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媒体进一步普及、功能进一步拓展、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加深刻,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等带来诸多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和趋势,不断创新,提高吸引力、感染力、有效性和实效性。运用博客等新媒体开展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扩大工作覆盖面,延展工作手臂,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进头脑取得实效。
关键词:辅导员博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64-02
一、背景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着力提升网络运用能力,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把掌握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操作技术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必备能力,练就运用“网言网语”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过硬本领。
教育部党组指出,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易班推广行动计划”,打造示范性大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
新媒体改变了现实生活,但也使部分大学生容易沉湎于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加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恋等充斥了大学生平静而纯洁的生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课堂教学、个别谈心、座谈交流等形式,虽然针对性强、反馈及时,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少对场地、时间、方式等的控制,不容易把握教育效果。
新媒体时代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带来了新机遇、新课题、新挑战。运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二、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网络化。网络虚拟性易造成大学生人格的异化,一些大学生以“网络居民”自居,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易产生疏离感。这种对传统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人际交往的疏离,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集体感、归属感,极大地影响了对高校学生工作的价值认同、组织认同和信念认同。
(二)网络思政教育复杂化。QQ是当前大学生最热衷的网络交流方式,辅导员进入学生QQ群进行信息发布,同时也能迅速地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开展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但是由于QQ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用户在发表帖子时可以不假思索,随意性强,往往造成无关信息较多,且刷屏率高,冲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辅导员很多针对性的网络工作易被湮没,不易实现鲜明的虚拟形象塑造。
(三)博客教育功能可固化。博客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特质。博客是以日历、归档、按主题分类的方式来组织文章或帖子,并进行分类,且可以作为知识管理系统来管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充分与读者分享讨论。
三、思路方法
博客虽不比微博、微信便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阅读和传播,但作为一种信息和交流平台,通过一个博客或者一系列的博文,可以很好地实现解决一类问题、受众一类学生、各年级各专业甚至各高校学生共享,不流失,不重复教育的目标。
(一)结合班集体创建,使博客成为班级学生关注的“焦点”。一是推进阵地多样化。学生到哪里,辅导员就到哪里,跟着学生走,也带着学生走。博客同QQ空間、微博、微信、飞信、班级云平台相互补充,互相不可替代。二是推进内容多样化。内容上由通知逐渐过渡到学习、生活、思想、就业、恋爱观、实践等方面。学生也逐渐地形成了“有事情看空间,有问题到空间”的局面,这有效地凝体了班集体。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讨论学生最关注的话题,解决学生中间最关切的疑惑。在增强学生班级归属感和辅导员关注度上,尽可能多地发布涉及班团组织建设和课余文化活动的日志等。三是推进功能多样化。在发挥班级班务公开、网上班会、通知公告、思想引导、话题牵引、案例借鉴功能的基础上,强化信息监管等功能。班级部分突发事件、极端事件就是通过网络发现的。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监管,发现学生中间存在的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及时发现,适当方式及时处理。
(二)结合学团组织职能,使博客成为团员青年关注的“聚点”。充分利用学院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各年级班级团支部的资源,扩大共青团思想引领和榜样选树的功能,逐渐形成全院团员青年学生骨干的全覆盖、班级团支部的全覆盖。弥补了学生干部传达精神不透不实的缺陷,学生听到的是学院团委负责人、辅导员老师最直接的声音或话语,也避免了对学生工作的误解。
关注社会热点,重点宣传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重要精神,宣传教育部、省教育工委和学校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精神。全文或者部分摘录、选登的方式。发布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全院团员青年参与的说说和日志,使学生的付出赢得老师的重视。
开展网络主题团日活动,通过网络收集青年意见,利用网络加大团组织活动的宣传和覆盖面,切实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增进感召力,强化内聚力。及时了解青年群体的意愿和建议,做出及时、准确的在线解答和引导;把新媒体技术主动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阵地、舆论阵地,进一步拓展团组织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和覆盖率。
(三)结合辅导员工作交流,使博客成为学工队伍思想能量场的“汇合点”。辅导员博客为辅导员在共同目标下进行各方沟通和探讨提供了场所,可以促进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的共享,为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中,了解学生所需所想所求,个人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与在全国范围内与同仁交流思想、沟通方法。 四、主要成效
