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 构建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ye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即让位;引,即引导。“让学引思”,就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把教学的主体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发挥自身能动性,主动地去学习;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发挥指导作用,对学生日常的学习进行点拨、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改进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和自觉迁移,提升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作为高中教师,我们更应该在高中教学阶段,深入了解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特质,以“让学引思”为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自我评析,学会自主学习
  文言文课文,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不可否认,由于高中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较弱,大部分教师通常都会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关注字词的翻译和内容的理解,而容易忽视文言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情感。长期这样,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枯燥、沉闷。更有甚者,文言文教学完全是为了应付高考,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死板的教学套路。
  新课标强调:高中生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用法,理解字词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能够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读文言文的能力,引导学生改变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学会自主学习,从而改变文言文课堂的现状。
  实例:《过秦论》(必修3第三单元—人教版)
  1.独立翻译,自我查错
  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借助工具自行进行文言文翻译,之后再用白话文进行通读,结合全文,看看是否能读通。倘若白话文读得不顺畅,必然是翻译有误,需要重读原文,联系上下文,重新进行翻译,直至完全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自行翻译,最后能够自我查错,发现自己对于哪些文字理解得不够准确,自己再联系上下文,重新翻译。
  2.分析背景,把握全文
  一篇文章,对其成文背景有着重要的依赖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了解作者贾谊所处的时代背景及社会地位,从而能够在全局上把握《过秦论》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学生在学习中,应该了解到贾谊是汉初的政治家,贾谊身为朝官时,汉文帝刚刚即位,为了巩固汉王朝统治,也为了在汉文帝治下争取政绩,故而针砭时弊,积极献策。而《过秦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成文的。同时,结合文章成文的时代背景,学生还应能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文章大意,对全文进行总结分析。要能够认识到,秦朝的兴起、强盛是由于其自身的地理位置和得当的治理国策;秦朝能够一统全国是因为嬴政时期秦朝国力达到鼎盛以及嬴政自身的雄心;秦朝的灭亡是由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人文情怀,发展健全人格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中学生应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注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让学引思”,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学会尊重课堂,尊重教师,也尊重自己,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实例:《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必修4第三单元—人教版)
  本篇课文针对不同年龄段,论述了父爱与母爱之间的区别以及爱的本质,明确了父爱与母爱共同促成了人的成熟。但是,现在的高中生学习压力甚重,一心扑在学习上,对于父母的爱不一定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无法理解父母的爱,也就不容易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中心主旨,即使能够理解字面含义,也未必能够有切身的体会。作为高中教师,教学中不能以分数为唯一目的,更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懂得感恩、学会理解,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出的理念和要求。
  笔者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课文,要求学生在课前写一篇作文,主题就是父母的爱,之后用两节课的时间,专门让学生上台宣读自己的文章。
  有位女生读道:“自己的鞋子、衣服衣柜都快装不下了,我还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父母的血汗钱。每天早上起床看到桌上的早餐,觉得妈妈很关心自己,觉得自己很幸福,却没有想到,这样的幸福完全因为自己是他们的女儿……”
  有位男生这样读道:“自己的家境并不宽裕,父母以卖菜为生,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但自己却不能体谅父母的辛苦,放学了只知道去打球,學习成绩也并不好,平日里也不帮着父母分担一些活儿,觉得很对不起他们,我真的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回报他们,他们为我付出了太多……”
  两节课上,学生都安安静静地在听,教室里回荡着学生的朗读声,充满感激、愧疚、尊重的朗读声,有的学生在气氛的感染下,默默地留下了泪水。我想,学生在感动、感激、流泪的同时,一定能够深刻体会父母对自己无私的爱,这才是真正地让学引思。在这样的前提下,学习本篇课文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人格发展方面,学生也懂得了尊重和感恩。
  三、理性思维,明辨是非
  高中生的思维较为活跃,但缺乏约束和条理,容易被外来事物所诱惑。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应该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实例:《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选修 演讲与辩论—人教版)
  本篇课文是蔡元培在1917年于上海爱国女校做的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按照惯例,笔者在教学时,帮助学生理清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蔡元培的人生简历,要求学生根据时代背景,结合较为简单的演讲文字,自己概括分析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学生基本都能概括出:蔡元培演讲的关键在于智育、体育、德育三者共同构成爱国的完全人格。
  之后,笔者借古寓今,让学生自由发言,阐述当今社会下,怎么样才是爱国,对于不同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反驳。
