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东北扬琴技巧“滑颤”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扬琴是中国民族打击乐器,属于弹拨乐中的一种。在中国民族乐器中占主导地位。中国扬琴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流派即“广东扬琴”、“四川扬琴”、“江南丝竹扬琴”、“东北扬琴”。演奏技法大致可以分为技巧和竹法两类。扬琴技巧“滑颤”是东北扬琴特有的技法之一,滑颤技巧是在“弹轮”基础上演变并发展起来的。本文主要简述滑颤技巧的形成与发展、怎样演奏滑颤技巧、练习滑颤技巧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和在不同乐曲中“滑颤”的表现与应用,以及和广东流派中弹轮的联系与对比。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对全面学习“滑颤”技巧有着指导与提高作用。
  关键词:滑颤;弹轮;技法;演奏技巧
  扬琴是一个“历史悠久”又充满“年轻活力”的民族乐器。说它历史悠久是因为扬琴最初起源于西方,在西方国家已经流传了上千年。说它“年轻活力”是因为扬琴和中国其他民族乐器相比较,流传时间仅有四百年。所以扬琴是中国民族乐器中唯一一个既有世界性又具有中国文化的演奏乐器。
  1 扬琴概述
  1.1 扬琴的历史与发展
  扬琴又名“洋琴”,是一种打击乐器。初起源于中东波斯地区也就是现在的伊朗,伊拉克一带。后来由十字军传入西班牙,土耳其,匈牙利等国并在欧洲盛行。扬琴属于世界范围的乐器,从世界扬琴体系来看可以分为三大体系:即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和中国扬琴体系。随着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建立,再加上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与发展。大约在明代末期清代初期传入中国,迄今在我国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
  1.2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
  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有很多种,每个流派的演奏形式和特点也都大不相同。扬琴的基本演奏方法是集合不同地方与地域色彩文化以及民间音乐、曲艺、戏曲中搜集的扬琴演奏方法与技法。下面要介绍最基本的演奏方法和技法:(1)坐姿。演奏姿势最基础的就是坐姿,最佳的坐姿就是身体自然放松的平坐座椅上。演奏者坐在座椅的二分之一处,身体放松,上身端正。上臂自然下垂,下臂向前自然平伸;双臂双平,不要形成“架臂”。身体的重心也应该在前面,两脚相距的宽度。左脚稍稍在前面,右脚偏后,平放着地,演奏低音区时身体应向后方偏移,演奏时两个手腕呈自然的平行状,避免形成“内外八字”。(2)持竹方法。扬琴是一种击弦乐器,演奏时必须借助一种用竹子制成的扬琴键子也称琴竹或琴锤。用这种竹子敲击琴弦,由琴弦震动而发音。科学的持竹方法是“三指持竹法”即大指,食指,中指托住琴竹的竹尾。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整个手型呈半握拳状。(3)手腕姿势。扬琴最科学的击弦方法就是“指腕结合”击弦法。即是手指和腕子密切配合的过程。扬琴的击弦动作主要是大臂带动小臂把全部力量传导到琴竹的琴头,手指和腕子上下“运动”为主,手指托住琴竹的尾部来完成。击弦的动作向下击弦和向上回竹是一个连贯的动作,要迅速的一次性完成。大臂小臂自然成一条直线,击弦的动作必须是直上直下,琴弦和琴竹保持垂直方向。琴竹下击的动作就是“用力”,回竹就是“放松”。放松和用力相交替,放松就是给用力做准备。下击时把全部的力量传导并爆发到竹头,“弹下去”然后迅速“回弹”。继续保持“放松”准备下一个“用力”。整个动作连贯,是一个整体。击弦点的最佳位置在琴竹的中间偏后的距离,在琴弦上的位置在离琴码大约1~3厘米距离,击弦点的位置会对音色有重要影响。
  1.3 扬琴的基本演奏技法
  扬琴的传统竹法与技法有“单竹”、“齐竹”、“轮竹”、“衬音”、“弹轮”、“坐音”、“顿音”等。常用的演奏技法是弹轮,坐音、衬音等,对音色的要求以圆润悠扬为主,能更好的表现江南水乡的美景。四川扬琴:四川扬琴也叫“四川琴书”,音色豪放,铿锵有力、节奏明快,代表作《闹台》和《将军令》。东北扬琴:东北扬琴学派演奏风格的形式受东北民歌、辽南地区皮影戏的文化影响,民间色彩浓厚。创始人赵殿学先生创作了独有的演奏技巧“吟揉滑颤”成为东北扬琴的代表性技巧。为东北扬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滑颤”的概念
  2.1 什么是滑颤
  滑颤包括“弹轮”和“滑弹”两种技法。二者相结合就变成了“滑颤”。首先要介绍,“弹轮”又称“颤竹”或“滚竹”。演奏方法是以食指和大拇指为轴心,并捏住琴竹三分之一处,在大臂、小臂放松的情况下,手腕扬起,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在手腕向下用力击弦的同时,快速向上用力于琴尾,会产生一连串均匀而密集的音点,像民歌演唱时的花腔嘟噜音、生动形象。弹轮分为左弹轮,右弹轮和双弹轮。在乐曲中左弹轮用的比较多,右弹轮和双弹轮用的较少。然后再介绍,滑弹。滑弹是在琴竹竹头瞬间颤动后,琴竹的竹头顺势自然的向上推三度或四度音程,或者向下拉三度至四度音程。这种技法的音响效果连贯而清脆。老一辈扬琴演奏家根据滑弹的音响效果将滑弹分为“有头有尾式”、“掐头去尾式”、“有头无尾式”、“无头有尾式”。滑弹的演奏形式分为“上下滑弹”和“左右滑弹”。左手滑弹在乐曲中使用较多,右手滑弹使用比较少。滑颤技巧就是在这两种技巧基础之上、同时还吸收民族音乐文化。由东北扬琴创始人赵殿学先生进行不断创新的演奏技法,滑颤技巧又称滑音颤竹。
