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小巷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州的小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有人说是古色古香,有人说是玲珑剔透,有人说是雅静幽深,不过谁也无法用几个字来概括它的全部特征。
   当你漫步在狭窄而纵深的石板路上,两边矗立着黛瓦粉墙的楼房,抬头看天,只成了一幅狭长的蓝色锦缎。街边的房子,有的是石库门,有的是矮踏门。进去往往是一个不大的天井,或植有花草,或摆放着盆景,两边是厢房,再进去是后屋,如果打开房子的后门,可以见到一条小河潺潺地流过。你感受到的是一种古朴、清幽、恬静的氛围。
   元代大作家马致远的散曲中曾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名句,这可以说是对苏州的最生动、最确切的写照。苏州地处五湖三江交会之处,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城内城外河港纵横,水网交织,因此桥特别多,古人曾有“画桥三百映江城”的诗句。其街道的格局往往是中间为河道,两边是街巷,一般称上塘、下塘,居民的住房通常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正如晚唐诗人杜荀鹤的诗中所写:“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所以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水巷”。河道内,装着各种货物的小贩的船只来来往往。咿呀之声不绝于耳,有时满载着茉莉花、白兰花的船只款款而过,飘得一河的馥郁芳香。老百姓的住房后门沿河有石级直达水面,过去妇女就在河边淘米、洗菜、洗衣裳,黄昏,不时可以领略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意境。那时有些小贩还摇着小船在河里做生意,卖米、卖柴自不消说,还有卖油盐酱醋、点心小吃、日用品的。你若要买东西不必出门,甚至不须下楼,只要用绳子把盛东西的竹篮吊下去,里面搁了钱,你需买的东西可以放在竹篮里再吊上来。这样的买卖方式可说是十分独特和别致的。
   山塘街可说是苏州街巷、水巷的一个典型,它曾有“姑苏第一名街”的称誉。山塘街很有点来历,它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做刺史时所修建的,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当时为了便利交通,改善水利,白居易发动民工开凿了一条从阊门通往虎丘的山塘河。在河边筑堤铺路,那就是山塘街,这条街长达七里,故称“七里山塘”,百姓为了纪念白居易,也称它为“白公堤”。堤修成后,岸旁遍植桃树、柳树,商铺店家栉比鳞次,遂成为热闹的市井。当时山塘街朱栏层楼,柳絮笙歌;河中碧波画舫,花船丽人,十分繁华。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水巷的风范,这里有的房屋前门沿街,有的则建成特殊的过街楼,楼下的屋门临街而开,二楼却跨街而筑,一边靠到河边。此类建筑在别处是较为鲜见的。另外,明代著名画家唐伯虎所居住的桃花坞,当时也是一条水巷,因为那里盛开桃花而得名,其幽雅宜人可想而知。苏州近郊的古镇周庄、同里、甪直也比较完整地保留着苏州街道、河道的格局和特点,以及江南水乡城镇的风貌。
   苏州小巷的名称也很有趣。一种是以古代名人命名的,如干将坊、专诸巷、伍子胥弄、范庄前等;一种是以园林名胜命名的,如留园路、狮子林巷等;还有一种是以花草树木命名的,如水仙弄、丁香巷、兰花街等,不一而足。这一切都与苏州的文化、历史相关。
   苏州的小巷,宁静中带点喧闹,古朴中蕴含着青春。有时幽深的石库门里传出苏州弹词的吴侬软语和弦索叮咚,桥头茶馆里爆发出一阵阵爽朗的谈笑声,小巷里漾溢着浓浓的生活情趣;而沿河楼房的窗户里,间或飘出一串流行歌曲的旋律,则给古朴的小巷抹上了几分现代的色彩。
其他文献
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光明灿烂。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安静,只有中国的城市人流拥动、欢歌笑语。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有多大?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而中国的首都有一百五十万人。一千年前中国的城市规模的超过
期刊
自唐开科取士以来,只有考中进士才有官做,而进士的录取率很低。据统计,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共录取十万余名进士,平均每年录取进士七十六人。杜佑在《通典·选举六》中说:“开元时每年录取的进士,在一百人上下。”据《文献通考》:“玄宗时期每年录取的进士平均不到二十七人。”所以,能考中进士的,大致相当于现在各省高考前三名。   被录取进士的人,自然不为吃穿发愁,而那些“名落孙山”或做了官又被贬或辞职
期刊
