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好启蒙化学对于九年级学生尤为重要,一方面,他们要面临毕业会考,另一方面,启蒙学习的好坏,必将影响学生以后学习;所以,笔者就从收、扶、放三个环节浅谈如何引导九年级学生学好启蒙化学。
一、收,所谓“收”就是指收心;学习化学首先要爱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首先要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第一节课,可设计“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等一些趣味实验,让学生感到化学的神秘性;在以后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创新实验模式,如:可将《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等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等观察实验改为探究实验,《水的净化》、(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等课堂实验为课外实验;只有学生动手的机会增多了,学生的兴趣才会浓,心才能吸引到化学学习中。
此外,化学课一般都安排在中午最后一节或下午两节,而此时正是学生学习的疲劳阶段,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一般很难长久,所以,教师就要发挥教育机智i要么通过幽默的语言、潇洒的板书、有趣的实验等手段吸引学生,要么采取一些措施(可停止讲话,或提高音量,或用手势暗示,或讲个笑话等)来阻止学生在课堂上分心。
此外,学生进入九年级,一般心理都较为复杂。有的迷途知返,但又怕赶不上;有的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压力大等等,因此,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他们都能够将心思用到学习上。学习吃力的,可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和他们交流些方法;思想心理上有包袱的,多找他们谈谈心,解惑其思想的梗结;学习目标不明确的,要指引他们,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要走进学生心灵,热爱、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关心学生生活,耐心教育,学生才能喜欢老师,喜欢他所教的课,正如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扶;所谓扶;即帮扶,九年级化学属于启蒙化学,初学过程中,学生会有许多困难需要老师一定的帮扶。
首先老师要帮扶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大多学生尤其学习困难者,初学化学往往不知该学些什么,该怎样学;刚开始,教师就必须指明学习的具体任务;如在《化学实验室之旅》这一课,笔者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取用固体药品(用啥取、取多少,怎样装)和液体药品(如何倒,如何用胶头滴管滴加、如何读液体体积)以及会用酒精灯进行固体、液体加热等。
其次,在学生第一次接触一类知识时,要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有“法”可依。由于九年级化学大量知识积累都离不开记忆;老师可教给学生不同的记忆方法;如:化合价可采用口诀法记忆,元素符号可采用机械记忆结合归纳对比方法记忆(如N开头的归为一类、H开头的归为一类等);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则可以结合实验与书写方法记忆;物质性质则可以按先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等)后化学性质的顺序记忆,气体制法则可按原料、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检验(满)的顺序进行记忆;再如,化学实验中很多复杂的现象瞬息完成,老师可教给学生必要的观察方法,如燃烧现象:先看反应物(色、态)、再看反应中(光、热等),最后看生成物(色、态);否则,学生就会只看了热闹,对一些实质的问题无法深入;对于概念,要求学生不但记忆内容,更要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等;
再次帮扶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长期挫折使有些学生对学习已完全丧失信心,这就需要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从点滴进步入手,让其在学习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要做到不挖苦学生,要宽容学生,要尊重学生,这是树立学生信心的先决条件;树立学生的信心要慢慢来,是否能成功也在于老师存有多大信心。
三、放,所谓“放”就是提倡自主学习。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原子》一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原子有那些微粒构成?2、质子、中子、电子各带何种电荷?3、原子的质量为何集中在原子核上?4、原子中各种微粒的电荷关系如何?为何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学生可根据问题阅读自学;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要对症下药,针对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讲解,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后,再做提示或给出答案;对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要管的太死,有的学生可能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可能喜欢讨论;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题,老师要尽量先不讲解,先让学生纠正,然后再做强调或讲解。这样,学生有问题就不再等老师而是先自己解决,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此外,化学实验探究也要放开;化学实验不能仅停留在“照方抓药”的水平。实验是一个探索过程,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手段;学生的探究方案最好由学生自己制定。