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铺的黄昏

来源 :旅游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H_590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认得的只是一扇通往黑暗的门。
  门外,旧车轴和铁箍在生锈;
  门内,被锤击的铁砧发出短促的鸣响,
  还有火花,那不可预测的扇形尾巴
  或者,一只新蹄铁在水中变硬,嘶嘶作声。
  ——摘自(爱尔兰)希尼《铁匠铺》
  
  
  铁匠在今天越来越少了
  
  “叮当、叮当……”一个健硕的汉子在打铁。通红铁条在铁锤重击下,由暗红而玄黑,汉子专注地凝望着慢慢变形的铁条,思考着什么。旁边,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拉着风箱,痴痴地望着熊熊炉火,也在思考着什么……这是我虚拟的一个场景,朝代应是魏晋,汉子就是“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书生就是向秀。
  也许是我景仰的嵇康好打铁的缘故,多年来,我对乡村铁匠一直怀有特别的敬意,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他们的寻找。
  可是这寻找,却越来越难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甚至八十年代,几乎所有乡场上都能看见铁匠铺。铁匠是乡村的魔法师,虽终日面对一座炉火,但一把把散发出铁味、经他们的手反复锻打出的农具,却亲证了每一个播种与丰收。取暖、照明、熟食之外,是铁匠发现了火的又一种伟大用途。但是上八十年代中期,由于市场对农具的需求日益减少,很多入不敷出的铁木社难以为继,濒临破产。时至今日,想找一家铁匠铺子拍摄采访,都费了我们好大力气。最后好不容易打听到,成都双流县黄龙溪有一家,至今仍在打铁。
  古镇黄龙溪因古谚“黄龙渡青江,真龙内中藏”而得名,铁匠铺位于复兴街16号,对面并排着两家饭庄,一家叫“珍珠豆花”,一家叫“樊记肥肠粉”。复兴街为百年老街,虽古色古香,但商业味很浓,一家挨一家全是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商铺。铁匠铺蓝底白字的望子因为不协调,反而特别惹眼。
  师傅王世旭,57岁人,打铁40年,先后带了八个徒弟,但已全部改行,大多当了建筑工地的小包工头。“既然你们来了,我就露一手铁匠的绝活。”人手不够,他便叫对面“樊记肥肠粉”的老板樊春明帮忙。樊老板看上去和王师傅年龄差不多,想不到的是他也曾打了几十年的铁,这些年黄龙溪大力发展旅游业,樊师傅与时俱进,改行当了饭庄的跷脚老板。毕竟在铁匠铺摸爬滚打几十年,闻惯了铁味,他爽快答应给王师傅当助手,不过就要午饭后才来。
  
  铁匠的祖师爷是太上老君
  
  王师傅的铁匠铺约二十来平方,比我见过的火井镇老庾师傅的铁匠铺和平乐镇王长寿师傅的铁匠铺都要大。炉灶、风箱、铁砧、铁锤、火钳、煤炭、需要锻打的铁器和已经锻打成型的铁器,是铁匠铺全部家当和摆设。跨进铺子,风箱旁边墙壁上贴的一张红纸吸引了我。略显陈旧的红纸上用毛笔写着:“太上老君神位开炉大吉”。
  王师傅告诉我,就像木匠要供奉鲁班一样,凡铁匠都要供奉太上老君,过去每逢农历五月二十,铁匠们都要休假一天聚会祭祀太上老君。“太上老君是我们铁匠的祖师爷!”这个传说王师傅是听师傅的师傅讲的。据说太上老君有一手打铁的好手艺,一天,一个人去讨教,见他不用铁砧,竟把烧红的铁块放在膝盖上锻打。来人吓坏了:“你这般打铁,不怕把皮肉烧焦吗?”太上老君哈哈一笑:“有什么可怕的?铁块烫去我一层皮,我就打去它一千层皮!”从此,不仅铁匠拜太上老君为祖师爷,那些铜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也跟着祭拜起来了。不知道是不是太上老君够有面子,拜他为祖师爷的铁匠从旧社会起就是颇有地位之人,比如四川著名的袍哥组织,是铁匠就可以加入,而理发师、洗脚工之流就不准加入。
  到了新社会王师傅们当铁匠时,打铁的日子也很滋润。“当时我们的收入,比双流县委书记只少一元钱。书记每月工资七十元,我们每月收入可以达到六十九元!每生产销售一把锄头,政府还要补助我们八角钱。那时,猪肉价每斤六角八,大米每斤才八分二,每月收入近七十元,你说高不高?我们镇上的书记每月才二十多元哦!”王师傅边说边把左手伸向我:“你看这只‘英纳格’就是当时买的,都戴三十多年了,走时还相当准。花了我一百多块钱,当时黄龙溪还没有一个人戴!”王师傅感叹道,对当年的大款生活颇有些留恋。
  可惜,王师傅大款般的铁匠生涯仅几年便烟消云散,风光不再。1975年夏天,因为营养严重不良,王师傅打铁时多次晕倒——打铁是个体力活,一个月才半斤肉,身体哪吃得消!
  
