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容再被浪费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iji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盛倡“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今天,有学者反省中国经济运行的“致命危险”,并提到了这个词;“浪费”。
  这里指的主要是资金的浪费——发展中国家资金运用效益大体是1:1,即1元钱投资最终产生1元产能。而在中国,这个比值达到多少呢?居然是7:1!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对此很感慨。他认为,大概是由于老百姓储蓄率之高,才使中国承受了这样巨大的资金浪费,仍然维持经济增长。
  然而,大家也许还未意识到,中国当下,存在一种更严重的浪费:它不仅仅是资金投入的盲目草率,也不仅仅是实际产出的粗糙低效,它的可怕之处在于:让许多人的青春为之而虚掷、浪抛!
  不错,这便是所谓“教育的浪费”。
  最近的大学生马加爵校园杀人事件,对中国教育界震动极大。自然,这是非常极端的个别案例,不足据此论衡大学教育现状。但撇开其中变态血腥细节不谈,我们不免疑问:为什么,一个童年时乡里口碑不错,中学时品行也还端正的少年,在大学就读几年后,会沦为警方通缉令上所谓的“孤僻、粗暴,爱看黄色及武打录像”之辈?
  眼下高校流行一则顺口溜,曰:“上课一排全睡,打饭从不排队,晚上点灯开会,短信发到欠费,抽烟搓麻全会,啤酒三瓶不醉,逃课成群结队,恋爱谈到反胃,考试基本不会。”虽只是夸张的讽刺,但也有相当的真实度,发噱之余,也令人深感惕怵。
  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怎样投入?且看贵州省农调队的数据:目前全国高校平均收费水平在4000元~6000元之间,每年每个学生的学费及其他费用平均达1万元左右,按照贵州省2002年人均收入1489元计算,需要8个以上农民才能供养一个大学生。
  8个养一个。但是,每个毕业出来的大学生,未来对社会的回报,其价值真能超越,或者说,不辱没8个农民哀哀劬劳的付出吗?马加爵事件,使我们深味沉痛,无法乐观。而现实生活中,令人寒心的例子,早已层出不穷。
  众所皆知,云南滇池提供了一个关于经济发展的负面案例:每年治理滇池污染的花费,远超出湖畔所有企业的厂值——而中国的教育,会否走到如此田地?即学子非但回报不了养育他们的乡亲,反而成为民众之负担,社会之赘疣?
  “中国之教育,面临20年来形象之最低谷。”这个论断,或许会使诸多师生觉得难堪,觉得不公平。其实,我们也以为,不可粗暴地将人心失范的责任,单纯归咎于校园,归咎于师生,毕竟教育这一环节之失,与中国社会所有环节之失互为因果。但我们不妨以此为最响亮的警钟,并由此思考综合解决之道——因为教育的浪费,无疑是所有浪费中最可怕、最令人痛心的浪费,因这种浪费的实质,就是人的浪费。
  最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推出新著《未安集》,他“心有未安”的是什么?书中大量笔墨涉及了青少年教育,作者南北考察之余,感叹“年轻一代道德水平下降”,并认为这与教育的失误密切有关。
  无疑,中国的教育,也到了要“洗心革面”的时候了。据此,本刊郑重提出“新希望工程”的口号,并盼望引起中国社会各界关注。
  众所周知,“希望工程”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于1989年起开始实施,号称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最具影响的公益项目”。此工程“旨在集社会之力,捐资助学,保障贫困地区失学孩子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到1997年底,此工程共募集资金近13亿元,救助失学儿童近200万名,援建希望小学5000多所。
  当年希望工程的形象大使,那眼神清澈、充满渴望的小女孩,名叫苏明娟,被摄影师抓拍时才年仅8岁,而今已是大二学生了。
  15年来,希望工程造福了很多穷人家,也造就了很多优秀学子。然而,特别近年,其局限性也已步步显露。马加爵案件就是一记重锤,让人们真切痛感中国教育的另一种流失。
  正如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的,对于中国当前教育来说,最大的挑战并不在于资源短缺,而在于丧失真意。我们强调要给孩子以读书上学的机会,预言教育会成为带动经济成长的“大产业”,这都不错,但我们的体制,我们的方法可能都忽略了:教育重心不应是技能的培训,而应是人的文明品质、公民性格之陶冶与养成。
  必须指出,这一“成德”、“树人”的理想,并非多编几种《新三字经》,多上两堂德育课这么简单,更不是“集中财力、办好大事”的思维模式所能胜任。相比之下,我们更愿意相信无数具备真心大愿的个体,他们点滴的努力在逐渐汇集,推动着中国教育体制朝向“民主、公正、均衡、清洁”的变革。
  近年来,我们闻见了从人类文明中撷取精华,自编语文教材的深圳中学教师;闻见了几位大学生推动建设“晏阳初乡建学院”的故事;闻见了“经典诵读”的幼教实践;闻见了各地许多大学生支农团队的筹建、行动过程;闻见了诸多公立、民办学校的教改创新;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信号,而我们从中获取的喜悦和信心,也足以抵消“马加爵案件”、“两千大学生在重庆搞非法传销被骗”一类事件中感染的悲观焦虑。
  我们认为,这便是一场“新希望工程”的雏型。
  这一工程“新”在何处?其新意在于,操持的主体不再是类似“青基会”之类单一、有形的机构,而是充满反思精神、沟通意愿、行动能力的公民社会本身;在新的工程中,也将不再强调楚楚可怜的“待援方”和慷慨大方的“拯救方”,因为一切值得称誉之处,皆应归于公民社会自学、自教、自救、自新的努力。
  60年前,梁漱溟先生曾说,中国宪政之根本在于乡建,而乡建之根本在于教育。时人乃至后人多为不解,然而在今天,我们当逐渐理会其中大意——没有新公民,就没有新乡村;没有新乡村,就难以成就民主、法治、文明的中国。
  而“人”,不容再被浪费;中国未来的福祉,也不容再被虚悬。