  2.2 滑颤的种类
  两种类型:“上滑颤、下滑颤”。上滑颤:手臂自然放松,大拇指、食指、中指、抵住琴竹竹尾。手腕向上扬,根据杠杆的作用,竹头会瞬间颤动。琴竹的竹头要迅速向上推三度或四度音程,最多可达到六度。下滑颤:手腕和手指抵住琴竹的尾部,手腕向上扬、并顺势由高音区滑至低音区。三度和四度都可以,最多可以滑到六度。
  2.3 滑颤在练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滑颤技巧是东北扬琴特有的演奏技法之一,技巧难度性较大。在乐曲中具有细腻、委婉、煽情的表现力。滑颤技巧是在“弹轮”和“滑弹”的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滑颤技巧是扬琴演奏技法中最独特的。滑颤技巧不仅在舒缓、优美的慢板中使用,而且也可以在热烈、快速的快板中使用,是扬琴演奏技法中不可缺少的技巧。要练习好滑颤技巧首先就要演奏好“弹轮”。弹轮练习时,大指、中指、食指与手心握住琴竹的尾部。竹尾在手中形成固定,根据“杠杆原理”竹头利用竹尾的力量敲击数次琴弦,竹头会在琴弦上颤动三到四次,产生一连串“嘟嘟嘟”的音色效果,就像民歌中花腔,也像琵琶四指轮。其次就是要对滑颤技巧的从理性上对其演奏风格的了解,还要了解作品的背景,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
  3 结论
  扬琴滑颤技巧的形成与发展是离不开弹轮和滑弹两种基本技法,并借鉴民族唱法中的滑腔技巧。滑颤技巧的重要性,在于滑颤技巧独特的音色。滑颤技巧在表达柔美的乐曲中音色就如涓涓流水、细腻、委婉、扣人心弦。在表现欢乐的乐曲当中又充满激情,豪迈、就像万马奔腾一样热烈。总的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刚柔并济”对内心情感世界的描写与塑造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张学生.扬琴必修教程[M].辽宁:同心出版社,2004.
  [2] 刘寒力.东北扬琴“呤揉滑颤”之训练与三步教学法[J].中国音乐,1996.
  作者简介: 金玲(1975—),别名:托娅,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研究生,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大连艺术学院民乐系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器乐演奏与教学。
其他文献
通过对文冠果种子处理、发芽率、出苗率、生长量的观察,从采种→播种→播后管理等主要育苗技术环节入手,初步总结了文冠果大地育苗技术。
【正】 十二月十三日,是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十周年纪念日,李长春省长在省林业厅厅长马新高、副厅长王庭训等陪同下,到他的造林绿化
针对电感型镇流器荧光灯在工频正弦电压供电时的工作特性,利用数值解法求得了供电电压中含间谐波分量时荧光灯的功率响应,并建立了荧光灯瞬时功率波形包络线的波动深度及波动频
研究高应力环境下岩体单元塑性软化变形对深埋隧道围岩位移的影响规律,采用基于莫尔一库仑与拉破坏复合破坏准则的应变软化模型对深埋隧道的开挖卸荷进行数值仿真,按照正交实验
中卫市城区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前缘,是全国三大风口之一。穿境而过的黄河河道两侧及沙漠前沿分布着河漫滩湿地及沙漠湖泊湿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湿地保护与防沙治沙任务十分艰巨
摘要: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是学生通过课堂接触艺术的主要途径,艺术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不仅承载着高校发展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担负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本文通过对当下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希望高职院校的音乐欣赏课能获得更多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也希望音乐欣赏课能为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现状;建
期刊
“梵二会议”是天主教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标志,此后,主流天主教思想出现了神学思想方法的更新,宗教信仰自由和天主教的对话活动。从而使天主教更加世俗化、理性化与现代化,而在
针对导致遗传算法早熟收敛的原因,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改进遗传算法(FM-GA),给出了FMGA算法实施的详细步骤,并研究确定了算法控制参数的取值。最后,对FMGA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
通过对产量与各生育阶段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宁夏灌区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10℃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