本人以博客为重点,借助QQ空间、微博、微信辐射作用,充分利用四大平台、取得显著效果。
(一)促进了师生线上互动。博客更加生活化、人性化、專题化,拉近同仁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在网络博客中,没有了居高临下和被动接受的感觉,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打破时空的阻隔。不仅自己班级收益,其他班级、专业甚至其他高校师生共享,身份逐渐演化为大众辅导员、网络辅导员。
(二)拓宽了新媒体育人平台。博客功能可有效补充其他自媒体本身的不足,横向拉伸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博客可继续深化之前的教育,纵向推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博文的思想性、针对性、理论性,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
(三)推动了工作“三结合”。促进了工思结合、学思结合和学研结合。博文具有系统性、普遍性和可借鉴性。每一篇博文都是经过思考、学习借鉴并结合实际情况撰写而成,提高了辅导员个人工作水平,有利于形成学术论文、深入课题研究等。在博客的建设中,主动查找和学习相关知识,进行加工整合,运用青年语言、青年思维,在博文中与学生“键对键”交流。
五、几点启发
(一)博客是师生回忆的万花筒。辅导员通过点滴记录对生活的看法、生活的感悟和个人家庭情况,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建立互信互爱、有血有肉、立体化的辅导员形象。博客尚未推出利于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使用的App应用,不利于学生阅读和传播。正视部分学生拿网络当消遣、当生活的现实,实现站内外分享到微博、微信和QQ空间,便于他们手机阅读和交流。
付出与收获从长远看成正比,但辅导员事务繁忙、工作繁杂、压力巨大,鲜有时间在丰富的实践中提炼升华。累并快乐着,苦并成长着,辅导员个人能真切地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但正是由于博客博文、空间日志的相对固定性,与学生互动的网络资源将成为与学生幸福回忆的万花筒,这回忆会淡化苦涩和疲惫,放大幸福和甜蜜。
(二)博客是师生成长的计步器。辅导员博客不是辅导员一个人的舞台,而要引导大学生参与进去,师生共舞,辅导员个人也有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需要在数量上实现铺天盖地的基础上实现博文质量的顶天立地。博客形成的一篇篇博文,是师生关于青春的记录仪,学生谱写青春故事,留下美好的青春轨迹,而辅导员则以青春之我历练青春之辅导员,博文在网络世界的一角见证师生共同走过的岁月。
(三)博客是育人合力的强凝剂。加强理论性博文、问题式博文、生活化博文和团队化博客建设和推广。丰富的工作实践可以成就博客,用心撰写的博客可形成理论、上升为学术,促进学生工作能力的提升,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带着问题走,沿着问题上。在精力分配上、在育人环节上、在辅导员功能上、在教育实现途径上、在个人定位上、在理论创新上多思考,就有高质量的博文。尝试建立诸如“网络班级博客”、“院系辅导员团队博客”、“红旗党(团)支部博客”、“考研学子博客”等,固定粉丝,也固定网络资源,固化教育成果。
网络阵地建设呼唤氛围营造。新媒体的使用,需要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抢占新媒体的话语权,占领新媒体的工作阵地,努力克服新媒体所带来的弊端,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推进高水平学生工作的建设,高校辅导员要形成一盘活棋,相互交流,整体带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开创新媒体育人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辅导员博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做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264-02
一、背景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辅导员博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博客、校务微博、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
《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着力提升网络运用能力,遵循信息网络规律,把掌握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操作技术作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必备能力,练就运用“网言网语”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过硬本领。
教育部党组指出,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易班推广行动计划”,打造示范性大学生主题教育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
新媒体改变了现实生活,但也使部分大学生容易沉湎于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人际交往能力,加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网络游戏、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恋等充斥了大学生平静而纯洁的生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课堂教学、个别谈心、座谈交流等形式,虽然针对性强、反馈及时,但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少对场地、时间、方式等的控制,不容易把握教育效果。
新媒体时代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带来了新机遇、新课题、新挑战。运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二、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网络化。网络虚拟性易造成大学生人格的异化,一些大学生以“网络居民”自居,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易产生疏离感。这种对传统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人际交往的疏离,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集体感、归属感,极大地影响了对高校学生工作的价值认同、组织认同和信念认同。
(二)网络思政教育复杂化。QQ是当前大学生最热衷的网络交流方式,辅导员进入学生QQ群进行信息发布,同时也能迅速地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开展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但是由于QQ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用户在发表帖子时可以不假思索,随意性强,往往造成无关信息较多,且刷屏率高,冲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辅导员很多针对性的网络工作易被湮没,不易实现鲜明的虚拟形象塑造。