  让我们一起实践一个希望,给中国,给中国的未来。
其他文献
作为第一个往中美关系中掺进人权、贸易等现实因素的总统,里根的确是一位把中美关系由“理念磨合”的初级状态推向“利益博弈”的成熟状态的功臣。  6月5日,在低调地与老年痴呆症战斗了10年之后,美国前总统里根终于为自己93岁的高龄画上了句号。白宫降半旗致哀,远在法国的总统布什称赞里根有着“坚定的自信、人格的力量、谦逊的优雅和智慧的幽默”。这位冷战时期的风云人物就这样再一次走人人们的回忆中。对这位被撒切尔
期刊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从6月8日至18日对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乌兹别克斯坦4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乌首都塔什干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年度峰会。胡锦涛此次欧亚之行包含3个重要课题:一是巩固中国与4国的传统友谊;二是因应北约欧盟“双东扩”;三是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的全面发展务实合作。    在欧亚大陆构筑 中国的外交利益网    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曾经是中国在社会主义阵营中的盟友,是第一批与中国建
期刊
与戛纳电影节规则之内的“商业”相比,值得惊诧的反而是批评周围散发着的嫉妒的酸臭味儿,以及它与现实利益、民族情绪之间令人尴尬的挂钩。  看戛纳电影节,就像做梦一样:红地毯上的美人、价值连城的珠宝和高雅的艺术享受,所有这些不可琢磨的漂亮东西,在过去的两个礼拜里竞相在媒体的闪光灯下扎着堆。每当太美好的梦境来临,就会有笨汉用手狠狠地拧自己的大腿,然后沮丧地醒来。此次戛纳颁奖礼上颗粒无收的《2046》就扮演
期刊
2003年7月21日和10月16日,云南大姚县及周边姚安、永仁和元谋等地连续爆发了两次6级以上的地震,且集中在农村的山区。  地震无疑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民雪上加霜,“轰的一声闷响,房子就左摇右晃,外面下着雨,人都跑出来了,接着就听到吵嚷声、哭声,才知道村里砸死了人。那晚就在外面淋着雨,不敢进屋。”地震中心昙华乡海古簸村村民告诉记者。  当天晚上,县里来人了,第二天,武警战士送来了帐篷;一周后第一批
期刊
从江河到海岸    在历史上,中国经济和文明的发育,与几条大江大河休戚相关,主要的城市也都沿河而布。因地势关系,中国重要的河流几乎一律由西向东,所以大部分的省区也都可以被界定为某某江河的上游、中游还是下游流域。  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与此同时,黄河的灌溉水利工程、长江的洪水控制体系,也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治理结构。治水,关系到民族生存,因此在社会事物中享有绝对的优先地位。而治水所
期刊
继云南省委宣传部部长柴王群因为经济犯罪被判刑12年之后,重庆市也出现了同类的事件。    “符合才能”的部长    2004年7月1日,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在头版并不显著的地方刊登了一条不足50字的消息:“经中共中央批准,范照兵同志任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免去张宗海的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委员职务。”  似乎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条看似普通的人事任免新闻,仅在6月份,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就有数起主要人事任免
期刊
6月普遍视为美国总统布什非常关键的一个月,他必须在一系列外交峰会及对棘手问题的处理上有所加分,才能扭转自虐囚丑闻扩大以后弥漫5月的选情颓势;之后,假使伊拉克局势能够稳定下来,他才有机会从容打出压在箱底、轻易不用的几张牌。  如此看来,法国6月上旬主持的纪念盟军登陆诺曼底6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尤其是6月6日下午在法国海边小镇阿罗芒什的悬崖上隆重举行的、有美英德俄等17国元首政要出席的国际纪念仪式,就
期刊
一个方向    关于外星人、天外来客、神秘生物等等让人胡思乱想的东西,传统的火星人之类的臆测已经落伍,那基本上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平移。其实,最具思维突破的是一帮让人搞不懂的数学家,一些受过所谓拓卜训练的天才能想象出四维、甚至五维空间的模样——按他们的描述,那是一个类似把香肠横向扭转90度,然后弯成麻花,再前后接龙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对我们这些最多只能了解三维立体世界的凡夫俗子来说,超出来的维度空间是
期刊
被误解的契诃夫    “没有人像安东·契诃夫那样透彻地、敏锐地了解生活琐碎卑微的悲剧性,在他以前还从没有人能够把人们生活的那幅可耻、可厌的图画,照它在小市民日常生活中的毫无生气的混乱样子,极其真实地描绘给他们看。”高尔基说。  但这是高尔基所理解的那部分契诃夫,他把这个局部契诃夫用到了他自己的作品中。在他的自传体小说中,他按照生活“毫无生气的混乱样子”,为我们“极其真实地”描绘了他那个时代的俄国,
期刊
“春城的春天下着雨/有着一丝凄寒的风/我望着生锈的铁窗/我想起了我可怜的父母/为了供子女读书/他二老起早摸黑在田里干活/还点着蜡烛为人烫衣服/5毛钱一件……”  这首名为《长恨歌》的诗,最近在网上流传颇广。它并非出自哪位词坛高人,或者专业写家,而据说是鼎鼎有名的校园杀人疑犯马加爵的狱中新作。据称此诗伤感的意境、真挚的情怀打动了不少人,甚至有记者当场落泪。  这样的场景容易让人联想起美国作家诺曼·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