  铁匠这口饭实在不好吃
  
  打铁这种原始锻造工艺,虽然落后,但很实用;虽然简单,但不易学。王师傅16岁便进了黄龙溪铁木社,师从葛崇德师傅。刚开始,他只能站在旁边看或拉拉风箱,同时仔细观察师傅的每一个动作。外行人有所不知,千百年来,打铁时铁匠师傅是不讲话的,他们像铁一样刚毅沉默,双目圆睁,牙关紧闭,只通过不同的各自早已心领神会的手势传递要领,等徒弟们自己琢磨。
  “王世旭,你小子想吃‘红烧肉’吗?给你一块尝尝!”每看到王师傅犯错误,葛师傅就会用火钳夹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伸到他的眼前。王师傅怕了,教训也就深刻了。在我等看来,葛师傅这种教育方式颇似禅宗式的棒喝。
  铁匠铺只要打铁,屋里就很热,夏天更是要命。师傅在汗流浃背打铁时,徒弟就在一旁给师傅不停地扇扇子。天一亮就开始劳动,要一直干到黄昏……回忆起自己少年时代的学艺时光,王师傅分外感慨。
  曾几何时,成为一个木匠、篾匠或弹花匠,是无数乡村孩子的梦想。但想做铁匠的却少之又少,因为打铁需要铁匠铺这个特定的场所,它画地为牢的劳作方式,超负荷的体力付出,比做一个在田间地里躬耕的农民还要辛苦、劳累。而且,一个乡村铁匠还得懂很多知识,首先是必须要熟悉的八道工序:捡料、烧料、锻打、定型、抛钢、淬火、回火、泽油。前七道工序是必须的,而泽油有的铁匠师傅会用,有的铁匠师傅则将它省去了。所谓泽油,即在锻好的铁器回火后,趁尚保有的高温迅速将一块猪肉或猪皮贴于器具反复摩擦,将渗出的油涂抹在器具上。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器具的光洁度,还能使器具即便闲置铁匠铺无人问津也不致生锈。
  除了这些工序,铁匠还要懂得二十四个节气:“小满正栽秧”,这个季节你就该打镰刀、棍棍耙、刀刀耙了;“寒露秋分霜降麦”,点小麦、点胡豆的季节到来,你就该打锄头、杵子了……此外还要了解当地的土质,土质的不同,对锄头宽窄、大小、重量的要求也不同。
  王师傅说,铁木社后期,铁匠铺已并非完全是手工打铁,但这些年黄龙溪发展旅游业,说是机械化打铁噪音太大,有损古镇形象,王师傅只好把机器设备卖了,重回手工打铁的原始状态。“2006年,镇上还有两家铁匠铺,如今就我这一家了,而且,手下的弟兄早已离去,只剩我一个人光杆司令。”说这话时,王师傅乐观的眼神流露出些许伤感。
  