或许,有些实验方案要优于课本;在空气成分探究中,以往的教学中,都是用钟罩和红磷做这个实验,但学生设计的方案中,却用试管、烧瓶,杯子或碗取代钟罩,用蜡烛、铜丝取代红磷,实验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学生自己找原因或求助老师,从中又学到了不少知识;总之,学生自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插手,学生不能完成的,老师也不要完全插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一、收,所谓“收”就是指收心;学习化学首先要爱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首先要重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第一节课,可设计“白纸显字”、“清水变牛奶”等一些趣味实验,让学生感到化学的神秘性;在以后教学中,教师还要不断创新实验模式,如:可将《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等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等观察实验改为探究实验,《水的净化》、(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等课堂实验为课外实验;只有学生动手的机会增多了,学生的兴趣才会浓,心才能吸引到化学学习中。
此外,化学课一般都安排在中午最后一节或下午两节,而此时正是学生学习的疲劳阶段,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一般很难长久,所以,教师就要发挥教育机智i要么通过幽默的语言、潇洒的板书、有趣的实验等手段吸引学生,要么采取一些措施(可停止讲话,或提高音量,或用手势暗示,或讲个笑话等)来阻止学生在课堂上分心。
此外,学生进入九年级,一般心理都较为复杂。有的迷途知返,但又怕赶不上;有的破罐子破摔;有的学习压力大等等,因此,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使他们都能够将心思用到学习上。学习吃力的,可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和他们交流些方法;思想心理上有包袱的,多找他们谈谈心,解惑其思想的梗结;学习目标不明确的,要指引他们,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要走进学生心灵,热爱、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关心学生生活,耐心教育,学生才能喜欢老师,喜欢他所教的课,正如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扶;所谓扶;即帮扶,九年级化学属于启蒙化学,初学过程中,学生会有许多困难需要老师一定的帮扶。
首先老师要帮扶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大多学生尤其学习困难者,初学化学往往不知该学些什么,该怎样学;刚开始,教师就必须指明学习的具体任务;如在《化学实验室之旅》这一课,笔者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正确取用固体药品(用啥取、取多少,怎样装)和液体药品(如何倒,如何用胶头滴管滴加、如何读液体体积)以及会用酒精灯进行固体、液体加热等。
其次,在学生第一次接触一类知识时,要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有“法”可依。由于九年级化学大量知识积累都离不开记忆;老师可教给学生不同的记忆方法;如:化合价可采用口诀法记忆,元素符号可采用机械记忆结合归纳对比方法记忆(如N开头的归为一类、H开头的归为一类等);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则可以结合实验与书写方法记忆;物质性质则可以按先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溶解性、熔、沸点等)后化学性质的顺序记忆,气体制法则可按原料、原理、装置、操作步骤、收集、检验(满)的顺序进行记忆;再如,化学实验中很多复杂的现象瞬息完成,老师可教给学生必要的观察方法,如燃烧现象:先看反应物(色、态)、再看反应中(光、热等),最后看生成物(色、态);否则,学生就会只看了热闹,对一些实质的问题无法深入;对于概念,要求学生不但记忆内容,更要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等;
再次帮扶学生树立学习信心;长期挫折使有些学生对学习已完全丧失信心,这就需要老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从点滴进步入手,让其在学习中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要做到不挖苦学生,要宽容学生,要尊重学生,这是树立学生信心的先决条件;树立学生的信心要慢慢来,是否能成功也在于老师存有多大信心。
三、放,所谓“放”就是提倡自主学习。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原子》一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原子有那些微粒构成?2、质子、中子、电子各带何种电荷?3、原子的质量为何集中在原子核上?4、原子中各种微粒的电荷关系如何?为何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学生可根据问题阅读自学;教师在课堂中的讲解要对症下药,针对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讲解,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后,再做提示或给出答案;对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要管的太死,有的学生可能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可能喜欢讨论;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错题,老师要尽量先不讲解,先让学生纠正,然后再做强调或讲解。这样,学生有问题就不再等老师而是先自己解决,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此外,化学实验探究也要放开;化学实验不能仅停留在“照方抓药”的水平。实验是一个探索过程,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良好手段;学生的探究方案最好由学生自己制定。或许,有些实验方案要优于课本;在空气成分探究中,以往的教学中,都是用钟罩和红磷做这个实验,但学生设计的方案中,却用试管、烧瓶,杯子或碗取代钟罩,用蜡烛、铜丝取代红磷,实验中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学生自己找原因或求助老师,从中又学到了不少知识;总之,学生自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插手,学生不能完成的,老师也不要完全插手。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