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勤工俭学之我见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ke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教育中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学会审美”,而勤工俭学活动是此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必要手段,是劳动技能课程的一种施教方式,也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经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工俭学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早在六十多年前,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寻求马克思主义真理,远涉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建国以后,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措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勤工俭学活动。可以说,重视勤工俭学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光荣传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学校,都因地制宜,对勤工俭学方面作了有宜的尝试。如我们学校操场周围有大片的空地,面积约有3亩大小,每次大扫除时这里最让师生们头疼,杂草丛生还易清理点,那砖头煤渣清除起来就特别费力。于是,我向学校建议:弄一些“铁扫帚”苗来种上,这个易成活又好打理,就可解决这片让人头疼的大难题。在劳动技能课上,由老师带领同学们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种植,教他们以后如何打理,并且把学生分为七个组(以班级为单位分组,每组定个负责人),各组轮流浇水、拔草。学生们个个都很上心,不仅定期除去了杂草,解决了空地的劳动卫生这一难题,铁扫帚苗也长势喜人,绿油油的,使校园更具有生机和活力!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各种劳动技能,培养了观察、思考、协作、动手等能力,更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不易和光荣,从而教育他们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自觉形成爱惜粮食、水电、不乱花钱的良好习惯。让我们意料不到的好处是:铁扫帚长成后编织成扫帚,留下部分给学校使用,除去编织的劳工费,剩余的还可创收,纳入学校的收入,这真是个一举几得的好方法啊!在这一过程中,我也深深感触:勤工俭学就是素质教育,也是非常有实效的德育教育!
  不仅如此,我校还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拾稻穗,帮大户棉农拣棉花的实践活动。这样一方面缓解了农忙阶段劳动力不足的压力,服务了地方经济;另一方面使学生受到了劳动教育和劳动技能培训,还为学校创造了价值,有效地弥补了一些经费上的不足。
  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项重要途径。具体说来,有五个“有利于”。
  一、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明白了是人类用劳动创造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没有劳动,到处都还是贫瘠和荒凉。学生知道了人生在世是需要永不止息地劳动的。“人不可一日无事”,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父辈的辛劳,使学生对劳动者顿生敬意,也开始对父辈更多一些体谅与关心。他们进一步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内涵,知道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了。
  二、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接受了劳动技能培训。掌握几种劳动技能,是生存的需要。劳动技能越多,生存的空间就会越大。俗话说“家有千金,不如一技在身”。在劳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锤炼,为今后漫长的人生之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陶冶学生的身心
  在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中,学生可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接触大自然,与大自然拥抱融合。置身于大自然的美丽画卷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升华和陶冶;同时在劳动过程中使学生的身体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服务当地经济
  比如,我们学校在洞庭湖畔,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金盆镇这个湖区小镇每年向外输出大量劳务,在家农民依赖粮食产业。每年这一项每人能增收入3000元。但由于外出务工的劳动力较多,粮食又为本地主要作物,丰收在望时节,仅靠在家的老弱病残劳动力抢粮食进仓。时间上显然是非常紧迫的。到了农忙时节,人手告急,如有一帮中学生队伍补充进来,就可解了收获时节的燃眉之急。
  五、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生活,促进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
  开展勤工俭学为学校积累了资金,获得育人、聚财双丰收。在勤工俭学收益中,一部分资金用于学校开展更多活动,一部分用于维修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图书,改善办学条件,补充教育经费,一部分用于教师、学生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生活。
  总之,勤工俭学在培育经济建设人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我们要严格遵守教育部关于大中小学生勤工俭学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采取多种形式,持之以恒地将勤工俭学工作开展下去,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良性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近日读一本书,郭元祥教授的《教师的二十项修炼》,心中感触颇深。教育之于我们教师,到底该有什么样的形象和心灵,才能做好这份累人而又神圣的职业呢?如我们在教改潮中,不甘心被这潮水淹没,而想长久航行于海上,亦或做一弄潮者,就不能不经常俯视心灵,让心灵之泉常清,才会给学生带来清新的给养。毕竟,启迪孩子的一生,来不得半点浮躁。  书中四个篇章,读罢第一篇,不禁会心的一笑。教师的服饰,微笑,语言、习惯、宽容、
期刊
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性格影响人的行为方式,甚至起到决定作用。因此,掌握一个人的性格,就能正确地预测这个人的处事态度和行为表现。以性格为核心的个性研究的基础是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有的人具备了这方面的个性特征,适合担任这一工作,而另一些人具备那方面的个性特征,适合担任另一工作。只有通过性格方面的选拔,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取得人和工作的最佳匹配。近十几
期刊
笔者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曾经从事了六届高考文科综合科目的复习教学。从高考复习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近几年来新课程高考命题更突出对生活有用地理的考察,联系实际,突出乡土地理特色,即命题逐渐走向实践化与生活化。很多高考试题都选择了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相关素材,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地理学科前沿,从地理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全球变暖、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焚风效应、特殊天气(雾、雾霾)的
期刊
美术是一门陶冶情操、富有魅力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根据初中生心理特征,利用美术独特的魅力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这是值得很多美术老师深思的问题。  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此希望和大家交流交流,我觉得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爱好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
期刊
一个九岁的男孩,在九年的时间里经历了父母离异、父亲再婚、继母去世,就连本应该最疼他、爱他的奶奶都不是亲的,好多的不幸都降临在了他的身上。  就是这样一个男生,去年下学期转到了我的班上,从第一眼看见他,我就知道这会是一个让我头疼的男生。事实果真如此,甚至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很多。他的作业从来都完成不了,他吃零食的毛病从来也没有改掉过,他的桌洞里永远都是满满的垃圾,而且他还有偷偷在家拿钱,以及在校拿别人东
期刊
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头戏”,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因写作水平差而苦恼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也成为许多教师的“心病”。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我的一些拙见。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就紧张,产生畏惧心理,这源于他们对写作没有产生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应该让学生“想写作文”。给学生以自由飞
期刊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生源的流动。农村英语教学面临两极分化的严重问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是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有效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严重的问题,近几年来我进行了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研究和实践。  一、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升入初中时的成绩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这种分层不是固定不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经过两年多体育活动区域材料投放的研究与实践,我们通过对材料投放、活动实施及调整有了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的,提高认识  通过两年的不断学习、实践,在园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经过与同年级组老师的共同学习和讨论,我
期刊
目前,大部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教师理论讲解多,联系实际少,重知识的记忆,轻情感的体验,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枯燥无味、死气沉沉、缺乏活力、学生厌学。新课程理念要求思想品德课堂要淡化理论,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教师应转变角色,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思想品德课堂。  宽松和谐的课堂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
期刊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不论命题还是教材都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不能出现知识性错误,不能对学生形成误导。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这方面的问题则要及时更正。本文举了在题目和教材中出现的关于概念的混用和材料引用不当的两个实例,并进行了解释,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概念不能混用  第一个小问题是关于概念的。有一道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题目,材料如下。材料二 北方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土地荒芜。北魏颁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