  传统铁匠手艺出路何在
  
  午饭后,樊师傅笑眯眯来到铁匠铺。开炉的时刻终于盼来了。
  王师傅走到炉前开始生火,樊师傅拉起了风箱。风进火炉,炉膛内火苗直蹿,仿佛一个舞者在尽情舞蹈。炉火熊熊燃烧,火光映红了王师傅的脸庞,也映红了樊师傅的。他们之间并无言语,但配合相当默契:王师傅把铁器放在火炉中烧红,然后移到大铁砧上,执掌主锤,樊师傅甘当下手,握大锤进行锻打。上手要求经验丰富,右手握小锤,左手握铁钳——小锤的轻重缓急起着无言的指挥作用,同时要凭目测不断地翻动铁料,使之将方铁打成圆铁棒,将粗铁棍打成细长铁棍,把坚硬的铁块、铁锭变方、变圆、变长、变扁、变尖……
  面对烧红的铁块,王师傅和樊师傅迅速进入状态,大锤小锤你来我往,锤起锤落间,虽一言不发,仍有一种金戈铁马的气势。
  看着看着,我的心里却泛起一丝酸楚——其实我和他俩都明白,这只是一场表演。打铁千年,如今只不过成了古镇为了发展旅游而刻意打造的文化景点和娱乐项目。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名噪一时,但多用于制作礼器、乐器、容器及钱币、玺印等,铁却大量用于锻造农具或其他日常生产工具,以及威风八面的兵器。铁的重要,几乎贯穿中国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当年从赵国迁徙至蜀国而成为全国首富的卓王孙,就是靠经营冶铁业而致富的。直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武汉生产笨重而呆板的枪械“汉阳造”时,铁仍旧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如今,有哪一位年轻人还愿意干这苦差事?作家刘亮程在《驴车上的龟兹》一书中写道,新疆库车有一个祖传十三代的铁匠世家,如今也“只剩下一个烟囱在冒烟了”了,且不知道还能够坚持多久……
  一个充满传奇的铁匠世家尚且如此难以为继,何况那些并无家族荣耀的铁匠!短短三五年内,我采访过的火井镇铁匠铺由三家变成了一家,黄龙溪铁匠铺由两家变成了一家,这都说明:打铁这个古老的行业已日暮途穷,缺少活力;这些昔日的乡村魔法师,正在遭遇他们的黄昏。
其他文献
在咸阳街头漫无目的乱走,看见一个骑电瓶三轮拉客的胖老头停在街角,随身一个小音响放着秦腔,声音粗犷、穿透力强,让人无法不回首寻声追逐。  虽然一句都听不懂,却无端地勾起了一种莫名的对黄土高原的向往。于是,我决定晚上去找地方听秦腔。    老人告诉我,咸阳的秦腔剧团有两家,一家叫人民剧团,一家叫大众剧团,都出过不少名角,如马友仙、张虹、王辉、康建民等。不过一般游客哪能凑巧到正好赶上剧团演出?所以,在咸
期刊
金字塔下风沙很大,妻子拿出一条随身带来的披肩,想像当地人一样将它缠在头颈上。正不得要领时,旁边一位牵着骆驼、长得有点像“阿凡提”的人适时地上前一步,熟练地帮妻扎了起来。  想到来之前朋友提醒的当地人的“快刀子”,我连忙问道:“How much?”没想到“阿凡提”又是摇头又是摆手:“No money!”友善得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小舅子。考虑到难得一来,我让妻子摆了个几个Pose,准备拍几张照片。就在我对
期刊
毕竟旅日数年,樱花、富士山之类旅行社广告中的日本游精华早已熟视无睹。倒是另一样东西始终发散出莫名的吸引力,那便是日本的国粹之一——相扑。    不是胖子打架那么简单    对相扑最初的印象,就是几个男人在土堆上打架。因为都很胖,且都光着屁股,其状难免滑稽。看得多了,渐渐懂得了比赛规则、动作名称和一些技巧,有时也会在慢放镜头中观察胜者的策略,才发现相扑不是那么简单。      日本相扑犹如蒙古摔跤,
期刊
泰国没有工业,旅游业是它的支柱产业,满大街行走着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旅游者,泰国人对他们都有昵称,比如:欧美人像咸鸭蛋,印度人像皮蛋,马来西亚人像茶叶蛋,而中国人则像鸡蛋。  泰国人对鸡蛋肤色的中国人一直很友好。泰国人中二成以上是华人,多在泰国经商做官。嫁到华人家,是不少泰国女孩最理想的归宿。  泰国历史上甚至有过中国人做国王。1767年,缅甸军队袭击泰国,泰国军队死伤惨烈,一位华人将军带着仅存的5