  学生一:“我觉得我们现在就应该好好学习,不给家里添麻烦,这既是爱家,也是爱国。”
  学生二:“我们平时玩手机,大家肯定都收到过‘我们一天不去肯德基,美国经济就会崩盘’这样的消息,我觉得我们没必要跟风,国家经济也没有网上说的那样玄乎,平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该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能说你吃肯德基就不爱国了。”
  学生三:“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平时做到爱护公物,不践踏花草树木,把班上的卫生打扫干净就是爱国。”
  学生四:“我觉得不管怎么爱国,我们首先得做好自身,自己要把身体锻炼好,要不以后真的打仗那就是炮灰。”
  ……
  自由讨论,严谨而有序的依次发言。自由发言的过程,即是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理性地认识到,要做到爱国,首先要完善自身,从我做起,像蔡元培演讲的内容那样,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智商以及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学生能够有这样的觉悟,不论是对于课文的理解,还是对于事物的是非判断,都是大有裨益的。
  总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高中语文课堂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以“让学引思”为基本教学手段,坚持智育、体育、德育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相对成熟的思维逻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心理。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 关志强)
其他文献
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翻转课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这给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将课堂讲授知识和课下内化知识的结构翻转过来,形成学习内化在课堂、传授知识在课前和课外的教学新结构。  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趋势,毫无疑问,“翻转课堂”是应该肯定的。但从实践层面看,目前存在着简单理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解放思维、发展思维成为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关注的目标,同时也是很多教师教学思想转变的重要体现。化学是一门非常考验学生思维能力及操作能力的课程。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充分理解化学知识,特别是很多化学反应的原理和过程学生并不了解,完全依靠死记硬背来记住这些知识,学习效率很低。而转化思想的运用可以接近教师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本文从过程转化、本质
期刊
格布哈特在《写作过程与意图》中说过:“寫作从来就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当你写作时,就是在试图与他人交谈。”新课标也提出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些充分说明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交流,创作者通过文字将个人内部之意变为外部之言,构建的一定意义的世界,不该单纯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思想情感,更多的应该是激励、引导、说服、影响读者,引起他们的认可和共鸣,最终实现写读间的交流沟通。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催生“
期刊
特级教师李凤的“无痕语文”教学理论倡导语文教学更多的是在“熏陶”“浸染”中积累,讲究的是平素涵养,让学生经常“泡”在“语言实践之吧”,沉潜涵咏,策划交际,养真气,练内功。在不显露教学意图的前提下,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感悟文化魅力,在自然交流中体味交际,在和谐的人文氛围中进行伙伴化、生态化、开放化的探学,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语言学习环境中生成知识与智慧,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无痕”语文,讲究理想的语文素养
期刊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确,解决问题是一种技能,而提出问题则是从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运转的开始。  一、强化预习指导,在经验交融中提出问题  学生进入数学课堂时,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为数学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强化预习,将自己原始的知识经验与课堂新授内容进行交融、
期刊
初三思想品德复习课一般的流程是以教师讲授解读考点为主,练做相关习题为辅,然而这一过程貌似知识的重复讲练,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也不能接受,更谈不上实现课程的三维目标。如何提高复习效率,上好一节复习课,笔者以初三第六课中《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的复习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我要学,不是“要我学”  新型的学生观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究者,是教师教学的合作者、参与者。在这节课
期刊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如何从众多的方法中找到适合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目前国家推行的统一教材大多是为城镇学生设计的,有些内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是有一定距离的。作为教师,就是要在把握好教材内容的同时,把目光投到学校和生活周围触手可及的材料与实践当中去。我们农村有神奇的菜园、满地的野花,还有美丽的大海和海边的贝壳……这是生活在城里的学生所无法感受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些农家、渔家的文化特色,依靠乡土材料去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立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其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充分体现了党和人民对教育的殷切期望,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  “立德树人”的教育任
期刊
新课程标准将数学教学中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学会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以及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将学生对数学基本思想的学习提升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那么根据“四基”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应如何做到基础知识技能以及基本思想的兼顾,既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础技能的训练,又能在课堂内容中有效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呢?  一、有效融合,引领学生体验数学思想  数学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