几年前,诗人北岛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参加朗诵比赛,老师分配给他一首诗《假如我是一支粉笔》:“假如我是粉笔/我会很乐意牺牲自己/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让同学在黑板上画画/我不需要你们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北岛很是愤慨,好在儿子不会委屈自己,一早就跟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当粉笔。”   做个好人,不一定粉身碎骨,却常会积毁销骨。1976年,北岛写下“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历史在进步,禁忌越
期刊
海外汉学家小传  满晰驳,原名曼福瑞德·波克特(Manfred Porkert,1933— )德国汉学家,西医学者、中医学者。其中文名“满晰驳”取意“以饱满的责任感反驳西方明晰科学的不足”。他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创办过“国际中医社团”,开展专题研究,并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学习班、报告会、学术交流会。数十年里,矢志努力,耕耘不懈。其编著出版的中医图书有:《中医临床药理学》、《中医方剂学》
期刊
现在不少公司将为员工免费供应午餐作为一项福利制度,其实,这种“工作餐”制度,我国古已有之。   古代百官上“早朝”的时间很早,许多人难免要饿肚子出门。由于早朝后要留在朝中继续办公,有些人难以支持,国家便为高级官员实行“工作餐”制度。   我国的“工作餐”制度,最早可追溯到东周时代。《国语·楚语下》记载:“楚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餐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令尹秩之。”“令尹
期刊
今天很好奇,想知道陆游四十岁时在做什么?于是在书架上取下钱仲联校注的《剑南诗稿》和于北山写的《陆游年谱》来看。陆游生于宋徽宗(赵佶)宣和七年(1125),《年谱》第二页写道:“宰由寿春赴京师(开封),中途泊舟淮河岸。十月十七日平旦,大风雨,务观生。”宰就是陆游的父亲陆宰,据《年谱》,这一年他38岁。  然后我打开《剑南诗稿》,《诗稿》是编年的,所以很容易找到陆游在1165年秋冬之季写的诗,按传统的
期刊
风水是中国古代社会民众最为重要的信仰之一,其影响不仅体现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而且对士人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士人的态度、观念和立场,又直接塑造了风水之术的发展轨迹及风水信仰的历史形态。曹魏时期,名士嵇康与阮侃曾经就“宅无吉凶”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所谓“宅无吉凶”就是讨论风水是否真的能够决定或影响个人、家庭、家族乃至国家的命运。嵇康与阮侃的这场讨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关风
期刊
?笥 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1911年武昌城头一声炮响,辛亥革命爆发,至今已经一百余年了。   辛亥革命要干什么?要推翻帝制。辛亥革命干成了什么?也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以后百年,当时先进者追求的民主、自由、宪政、人权等等依然任重道远。但是帝制这玩意儿,后来再也行不通了。尽管民初的中国兵荒马乱,内忧外患,人祸天灾连绵,复辟派说是今不如昔,但所谓人心怀旧不过是想入非非。袁世凯、张勋两次尝试复辟
期刊
我国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练字入了迷,一次吃饭时竟把墨汁当蒜泥蘸着吃了。   唐人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华罗庚写诗质疑:“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但也有学者说:“北塞早雪尚有雁,雪光映天雁可见。”   叶永蓁曾问鲁迅,为什么阿Q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要取个外国名字呢。鲁迅幽默地说:“阿Q光头,脑后留一条小辫子,这个Q字不正是他
期刊
收气——气指的是呼吸之气,如果有气喘或咳嗽,则是肺气不收不降的表现。肺气不收有两种原因:一是受了外邪,肺气受到寒气逼迫就要上逆来抵抗,这时不能单纯收肺气,需要先发散外寒,常用药有麻黄汤、桂枝汤等;第二个原因是肺气本身不降,这时一般没有感冒发烧等症状,身体也没有酸、懒等不适,可以将枇杷叶、杏仁、浙贝各10克用水煎服,有降肺平喘之效。   收神——神气不收可能会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中医认为心藏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