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课程改革的着眼点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今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作为语文教师,要学习和领会新的教育理念,研究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学策略,构建自主合作教学的新模式,着力于实现语文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历史性转变。 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过多地关注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其实正如拉夫尔•泰勒所说,“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新的语文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自己做”,倡导师生之间的双边合作,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求新知
  由于时代因素的影响、思想认识的差异、知识阅历的限制等,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一定的“盲区”。在课堂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活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牵引和制约,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各种因素,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在一课学习之初,正是教师施展才华、展现风采之时。学生对于教师的敬佩常常源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而教师自身的素养更多地在讲授中显示出来,这是自主合作学习的心理基础。因此,在课堂学习中,传统的讲授法依然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有时甚至需要畅讲,古典诗歌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离别眷念,“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缠绵情致,要让青春年少的中学生来体味,实在有些勉为其难。教师适时适度的畅讲,可使整个课堂生机盎然,使学生沉浸在艺术的享受之中。一堂生动活泼的讲授课同样能够使学生开启眼界,打开知识之门,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从而产生冲出“围城”自主学习的欲望与冲动。 当然,教师在启发引导和创设情境的时候,学生也不应是被动的吸收者,而应是主动的合作者,要善于调动自身的知识和情感储备,主动吸收教学中的精髓,学会分析的方法。这是讲授的出发点,也应是学生学习的归宿。
  二、激疑设问,让学生学会自主研讨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它要求学生学会设问、学会探索、学会合作,去解决面临的问题,去适应环境。在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努力去完成。这样,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为学生付出,而是教师创造性生活的一部分,成功的引导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协奏曲,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舞台。 朱熹曾经指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的“导”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选准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要善于建构严密的思维区间,让学生形成合理的推断,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发积极的思考,最终由学生“自主解决”面临的问题。教师的启发诱导应该带有牵动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像《祝福》一课中,对祥林嫂的分析,扣住肖像描写中祥林嫂的“眼神”来发问:作者对祥林嫂眼神的描写共几处?祥林嫂的“眼神”有怎样的变化?从祥林嫂“眼神”的变化中你读到了什么?这样的问抓住问题的关键,就可以牵动全文的人物分析,带动对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这样启发诱导让学生获取的知识成为继续发现问题获取新知的起点和手段,形成新的问题环境和学习过程的循环。 自主学习,学生的自思是关键。教师要注重寻找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点,变“讲堂”为“学堂”,变“满堂问”为“满堂思”,要善于引导学生变寻求固定的答案为系统的联系,在求同中存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术理性,将个性的素质内化为能力。 语文学习应是一种开放的教学过程。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对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的深度和方式上,由学生自主控制和完成。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再创造性的“做”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过程必须重视让学生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动口交流。正如《学会生存》里所说的:“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三、求异探新,使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
  随着知识的积累,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阔,自主学习又交给了他们思考的磨刀石,必然会不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乐于寻求一片自我发展的新天地。对此,教师要给予大力提倡和鼓励,并予以恰当的引导。要鼓励学生的求异探新,把问题的探索、发现、解决过程延续到课外或后继过程中,真正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学生自由学习的初始阶段亦不应放任自流,教师的引导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语文学习的材料是极其丰富的,作家文人的笔下饱蘸着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了心血和生命。通过鼓励学生改变问题维度、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的思考,理解作品深厚的底蕴。宁鸿彬老师教《有的人》,采用让学生用具体的某一种人替代“有的人”的办法,琅琅诵读,互相评价,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开阔了思维深度和广度,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突出内核,语思结合,通过语言学习训练,扩充对生活的认识能力,发展思考力,丰富感受力,正是这种学习境界形成的前提。
  培根说过:“只有顺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在学生得法养性,历练成习,形成自学能力以后,他们就可以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凭自己的睿智和判断去选择,去创造,充分享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愉悦的美感,成为自主活动的思想家,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至此,语文学习不再是一种强制的行为,不再是应试的手段,而是一种生命本能的冲动,是一种内在的需求。惟有这样,学习才能使生活更加充实,生命才会学习中得到延伸。
其他文献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正在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特别是我们的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要想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能占有一席之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必须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是对所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是思维理念的根本改变。  在语文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我们的阅读教学将何去何从呢?我们只有适应时代要求,让我们的教学工作与时代同步:在语文教学中引进各种时尚的
期刊
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主体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不断创新和提问质疑的能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发现”  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应该自觉地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利于学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自我发展的教育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对教育模式的一种探索,它以引导学生主体逐步按照社会方向学会自已教育自已、自己发展自已为核心。二是当前教学的主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发展”。“主动发展”的内涵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有较高的成就动机;热爱学习,求知欲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会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刊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因此,应追求导入艺术化,为课堂教学整体艺术化创造一个良好开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课文重点内容来设计导入,本人认为以下 几种方法值得一试。  一、“丢包袱”导入法  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宜、精当的问题导入,这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即“丢包袱”法
期刊
人类正步入对话的时代,对话正逐渐成为人们的生存状态。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样式,从国际事务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政治领域到学术领域,“对话”已经成为人们达成目的的有效策略。我们注意到,对话的潮流也波及到了学校教育领域,统一的标准受到怀疑,教师的权威面对着直接的、实际的而非思想上的挑战。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由于几千年旧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儿童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
期刊
“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教师们充分的认可,教师们在这个方面已经具有理念上的相当丰富的认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如果不建立在一定的指导实践上,就更是盲目和流于形式,“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根本就无从谈起。那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到底应该如何开展?应该如何对小学生实施课外阅读方面的具体指导?如何更好地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为此,我们在小学中段(3-4年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美丽的艺术。和谐的语文课堂应该放飞浪漫的诗情,充实睿智的感悟,激发豪迈的胸襟,应该给予儿童超凡脱俗的精神层面的提升,让儿童在这美丽的乐园中,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情得以生长,潜具的悟性得以唤醒,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怎样才能构建这样和谐的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呢?  一、让课堂教学充满着“精神的唤醒”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只有重建人道的、平等的、和谐的、
期刊
语言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交际工具。掌握好这个工具对利用课堂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兴趣盎然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分析,简明扼要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就能够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并开启其心智,陶冶其情操,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从而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  一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
期刊
小学语文有着它独特的魅力,美育因素是极其丰富的,而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的时期,具有可塑性强、善模仿等特点,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都应抓住以下四个特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展示美。  一、欣赏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意识  (一)欣赏作品的静态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篇佳作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如巴金爷爷所写的《鸟的天堂》,美的语言文字描绘美的景色,美的篇章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