是些么子兆头?说给嫂子听听。”  
期刊
因为期望过高,因为欲望太多,因为失望常有,所以年轻的我们总是吃不了一点小小的苦头。一点困难一丝挫折一阵疼痛一次失败就常常让我们捶胸顿足烦恼生气,不是怨天尤人就是埋怨自己的命苦。哎,这样下去,往往使自己更加消沉更加悲观,而不能自拔。宝贵的时间浪费了,难得的机遇也错过了,我们不觉得自己在叹息与懊悔当中得过且过、自怨自艾,是可悲可恨的吗?难道要让这样的时日伴随我们一生?人若是失去了内心有力的支撑,自信就
期刊
我这双怯弱的手啊,请别触摸我的心灵,一颗颗被囚禁的心,它们像黑暗中的流星,闪过并且消失,这些有着毒液的新闻,诗歌,小说,这些石头、墓碑,阳光,或者火焰,这些青春期的厌恶者、审判者,时代的病症。  我活着的耻辱,羞愧,我的胆怯,在这里我写下每一个字,它带来着阴影,风,或者黑暗。我们活着,受着怯弱的惩罚。  生活中的旧轮胎,钢圈,钟摆,筒子楼道……这些渐渐圆滑蜷曲的东西。  它们在世界上滚动,像浪在水
期刊
塞壬,她在QQ里叫我,然后又顿了一顿说,没事的,只是想叫叫你。我想,广州实在是太陌生了,她还不习惯那里,她想念东莞的朋友了。  我还记得第一次打电话给她,是一个小灵通,拨过去,一个弱弱的女音,没说什么,只是笑,咯咯咯的,很低,有点怯怯的,往后躲,但却又不经意冒出来,像是没关住,漏下来的一眼柔和的阳光,散落在我这里。郑小琼,2006年初,我来东莞联系的第一个人。是在虎门报社,忽然发现副刊发了她的散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