(三)博客教育功能可固化。博客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本身不可替代的特质。博客是以日历、归档、按主题分类的方式来组织文章或帖子,并进行分类,且可以作为知识管理系统来管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充分与读者分享讨论。
三、思路方法
博客虽不比微博、微信便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阅读和传播,但作为一种信息和交流平台,通过一个博客或者一系列的博文,可以很好地实现解决一类问题、受众一类学生、各年级各专业甚至各高校学生共享,不流失,不重复教育的目标。
(一)结合班集体创建,使博客成为班级学生关注的“焦点”。一是推进阵地多样化。学生到哪里,辅导员就到哪里,跟着学生走,也带着学生走。博客同QQ空間、微博、微信、飞信、班级云平台相互补充,互相不可替代。二是推进内容多样化。内容上由通知逐渐过渡到学习、生活、思想、就业、恋爱观、实践等方面。学生也逐渐地形成了“有事情看空间,有问题到空间”的局面,这有效地凝体了班集体。解决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讨论学生最关注的话题,解决学生中间最关切的疑惑。在增强学生班级归属感和辅导员关注度上,尽可能多地发布涉及班团组织建设和课余文化活动的日志等。三是推进功能多样化。在发挥班级班务公开、网上班会、通知公告、思想引导、话题牵引、案例借鉴功能的基础上,强化信息监管等功能。班级部分突发事件、极端事件就是通过网络发现的。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监管,发现学生中间存在的生活问题、心理问题、安全问题等,及时发现,适当方式及时处理。
(二)结合学团组织职能,使博客成为团员青年关注的“聚点”。充分利用学院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各年级班级团支部的资源,扩大共青团思想引领和榜样选树的功能,逐渐形成全院团员青年学生骨干的全覆盖、班级团支部的全覆盖。弥补了学生干部传达精神不透不实的缺陷,学生听到的是学院团委负责人、辅导员老师最直接的声音或话语,也避免了对学生工作的误解。
关注社会热点,重点宣传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重要精神,宣传教育部、省教育工委和学校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精神。全文或者部分摘录、选登的方式。发布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全院团员青年参与的说说和日志,使学生的付出赢得老师的重视。
开展网络主题团日活动,通过网络收集青年意见,利用网络加大团组织活动的宣传和覆盖面,切实扩大团组织的影响力,增进感召力,强化内聚力。及时了解青年群体的意愿和建议,做出及时、准确的在线解答和引导;把新媒体技术主动运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阵地、舆论阵地,进一步拓展团组织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和覆盖率。
(三)结合辅导员工作交流,使博客成为学工队伍思想能量场的“汇合点”。辅导员博客为辅导员在共同目标下进行各方沟通和探讨提供了场所,可以促进辅导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的共享,为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借鉴。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中,了解学生所需所想所求,个人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与在全国范围内与同仁交流思想、沟通方法。 四、主要成效
本人以博客为重点,借助QQ空间、微博、微信辐射作用,充分利用四大平台、取得显著效果。
(一)促进了师生线上互动。博客更加生活化、人性化、專题化,拉近同仁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在网络博客中,没有了居高临下和被动接受的感觉,为学生管理工作者打破时空的阻隔。不仅自己班级收益,其他班级、专业甚至其他高校师生共享,身份逐渐演化为大众辅导员、网络辅导员。
(二)拓宽了新媒体育人平台。博客功能可有效补充其他自媒体本身的不足,横向拉伸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博客可继续深化之前的教育,纵向推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博文的思想性、针对性、理论性,极大地提高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
(三)推动了工作“三结合”。促进了工思结合、学思结合和学研结合。博文具有系统性、普遍性和可借鉴性。每一篇博文都是经过思考、学习借鉴并结合实际情况撰写而成,提高了辅导员个人工作水平,有利于形成学术论文、深入课题研究等。在博客的建设中,主动查找和学习相关知识,进行加工整合,运用青年语言、青年思维,在博文中与学生“键对键”交流。
五、几点启发
(一)博客是师生回忆的万花筒。辅导员通过点滴记录对生活的看法、生活的感悟和个人家庭情况,进一步拉近师生距离,有利于建立互信互爱、有血有肉、立体化的辅导员形象。博客尚未推出利于手机或平板等移动终端使用的App应用,不利于学生阅读和传播。正视部分学生拿网络当消遣、当生活的现实,实现站内外分享到微博、微信和QQ空间,便于他们手机阅读和交流。
付出与收获从长远看成正比,但辅导员事务繁忙、工作繁杂、压力巨大,鲜有时间在丰富的实践中提炼升华。累并快乐着,苦并成长着,辅导员个人能真切地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但正是由于博客博文、空间日志的相对固定性,与学生互动的网络资源将成为与学生幸福回忆的万花筒,这回忆会淡化苦涩和疲惫,放大幸福和甜蜜。
(二)博客是师生成长的计步器。辅导员博客不是辅导员一个人的舞台,而要引导大学生参与进去,师生共舞,辅导员个人也有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需要在数量上实现铺天盖地的基础上实现博文质量的顶天立地。博客形成的一篇篇博文,是师生关于青春的记录仪,学生谱写青春故事,留下美好的青春轨迹,而辅导员则以青春之我历练青春之辅导员,博文在网络世界的一角见证师生共同走过的岁月。
(三)博客是育人合力的强凝剂。加强理论性博文、问题式博文、生活化博文和团队化博客建设和推广。丰富的工作实践可以成就博客,用心撰写的博客可形成理论、上升为学术,促进学生工作能力的提升,促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带着问题走,沿着问题上。在精力分配上、在育人环节上、在辅导员功能上、在教育实现途径上、在个人定位上、在理论创新上多思考,就有高质量的博文。尝试建立诸如“网络班级博客”、“院系辅导员团队博客”、“红旗党(团)支部博客”、“考研学子博客”等,固定粉丝,也固定网络资源,固化教育成果。
网络阵地建设呼唤氛围营造。新媒体的使用,需要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抢占新媒体的话语权,占领新媒体的工作阵地,努力克服新媒体所带来的弊端,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推进高水平学生工作的建设,高校辅导员要形成一盘活棋,相互交流,整体带动,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开创新媒体育人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