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呼唤和谐课堂。那么,什么是和谐课堂?和谐课堂就是 “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指师生关系、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活动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课堂,因此在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与学,能够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
什么是“有效”、如何衡量“有效”、“有效教学”有些什么策略和方法,等等,恐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说明首先要有一个“预期目的”且这个“预期目的”是正确、明确、适切的,否则就会“缘木求鱼”,无从谈起。其次,在“预期目的”正确、明确、适切的前提下,再看单位时间(包括所花精力、物力等)所完成的工作量、所达成的目标度。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越大、所达成的目标度越高,就越有效。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语文教学不像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固定的,可以用“量”来明确评判,对于这种动态的、模糊的、质性的“语文教学”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标准、选择一个怎么样的参照物,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在“课标”指导下进行研究和总结。
我个人认为: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笔者从教近十年,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做好预设,把握生成
教师对上课的内容,先要吃透教材,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的主旨,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分析教材、领悟教材。考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再根据学生在课上表现情况对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难点及时诱导、点拨,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做到心中有痕,教学无痕。而不应是心无熟识、任其发展,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就到哪。同时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特别是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一张卡片、一朵小红花往往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记得教学一年级《比尾巴》一课,当教学生字词时,一位学生突然冒出“老师,您错了。‘巴’在生字表里标了声调,在课题上,没有标声调,为什么?”我立即停下来,表扬他说:“你观察得真仔细,提得问题很好!同学们看过来,‘巴’字很有趣,单个字出现时读本音‘bā’,与‘尾’字交朋友时,要读轻声‘ba’,‘wěiba’不标调!再读--”。因为有了这次深刻的生成教学,在以后出现的关于“漂亮、窗户”等等这些生字变音问题,学生就利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很快就解决了。
正因为上课之前我不仅认真钻研了教材,而且还考虑到学生在此处会有疑问。可以说我既做好了预设,又善于把握“生成”资源。这个教学环节是“有效”、甚至“高效”的。假如我一心只忙着教自己的教案,对这位学生的主张不予理会,待到教完生字再来解释一番,这样的教学,可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引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生活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设疑引趣…..等,如我教学《荷花》一课时,我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同学不约而同地说“喜欢”。“那你看见过荷花是什么样的?”大家迫不及待地说起来:有的说是粉红色的,有的说是白色的,有的说我家的荷花开花的时候特别美,荷花全开了,里面还有一个小莲蓬,有的说那天看到的荷花来没开,只是花骨朵,有几颗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于是一个男生抢着说: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用荷叶蒸馒头,又香又甜,太好吃了。因为荷花是学生非常熟识的,因此交流起来兴趣特别浓。我于是自然导入到:今天我们跟
一起去欣赏公园里的荷花,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它写出来的。因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缩短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有感受,自然学得有兴趣。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的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演出来,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有时我们班看起来比较乱,但那是在各种形式读书、讨论问题,而不是在打闹,有时却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思考。第二,妙用肯定和奖励、竞争的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与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组织学生各种形式学习。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我在教学时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学《找骆驼》一课时,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课伊始我说设置疑问:今天你们来当一回小侦探,调查一下: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他是依据什么找的?你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兴趣激发,于是按照我提示的问题自主学习起来。读书、圈词、画句子、思考,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在检查自主学习效果时,学生犯难时我只有启发,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小学)
什么是“有效”、如何衡量“有效”、“有效教学”有些什么策略和方法,等等,恐怕是大家关注的问题。“有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说明首先要有一个“预期目的”且这个“预期目的”是正确、明确、适切的,否则就会“缘木求鱼”,无从谈起。其次,在“预期目的”正确、明确、适切的前提下,再看单位时间(包括所花精力、物力等)所完成的工作量、所达成的目标度。单位时间里所完成的工作量越大、所达成的目标度越高,就越有效。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成了一个大问题,因为语文教学不像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固定的,可以用“量”来明确评判,对于这种动态的、模糊的、质性的“语文教学”确定一个什么样的标准、选择一个怎么样的参照物,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在“课标”指导下进行研究和总结。
我个人认为:简单地说“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那么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笔者从教近十年,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做好预设,把握生成
教师对上课的内容,先要吃透教材,明确课文的教学目标,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的主旨,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分析教材、领悟教材。考虑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再根据学生在课上表现情况对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难点及时诱导、点拨,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都要做到心中有痕,教学无痕。而不应是心无熟识、任其发展,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就到哪。同时该准备的教具一定要准备,特别是我们低年级的学生,一张卡片、一朵小红花往往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记得教学一年级《比尾巴》一课,当教学生字词时,一位学生突然冒出“老师,您错了。‘巴’在生字表里标了声调,在课题上,没有标声调,为什么?”我立即停下来,表扬他说:“你观察得真仔细,提得问题很好!同学们看过来,‘巴’字很有趣,单个字出现时读本音‘bā’,与‘尾’字交朋友时,要读轻声‘ba’,‘wěiba’不标调!再读--”。因为有了这次深刻的生成教学,在以后出现的关于“漂亮、窗户”等等这些生字变音问题,学生就利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很快就解决了。
正因为上课之前我不仅认真钻研了教材,而且还考虑到学生在此处会有疑问。可以说我既做好了预设,又善于把握“生成”资源。这个教学环节是“有效”、甚至“高效”的。假如我一心只忙着教自己的教案,对这位学生的主张不予理会,待到教完生字再来解释一番,这样的教学,可能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的引入,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有生活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设疑引趣…..等,如我教学《荷花》一课时,我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荷花吗?”同学不约而同地说“喜欢”。“那你看见过荷花是什么样的?”大家迫不及待地说起来:有的说是粉红色的,有的说是白色的,有的说我家的荷花开花的时候特别美,荷花全开了,里面还有一个小莲蓬,有的说那天看到的荷花来没开,只是花骨朵,有几颗露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于是一个男生抢着说:每年端午节妈妈都会用荷叶蒸馒头,又香又甜,太好吃了。因为荷花是学生非常熟识的,因此交流起来兴趣特别浓。我于是自然导入到:今天我们跟
一起去欣赏公园里的荷花,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美的荷花它写出来的。因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缩短了课文与生活的距离,学生有感受,自然学得有兴趣。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一,教师要解放学生。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的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经过头脑的加工,然后说出来、写出来或画出来、演出来,使之在实践中完成学习过程。所以有时我们班看起来比较乱,但那是在各种形式读书、讨论问题,而不是在打闹,有时却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思考。第二,妙用肯定和奖励、竞争的方法。奖励具有促进的力量,促进学生努力向前,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进步,不断获取学习预期的满足,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竞赛可以采取自己和自己竞赛的方法,即今天的学习要比昨天好,不必和别人比,只求自己进步;也可以暗中选某一同学为目标,在学习上同他比赛,还可以采取集体竞争的方法,组与组竞争,在竞争中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组织学生各种形式学习。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我在教学时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如教学《找骆驼》一课时,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内容比较简单。所以课伊始我说设置疑问:今天你们来当一回小侦探,调查一下:商人找到骆驼了吗?他是依据什么找的?你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兴趣激发,于是按照我提示的问题自主学习起来。读书、圈词、画句子、思考,学生忙得不亦乐乎。在检查自主学习效果时,学生犯难时我只有启发,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解决问题。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学生只有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