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有“工作餐”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q27028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不少公司将为员工免费供应午餐作为一项福利制度,其实,这种“工作餐”制度,我国古已有之。
   古代百官上“早朝”的时间很早,许多人难免要饿肚子出门。由于早朝后要留在朝中继续办公,有些人难以支持,国家便为高级官员实行“工作餐”制度。
   我国的“工作餐”制度,最早可追溯到东周时代。《国语·楚语下》记载:“楚成王闻子文之朝,不及餐也,于是乎每朝设脯一束,糗一筐,以羞子文。至于今令尹秩之。”“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宰相。“令尹”子文上早朝时饿肚子,坚持不了一天,楚成王每天都为他准备点儿熟肉干粮,好让他打起精神办公。后来,这就形成了一项制度。
   唐代的“工作午餐”规格极高,仅限于供应宰相一级的“高干”。这种午餐甚至丰盛到朝臣不忍心动筷子的地步。唐代宗时有位“以清俭自贤”的宰相常衮,曾为此上书请求“减膳”。
   明代也有工作餐制度。据朱国祯的《视朝赐食》记载,“太祖每旦视朝奏事毕,赐百官食”。明代的“工作餐”规模相当可观,但后来由于规模太大及享用的人员过多,朝廷的财力难以支持,又不得不废止了文武百官的“工作餐”。
其他文献
管仲在齐国当宰相的时候,奢侈程度超过国君,“镂簋而朱纮,旅树而反坫,山节而藻棁。贤大夫也,而难为上也。”按先秦礼制,镂簋、朱纮、山节、藻棁是天子才能用的,旅树、反坫也只有诸侯才能有。所以孔子批评管仲僭越礼法界限,又说这种奢侈做派叫人难以在他之上做国君。   在孔子看来,当管仲僭用天子和诸侯才可用的仪式的时候,天子和诸侯又该使用什么仪式呢?如果仍然用旧有的仪式或用品,则不能与作为大臣的管仲形成差别
期刊
北宋仁宗至和年间,刚刚调任潭州知州的王罕一上任就遇到了一起上访案件。   拦住王罕喊冤的是一位老妇人,还在她试图接近王罕的时候就被众多衙役迅速架开了。在老妇人哭天抢地的叫喊声中,在王罕充满讶异的眼神中,身边的人向王罕解释:“这是一个疯子!只要有官员出行上路,特别是得知新知州到任,她便过来拦驾喊冤。之前也询问过几次,但她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根本不知道说什么,只是一味吵闹,不过是一个疯婆子罢了,请大
期刊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但这并不影响孔祥熙的二小姐每星期都要从重庆乘飞机去香港烫一次头发。孔二小姐喜欢晚间散步,有一次恰遇一个教授也去散步,由于天黑,教授手中还打着手电筒,手电光无意间照到了孔二小姐的脸上。孔二小姐十分愤怒,冲上去打了这个教授一个耳光,说这个教授“调戏良家妇女”。谁知那时这个教授竟不依不挠,直把这件事告到蒋委员长那里。蒋介石权衡再三,居然指示教育部以安排这个教授出国考察作为安
期刊
在前一阶段结束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对于法律问题的讨论成为了大会的焦点。大会《决定》中提出的“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针更是被形象地誉为“2.0版依法治国理念”。在强调引进西方优秀经验的同时,习近平主席也强调了“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中国古代传统的重要性。那么,中华法系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还有那些优秀的传统是可以被当代所借鉴、吸纳,或者相反,需要为当代所批判、警惕的?这期《国学
期刊
【编者按】  说来惭愧,法学专业出身的小编竟也认为中国历代都是行政机构代行司法,而没有独立的司法体系。看罢此文,才知宋代的司法独立已然达到过那样的高度,前不久深改小组审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试点方案》也能在宋代找到其雏形。可见宋代的司法体系的建设,真真是当前法治建设的一面宝鉴。  这几天,“法治”大概会成为一个热闹话题吧。建立法治的治理体制,离不开一个基础:有一套专业化、职业化的司法机
期刊
四、读墨得力行  再说读墨。  孟子是不喜欢墨子的。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杨氏就是杨朱,墨氏就是墨子,他们观点不同,却都被孟子骂作禽兽。这是孟子的偏见。其实孟子不必骂墨子,他们两人也不乏相通之处,这就是“行侠仗义”。实际上后世的“侠义”,就一半来自孟子,一半来自墨子。如果说他们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墨子侧重于“行侠”,孟子侧重于“
期刊
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国的城市灯火辉煌、光明灿烂。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安静,只有中国的城市人流拥动、欢歌笑语。  一千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有多大?   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的规模都不过万人。而中国的首都有一百五十万人。一千年前中国的城市规模的超过
期刊
自唐开科取士以来,只有考中进士才有官做,而进士的录取率很低。据统计,中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共录取十万余名进士,平均每年录取进士七十六人。杜佑在《通典·选举六》中说:“开元时每年录取的进士,在一百人上下。”据《文献通考》:“玄宗时期每年录取的进士平均不到二十七人。”所以,能考中进士的,大致相当于现在各省高考前三名。   被录取进士的人,自然不为吃穿发愁,而那些“名落孙山”或做了官又被贬或辞职
期刊
几年前,诗人北岛读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参加朗诵比赛,老师分配给他一首诗《假如我是一支粉笔》:“假如我是粉笔/我会很乐意牺牲自己/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让同学在黑板上画画/我不需要你们保护/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北岛很是愤慨,好在儿子不会委屈自己,一早就跟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当粉笔。”   做个好人,不一定粉身碎骨,却常会积毁销骨。1976年,北岛写下“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历史在进步,禁忌越
期刊
海外汉学家小传  满晰驳,原名曼福瑞德·波克特(Manfred Porkert,1933— )德国汉学家,西医学者、中医学者。其中文名“满晰驳”取意“以饱满的责任感反驳西方明晰科学的不足”。他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创办过“国际中医社团”,开展专题研究,并多次在世界各地举办学习班、报告会、学术交流会。数十年里,矢志努力,耕耘不懈。其编著出版的中医图书有:《中医临床药理学》、《中医方剂学》
期刊