期刊
鄂尔多斯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现有各类已开发的景区(点)40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25家,其中经国家旅游局公示的AAAAA级旅游景区1家;AAAA级旅游景区4家,AAA级旅游景区6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全市现有星级饭店25家,其中五星级饭店和四星级饭店各一家,三星级饭店8家。全市有旅行社49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7万人。2007年,全市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38万人次,旅
期刊
口述/罗红 采访/李雅民 图/罗红    在浩翰的宇宙中,个体生命的出现,几率亿万分之一,为此我们应对生养我们的自然深怀感恩之心。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世界,不仅是从祖先那里传下来的,也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我们无权毁掉这个子孙们也应享受得到的美好星球,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把一个更加合谐美好的世界交给我们未来的子孙  ——罗红    行者简介  罗红,中国最大烘焙连锁企业——好利来掌门人。坐拥10多亿元人民币
期刊
行囊里揣着一卷发黄的《格萨尔王传》,耳边又响起了姜国萨旦国王反复的吟唱:“那神也一再鼓励我,叫我去夺取饮食调味的最佳品。”  可是盐井,那传说中引起那场旷日持久、血流成河的战争的小镇,迟迟没有现出身影。    汽车在苍茫的大山中颠簸,窗外,山脉延绵,贫瘠而粗犷地裸露着生命的底色。滇藏公路,荒凉寂寞仿佛没有尽头……      为盐而战的岁月早已逝去    山路渐渐宽阔,两旁绿意初现,是一些小片的葡萄
期刊
方方正正、高10公尺长6公里的土建城墙里面,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城内房子万余座,全部顶高不超过城墙;全都是一层瓦房或平房,没有一幢草房、土房;全都是木门、木窗、青砖墙、灰瓦顶,不见一块红瓦红砖、一寸石灰墙、一扇铁门、一扇钢窗;84条大街小巷,全都铺满四方青砖,不见一根电线杆子、一盏路灯……  灰天灰地,苍茫一片,马车走在路上,仿如回到春秋战国。  这里,不是什么电影拍摄基地;这里,是生活着四万多
期刊
在亚洲大陆板块中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多年代多民族多文化混杂的文明形式使乌鲁木齐每一条街道都散发着魔幻现实主义的气味——历史与现代,光荣与梦想,阳光与夜色,麦子与黄金,清晨清真寺的喊经声与傍晚街道上宝马轿车的尾气,保守而传统的面纱和烤馕,时尚而前卫的超短裙和iPod耳机……乌鲁木齐成为亚洲巨大的混血的心脏。  而2008年6月17日北京奥运圣火穿越之时,这座混合多元的国际化大都市更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心。 
期刊
如果说教堂是西方文化凝固在大地上的典型建筑符号,那么庙宇就是东方文化凝固在大地上的一种典型符号建筑。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再没有什么造型艺术能比得上这两种建筑,它们同样根植于不同民族的精神世界,同样承载着不同信仰的文化记忆,用不同的建筑风格、宗教仪式和内省方式,跨越国度和族域,在沧桑的岁月中屹立千年,对人类的集体意识产生巨大的影响。  徜徉在澳门这座小城,除了可以随处欣赏到呈现着欧洲文化和艺术缩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